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rec=861&run=13

综述 全区总面积635.01平方千米, 辖7个镇(办事处),343个行政村(居
委会) 。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36.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3万人。人口出生
率10.67‰, 死亡率5.48‰, 自然增长率5.19‰。有少数民族13个,共515人。
2006年,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2.94亿元,增长18.6%;
第三产业增加值15.23亿元,增长15.7%。三次产业比重为14.6∶58.4∶27。全社
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4亿元,增长22.8%。实现财政总收入3.2445亿元,增长
4%,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7%。税收总收入3.33亿元,
增长16.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48亿元,比年初增加2.54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3亿元, 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
各项贷款余额14.85亿元,比年初增加2.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14亿
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609元,增长10.3%。
农业和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76亿元,增长
4.6%。粮食总产23.27万吨,增长12.2%;棉花总产863吨,增长-1.4%;油料总产
1.6万吨,增长0.6%;水果总产2.50万吨,增长34%;蔬菜总产3100万吨,比上年
增长-1%;肉类总产1.61万吨,增长13.5%;水产品总产0.31万吨,增长6%;禽蛋
总产0.88万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527公顷,造林数量、质量创“八五”以来最
好水平。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建优质专用小麦基地20万亩,新扩浅池藕
300亩, 畜牧业新发展养殖小区14个,养殖大户60户。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
成效, 建成标准化示范镇2个,标准化农产品基地19个,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
品达到24个,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3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9家,固定资产达
到2.96亿元。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399.8万元,农民人均政策
性收入达到48元。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经济强村竞赛和经济薄弱村帮扶工
作,建成文明生态村19个,经济强村22个,2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均
已超过2万元。投资7170万元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扩大改善灌溉面积6.6万亩,治
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千米。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2.3万
千瓦, 增长4.8%。
工业经济焕发新活力。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4家, 实现增加值
26.19亿元,增长29.4%;实现利税13.54亿元,增长26.3%;实现利润7.73亿元,
增长26%。 丰源煤电公司对榴园水泥公司实施了租赁经营,福兴煤矿成功组建福
兴集团,实现了优化组合,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档陶瓷、新型建
材、机械电子、变性淀粉等新兴产业,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8个。加快推进重点项
目建设。 全区42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72亿元。其中投资
5.7亿元的申丰集团日产5000吨旋窑水泥生产线、 投资2500万美元的佳龙陶瓷生
产项目建成投产, 投资3.5亿元的恒泰纺织、 投资1.8亿元的昆仑特种气、投资
1.6亿元的福兴集团新井等项目开工建设。 开发区建设实现了新突破,严格落实
引进大项目责任制, 确保了全年有12个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11个过800万
元的项目入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推进力度,科达西路和跃进西路基本完
工,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加紧建设,4平方千米起步区内实现了“七通一平”。
开发区入区项目达71个,其中过千万元项目48个,过亿元项目11个,被批准为省
级经济开发区。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 全区共签订市外合资合作项目113个,合
同利用市外资金31.46亿元, 实际到位24.59亿元,增长25.5%,其中固定资产投
资19.94亿元, 增长23.8%。新批准境外企业5家,协议投资总额2160万美元。完
成进出口总额4107万美元,增长64.4%,其中出口4028万美元,增长92.4%。实际
利用境外资金1256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制定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
策,完善了帮扶措施,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新提高。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
37.7亿元, 增长37.1%; 实现利税13.28亿元, 增长3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6亿元,增长76.2%。全区民营经济单位发展到2.1万个,从业人员达到10.3万
人。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大力提升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
中的比重。 全区新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增就业岗位1860个,从事二三产业的
劳动力达到7.8万人。 大力提升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新兴产业产值占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86%提高到9.52%。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
的比重。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启动了冠世榴园世纪休闲
中心、榴园特色农家乐、盘活榴园综合批发市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三产服
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出台了鼓励高新技
术企业发展的扶持措施,突出抓了42家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全区新上及续建技改
项目48个,列入省经贸委重点技改项目4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3个,专利申报量
达128项。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28家,科技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 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在节能降耗方面,通过资
源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了企业内部循环。丰源煤
电公司、榴园水泥公司被省环保局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生态区建设进
一步加强。编制了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认真抓好生态绿化、污染防治、绿色创
建三大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6%,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切实解决资金制约问题。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共筛选66个项目向国家和省、市申报,近六成的项目列入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计
划。二是充分激活民资民力。实施全民创业计划,70%以上的行政村、60%以上的
农户启动了致富项目。三是广开融资渠道。建立了城市投资公司和旅游投资公司,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切实解决用地制约问题。一是盘活一批存量
土地。在对国有存量土地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先后置换出10块、380亩土地,
解决了部分项目用地问题。二是整合一批项目占地。对开发区的项目实行动态管
理,凡达不到投资强度的项目,限期增加投入,不能增加投入的,坚决予以整合。
三是利用一批荒山荒坡地。通过土地复垦整理和荒山荒滩开发利用,较好的缓解
了用地紧张问题。为切实解决人才制约问题。启动了人才工作三大工程。一是民
营企业家免费培训工程,分三期把全区限额以上民营企业的民营企业家培训一遍。
二是农村经济能人培训工程,与全民创业计划同步开展。三是大学毕业生和专业
技术人员择优录用工程,对全区2004年以来毕业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进行了考
试录用, 有110名毕业生充实到部门和单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在农村围绕“路、水、电、医、学、视、保、气、老、能”等十个方面全面规划
实施。 路,投资3500万元,改建小韩线;投资3984万元,建设乡村道路138.7千
米,使100%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投资5573.08万元,完成了348个自然村
通自来水任务, 全区行政村通水率达100%,通水户达到98%,提前一年完成省下
达的任务,受到省政府表彰。电,投资3180万元,完成110千伏峨山输变电工程,
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 实现了同网同价。医,筹资860万元在全区所有镇街推行
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有21.5万农民参加,参合率达80.73%,为参合农民报销
医疗费489.3万元。 投资340万元完成了峨山、古邵、榴园3所镇卫生院改扩建工
程。 学,投资78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进一步改
善了办学条件; 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00余万元,减少了因贫困辍学现象的发
生。视,投入680余万元进行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75个村通上了有线电视。气,
投资256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218个, 建成新农村示范村39个。保,进一步
扩大农村低保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4.6万元,农村居民有
230户、789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征缴农村养老保险基金70万元,新办养老保
险400余人, 参保人数达到6.35万人。老,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6处镇街敬老院
建设, 全区五保老人可集中供养规模达到70%以上。能,大力实施农民职业技能
免费培训“阳光工程”,筹资60万元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在城市,投
资5018万元,对城市集中供暖、供气、供水,丁桥路治理改造,承水河公园建设,
城市环境集中整治等“城建六大工程”建设,城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进一步
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筹
资480余万元用于困难救助、 城市低保和优抚政策落实,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
的生活问题。投资1130万元的职业中专实训基地、枣庄一中西校学生公寓建成使
用。高考再创佳绩,2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236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竞技
体育水平得到提高,参加21届省运会获2枚金牌、1枚银牌。峄城广播电台恢复播
出, 实现了宣传方式多元化。投资600余万元的民兵训练基地开始建设,征兵工
作实现连续26年无责任退兵。以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区为抓手,积极推动人口
和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主导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 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了4000余
平方米的计生服务大楼, 投资630余万元用于落实奖励扶助政策,促进了人口和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全面加强平安建设,开展“严打”整治斗争12次,对
霸痞犯罪等突出犯罪活动进行了重点打击。在城区加强了科技治安防控,在农村
推行了“三自两保”治安防范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畅通信访
渠道,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普法“两个一”
工程建设,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证群众
饮食和用药安全。治理商业贿赂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
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区实现就业再就业4952人,其中安置下岗人员876人。
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展顺利,共征缴各项保险基金7815万元。严格落实安全生
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双基”和安监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
控制指标,实现了第六个安全生产年。
(赵亚伟 皮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