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rec=865&run=13

综述 全区总面积538.5平方千米,辖6个镇(街道),206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30.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02万人,人口出生率10.04‰,
死亡率3.93‰,自然增长率6.11‰。全区有少数民族17个,3658人。2006年,全
区实现生产总值6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
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37.7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
业增加值15.38亿元, 增长9.1%。三类产业比重为14.6∶60.7∶24.7。三次产业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 78.5%和1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2.9
和2.4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19亿元,比上年增长
9.6%。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29.43万吨,比上年增长34.6%,
粮食总产量和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结
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棉花总产量761吨,油料总产量0.32万吨,水果总产量1.05
万吨,蔬菜总产量71.58万吨,食用菌面积达3150亩,肉类总产量2.1万吨,禽蛋
产量1.32万吨,奶类总产0.2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68万吨。新建三水农业科技
示范园2000亩, 沿运标准化藕池800个,大牲畜存栏量达5.64万头。农业基础设
施不断完善, 2006年完成了佟庄小流域治理,王场河广济桥橡胶坝,2.6万亩沿
运涝洼地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和土地开发项目48个。继续实施平原绿化、荒山造
林、“四旁”植树等“造绿富民”工程,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173公顷,新扩经济
林面积61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0.6%。2006年全区农机总动力26.11万千瓦,
增长了2.8%, 农林牧渔业用电量为336万千瓦,增长29.7%。
工业经济 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5.73亿元, 比上年增长22.0%。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128家,实现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全年实现销售收
入122.1亿元, 增长33.1%; 工业实现利税15.01亿元, 增长34.2%;实现利润
9.29亿元, 增长35.1%。在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4.25亿元,增长
10.5%; 集体企业2.68亿元,增长 17.5%;股份制企业13.77亿元,增长52.0%;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284万元,增长1.16倍;其他经济类型企业9.57亿元,增
长15.9%。 轻工业、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0.20亿元和20.90亿元,规模以上的
工业产销率为99.08%,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2006年,全区进一步抓好重点
项目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海扬王朝水洗布生产线、浦辉电池、天润机
械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 约克斯服饰二期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2006年末,全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7%,自来水供水能力
达到0.7万吨日,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2006年,投资2600万元建成古运公园,
投资400万元扩建完善长捷广场, 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新的生活休闲空间。新建扩
建城市道路面积2万平方米,完成长捷西路等路面的改造,启动了206国道区内段
的拓宽改造建设,新建和改造绿地7.5万平方米,使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216公顷,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85%,城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年末,全区共有资
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0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2亿元,增长1.43%;实现利税
1.01亿元,增长1.2%。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4亿元,房屋
施工面积13.2万平方米,增长51.5%;房屋竣工面积9.4万平方米,增长149.5%。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2个, 完成投资额2200万元,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100%。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300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2%。
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民营) 经济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1
亿元, 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的投资23.27亿元,增长18.7%。在规模以上固
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17.84亿元, 增长10.6%。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5亿元,增
长80.0%;非公有制经济投资20.1亿元,增长15.8%。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区非公有制(民营)经济3021家,注册资金5.53亿元,
增长7.9%, 其中新发展民营企业130家,个体工商户1500户。非公有制(民营)
经济纳税额2.74亿元, 增长22.8%,占全部税收的84.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
点。
财政、 金融和贸易 2006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
22.5%;税收总收入3.23亿元,增长21.1%,其中国税1.86亿元,地税1.37亿元,
整个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 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运行平
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4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07亿元,增长18.8%。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3亿元, 比年初增加1.3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
额16.47亿元,增加3.42亿元,增长26.2%。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实现16.84亿元, 增长15.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1.96亿元,增长
16.3%。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6821万元,增长
9.1%; 个体、 私营零售额分别为13.58亿元和1.47亿元, 增长16.5%和14.5%。
2006年全区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866万美元,增长193.9%;
其中出口2552万美元,增长165.0%。全区出口企业达到9家,实际利用外资809万
美元, 增长43.9倍。
交通、 邮电和旅游 2006年全区交通运输业实现较快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继
续改善。 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新修水泥路70千米,全区206个村实现了通
客车。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215千米,全年完成客运量151万人,旅客周转量8193
万人千米; 公路货运量164.4万吨,货物周转量1.31亿吨千米;港口货物周转量
1.28亿吨千米, 新增船舶运力8.5万吨。运输车辆达3315辆。邮电通信业快速发
展, 全年完成业务总量5049万元,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3.8万户(不含中国移动公司) , 其中小灵通用户5000户, 全区互联网用户达
4000户。2006年全区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全年旅游
人数达66.45万人次,增长2.8%,接待海外游客700人。旅游综合收入3.55亿元,
增长3.5%。 运河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已完成规划论证。
社会事业 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项,有12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
全年专利申请量21项, 授权专利5项,引进新技术、新成果22项。年末全区有中
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0.22万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0.56万人;普通初中11
所, 在校生1.54万人;小学62所,在校生2.1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
0.03万人。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全年撤并12所农村小学,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
9720平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年末教职工达到3543人,其中专任教
师3209人。 全区拥有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视台1座,年末有线电
视用户1.5万户。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2006年,实施了农村卫生院改
建、扩建工程,在涧头集镇、马兰屯镇和运河街道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
作, 受惠群众9万人。在各级举办的比赛中,获国家级金牌3枚,省级金牌4枚。
人民生活 2006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20元, 增长11.5%;人均消费性支
出为6304元, 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303元,增长10.8%;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1914元,增长9.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区参保企业55个,参保人
数2.49万人, 增长51.1%, 征收养老保险费5436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2.22万,全年征收保费35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270万元,增长37.1%。城镇医疗
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 参保人数1.25万人,全年征缴医疗保险费840万元,增
长35.9%。 稳步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
贵的问题。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621人,其中安置失业人员
816名,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引导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就业,累计
向区外输出劳务6150人。 年末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达62906人。社会福利事业
取得显著成效。 有社会福利单位(含敬老院)6个,床位1646张,在院人数1335
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个,床位40张,社会福利企业有3个,安置残疾人员就
业20人。 社会福利彩票年销售额85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0万元。
京杭大运河水运形势呈现新特点 随着京杭大运河水运的持续发展, 水运市
场形势呈现出新特点:
一、水运发展形势整体良好。从2003年起,水运形势不断发展,运河沿线船
舶通过量、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呈现逐步增长态势。
二、船舶制造向大吨位、快速度方向发展,运力逐年扩大。船舶制造吨位都
在1000吨以上,小吨位船舶正被逐渐淘汰。航道通过能力明显提高,船舶过闸时
间明显减少,航行速度明显提高。
三、市场竞争加剧,运价下降。由于运力大幅度增加,货源相对不足,水运
市场竞争激烈,运价由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上升趋势,转变为2004年
下半年的下降趋势。2006年一季度运价不到2004年上半年的一半。2006年,台儿
庄至上海水运价格为30元吨,2004年同期为86元吨,创近年来新低。
四、运价下降和造船热形成明显反差,尽管水运价格较低,但运河沿线仍出
现造船热潮。 主要原因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 钢板价格接连走低,造船钢板为
2850元吨, 比钢板价格高时4800元吨降低20.9%,每艘制造成本至少低10万元以
上,且造船收入稳定,具有增值保值能力,造船业主对水运前景保持乐观。
(提启银 杜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