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7&rec=78&run=13

基层组织的发展 青岛解放后,中共青岛市委决定对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通过
调整, 组成市政府、公安局、学校、中国纺织公司、齐鲁公司、铁路局6个党委会和
市南、 市北、台东、台西、四方、李村、浮山区7个分区委。在党、政、群机关和企
事业单位共建立党委6个、党总支35个、党总分支7个、党支部89个、党组28个。1949
年10月,中共青岛市委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公开党组织的指示,开始有计划地
逐步公开党组织(到1950年2月全部公开)。
1949年11月15日,中共青岛市委根据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山东省委城市工作
会议精神,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就公开发展党员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作出加强党的组
织建设的决定。会后,大部分单位把公开党组织同发展党员工作紧密结合进行,即在
着手公开党组织的准备工作的同时,发展建国前后在各项运动中经过考验基本具备党
员条件的积极分子入党。 到1949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委6个,党总支49个,党支部
336个。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开始在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和郊区农村全面进
行党建工作。 1953年底, 全市基层党委增加到24个, 党总支78个,党支部843个。
1954年为发挥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在组织建设方面,把重点放在
产业工人上, 使党的队伍迅速壮大。1956年底,全市基层党委达到36个、党总支176
个、党支部1474个。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及各项事业发展
的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1958年10月胶县、胶南、即墨3县划归青岛市,
至此,基层党委增加到152个、党总支666个、党支部4296个。
1960~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共青岛市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对全市
各级党政机构进行精简,压缩机关行政人员,实行精兵简政,节约开支。城乡党的基
层组织也作了相应调整。1961年3月,胶县、胶南、即墨3县又分别划归昌潍、烟台地
区,基层党委减为111个,党总支249个,党支部2492个。
“文化大革命” 初期,党的基层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69年8月至1970年底,中
共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而瘫痪的各级党组
织进行整顿,恢复活动。到1972年底,全市建立基层党委115个、党总支178个、党支
部3038个。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适应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中共青岛市委紧密围
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各条战线党的组织
建设, 使党的基层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12月即墨县,1979年1月胶县、胶南
县重新划归青岛市,同时设立黄岛区。1983年10月,平度、莱西两县也划归青岛市,
1983年底和1990年底,全市基层党委分别为466个和709个,党总支546个和911个,党
支部15376个和20033个。
基层组织的分布 1949年底, 全市有基层党组织391个,主要分布在机关和少数
工厂。经过41年来的发展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已遍布城乡的各行各业。至1990年底,
全市基层党组织已达21653个,为1949年底的55.3倍。
基层组织建设 建国后,为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共青岛市委根据每个时
期党的中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建立健全“三会一课” 制度 1949年8月召开的中共青岛市第一次代表会议,通
过《纯洁党的思想,严肃党的政策,加强党的纪律》的决议,规定党员必须每月参加
一次支部组织生活,汇报思想、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1950年开始,在基层
支部逐步建立“三会一课”(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上党课)制度。
到1956 年,全市1474个基层支部建立了这一制度,由基层党员负责干部兼任党课
辅导员。1965年,48%的基层支部坚持较好,并拥有基层党课辅导员1500多人。“文
化大革命”中,这一制度受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党的生
活逐步恢复正常。 1980年3月中共青岛市委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意见》,召开党员教育工作会议,讨论恢
复和健全“三会一课”制度问题,并在青岛橡胶二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动这项
工作的开展。到1986年,全市基层党组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占63%。培训党课
教员、辅导员4100余人,上党课24900余次,使90%以上的党员受到党课教育。
培训基层组织骨干 1951年2月, 中共青岛市委对基层党支部小组长以上骨干,
普遍进行了一次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采取集中、 业余训练和在职学习的方法,以
《党员读本》为主要教材,进行党的性质、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接收党员手续、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1956年,市直党委及中共各区委普遍成立党训班,对所
属支部委员以上基层干部分批进行轮训。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前,中共青岛市委
通过中共山东省委第二初级党校和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举办基层组织骨干轮训班14期,
轮训党员1995人。
总结表彰先进 50年代,中共青岛市委在全市工厂企业党支部中广泛地开展学习
哈尔滨机车修理厂做好党支部工作的经验,党内的民主生活和支部的集体领导有所改
善。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厂企业中开展党支部评比竞赛。1959年在全市
4848个党支部、84664名党员中,有2134个党支部(占44%)、38933名党员(占46%)
参加了评比竞赛活动。采取每月检查总结工作、召开现场会、党支部工作展览会等方
法,借以推动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达到提高党支部领导水平的目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四化”(农业现代化、工
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中共青岛市委要求各单位从1979年开始,开展“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
秀共产党员”活动。先进党支部的基本条件是:(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党的自身建设搞得好,能充
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团结和带领群众在两个
文明建设中、在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斗争中作出了突出的成绩。按照上述基本
条件,全市评出1979年度先进党支部189个(占党支部总数的1.8%)、优秀共产党员
637名(占党员总数的0.3%)。在此后每年进行的评选活动中,先进党支部、优秀党
员所占比例逐年有所提高。 1987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召开“创先争优”表彰大会,
会上表彰了市级1986年度18个先进党支部和35名优秀共产党员,并分别授予锦旗、颁
发荣誉证书,极大地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到1990年全市参
加这一活动的党支部和党员已分别占党支部、党员总数的96%和96.5%。
整顿后进党支部 在建国初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除历次整党整风结合整
顿后进党支部外, 又集中进行过两次整顿。一是1952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发出《关
于整顿建设党的基层组织》的指示,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以及官僚主义、命
令主义等问题,对106个党支部进行整顿,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二是1963年11月对188
个(占党支部总数的13.8%)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通过基层改选、进行教育、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中解决党的领导核心问题,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改变了落后面
貌。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1982年8月,中共青岛
市委召开全市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座谈会,抽调1951名干部,结合机构改革,整顿
党支部1456个(农村党支部381个) ,着重解决党支部领导班子软、散、懒和不正之
风问题, 使这些党支部改变了面貌,促进了经济发展。1985年7月,中共青岛市委对
农村党支部进行重点整顿,采取从县、乡(镇)机关中选聘优秀中青年党员干部到后
进村任职、选拔乡镇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职工回村任职、实行乡镇党员干部包村、建
立联合党支部等措施, 有针对性地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249个,使后进党支部由原来
的7%降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