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分志提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7&rec=52&run=13

《青岛市志·大事记》 《青岛市志·大事记》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高国耀、 王柴、郑真何,副总编 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志·大事记》编纂委
员会具体承编, 主编吕曰让,副主编潘积 仁、于佐臣。五洲传播出版社2000年10月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2开精装本。全书约39万字。 印数5000册,定价精装78元、平
装38元。
《青岛市志·大事记》编纂工作始于80年代初。市档案局为主编单位。1989年为
给市志编纂 提供史料线索, 编印了《青岛大事记史料》上册,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量
素材,着手《青岛市 志·大事记》的编纂工作,于1995年3月形成第一稿。为保证质
量,1996年调整了编辑班子 ,对 第一稿作了修改补充,1997年编印了《青岛大事记
史料》下册。1998年11月编纂人员对志稿 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增删,2000年7月完成送
审稿, 上报市史志办公室。经山东省史志办公室 审核,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
审后,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 版。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90年。
该志内文共分青岛建置初 期、 德国侵占时期、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北洋政府统治
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 期、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
统治时期、 青岛解放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 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12篇。
该志自青岛建置起笔, 依时纵述作为青岛历史重要标志的重要事件, 纵贯百年
青岛历史兴衰,具有重要的存史敁资政功能。

《青岛市志·沿革区划志》 《青岛市志·沿革区划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纂, 总编高国耀、王柴、郑真何,副 总编段祥泰、寿杨宾;主编段祥泰,副主编马
庚存、 王永章。五洲传播出版社2000年11月第 一版第一次印刷,32开精装本。全书
共20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50元。
《青岛市志·沿革区划志》 的编纂工作始于1997年8月。 1998年2月完成初稿。
1999年1月, 由市史志办主持,对该志进行了评审,尔后经修改完成送审稿。经青岛
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 审、 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审核后,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该志上限始自青岛
古代地域, 下限至1990年。全书除附录外,共设历史沿革、境域区划两篇,计5章、
34节 。
该志沿革部分从春秋时代写起,简要勾勒出青岛地域的历史,给读者一个总体印
象, 由 此不仅看到青岛地域的悠久历史,还能看到这座近代崛起的海港城市的历史
步伐。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纂, 总编高国耀、王柴、张书荣、郑 真何,副总编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科学
技术协会组织承编,主编万延森。新华出版社 出版发行,1997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
刷,32开精装本,20万字,印数1000册,与《气象志 》合订本定价78元。
《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7年,此后经多次拟定篇目,1995
年经市 人民政府同意,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委托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专家编写组
负责编写工作, 于该年11月完成初稿,1996年7月评审后又经修 改于8月份完成送审
稿,由青岛市史志办终审,山东省史志办审核后,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 准 出版。该
志设地质基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6篇,计18章、53节。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形似靴型,以半岛状嵌入黄海的胶州湾和崂山湾,即
墨、 胶 州、胶南濒临海岸,平度、莱西都有河流直接入渤海、黄海。青岛地势东高
西低, 南北隆起 , 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15.5%,丘岭占25.1%,平原占37.8%,洼地
占21.6%。 全市大体有3 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北部为大泽山诸山,南部为小珠
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青岛东北西南向的地貌特征,对青岛海洋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从东南黄海吹来的
暖湿空 气, 遇到山地阻拦使雨量分布出现明显差异,气温受地形影响也较为突出。
青岛的植被属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崂山南坡脚下却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
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青岛具有流域面积在100平
方公里以上的较大 河流32条, 其中流域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全市海岸线总长
730.6公里,分布着49处海 湾、69个岛屿和54处礁石、14处滩涂。全市土壤分为棕壤、
砂姜黑土、 潮土、褐土等6类, 棕壤约占可利用面积的58.5%。但水土流失较大,土
壤肥力不高。青岛共有高等植物152科6 54属1237种与变种;青岛近海栖息的鱼类100
余种, 无脊椎动物和底栖生物资源、养殖业资 源也比较丰富。青岛野生动物资源引
人注目, 据已调查明确的鸟类资源已达19目58科159属3 55种。青岛其他资源如矿产
资源亦比较丰富,以非金属矿为主的建筑材料具有明显优势,黄 金 前景良好。青岛
已发现的有用矿31种,已探明储量的15种,探明产地的23处,矿化点或矿床 200多处,
其中石墨、 大理石、花岗岩探明储量占山东省第一位,滑石占第二位,膨润王、 沸
石等也名列前茅。
该志力求突出青岛自然地理的地方特点,准确、全面、翔实地展现青岛的自然地
理风貌,是 青岛第一部关于自然地理的专志。
《青岛市志·海洋志》 《青岛市志·海洋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高国耀、 王柴、郑真何,副总编 段祥泰、寿杨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编,
主编李文渭,副主编刘锡兴、李凡、于克 俊、沈志良。新华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32开精装本,全书18万字,印数100 0册,定价48元。
该志编纂工作始于1994年,1995年12月完成初稿,1996年5月经有关专家评审后,
形成 送审稿, 经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审核,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审,报青岛市人
民政府批准 出版。该志上限按地质年代进行上溯,下限至1990年。
全书设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调查 研究5篇,计
27章、70节。
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 海岸线长730.64公里,69个海岛的岸线长132公里,总海
岸长86 2 .64公里, 大陆岸线占山东省全省岸线的1/4强。由于胶州湾的特殊地理位
置,以及优越的 海 洋环境,外国列强早就觊觎青岛了。首先是德国,其次是日本,
他们分别对青岛海洋环境进 行调查, 得出建设优良港口的最佳位置,并分别强占青
岛多年。
1911年青岛观象台开始了潮汐观测,1928年专设海洋科,编制青岛港潮汐表供航
海应用 , 还进行一般性近海海洋物理、化学观测。1932年蔡元培等发起的青岛海洋
博物馆正式建成 。1935年4月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与青岛市政府商定组成的胶州湾
海产动物采集团先后共 进行了125天的海上调查,是胶州湾海洋生物系统调查的开始,
此后还出版了《胶州湾海产 动物采集团第一期采集报告》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
治时期,青岛观象台于1946年1月开 始了海洋生物、海洋理化、潮汐、海流的观测。

建国后,原上海水产实验所迁来青岛成立了黄海水产实验所。1950年,中国科学
院 在青岛成立了水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 还在山东大学设立了水产系。
中国科学院 与海军青岛基地共同在小麦岛建起了海浪观测站, 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
海浪观测站。 1957年 中国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船金星号在青岛港靠岸,开始了中国
海洋科学的综合调查工作 。 1959年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山东海
洋学院成立。 国家海洋局成立后, 在青岛设立北海分局,此后还相继成立国家海洋
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等,
使青岛集中了中国海洋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 成为全国著名的海洋科研基地。
海洋科学的研究工作中很多重要研究成果都诞生在青岛,如童第周对海鞘卵子的
分裂球 多种配合研究, 曾呈奎在中国海藻分类方面的研究,赫崇本、毛汉礼等对黄
海冷水团形成过 程和特点的研究, 文圣常的《海浪原理》研究等。80年代海湾扇贝
引种成功,中国对虾工厂 化养殖等,也是青岛海洋科研单位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中国的南极考察, 主要以青岛为 基地,参加科学考察的队员多数也是青岛的海洋科
研工作者。
青岛也是国际海洋科学交流的基地,先后在这里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有第一届国
际海藻 学术讨论会、 中美藻类学术讨论会、国际海平面变化及应用学术讨论会、太
平洋经济藻类分 类国际学术讨论会、 浅海河口及海洋物理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浅海
物理海洋国际学术讨论会 等。
为了加强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务院确定青岛市作为全国试点
地区, 在胶州湾建立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实验区,以积累经验,推动全国海洋资
源的研究开发和 保护。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工作,青岛已基本拥有了一支结构比较合
理、基础较为雄厚的科研 和教学队伍,青岛海洋科技取得了一批批重要成果。
该志是青岛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海洋的专志。 在编纂中将 海洋从自然地理中析
出, 将海洋科研从科学技术中析出,单列独立成书,浓 墨重彩突出海洋自然资源和
海洋科研的重大成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展示了青岛作为全国重要海洋科研基地的特点。

《青岛市志·气象志》 《青岛市志·气象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高国耀、 王柴、张书荣、郑真何 、周志公,副总编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气象
局具体承编, 主编王福志。 新华出版社19 97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2开精装本
(与《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 合卷) 。全志共7. 5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78元
(合订本)。
《青岛市志·气象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3年。九易其稿,经青岛气象志评审委
员会 评审通过后送审。 1995年10月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审后,经山东省史志办
公室审核, 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 下限至
1987年。全书设气象环境、气象监测、气象管理、气象服务、气象灾害5篇,计20章、
42节。
青岛是全国最早开创和发展气象事业的三大城市(香港、 上海、 青岛)之一。
1898年3 月青岛便建立了简单的气象组织,正式开始气象观测,业务范围还扩及天文、
地磁、 地震、 潮汐、地形测量、海域测量等。其间,青岛气象事业完全由德国殖民
当局控制。 日本第一次 侵占时期,日占当局控制了青岛的气象部门,恣意调查山东
气象, 特别是近海气象,为其长 期侵占、扩大侵略服务。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
第一次统治时期, 中国著名气象科学家、 海洋科学家纷纷到青岛考察和工作。青岛
气象事业获得较大发展。气象部门和国际气象组织 的联系增加,多次参加国际合作,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影响亦进一步扩大。日本第二次侵占 时期,青岛气象部门再次
为日占当局把持, 正常气象科研遭到严重破坏,气象工作的重点是 为日本海、空军
服务, 为其统治和扩大侵略服务。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气象业务 得到恢
复和发展。气象、天文、地磁、地震、潮汐、海洋生物、海洋理化等方面的观测和研
究全面开展; 《气象月报》 、《天文半年刊》、《海洋半年刊》、《学术汇刊》、
《月及月 蚀》 、《青岛潮汐表》等学术书籍和刊物先后出版,1948年还系统整理了
1898年以来气象、 天文、海洋研究成果,编印出版了60余万字的《青岛市观象台五
十周年纪念特刊》 ;国际联 系不断扩大,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个气象机
构交流刊物和资料。
解放后,青岛市逐步形成以国家气象台站为骨干的气象网络,气象仪器设备更新
换 代, 业务范围逐渐扩大,监测水平不断提高,气象事业全面服务于国家经济、科
研和国防。  1951年4月正式制作24小时天气预报;1956年6月在报刊、电台发布天
气预报和警报; 1963年 正式发布海浪、海流、水温和渔情情报;60年代和70年代中
期, 多次组织海上小分队, 到渤、黄、东海渔场进行现场气象观测,就地进行气象
服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 岛市气象部门推进了气象科学技术现代化,提
高了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 以农业服务 为重点,以气象科研为手段,为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气象保障。在气象预报方面,自19 80年4月起,增加发布未来10
天的中期天气预报,并在报纸、电台刊登、广播;1983年6月增 加制作湿度项目预报,
各类预报的准确率亦显著提高, 1980~1982年青岛市在山东预报 竞赛活动中连续三
年蝉联冠军,在观测业务考试中名列全国第一。在气象科研方面,1979年 单独组建青
岛市气象台后,新设气象科研和大气污染等机构;1984年6月成立青岛市海洋气 象科
学研究所,气象科研的开展更系统、更深入。主要完成的课题有:青岛地区海岸带气
候资源调查、青岛地区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青岛降水MOS预报方法、影响山东 半岛旱
涝两因子分析、 气候与疗养、黄海中部及山东南部沿海春季大风预报方法 、黄海中
部及其沿海海雾预报方法等。 农业气象业务也有长足发展,1980~1985年10月 ,先
后完成了青岛市和市属各县区的农业气候区划,提出了农业气象指标和合理利用气候
资 源的建议, 实现了青岛地区气候状况的科学区划,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
学依据。 在 国际交往方面,1979年12月承担了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下达的全球大气
试验的观测发报 ; 1981~1983年连续进行了国际台风业务试验,组织了10个国际台
风的高空、地面加密观测 。1985~1986年,青岛气象科技开发公司还开展了与英国、
挪威石油公司在青岛外海开发石 油的海上气象保障的服务业务。
《青岛市志·气象志》的主要编纂特点是图文并茂。全志采用大量照片和累年统
计图表,行 文言简意赅,直观、具体形象地介绍了青岛的气象环境、气象灾害状况,
全面、客观、综合 地反映了青岛气象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青岛市志·人口志》 《青岛市志·人口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高国耀、 王柴、郑真何,副总编 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志·人口志》编纂委
员会具体承编,办公室主任毕建轩。五洲 传播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2开精装本。全书20余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4 5元。
《青岛市志·人口志》 编纂工作始于1999年8月。由青岛市公安局牵头,市计划
生育委员会 、 市统计局、市劳动局、市民政局、市民族宗教局、市残疾人联合会等
联合承编, 成立《青 岛市志·人口志》编纂委员会,并在市公安局设史志办公室,
2000年8月底完成初稿。经过 反复修改及征求意见,于2000年11月完成送审稿。经山
东省史志办公室审核, 由青岛市史志 办公室组织终审,并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
版。 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 90年。全书分人口规模、人口构成、
人口素质、人口管理 、计划生育5篇,计18章、50节。
青岛建置初期, 有20余个村庄,总人口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渔业、家庭手
工业以及 商贸业。
德国侵占时期,城市建筑、交通运输业兴起和发展,青岛人口迅速增加,1913年
市区人口53 312人,男女性别比差异很大;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各行业有了较大发
展,市区人 口增加,1918年达78804人,从该时期起,性别差异逐步缩小;北洋政府
和南京国民政府第 一次统 治时期,青岛人口逐年增加,至1937年全市人口达381364
人;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人口变 化 曲线起伏,人口由1941年的626234人变为1943
年的441473人;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 ,青岛人口剧增,1948年突破100万大
关。
人口的机械变动,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为1949~1957年的户口自由迁移时期,青
岛人口明显 增加; 其二为1958~1978年的控制户口迁移时期;其三为1979年后的户
口半开放时期。
人口的自然变动则分为五个阶段。其一为1949~1957年,青岛市人口出现自然增
长的第一次高峰。 其二 为1958~1962年,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其三为1963~
1970年, 青岛市人口出现自然增 长的第二个高峰。其四为1971~1985年,尽管出现
第三个高峰, 但人口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 明显降低。其五为1986~1990年,进入人
口正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岛的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一是表现为人口预期寿命
的提高:解 放后,全市50年代人均寿命约为60岁,1990年提高到70.79岁,接近国际
水平。二是表现为 人口 文化素质的明显提高:1990年,全市每千人口中拥有大学生
18.6人,拥有大专生12人,拥 有中专生和高中生102.5人,文盲人数仅占全市人口的
13.1%。
综观青岛人口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到,青岛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预
期寿 命延长——城市老龄化问题将会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该志体例完备,内容充实,文字简洁流畅,对青岛市百年来的人口状况进行了如
实准确的记 述,反映了应有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青岛市志·中国共产党青岛地方组织志》 《青岛市志·中国共产党青岛地方
组织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高国耀、王柴、 郑 真何,副总编段祥泰、
寿杨宾;由青岛市政党志编审委员会 具体承编 ,主编张绍麟,副主编刘永年、王圣
德、 王继先、于登洋、张基础、孙希梁。五洲 传播出版 社2001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
印刷,32开精装本。全书约20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45元。
《青岛市志·中共青岛地方组织志》编纂工作始于1991年11月。中共青岛市委办
公厅为 主编单位。 1996年完成初稿后,经过两次修改及征求意见,形成评审稿,于
1999年9月29日 由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召集新老领导及相关人员对志稿进行了认真的
评审。 评审会由市委秘 书长孔心田主持,市委副书记徐长聚等40余人参加了评审。
评审会后, 根据会上确定的修改 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补充和修改,同年12月完成送
审稿, 上报市史志办公室。经山东省史志 办公室审核,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
审后,报中共青岛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该志上限自20世纪20年代始,下限至
1990年。
该志分历届中共青岛地方组织、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重大决策纪略、党
务工作4篇,计18章、81节。
1923年, 中国革命 的先驱王尽美、邓恩铭等就相继来到青岛,宣传马克思主义
和十月革命,开展工人运动和学 生运动,建立青岛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青岛反帝爱国斗争风起云涌, 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帝爱国浪潮。 但 是, 革命遭到了胶澳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
1925年5月29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 。同期,山东军阀张宗昌调动大批军警
对青岛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进行血腥镇压, 一些 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中
共青岛地下党组织也接连受到破坏, 组织负责人相继被捕 、被杀,青岛笼罩在白色
恐怖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 岛的革命斗争从未中断,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为了适应对敌斗争 的需要,中共青岛地下组织 创建了人
民政权机构、 地方武装和群众团体,组织工人罢工斗争,破坏日本侵略者在青岛 的
军工生产等。在青岛解放前夕,中共青岛地方组织提前获悉国民党青岛当局计划在撤
退前 要将青岛重要工厂南迁或炸毁的阴谋后, 迅速组织发动和领导全市各阶层人民
开展了英勇的 护厂、 护校、反南迁斗争,保护了自来水厂、电厂等重要部门,为配
合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 青岛起了重要作用。
青岛解放后, 中共青岛市委开展了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三反、
五反、 民主改革 等运动,顺利完成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任务。1957年,毛
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在青岛召开了中央政治局
会议。
60年代初,中共青岛市委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按照农、轻、
重 的次序,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顺利渡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走上稳定发展的
道路。文化大革 命时期,青岛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干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焕发了生机,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在 政治方面,
进行了平反冤、 假、错案;恢复和健全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全
面整党,纠正党内不正之 风。在组织上,进行机构改革,逐步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
年轻 化、 专业化和知识化。在经济上,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逐步走上 了稳定发展的轨道。至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57.2亿元,科技、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党的建设呈现勃勃生机,创先进党支
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全市普遍展开,全市党员已发展到394929人,占全市总
人口的5.92%。中共青岛 市委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治
理整顿的重大决策,带领全市人 民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青岛市志·中国共产党青岛地方组织志》资料翔实,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突出体
现了较 强的政 策性和事件的准确性。编写者以老革命的胸怀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
神,为该志倾注了大量 的心血,使该志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堪称上乘。

《青岛市志·政权志》 《青岛市志·政权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高国耀、 王柴、郑真何,副总编 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志·政权志》编审委
员会具体承编,主编孙百刚。五洲 传播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2开精
装本。全书35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58 元。
《青岛市志·政权志》的编纂工作始于90年代初。由市人大、市政府、市人事局
分别抽调力 量编写,成立《青岛市志 ·政权志》编审委员会,并设政权志办公室,
1998年底完成初稿。 经过反复修改及征求 意见,于2000年12月完成送审稿。经山东
省史志办公室审核, 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审 ,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92年。全书分权力、行政、人事、施政纪要
4篇,计16章、42节。
青岛市地方政权的建立,始自1891年胶澳驻兵设防。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后,
于次 年4月设立德国胶澳总督府,颁行了一系列规章,对青岛实施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国宣战,发动了青岛日德争夺战,并取代德国
攫取了 其在山东青岛的权益。 1914年11月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设青岛守备军司
令部对青岛实行 法西斯军事统治,1917年9月非法设立民政部,行使行政职权。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摄 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人民的斗争,日本不得不与中国谈
判,并被迫交还青岛。
1922年12月,黎元洪任命熊炳琦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督办,会同王正廷办理接收胶澳
事务。 1925年7月,张宗昌督鲁,擅自将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改为胶澳商埠局,设总办
统辖行政 , 并将胶澳商埠划归山东省管辖。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战争不断,商
埠当局搜刮民脂民 膏, 各为其主子效命,根本无心建设,致使此期胶澳建筑不多、
经济落后。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 设青岛特别市政府。自1931年12月沈鸿烈担
任市长 后, 扶持民族工商业、推行平民教育,兴建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使青岛
经济、文化得到 相应发展;同时残酷镇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以维持其统治秩序。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前 夕, 沈鸿烈实施所谓焦土抗战政策,于1937年12月率国民党
党政军机关撤离青岛。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先后成立了伪青岛治安维持会,伪青岛特别市公署(政府),
组 建扩充伪军、警、宪、特,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频频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进行 经济掠夺和掠运劳工, 为其侵华战争输血;开展新国民运动,进行奴化教育,
鼓吹和推 行中日亲善和大东亚共荣圈。 日伪青岛政权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同时灭
亡 。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先良率部抢先入城,伙同美军垄断受降权;青岛港形同军港,
青岛市域美、蒋兵营林立 ;国民党政权对市民实施联保联坐切结,维护其反动统治;
镇压人民 反内战、反饥饿斗争。
1949年6月2日青岛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按照政权机关名称
的变化 ,基本上形成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6月至1956年4月,青岛市人民行使政权的机关为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和市人 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受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1954年7月,召开市第一届人民
代表大会, 自此结束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的过渡形式。这一
时期, 市人民政府的施政重点,是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认 真贯彻中央人民政府和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各项措施, 制止通货膨胀,
结束土地改革, 开展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抗美援朝等社会运动。1953年 起,制
定并实施青岛市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并完成对农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1956年4月、1957年1月、1958年6月、 1961年5月、1963年10月1966年4月分别召开各
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各届人民委员 会。这一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7年, 提前一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 主要比例关系协调。1958年起,
由于指导工作上的失误,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 志的错误在
全市泛滥。 后又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使青岛市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冲击。1960 年
下半年,市人民委员会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对全市工业、
农业、 交通、 基建各行业进行调整。 至1963年,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由
1960年的43.7%上升到51.2%。农业方面,较好地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
社体制。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市地方行政机关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左倾错误泛滥成灾 ,
各项事业惨遭破坏,群众深受其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市革命委员会狠抓工作重点的转移,狠抓安定团结,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
策,同 时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使青岛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
1980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青岛市人民政府。1983 年4月和1988年1月分别召开
市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 选举产生各届市人民政府。期间,特 别是1984年青岛市
被国务院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7年被列为计划单列市以后,青岛市 人民政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各项方针、 政策, 继续实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
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加强农业、能源交通、科技教育三个战略重点,发展对
外经济 贸易, 全市经济结构开始向外向型转变,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进一步
加强。开创了青 岛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该志语言流畅,资料丰富,政策性强,较好反映了地方行政权力机关的历史发展,具
有较强 的思想性和地方特色。

《青岛市志·政协志》 《青岛市志·政协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高国耀、 王柴、郑真何,副总编 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政协具体承编,主编吕
温泉,副主编徐葆芝、杨积善。新华出版 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2开精装
本。全书约27万字,印数100 0册,定价55元。
《青岛市志·政协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该志编纂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983年搜 集整理了约2万字的资料长编,1992年又搜集整理了《青岛市志·政权政协
志》第五篇的资 料。在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于1996年9月,青岛市政协又重新恢复成
立了史志办公室, 在原 有资料的基础上,多方查阅补充了大量的档案和有关方面的
资料,于1997年8月完成初稿, 印发并送请市政协各级领导和往届政协老领导及有关
同志审核、征求意见。之后,又对志稿 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加工。1998年8月完成了
评议稿, 经市史志办公室初审后,于1999年1月 8日由市政协组织召开了《青岛市志
·政协志》志稿评审会,该志编委会成员和市政协新老 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评审会后,编写人员与市史志办有关人员按照评审会提出的意 见,共同进行了修改、
加工,于同年3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上报市史志办公室。经山东省史志 办公室审核,由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终审后, 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该志上限自1949年 ,下限
至1993年。 全书共分青岛市各界人 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届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
青岛市第四届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 五届委员会、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 东省青岛市
第七届委员会8篇,计16章、56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岛市政协)的前身是青
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成立于1950年2月11日。它既是市各界人民代表
会议的常 设机 构,又是统一战线的组织。1955年5月3日政协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第
一次会议召开, 标志着 青岛市政协的创建和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历
史的结束。至1966年4月,青岛 市政协经历了三届委员会。期间,市政协在协助中共
青岛市委和市政府(市人民委员会) 团 结各界人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参与社会
主义建设, 争取国民经济的好转,以及发扬人民 民主、活跃政治生活和调整统一战
线内部关系等, 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这一 统战组织的特有功能。市
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届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一批政协委员 遭受迫害,1966年4月
举行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不久政协工作就被迫停止。 文化大革 命结束后,人民
政协工作很快得到了恢复。1978年7月22日青岛市政协召开了第五届委员 会第一次会
议。 至1993年2月, 政协工作经历了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市政协根 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按照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
务, 由过去实际上主要是为阶级斗争和思想改造服务,转变为为经济建设、祖国统
一和反对霸权 主义三大任务服务。青岛市政协广泛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
增强政治协商、 民主 监督的意识,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设, 积极参与青岛市经济发展 规划的讨论和协商;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为青岛
市引进资金、 技术、智力牵线搭桥,促 进了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青岛市巩
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推进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起了重
要作用。
该志的特点是资料翔实,内容广泛,对历届委员会中委员的变化、更替及其时间、
原因等,都有明确的记述。另外,为使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能完整地反映,将该志下
限延至 1993年2月,为后人全面了解这一段历史提供了方便。

《青岛市志·民主党派青岛地方组织志》 《青岛市志·民主党派青岛地方组织
志》 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高国耀、王柴 、郑真何,副总编段祥泰、寿杨
宾; 由青岛市政党志编审委员会具体承编,主编张绍麟,副 主编刘永年、王圣德、
王继先、于登洋、张基础、孙希梁。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 版第一次印刷,
32开精装本。全书约17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42元。
《青岛市志·民主党派青岛地方组织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91年10月。中共青岛
市委办公厅 为主编单位。1995年11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后,经过反复修改及征求意见,
形成评议稿,于19 96年11月7日召开了《青岛市志·民主党派青岛地方组织志》评审
会。 评审会后,根据会上 确定的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补充和修改,同年底完成
送审稿,上报市史志办公室。经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审核,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
审后, 报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该志上限自1947年5月始,下限
至1990年。
全书共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青岛地方组织、 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地方组 织、
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地方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青岛地方组织、中国农工民主党青岛
地 方组织、中国致公党青岛地方组织、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7篇,计25章、84节。

中国8个民主党派先后在青岛建立组织的有7个,在建国的初期,青岛各民主党派
在中共青 岛市委和各自上级组织的领导下, 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时期的中心
工作, 为顺利完成 青岛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
献。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后,
中共 青岛市委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调整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采取了一系
列的措施,充 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
政策,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实践中有了很大的发展。1990
年,全市各民主党 派在各级人大、政协担任职务的共360人,占成员总数的12.84%。
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 事务的管理,在参政议政,维护安定团结,推动法制建设,
加快改革开放,促 进祖国统一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
《青岛市志·民主党派青岛地方组织志》资料翔实,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突出
体现了较强 的政策性和事件的准确性。 编写者以博大的胸怀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
神,为该志倾注了大 量的心血。

《青岛市志·社团志》 《青岛市志·社团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高国耀、王柴、张书荣、周志公、郑 真何 ,副总编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志
·社团志》 编纂委员会具体承编,主编孙炳岳,副 主编刘福英、史忠健、杨守廉。
新华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2开精装本,
全书22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58元。
《青岛市志·社团志》的编写工作始于1990年,是年11月成立《青岛市志·社团
志》 编 委会,编委会办公室设在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1993年《青岛市志·
社团志》 内部稿 出 版。 1995年8月, 市史志办对社团志的篇目进行了较大改动,
1996年6月形成送审稿,经反复 加工修改终审后,报省史志办审核,由青岛市人民政
府批准出版。
《青岛市志·社团志》编写历时6年,涉及16个承编单位和建国后的200余个社团。
该志 上限自1891年始,下限至1990年。全书设建国前的工青妇运动、青岛市总工会、
青少年组织、青岛市妇女联合 会、其他社团5篇,计22章、49节。
青岛最早的社团始于1896年由商人在天后宫成立的公所,此后1906年广东商人首
先成立 广东会馆, 1907年苏浙皖赣、山东直隶商人分别成立三江会馆与齐燕会馆。
1910年商务总会 按照全国统一组织章程建立。 1908年成立的青岛基督教青年会为最
早的宗教性团体,1914年 成 立的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分会为青岛最早的救护性团体,
1923年初青岛四方工厂工人自发成立 的圣诞会为青岛最早的工人团体。 同年青岛职
业学校学生自治会与青岛新学生社成立, 为青岛 最早的 学生团体。1925年1月,青
岛电话局妇女进德会成立,为青岛最早的妇女团体。同年2月,四 方工厂工会宣布成
立,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青岛第一个工人社会团体。1931年成立的 中国工程
师学会青岛分会、 1936年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社青岛分社, 是青岛最早的科技社会
团体。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青岛集会结社出现活跃局面。1945年12月在解放区
即墨团 埠庄成立青岛市职工联合总会; 同月,青岛市教员学生联谊会成立。1947年
山东大学学生自 治 会成立。 1949年5月,山东省职工联合会、山东省民主妇女联合
会在解放区成立驻青办事处 。
1949年6月青岛解放, 山东省工、青、妇驻青办事处均随军入城办公。华东学联
驻青办 事处、 市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市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青岛市委员会、 青岛学生联合会分别成立。1950年青岛市总工会、青岛市民主青年
联合会成立, 全市工青妇 三大组织迅速壮大。1949年中苏友好协会青岛分会成立,
成为当时全市会员最多的社会团体 。 50年代还先后有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
国侵略委员会青岛分会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 总会青岛分会、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各运动协会及天主教、基 督教革新爱国运动委员会,青
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先后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各社会团体活
动停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界社团结社的热情空前高涨,到1990年除原有的社
团外 , 新依法登记的社团222个,其中仅80年代就有151个。各社团在新形势下组织
其成员认真学 习和贯彻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和推进青岛市的改革、开
放, 独立自主地开展各 自的业务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该志资料翔实,较全面地记述了青岛有史以来有关社团的成立、发展 和主要活动,是
青岛第一部关于社会团体的专志。

《青岛市志·军事志》 《青岛市志·军事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郑世侗、 高国耀、张书荣、周志 公、郑真何,副总编段祥泰、高庆才;由军事志编
纂委员会具体承编,主编夏德利,副主编 鞠厚治。新华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第一
次印刷,32开精装本,全书24万字,印数1000册 ,定价45元。
该志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经过组建班子、征集资料、拟定篇目、分工编写、组
织评审 、编纂加工等过程,于1989年5月完成军事志送审稿,经市史志办公室审编后,
印成内部发 行本广泛征求意见。 之后,根据《青岛市志》进入总纂的要求,对《军
事志》进行修改、补充,于1992年底完成送审稿。经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审核,由青岛
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 审, 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
始,下限至1990年。
全书设驻军与军事机构、兵役、军事设施、城市警备、拥政爱民、民兵、城市防
空、兵事纪 略8篇,共36章、58节。
青岛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成为重要的海空 军基地及海防战略要地。1891年清
政府派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4营兵力驻守青岛, 为青岛设立海防的开端。1897年1 1
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东洋舰队侵占胶州湾。
翌年3月6日, 清政府与德 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使青岛
沦为德国的殖民地。1914年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德国为保存在青岛和山东的势力,
避免遭到协约国日本的进攻, 向北洋政府提出 将胶州湾直接交还中国。袁世凯不顾
国家与民族利益,因急于称帝而向日本妥协。日本则为 抢夺德国在青岛的殖民权益,
趁机向德国宣战。在日英联军的强攻下,同年11月7日德军 战败投降,青岛又沦为日
本的殖民地。直到1922年2月,按中日《解决山东问题 悬案条约》和《附约》规定,
日本才被迫从青岛撤军。 以后由于军阀混战,直系军阀、奉系 军阀交替进驻。1928
年奉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打败,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青岛。 七七事变后,日本政府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 时任青岛市市长及陆、海军总指挥的沈鸿烈 ,执行蒋介石不抵抗
政策, 率部撤往鲁西南。1938年1月 日本又第二次侵占了青岛,长达8年之久。抗日
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令青岛保安司令李先良 于1945年9月接收了日伪青岛市政府,然
后由美国第七舰队将国民党第八军李弥部从九龙急 运青岛, 接收了日军的全部武器
装备。 在美国的帮助下,蒋介石调兵遣将,收编伪军,扩充 实力,利用青岛基地打
内。 1946年11月,美军为长期占据青岛与蒋介石签订了青岛海军基 地秘密协定,使
青岛海防沦为美军辖地。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强大攻势,迫使 美军仓皇
撤离, 歼灭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部2000余人, 其余残部南逃。6月2日青
岛解放。
青岛解放后,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和公安(武警)部队等先后进驻青岛。
1950 年9月, 组建海军青岛基地。1960年8月,又以海军基地为基础扩建为海军北海
舰队, 辖航空 兵部队、舰艇部队和各专业兵部队,司令部驻在青岛,担负保卫祖国
北部海疆的任务。 随着 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驻青部队由
解放初期的单一军兵种, 发展为 多军兵种的合成军队,军事机构从为解放青岛建立
的青岛市军管会, 逐步扩展为武装部、军 分区,到师级建制的警备区;青岛驻军除
北海舰队所属海军青岛基地、 舰艇部队、航空兵和 有关专业兵部队外,还有陆军方
面野战部队、守备部队及公安武警部队等,显示了雄厚的军 事势 力;以海军潜艇学
院、 海军航空兵技术专科学校及曾在青岛办学的海军炮兵学校、快艇学校 、政治干
部学校、 后勤业务学校等为代表的军事院校, 也说明青岛是中国军事教育的摇篮;
同时,青岛还是中国军队医疗和疗养的主要基地之一。部队医院、疗养院,在青岛地
方享有 较高的声誉。
驻青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政治建军的原则,加强部队的革命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驻在青岛、热爱青岛、建设青岛、保卫
青岛方 面, 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中央军委等有关方面的表彰,与青岛党政
群体等结成了密 切的鱼水关系, 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多年来,青岛一直保持着全
国双拥模范的荣 誉称号。
该志篇目科学完备,各种体裁运用相得益彰,文约事丰,资料翔实严谨,思想性
较强,是一 部较全面、客观地反映青岛地区军情的资料性著述。

《青岛市志.公安司法志》 《青岛市志·公安司法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纂, 总编高国耀、王柴、郑真何 ,副总编段祥泰、寿杨宾;由《青岛市志·公安司
法志》 编审委员会具体承编,主编李家 乐、张志杰。新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32开精装本。全书21万字,印数10 00册,定价50元。
《青岛市志·公安司法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6年,中共青岛市委政法委员会为
主编 单位, 青岛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为承编单位。历经组建班子、修
订篇目、 搜集 整理资料、编写初稿、征求意见、修改补充等阶段。该志由四家单位
分头编写,形成评审稿 后,于1996年3月5日,由市委政法委召集青岛市公、检、法、
司系统的有关领导、专家及有 关 人员对志稿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并提出了许多宝贵
意见。会后,编写人员对志稿进行了 修改,6月形成送审稿。经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审
核,由市史 志办组织终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 岛建置始,
下限至1986年。全书共分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4篇,计28章、92节。
1891年清廷在青岛设置总兵衙门,社会治安归其管辖。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
设立帝 国法院、 巡捕局等。1901年7月,1名德国律师在青岛设所开业,为青岛律师
业的发端。1914 年日 本第一次侵占青岛以后,对青岛人民实行军政统治,中国人的
基本权利被剥夺。 1922年北洋 政府接收青岛后,设置胶澳商埠警察厅和青岛地方检
察厅、 审判厅。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第 一次统治青岛后,对青岛地区司法机构进行
了全面改组, 利用警察等武力 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共产党等爱国人士,制造了震惊
中外的青岛惨案。 1938年日本第二 次侵占青岛以后,成立治安维持会等,继续欺压
中国人民。 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 青岛后,国民党利用警察、司法机构和
特务、 宪兵等反动势力,实施白色恐怖,对人民、 革命者实行法西斯专政,杀害了
大批革命志士。 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青岛地区黑暗势力 猖獗,社会治安极不稳
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青岛解放后, 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立即接管了国民党司法机构 。随着各项人民司
法机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清剿武装匪特 、收容散兵游
勇、 取缔金融黑市、登记特务分子、封闭赌场、取缔妓院 、反动会道门、禁绝烟毒
等集中统一行动, 比较彻底地清除了旧青岛遗留下来的社会 丑恶现象,为青岛人民
创造了一个安定、 祥和的生活空间。1957~1966年,青岛市公安司法 机关重点打击
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刑事犯罪活动, 为保卫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 进行
做了大量工作。1962~1963年,台湾当局叫嚣要窜犯大陆,青岛公安司法机关加强了
边 防管理和要害部门的安全防范, 坚决打击与海外敌人遥相呼应的反革命分子。60
年代中期, 青岛市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社会治安出现空前的安
定局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岛市公、检、法、司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法院业务并入公
安局,检察院工作被中断,社会上无政府思潮泛滥。1970年全国第十五次公安会议之
后, 青 岛市公安司法工作开始有所恢复,法院和检察院也相继恢复和重建。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 青岛市公安司法队伍经过队伍整顿、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工
作重点迅速转移到保卫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特别是 《刑法》 和
《刑事诉讼法》 实施以后,青岛市公 、检、法、司密切配合,分工负责,使全市公
安司法工作进入一个法制化的发展阶段。 1983 年,青岛市公检法司机关执行中共中
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 在中共青岛市委和市人民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群
众,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 ,共破获刑事案件
5000余起,依法逮捕判刑或劳动教养1万余人,基本上扭转了社会治安不 正常 状况。
80年代,青岛市公、检、法、司队伍迅速壮大,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司法行政
干警和律师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和执法水平显著提高,通讯、交通、武器等专业
装备和 技术水平也日趋先进、 完备,为促进青岛市经济建设发展,维护社会治安稳
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志公安、 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各篇分别由4个单位编写,保证了各自内容的
完 整性和准确性。 公安篇尽管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少资料丢失,但力争使其内
容广泛 ,资料翔实。

《青岛市志·外事志》 《青岛市志·外事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郑世侗、 高国耀、张书荣、周志 公、郑真何,副总编段祥泰、高庆才;由青岛市外
事办公室具体承编,主编 林治柏。新华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2开精
装本(与《青岛市志·侨务志》 合订一册)。全书约13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40
元(合订本)。
《青岛市志·外事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青岛市外事办公室为主编单位,
成立了青 岛市外办史志办公室。 1988年完成《青岛市志·外事志》初稿,特派专人
送外交部、 中 联部、对外友协审定。1989年9月形成内部发行本。1994年9月完成送
审稿。经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审核,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组织终审,报青岛市人民政府
批准出版。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90年。
全书共分涉外管理,对外往来, 友好城市,外国侨民,外国领事馆、代表机构,
涉外交涉案始末6篇,计12章、24节。 
早在19世纪60年代,外国列强就把青岛作为迈向中国市场的大门,英、法商船时常进
出胶 州湾, 有关青岛的外交事件频频发生。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到日本第二次侵占
青岛, 前后约 33年时间,青岛港口、铁路、海关、银行等经济、政治命脉都被殖民
主义者所控制。 外国人 倚仗权势,干涉中国内政,镇压工人运动,随意派军队登陆
青岛; 在经济上更是控制了青岛 的金融市场,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把大量产品
运往本国, 大发中国国难之财。面对诸 多外事纠纷,尽管青岛外事机构也多次进行
交涉,但都收效不大。解放后,青岛在国际上的影响逐年提高,国际交往越来越多。
1949 年10月成立的中苏友好协会青岛分会为各界人士所拥护。 到1953年10月,该会
入会人数就达 42万人。 1973年5月青岛实行对外开放后,特别是1984年3月青岛市进
一步对外开放后,青 岛外事活动显著增多,来访的宾客人数 多、规格高,不少国家
元首都曾来访做客; 与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城市、港、校、厂 、医院等结成
友好对子; 通过开展文化、体育、科技等交流,与世界上众多国家沟通了联系 ;与
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开始了军事领域的友好交往;国际旅游事业也呈逐年上升的
趋 势,接待外国游客从1976年的529人增至1990年的6917人;青岛的对外贸易和经济
技术活动 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外商来青络绎不绝,青岛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
高的国际知名度,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来青投资经商。改革开放使青岛迈向
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越来越 快。
外事活动是青岛一大特点。该志为突出青岛这一优势,通过涉外管理、对外往来、
友好 城市、 外国侨民以及涉外案始末等方面的记述,把青岛外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
真实地展现 在人们面前。 该志还特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外事活动进行了详细、具
体的记述,增强了志 书的可读性。

《青岛市志·侨务志》 《青岛市志·侨务志》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总编
郑世侗、 高国耀、张书荣、周志 公、郑真何,副总编段祥泰、高庆才;由青岛市侨
务办公室具体承编,主编 张仁光。新华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2开精
装本(与《青岛市志·外事志》 合订一册)。全书约7万字,印数1000册,定价40元
(合订本)。
《青岛市志·侨务志》编纂工作始于1987年,青岛市侨务办公室为主编单位,成
立了侨 办史志办公室。 1989年完成了该志的试写稿,1991年形成初稿。之后,经过
调整篇目、修改 补充等,完成评议稿。1994年9月,召开了志稿评审会。会后,经过
认真地修改、 补充,形 成送审稿。经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审核,由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组织终审, 报 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该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 下限至
1990年。
全书分华侨、 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侨务经济,侨务管理5篇,计
12章、7节 。
青岛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建置前就是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主要通道。
德日 侵占时期, 一些中国人迫于生计离乡背井到海外谋生,有的外出经商,有的作
为华工出国, 有的是闯关东到朝鲜、日本、苏联(俄国)等。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
有 大批被日本强掳出国的劳工。 青岛解放前夕,有的是去台湾后又辗转海外或港澳
地区的。建 国后出国定 居的大多是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的亲属。改革开放后,
有的是到海外或港澳地区继承 家产、 打工或留学后定居的。青岛旅外华侨、华人和
港澳同胞,身在海外,心向祖国,国家 的兴衰,民族的存亡,时时在他们心中牵挂。
如袁世凯称帝和九一八事变等期间, 旅居 海外的侨胞都积极配合国内进步力量进行
斗争和呐喊, 有的为之奋斗不惜生命危险。但在建 国前,广大爱国侨胞的爱国愿望
很难实现, 侨务问题政府当局无人问津。青岛解放后,党和 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旅
外侨胞、 外籍华人、港澳同胞以及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的工作 和生活情况。
该项工作先是由民政局负责, 不久又成立了青岛市华侨事务处,对回国定居的 华侨
及归侨学生等都有专人负责安排。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侨务机构改名为
青 岛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后, 重点解决了归侨、侨眷中的冤假错案、落实房屋政
策、 知识分 子政策问题等。对归侨、侨眷的子女升学、就业、农转非、外地调入和
市内 调动等都给予了照顾。 改革开放以后,优惠的侨务政策,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
的爱国热情, 他们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青岛的经济建设,为促进青岛的对外开放,
发展青岛外向型经济发 挥了重要作用。
该志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记述了青岛侨务事业的风风雨雨和光辉历程。突
出强调了做 好侨务工作在青岛的重要意义和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该志还
重点反映了解放后党 和政府关心侨务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以及伴随发生
的大量动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