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旧城改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3&A=1&rec=99&run=13

张店
新中国建立前的张店, 原是一个小城镇,人口不足2万,方圆不到3里,城内仅有3条土马路,路上没有照明和
其他市政设施,房屋多是平房草室,二层楼房屈指可数,而且古老陈旧,破烂不堪。
建国后,张店的房屋建设多在新征土地上进行,很少在居民居住区进行大规模改建。1963年对三马路(中心路)
进行改造,于1965年完成,拓宽调直了该路,拆除沿路破旧房屋,建设楼房。1965年第一次改造兴学街。1973年展
宽调直南太康路及西二路南段。1975年再次改造兴学街,并拓宽调直新村西路。1977年拓宽调直杏园路。从1964年
至1980年,因拓宽调直马路,共拆除各类房屋2509.5间,建筑面积35312.24平方米。
1981年开始,改造南市场棚户区,共搬迁52户,拆掉棚房168.5间,建筑面积2022平方米,至1983年6月全部拆
迁安置完毕,共支出费用14万元,拆迁后空出土地,筹建地方土特产展销楼。
1982年3月开始, 改造区文化馆北住宅区,至1983年下半年改造完毕,共拆除旧房42户97间1395建筑平方米。
新建平房13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宿舍楼2栋,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综合投资共371746.72元。
1982年开始改造农贸市场(红旗五路) 东口,当年搬走拆迁户3户,但进入1983年,因集中力量突击火车站广场
区改造,该项目暂停。
1983年始, 对火车站广场及其周围进行改造,拆房及搬迁共涉及46个单位312户。至1984年全部搬迁完毕。其
主要施工项目: 1983年拆除火车站广场东北角建筑物后,辟建一小游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1984年3月,在拆
迁车站广场西北角鞋厂以北, 西一路以西,安乐街以南,红旗一路北一巷以东空地上,新建人民商场,3层楼房,
高21米, 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当年12月竣工;同时建成车站派出所5层办公楼一栋,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及张
店区教师进修教学楼一栋, 三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1985年4月,开工翻建张店火车站广场地面及向北拓宽工
程,同年5月26日竣工。改建后广场面积扩大为12000平方米,地面全部铺设沥青,站前东起燃料公司,西至车站饭
店的杏园东路和杏园西路,拓宽后与广场连为一体。

博山
博山旧称颜神(镇),1559年建石城。清同治年间,环城东、西、南三面加筑围墙,石城随废。到1948年博山解
放时,旧城围仍存。
1950年春始由政府拨款拨粮(以粮代资) 拆除旧城墙,建环城马路,名为环城一至四路,当年竣工。1952年8月
开工兴建峨嵋新村, 1953年6月建成。计有平房29列,共853间,每间16.8平方米,合计14330平方米,共安排住户
305户,每户配建小厨房一间。1979年对新村部分房屋进行改造,拆除8列平房,改建5栋居民楼,楼5层,总建筑面
积11750平方米。
1954年,开通英雄路,在西冶街原土路面上铺设料石,改建为料石路面,后又翻建成沥青路面。
1959年10月至1960年12月,国家投资21.21万元,建造一批平房宿舍,计301间,并配建有厨房92个,公厕20个,
总建筑面积7042平方米,名为青龙山新村。1978年区房管部门按照改造原有平房与新建楼房相结合原则,联合有关
企事业单位集资, 对平房进行改造,至1985年陆续拆除旧房,建成住宅楼54栋,总建筑面积55051平方米。其中:
统管房29栋,32279平方米;自管房25栋22772平方米。另外新村内配套建筑有蔬菜、水产、百货、粮店、缝纫、理
发、饭店等商业服务性设施,以及储蓄所、中学、农贸小市场等。
1964~1972年,对旧城原有东门里街、南门里街、县前街、西关街、东关街、北关街,先后铺建为沥青路面。
在铺建中,根据地形,均略有拓宽,南关街、北门里街、马行街、辘轳把街,相继用缸砖铺设路面。
1979年划定峨嵋山南麓为旧城改造新建居民住宅宿舍楼规划区,名为峨嵋山新村。除房管部门统建住宅外,并
动员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职工宿舍,规定谁投资谁住房,至1985年,在新村内已建成楼房31栋,因山就势,楼高
三、四、五层不等,总建筑面积63000平方米,安排职工居民住户1131户,成为博山原旧城内新建最大集中居民区。
双山新村,地处博城西隅,原为私营华东煤矿公司建井处,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初期,曾建有数栋平房宿舍。
70年代末期该处列入旧城改造规划, 辟建居住新村。到1985年由区房管部门统建宿舍楼6栋11205.93平方米,另有
真空泵厂、平板玻璃厂等单位也在该新村规划区内建成数栋宿舍楼。
北关及四路居民区,原有市民旧居均为平房,且年久失修。1976年列入旧城改造计划,一边拆除旧房,一边营
建新房, 至1984年,在北关建成居民楼5栋,计12130.22平方米,在四路建成居民楼9栋,计21150平方米,两区合
计共建楼14栋,33280.22平方米,旧房已基本拆完,形成两个新的居民区。

临淄(辛店)
1974年10月临淄区政府由临淄城(现齐都镇)迁驻辛店。当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住宅等混杂穿插,且集
中于辛店车站北侧,直接影响新城的规划建设,为此,于1981年开始对旧房进行改造。
临淄区燃料公司在火车站路北东端, 占地66670平方米,除用作储煤场外,并有建筑物1088平方米。1981年始
动员搬迁,国家付拆迁费54万元,为其在辛四路东段路南北两侧另辟新址,占地60444.03平方米,至1982年在新址
建造房屋3891.91平方米。
辛店木器厂原址位于辛店火车站北侧,占地16334.15平方米,内有建筑物建筑面积3572平方米,1981年开始搬
迁,总投资119.4万元,迁新址于辛四路东段路北,辟地22201平方米,建房7221平方米。
辛店印刷厂,原址位于辛店火车站北侧东西路中段,占地6200平方米,内有建筑物1006.6平方米,1981年动员
搬迁,国拨拆迁费50.43万元,另迁新址于辛七街南口与辛四路路南衔接处,辟地12350平方米,建房面积7800平方
米,由于搬迁新建厂址,总投资135万元。
以上3个单位搬迁后, 在其腾出的旧址上,按照新城区建设规划,先后修建了火车站广场和广场小游园、东风
火车站编组站和铁石车辆段居住生活小区、公安派出所、铁路职工子弟小学、青岛铁路分局辛店车务段、临淄齐鲁
大酒店等7个单位。

周村
周村解放时, 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围子墙内面积2.25平方公里,南北最宽点1606米,东西最长点
1819米;东门外联接火车站处占地0.15平方公里。旧城墙系1861年至1863年修筑,全长8475米,高7米,底宽5米,
顶宽3米,底部占地面积42375平方米。墙身为三合土夯筑,墙心大多为素土夯填,沿淦河、浊河弯处,有部分墙段
系砖、石灰、砂浆砌筑。城区内街道布局,基本为棋盘方格式,仅东门外马路街,城西南甘草市、太平街,城西部
祠堂南街等少数街道呈现放射性倾斜样式。 1948年有街巷103条,其中明代形成35条,清代形成55条,民国形成13
条。街道窄狭,多为土路,仅有大街、丝市街、银子街、盘龙街、武圣街5条路为石板路。
新中国建立至1985年,在扩建改造旧路基础上,建成贯穿城区东西向主要干道。路东段称新建东路,中段称新
建中路、 西段称新建西路,全长2207米,面积32742平方米,沥青路面。新建路拓宽修建过程中,拆迁部分居民住
房。1952年7月第一次拓宽观海门西段,于观海门里、油房街、鱼店街、武圣街、祠堂街等处,沿街拆除居民房屋、
棚舍、 雨罩540间,其中房屋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1979年,根据城市改造规划,沿新建路按30米建设红线拓宽,
沿街安排拆迁户166个,拆除房屋806间,计1126177平方米,支付拆迁费396416.07元。
东门路全长1606米,宽10.5米,铺沥青路面,路两侧各有砖铺人行道,宽2米,该路是在旧城改造中逐步形成。
其中:1966年在旧城东面,拆除旧围子墙并填平沿城濠沟(俗称护城河),辟建环城路东门路段;南起东门路口,北
至观海门路口,1970年,该路又向南延伸至站北路口;1971年,又自站北路口向南延伸至丝织一厂门前;1972年自
路北端观海门路口向北延伸,拓长至城北路口淄博造纸厂门前。
1981年8月始, 拆除旧火车站将火车站东移建新站,全部工程于1983年11月竣工,总投资60.4万元,新建站房
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火车站建成后,在站北侧辟建广场,占地总面积32634平方米,其中铺沥青地面16434平方米,
绿化带1258平方米,小游园14942平方米,园内筑有人工湖、假山等设施。广场投资19953万元,1983年建成。为辟
建广场及建小游园,将区燃料公司及其所属蜂窝煤厂拆迁,移建于周村城东建国村南侧,共折迁房屋48间,计1194
平方米,并为其新征土地63亩,付出拆迁费90万元。

淄川
淄川旧城,原系土城。1636年将土城改建为石城,城高三丈二尺,基广六尺,女墙高至一丈六尺,周围八里,
外壕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城下筑岸两丈有余,堑石护之。由于历年战乱破坏,建国初,旧城墙虽存,但已颓败不
堪,残垣断壁。城内道路仅有贯通城东西的大街,为条石铺砌,宽仅5米左右,其他街道均系土路,宽3~5米。
1950年以后,根据建设需要,分段陆续拆除旧城墙,至1985年已全部拆完。拆除后的旧址,在西面城墙北端,
辟建有淄川公园及孝妇河东侧岸堤;南端建成炼铁厂。北城墙拆除后,修建淄城三路。东墙墙北端拆除后,先有驻
地部队营建营房,1977年营房改建为淄川第一中学;南端修建有淄川拖拉机厂和淄川电器厂。南城墙拆除后,西段
建汽车制造厂,中段由房管部门营建公房,东端建拖拉机电器厂。
自70年代中期开始, 对城区旧房进行改造,至1985年先后完成的项目有:区政府院内拆除旧房144间,在原址
分建北办公大楼及东西两侧办公楼, 面积6447平方米;拆除钟鼓楼及其周围旧平房147间,辟建为新居民小区,至
1985年已建成新房4500平方米;淄川区干校拆除旧平房70间,改建成楼房,计2500平方米;另有淄川电器五厂、拖
车厂、 汽车制造厂、拖拉机电器厂、淄川百货大楼、淄川影剧院、新华书店、淄川影院、淄川一中、淄博师范等8
个单位, 在征购土地时所带旧房,均全部拆除,新建房总计81425平方米,投资2442.7万元。在对城区旧房改造的
同时,先后对淄城路、淄城二路等进行改造。淄城路系张(店)博(山)公路过境淄城路段,建国初期为土路,宽15米
左右,1958年拓宽至30米,铺建为砂石路面,1968年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淄城二路原系贯穿城区中心东西向的
主要干道, 原宽5米左右,为青石路面,1963年拓宽至9米,个别路段仍宽5米,改铺为缸砖路面,至1979年,全路
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淄城三路(后改名为松龄路)系旧城改造中一条新建路,1977年初建时,路西段为旧城墙北
墙,东段为城区外农田,初建时为土路,1978年改铺沥青路面。淄城东路位于淄城东关,系建国前旧有的一条狭窄
土路,1973年正式拓宽为10米,加铺沥青路面,成为绕淄城通向洪山的主要市区通行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