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7&rec=80&run=13

建国41年来,中共青岛市委坚持“积极慎重”的党建方针,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地
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1950~1955年间,以产业工人为重点,吸收技术工人、熟
练工人、工龄较长的老工人和生产中的模范骨干分子入党,同时注意在党的力量薄弱
或没有党员的空白单位发展党员的工作。1950年发展的2548名和1952年发展的7145名
党员中,产业工人分别占当年发展总数的57.7%和89.7%。1954年发展的4806名党员
中, 除大部分为产业工人外,有私营工厂职工党员468名,从而使本来没有党员的、
规模在50人以上的44个空白私营工厂,有36个建起党支部或党的联合支部。
1955年,中共青岛市委总结检查了自1950年以来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充分肯
定成绩后,着重指出的问题是存有只看生产(工作)积极,忽视政治历史审查的倾向。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除继续吸收产业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外,中共青
岛市委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为契机,检查批判了宗派主义、关
门主义的倾向, 加强了在知识分子中的党建工作。 1956年先后吸收186名知识分子
(含高级知识分子43名)入党。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57年停止发展党员工作,把着
重点放在整顿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加强党员的管理教育上。 1958年为适应工农业
“大跃进”的需要,重点吸收生产第一线的干部、工人和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共2279人
入党。 1958年9~11月,胶县、胶南、即墨3县划归青岛市,至年底全市有党员77370
人。1961年,中共青岛市委检查了“大跃进”中发展党员工作存有重数量、轻质量的
问题,决定对党员着重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员标准条件的教育,提高党员的
政治觉悟。
“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共青岛市委陷入瘫痪,所属工作机构被迫停止工作,发
展党员工作完全停顿。 1969~1970年, 通过“开门整风”,各级党组织逐步恢复。
1970~1975年, 全市共发展党员14978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但当时
因受派性的干扰,出现了“突击纳新”、“火线入党”极其反常的现象,把一些根本
不够党员条件的入拉入党内,导致某种程度的组织不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党建工作重新走上
健康发展的轨道。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坚持党员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1979~1983年的5年中共发展党员26346人。 1978年12月即墨县,1979年1月胶县、胶
南县再度划入青岛,同时建立黄岛区。1983年10月,平度、莱西两县也划归青岛市。
同年底,全市党员总数为299013人。
1986年,中共青岛市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强调大力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注
意从优秀青年、一线工人、农民以及党员力量薄弱的地区和中、小学教师中发展党员。
1986~1990年全市共发展党员33367名,其中知识分子党员11063名;35岁以下青年党
员21263名; 生产一线党员15626名, 分别占发展总数的33.1%、63.7%和46.8%。
1990年,知识分子党员在全市知识分子队伍中的比重已达到51%。党员中专业技术人
员54738人, 占党员总数的13.9%。从而大大加强了党在科研领域和文教卫生战线的
领导作用。1990年,全市党员总数为3949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