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新枣庄而努力奋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1&rec=2&run=13

——在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3月26日)
中共枣庄市委书记 刘玉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枣庄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抢抓
机遇,加快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
“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是经济建设实现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2006年, 全市GDP完成758亿元,是
2002年的2.41倍,年均增长16%,人均占有突破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亿元,
是2002年的2.74倍,年均增长28.6%,人均占有突破1千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394亿元、 利税170亿元、 利润93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4.31倍、4.96倍和
7.39倍。与我市周边的几个市比较,我们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是比较好的,在全
省的位次也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前移。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14.6∶51.7∶
33.7调整到2006年的9: 63.8:27.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
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各类开发区、经济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枣薛经济带、沿运经济带建设开始启动,煤化工基地建设初
具规模。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小麦单产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新农村建设扎
实推进。服务、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一大批企业通
过转换机制焕发了生机。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入,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市、
区(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财政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粮食流
通、煤炭安全生产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综合行政执法和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纳税额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6%以上。招商引资
和外经贸工作成果丰硕, 据统计,四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74亿元。国泰
醋酸、新源热电、北新建材和“八一”子午线轮胎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
产。2006年,全市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0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74亿美元,
分别是2002年的2.21倍和2.58倍。成功举办了四次国际石榴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
湿地红荷节等招商洽谈活动,枣庄经济的外向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三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枣薛中心城区哑铃型组群式城市框架已现雏型,
按照省政府1999年批准的城市规划, 市级行政中心实现西移, 已累计完成投资
29.7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东城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以来,
已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区(市)驻地、中心镇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城市环境明显
改善。城乡交通道路建设取得新成绩,光明大道、店韩路、枣曹路、枣台复线等
拓宽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到区(市)之间一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互
连互通,基本实现了村村(行政村)通客车。百个经济强村竞赛、百个经济薄弱村
帮扶转化、百个文明生态村创建深入开展。资源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
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9%。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2002
年提高5个百分点。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02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7元,分别是2002年的1.7倍和1.5倍。城乡居
民储蓄余额达262亿元, 是2002年的1.87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全市
有6.2万城镇居民和3.2万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偏远
山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得到较好解决,上学难、看病难有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五是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大、政协紧紧围绕
全市工作大局,充分行使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职能。搞好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扩大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对
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党管武装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双拥
共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宣传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了比较好的
成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协
调健康发展,枣庄学院创建成功,结束了我市无本科院校的历史;抗击“非典”、
“禽流感”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柳琴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辛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科
协、党校、党史、档案、老龄、老干部、社科等工作全面发展。坚持依法治市,
“四五”普法扎实有效。安全生产成效显著,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反邪教、扫黄
打非斗争逐步深入。“平安枣庄”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秩序逐年好转,政法
工作和平安建设的一些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两个务必”、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学习教
育活动深入扎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
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被提拔或
重用到领导岗位。区(市)、乡(镇、街)党委换届圆满完成,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
测评、任前公示等制度,规范和完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内部竞争
上岗等具体办法,对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安置,公务员录用和事业单位进人实行
考试考核、 量化打分、择优录用制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12345”人才培养
计划、“三个一批”教育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社区、
企业、机关、学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得到较好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集中教育活动成效明显,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
风、治理商业贿赂、机关效能监察深入开展,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
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在历届领导班子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全市各级党
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几套班子相互
支持配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中央和省驻枣庄单位、
解放军驻枣庄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
中共枣庄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推
动枣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
的敬意!
回首四年的历程,我们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始终坚持发展这个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加强对城市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探索
符合枣庄市情的发展新路子,咬定发展不放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二
是始终坚持用辩证法指导工作实践。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注重引导各级领导
干部克服陈旧的思维定式,用辩证法指导工作实践,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
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做好中央政策与枣庄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创造性地开展
工作,努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三是始终坚持“和为贵”、“团结出生产力”的
理念。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倍加珍视团结,倍加
顾全大局,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务实的政治环境,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整体合
力。四是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
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让
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确保全市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始终坚
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实劲、求实效,健全完
善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追求实实在在的政绩,追求干部群众得实惠的政绩,追
求速度、效益、质量和发展后劲相统一的政绩,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六
是始终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精神,
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和驾驭能力,为又好又快发
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面对
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还不够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
够强,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较为突
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外向度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薄弱,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持续增
收难度增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量存在,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安
全生产和维护稳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发
展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还
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有的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作风不实,群众
还不满意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有紧迫感,要采取有效措施,
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需要把握好的六个方向性问题
今后五年,是我们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用宽阔的眼界、战略的思维来把握大局,谋划未来。从宏
观来看,既有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资本
转移步伐加快带来的机遇,又有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形
成的挑战;既有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发展空间,又
有中央加强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土地、信贷两个闸门越来越紧,市场准入门槛越
来越高带来的压力。 从我市来看,正处在人均GDP由2000美元到4000美元过渡的
经济腾飞阶段,既面临着发展水平、经济地位跃升的战略机遇,又面临着要素供
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刚性约束等诸多难题。纵横观察当前形势,希望与困难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能否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工作实践,做好中央政
策和枣庄实际结合的文章,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是对我们驾驭能力、执
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积
极应对挑战,善于化解风险,就能够使经济社会加快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
轨道,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
任务,切实把握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社会、干部作风建设、抢抓
机遇、加快工业化步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六个方向性问题,突出抓好“三农”
工作、服务业发展、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
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九项重点工作,
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相协调,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努力朝着富强、文明、和谐的新枣庄的目标迈进。
今后五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全市GDP达到
1500亿元, 年均增长15%,比2006年翻一番,人均达到5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
达到85亿元, 年均增长18%,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占有2200元。再经过几
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GDP、地方财政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
使全市人民过上物质更加丰富、精神更加充实、环境更加优美、发展更加全面、
社会更加和谐的小康生活。
实现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六个方向性
问题: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
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科
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
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
快中求好,又好又快。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要坚持全面发展,在保持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体推进。要坚持协
调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使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片面追
求眼前的发展而牺牲长远利益,而是立足于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总抓手,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切
实把握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要素和总体要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明确重点,
扎实推进。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才有保障。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加快发展教育、科技、卫生等各
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
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要合理安排收入分配,注意向弱势群体倾斜,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要加强民主法制、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加
强统一战线工作,增进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民族、
宗教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为和谐社会建
设提供政治保障。要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深化
理想信念、形势政策和诚信教育,扎实推进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
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对新闻宣传、互联网络和各
类文化阵地的管理,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
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保障,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党的作风体
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大量
事实证明,领导干部作风正,党的形象就好,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党就有凝聚力、战斗力;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但难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人,而且会腐蚀党的健康肌体,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
信,党就失去力量源泉。我们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采
取具体措施,切实抓出成效。要努力培养科学求实的思想作风,做心系群众、服
务发展、造福于民的模范;努力培养扎扎实实的学习作风,做勤奋好学、学以致
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模范;努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真抓实干、务求
实效、狠抓落实的模范;努力培养健康朴实的生活作风,做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艰苦奋斗的模范;努力培养清醒坚定的领导作风,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
团结共事的模范。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牢固树立“培植一批好项目、
培养一批好干部、培育一个好风气”的执政理念,满怀激情地带领广大党员和人
民群众去工作、去奋斗、去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是以抢抓机遇为根本,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抢抓机遇,是赢得发展主
动权、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
区的差距在哪里?固然有基础条件的因素,但根本的差距在于思想观念上,在于
对形势的认识和机遇的把握上。同样的政策条件,谁思想观念新、机遇意识强,
谁就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经济发展的规律,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我市近几年发
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
把握全局,增强敏锐性和洞察力,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
和准确把握机遇的能力,善于发现机遇,抢抓机遇。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善于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光明,增强信心,善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抢抓机遇。
要有敢抓机遇的气魄和胆略,以敢担风险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魄力、只争朝夕的
精神,抢抓机遇,闯出新路子,开辟新天地,实现新发展。
五是以加快工业化步伐为驱动力,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
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
失去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没有工业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财政收入的大幅度
增加,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目标,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就只
能是一句空话。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理念,通过加快工业化步伐,带动服
务业和其他产业发展,带动全市的财源建设,带动整体实力提升。要切实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工业的思维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
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加快实施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一批大
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
建设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要求,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
六是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调整
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市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以资源型
产业为主的城市,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对
资源型产业的过分依赖,致使我市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
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几十年后资源枯竭
了,新兴产业又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生存?历届市领导班子高度
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经济结构调
整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
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抓住目前煤炭行情较好的有利形势,大
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和非煤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立足现有基础,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
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项目,以投资结构的优化实现
经济结构的优化。只要坚持不懈地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作为贯穿经济发展始终的
一条主线,一届接着一届干下去,枣庄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和发展后劲。
三、今后五年需要切实抓好的九项重点工作
今后五年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切实抓好九个方
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做好“三农”工作。把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始终作为党委
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
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
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加快实
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放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
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实
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社会公
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原则,不断加
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实
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深入实施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和扶贫开发工程,
扎实推进强村竞赛、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农民科学文化培训,造就有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与社会资
本多元投入、稳定增长的农业和农村投融资机制,确保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
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坚持土地延包政策和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流
转机制。妥善处理乡村债务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二)坚定不移地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发达的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
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培植
更多的财源。
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做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与加工制造业相配套的生
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建材、煤炭、煤化工等大宗货物物流企业。加快构建具备
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搭建银
企合作平台,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大力发展保险、律师公证、会计审
计、资产评估、科技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围绕服务广大群众,做优消费性服务业。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整合
资源,培育大型商业集团,优化传统商业业态。鼓励城镇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消费性服务业的同时,适应市场需求,
培育消费热点,优化网点布局,不断提高消费性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
围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做强旅游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
作”的原则,深度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红色、亲水、古文化等旅游精品。
创新旅游开发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深
化与周边旅游景点、线路的连接合作,不断拓展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
(三)坚定不移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招商引资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必
由之路、快捷之路和强大推动力。要紧紧抓住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宝贵
机遇,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
坚持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相结合。要加大工作力度,改进招商方式,加强项
目储备库建设,搞好包装推介,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要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搞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投资强度论证。着力引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后劲足、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扎实推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配套强的好项目在我市开工建设,拉动我市
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外向度的不断提高。
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园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作用。坚持招商活区、项目兴区,
搞好招商项目策划,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搞好招商
引资,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入园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服务体系,
增强发展活力,努力把枣庄高新区、各区(市)经济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园区建设成
为吸引外资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和重要的财源基地。
认真研究确保招商项目落地的措施。牢固树立依法高效用地和惜地如金的观
念,大力提高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益。在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建设用地
指标的同时,盘活存量土地,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优化升级的项
目开工建设。
(四)坚定不移地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基础在区(市),活
力在区(市)。要以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推
动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
化和农业产业化,统筹搞好开发区、产业聚集群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推动区(市)
工业向集约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当地特色优势,
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化。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强力推进节能
降耗,推行清洁生产,狠抓土地的节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推进强区(市)建设。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繁荣
经济、富民强区(市)的根本之策,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壮大。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
让更多的民资、民力、民智到更宽领域创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创业主体,鼓励乡
村、社区干部带头创业,科技人员兼职创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下岗失业人员
自主创业,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进一步加大扶优培强力度,大
力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使民营经济成为县
域经济的主力军。
抓好政策落实,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认真落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
政策,强化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对区(市)经济发展的考核体系,强
化领导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各区(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
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发展水平。
(五)坚定不移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
就是吸引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强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的优化。
大力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介入;法律能允
许的,政府不干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
移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大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
环境。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审批事项,改进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进一步
提高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商的建设成本。大力营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
境。充分发挥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的作用,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公开曝光破坏经济
发展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种行为。大力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充分发
挥政法及工商、税务、知识产权、质量监督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产品质量监
督检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扎实推进“诚信枣庄”建设。大力营造
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监管力度,加强水源地的保护
和开发,全面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主线,扎实开展好
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和省级园林城市“五城同创”活
动,搞好绿化造林和生态保护工作,推进生态市建设,全力打造适宜人居和投资
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市投资置业。
(六)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是现代文明的
集中体现。要遵循发展规律,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
能。
高标准规划建设枣薛中心城区,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依法加
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西城区要坚持市级行政区、薛城区和高新区“三
区合一”的原则,沿光明大道逐步向东推进;东城区要依托原有基础设施向西滚
动发展,使枣薛中心城区形成哑铃型组群式发展模式,实现东西城区功能互补、
协调发展。要科学规划以光明大道为主轴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功能分区,大力推进
枣薛经济带建设。要科学合理安排市级行政区的新建项目,快速推进居住小区、
学校、幼儿园、医院、文化体育中心、物流中心、商务接待中心、凤鸣湖和植物
园等配套设施建设。要加大东城区整治与开发改造力度,分步推进东、西沙河治
理改造工程,搞好东城区西郊生态园(植物园)规划建设,抓好“城中村”改造和
背街小巷的治理,搞好城区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努力营造适宜创业发展
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
高起点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不断提高二三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着眼城乡
统筹发展、促进全面进步,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
则,积极推进区(市)驻地和建制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分类指导。搞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产业支撑,实行
集约发展,引导企业向区(市)工业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高效能抓好城市管理,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工作重心下移,逐步形
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公开、市场监管和供应
结构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特别是城郊
结合部的整治美化。按照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的
思路,加快城市土地、道路等资源的市场化进程。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靠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要推进观念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
和理性的思维谋划发展,用先进理念指导发展,用市场化的办法推动发展。要推
进体制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体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培植上市资源。稳妥推进财政、投融
资、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乡镇机构、事业
单位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改革,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要推进科技
创新。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
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科技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推进管理创新。加快政府部门事务性、服务性职
能向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转移。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的浓厚氛围,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充分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外资、
外贸、外经“三外”齐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
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比重,不断提升对外贸易水平,鼓励外资和民营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战略资源,承包国际
工程,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在利用境外资金、加快外贸增长、发展外
经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八)坚定不移地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是民生之本,利益均衡
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要把扩大就业与加快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有机
统一起来,建立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提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在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强
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全面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职业教育,搞好就业技能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自谋职
业。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服务工作,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
机制,维护劳动者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确保发放、扩大覆盖面和完善制度为重点,建立
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
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卫生保健等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及
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等作用,建立健全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多种形式的
社会救助机制,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保护和发展好各个群体的利益,
真正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九)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稳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健全完善区(市)、镇(街)、村(居)三
级综治网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平安创建水平。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化
解不和谐因素。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依据法律和政策及时处
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专群结合,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
严重刑事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
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依法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
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
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坚持超前预防,超前工作,健全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
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复杂情况、抗御危机的能力。
四、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贯穿到思
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各级党组织和整个党员队伍始终充满
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理论武装,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
装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从根本上提高广
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改进各级党委中心
组理论学习,认真贯彻《干部教育条例》,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学习型
党组织建设。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与时俱进的思想
理念和干事创业的实际能力;大力弘扬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敢闯敢
试,开拓创新;大力弘扬事业至上、工作为重的敬业精神,奋力赶超,争创一流,
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德才兼备、工作实绩和任用程序选人用人。健
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力求做到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
识别干部,科学地使用干部。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把那些符合“四化”标准要求、
政治坚定、能力较强、政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好
干部合理地使用起来,使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真正让干事创业的人不吃亏、作风正派的人不寒心,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
科学的用人机制,把各级干部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导到干事创业和为群众谋利益的
正确方向上来。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努
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选拔优秀年
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重视和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
伍建设。
(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坚持标本
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教育监督的关口前移,强化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广大
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
线。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投资监
管、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建筑市场准入等制度,靠制度用权、靠制
度管人、靠制度办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努力从根本上铲除
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扎实开展治理商业
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认真落实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过程中,要严格依法依纪办事,对作风正派、干事
创业的干部,不轻信各种流言蜚语的攻击和诽谤,要敢于依法依纪保护;对造谣
诽谤、诬陷他人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努力形成作风正派、干事创业的同志
放心干事、无后顾之忧的良好政治氛围和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
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建设好乡镇党委,配强配好村党支部书记,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服务社
区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街、居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探索完善企业党组织充分
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维护好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
益。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和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
下岗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切实把符合党
员条件的社会各个阶层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党委管方向、出思路和
抓大事的原则,适应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新要求,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党委常委会、全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完善议事规则和程序,积极推进决
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坚持并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勇于开展批评与自
我批评。健全推进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奖
惩,保证决策落实。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倍加珍视团结,视团结如生命。班子成员
之间要勤沟通、多交流,互相理解、互相爱护、互相支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
志更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要有记人之功、谅人之过、学人之长、容
人之短的博大胸怀,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发扬民主,团结共事,善于调动方方
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团结奋斗的整体合力。
同志们,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枣庄,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
发展的成果,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各级党委政
府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艰辛、有挑战,但也有希望、有机
遇,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
对枣庄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枣庄的明天会更美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
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
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
富强、文明、和谐新枣庄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