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3&A=2&rec=1&run=13

20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从1986年起,至2005年止的这20年,对于淄博市来讲,却
是极其重要而不平凡、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时期。因为这是淄博人民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高歌猛进的20年,是淄博市历史上迄今为止发展最快最好的20年,是值得每个淄博人为之自豪和
骄傲的20年。
1986年至2005年,正值我国“七五”至“十五”四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在这20年的时间里,在这片近6000平方公
里的土地上,全市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
体育、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市经济欣欣向荣,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和谐,使淄博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0年间,一大批拥有现代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的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发展起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
冶金、机电、建材、纺织、陶瓷、医药、电子、煤炭等行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基础比较雄厚,
原料、能源、加工生产基本协调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达到2222个, 其中特大型企业3个,上市企业13个;20年间,农村经济显著发展,农业生产彻底改变了单一的以种
植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走上了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商业、贸易、服务业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富裕之
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体系日臻完善,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农村发展后劲不
断增强,真正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20年间,全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一条条高等级公路相继贯通,全市城乡道路四通八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辛勤劳动,血汗浇灌,
无私奉献,一座实力雄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在这里诞生,一座繁荣、文明、富强的现代化组群式城市从
这里崛起,一座以齐国故都、聊斋故里、足球故乡、陶瓷名城等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闻名中外的历
史文化名城在鲁中矗立起来。
通过下列一组数字对比,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20年来的巨大变化:1986年,全市社会总产值只有87.68亿元,全市
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3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2.9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8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0
亿元,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1427元。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431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64
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达73.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63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120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7元。
2006年7月, 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兼市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的刘慧晏同志,在为纪念《淄博年鉴》创刊20周年所撰
文章中写道:“总结经验需有可信的历史为依托。任何经济社会事件一经发生,便成了不可改变的历史内容。历史
就是由已经发生的经济社会事件,不断堆积而成。”“现在,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坚破难,继往开
来,不仅需要开拓创新的勇气,还需要善于总结经验的智慧。道理很简单,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把握好当前,筹划
好未来。”为了全面反映20年间淄博人民锐意改革、干事创业、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理清20年
间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脉络,展示20年间淄博大地上这段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历史,启示和激励全市人民推
进经济强市、绿色城市、文化大市和“平安淄博”“文明淄博”“和谐淄博”建设,加快“两提前,一率先”的步
伐,把淄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淄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在淄博市市志编纂委员会
的领导下,编辑出版了这本作为《淄博地情史料丛书》之一的《淄博大事记》(1986~2005)。
淄博的昨天是辉煌的。淄博的明天是更加美好的。
我们将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用我们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下淄博人民已经走过的、正在经过的和将要跨入的光辉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