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商统战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7&rec=98&run=13

青岛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20世纪初期,长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迫,发展一直缓慢。到1949年初,1400余家民族工业半数以上
机器不能转动,大多数企业奄奄一息,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青岛解放前夕,在中国
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攻势进逼下,国民党青岛当局下令将一些工厂、企业迁往台湾,
并预谋撤退时炸毁青岛的一些重要设施。青岛市民族工商业者,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极为不满。在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的争取下,一些有名望的民族工商业者,在反南迁
和护厂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建国后的头三年,中共青岛市委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坚持执行对民族资
产阶级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和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特别注意同工商界搞好经济
的合作,以巩固政治上的合作。主要是: 帮助组建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市工商
联),推动工商业者学习“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和市首
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关于“发展生产,加强工商工作”的决议。通过报告会、
座谈会和组织参观等,使之提高认识,消除顾虑,积极经营,为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作
贡献;组织参加社会各项民主改革运动,使之接受锻炼和考验;对工商界代表人物,
妥善进行政治安排,经协商,青岛市召开的一至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安排了一批
工商界人士任代表;贯彻利用、限制政策,扶持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通
过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定货,调整税收负担,合理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发放
贷款,组织物资交流等措施,使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全市私
营工商业已由青岛解放时的1.2万户(包括手工业4000户) 发展到1.5万余户。 通过
“五反”斗争,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对违法工商业者进行了严肃处理,使之接受
教训,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从而巩固了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
的联盟。
1953~1955年间,中共青岛市委根据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在对私营工商业
继续利用、限制的同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工作。1953年底至1954年系统地进
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帮助私营工商业者认清形势,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是大势
所趋、人心所向。在整顿公私合营企业的基础上,中共青岛市委有计划地对私营工商
业进行单个公私合营。1955年底至1956年初,青岛市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时,对工商
界着重进行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宣传教育。从1955年12月下旬起,在全市私营工
商业中认真传达贯彻毛泽东主席在1955年10月29日邀请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
员会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时的讲话和中华全国工商联一届二次执委
会关于“一定听毛主席话, 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议,并组成243个工
商小组,有4146人参加了座谈学习。市政协委员会、市总工会、市妇女联合会、市青
年联合会、市民建会和市工商联等单位分别召开工商界人士、工商界家属、工商界子
女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广泛进行形势、政策宣传,使之家喻户晓,让工商业者
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掌握自己的命运。二是按照“实事求是,公平合理”、“从宽
从了”精神,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中,对私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实行定息,让工商业
者在经济上放心。三是按照党的“全部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材使用辅以必要的照顾”
的原则,对私方人员作了适当安排。安排了原私营工业中的私方人员2850人,其中安
排为局科长、 总厂正副厂长、正副经理的9人,安排为基点厂正副厂长、总厂科室主
任的305人,安排为基层厂厂长或车间主任的209人,安排为董事长、顾问、工程师、
技术员的68人。安排了原私营商业中的私方人员2620人,其中安排为市级国营公司课
股长的15人,总店中心店正副经理的12人,股组长的42人,区店正副经理的69人,董
事10人。其他人均从事生产经营或其他工作。有些工商界代表人士,经协商推荐,分
别担任全国、省、市、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或政府部门的实职工作。
1956年,中共青岛市委贯彻“以政治思想为统帅,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实践
为基础,以企业和工作岗位为基地”的改造方针,要求企业党组织直接负责企业内部
私方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有关部门和市工商联协助进行一些辅助性教育。同年2月,
市工商联举办青岛市工商业者讲习班,1957年举办市工商界政治学校(后改制为青岛
市政治学校),组织私方人员脱产学习。通过学习,逐步破资本主义思想,立社会主
义思想,为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创造条件。
1957年,由于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工商界363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不同程度地伤害了一些工商界朋友。1960年开始贯彻“五不变”(定息、高薪、学衔、
安排和改造不变)和政府“包一头,包到底”、工商界“顾一头,一边倒”的政策,
推行以“神仙会” 的形式, 和风细雨地进行思想改造和自我教育。1962年以后,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对工商界作出所谓“大反复”的错误估计,对一
些思想认识问题,上纲上线,进行批判,在工商界造成思想混乱,挫伤了一些人的积
极性。“文化大革命”中,工商界人士普遍受到冲击。
1978年以后,中共青岛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各项统战政策, 并把小商小贩、 小业主及其他劳动者4682人(占原工商业者的
72.22%)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分出来。帮助市、区、县工商联恢复了组织。
市工商联和民建会,根据“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稳步前进,讲求实效”的方针,
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咨询服务和办学工作。先后推荐退休成员300多人(次)到200多家
企业,协助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1983年和1984年,两次派有技术专长的人
员参加了山东省工商联、 民建会组办的赴青海经济咨询服务工作, 取得好的成绩。
1984年, 市工商联与民建会创办民联业余学校,市内5区各设分校,进行文化补课和
技术培训。1987年后,开办北京经济函授大学青岛分校、北京自修大学青岛分校、南
开大学青岛函授站、深圳大学青岛教学点、华东师范大学青岛函授站等大专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青岛市的私营经济、合作经济、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
企业均有发展。从1985年开始,中共青岛市委加强了对新时期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领
导。一是充分发挥青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做海外经济界人士的工作;二是协
调外商投资企业合作共事关系和劳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工商联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
作用;四是对个体经营者的代表人物和新的私营工商业者进行团结教育工作,以调动
他们的积极性,为促进生产和发展乡、镇、街道生产服务,为开放搞活服务。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工商联会员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原工商
业为主逐渐转为多种经济成分结构的、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的对内对
外民间商会组织,日益成为开展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依靠力量。1990年,
市工商联有会员2998人, 他们中在海外有一定影响,与22个国家和地区500多名港澳
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外籍华人以及外国朋友有各种联系,与13个国家和地区
的工商社团、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牵线搭桥。
通过举办展销会,开展信息交流,开拓对外销售渠道,并把外引内联结合起来,为青
岛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高生产力水平作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