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rec=853&run=13

综述 全区总面积1018平方千米,辖10个乡(镇、街道),255个行政村(居委
会) 。年底全区总人口48.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万人。男女性别比106.6
∶100,人口出生率9.62‰,死亡率5.19‰,自然增长率4.43‰。有少数民族24个,
1326人。 2006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7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
值23.5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4亿元,增长12.5%。三次产
业比重为16∶50∶34。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实现财政总收入1.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161万元,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9%,增长23.9%。年末金融
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5亿元, 比年初增加2.3亿元。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12.27亿元,比年初增长2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53亿元,比年初
增加3.7亿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 8.8%。
农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7.5%。粮食总产16.3万吨,增长17.3%;棉花总产0.11
万吨,增长15.6%;油料总产2.54万吨,增长0.4%;干鲜果品总产10.91万吨,增
长4.8%; 蔬菜总产17.7万吨,增长12%;肉类总产2.28万吨,增长2.7%;禽蛋总
产1.75万吨,增长4.2%;奶类总产0.45万吨,增长28.5%;水产品总产1.39万吨,
增长1.5%。全区开发小流域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千米,实施国家、省、
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新增耕地2000亩。农业新增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
1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认证。加快了51个市、区文明生态村建
设,为55个扶贫开发村和经济薄弱村落实帮扶项目200多个。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发放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620万元, 投入支农资金2.6亿元,2个库区养殖场被批
准为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个库区养殖场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认证,
3处农业引智成果示范园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园。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
106家。全年造林267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7%。全区农机总动力29万千瓦,增
长6.6%。
工业经济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7亿元, 比上年增长22.5%。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4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增加值12.27亿元,
增长22.5%。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7亿元,增长25.3%;实现利税4.9亿元,增长
29.1%; 实现利润2.97亿元, 增长25.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
8.9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5.63%,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全区高新
技术企业发展到7家,科技型企业20家,建立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实施企
业技改项目28个,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
点。
建设 环保 完成村镇基本建设投资1.4亿元,开发小城镇面积10.4万平方米,
建设小康屋4.4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2万吨日。新建、扩建城市道路
面积36万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地 59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对63
个村进行了改造,省、市、区文明生态村达到110个,其中5个村被评为全省村庄
建设示范村。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8万平方米。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9家,完
成建筑业总产值1.3亿元, 增长10%;实现利税1900万元,增长10%。完成环境污
染治理项目35个,完成投资额7710万元,增长7.1%。取缔了270多家废旧浆清洗、
塑料颗粒加工和小淀粉加工等“土小”污染企业。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100%。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达879.2千米。 公路旅客运输量为786.55万人次,比上
年增长-7%; 公路旅客周转量为33326万人千米,比上年增长-8%。公路货物运输
量为568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公路货物周转量为31673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2
%。民用汽车拥有量0.65万辆,增长3%。其中私人轿车0.6万辆,增长2%。筹措资
金2.3亿元, 完成了店韩公路山亭城区至西集后伏立交桥一级路改建。完成了56
千米的村村通油路扫尾工程。 全区258个村(居)全部通上柏油路或水泥路。建
成了9处乡镇客运站, 开辟农村客运线路21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08万元,增
长12.3%。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051万元,增长13%;邮政业务总量857万元,增长
10%。新建通讯基站41个,新增移动通讯用户25000户,70%的村(居)通上宽带。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1万户, 移动电话9.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5.27部百
人,互联网用户0.19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 比上年增长15.6%。
实现进出口总值5603万美元,增长52%,其中进口总额3042万美元,居全市第一。
出口总值2561万美元, 增长70.5%。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6个,合同利用区
外资金32.4亿元,增长41.8%;到位资金15.7亿元,增长25.0%,其中新签利用外
资项目4项, 合同外资额371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7万美元。新批准境外企
业(机构)4家,协议投资总额3714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增长15.3%。
全区在建和新上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5个,其中过亿元的15个,总投资规
模达40.37亿元。全区新增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7家,出口产品发展到特种纸、
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等6个类别。主要旅游景点有7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0
万人次, 增长53.8%。实现旅游总收入5000万元,增长127%。旅游开发完成投资
2000多万元,建成了抱犊崮客运索道、熊耳山地震科普馆等一批景区景点。
科教文卫 中等专业学校1所, 在校生1447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0.84万
人。 普通初中19所,在校生2.36万人。小学175所,在校生4.10万人,创建省、
市规范化学校7处,新建、改造校舍1.7万平方米,对7000名贫困学生实行了“两
免一补”。购置、维修复新课桌凳3万余套;改造校舍危房1.4万平方米,全区90
%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实现楼房化。 共取得市(地)级以上重要科技成果10项,其
中获得省科技奖励2项。 专利申请量48件,授权专利26件。实施各类科技创新项
目48项, 取得科技成果26项,其中欧洲葡萄引种选育等9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龙牌” 纸面石膏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冰选制冷等2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高
新技术企业。全区已建立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4个,新建市级工程研发中心2家,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家,科技型企业26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3家。11项成
果获省、 市科技进步奖。培养市学科带头人6名,全区学科带头人总数达30名。
举办各种培训班280多期, 培训农民4万人次,村级干部受训率达到90%以上,全
区有2.8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了2~3项实用先进技术。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
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有卫生机构19所,其中医院、
卫生院1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
628张, 卫生技术人员936人,其中执业医师654人,注册护士363人。完成了6个
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造, 在店子、桑村、北庄3个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
点, 较好解决了8.2万参合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全区有体育馆1座。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40元,增长14%;城镇在岗职工年平
均工资11222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6元,增长12%。人均生活消
费支出1966.15元,增长17.5%;人均居住面积24.96平方米。全年企业职工养老、
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0.96万人、0.21万人、0.99万人、
0.36万人和0.36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143万元,增加1333万元;支出3810
万元,增加102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0.45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
助人数17024人。其中城镇低保7157人,农村低保9867人,全区福利彩票销售536
万元。安置残疾人员就业,城镇10人,农村1319人。
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为842名下岗失业人
员发放生活费102万元。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1370人。完成了123个自然村的通自
来水工程,9.1万名农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新建、改建了9处乡镇(街道)敬老
院。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分别达到521人和24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