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胶澳志》编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7&rec=2&run=13

青岛市自1891年建置至1982年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仅于1928年编纂出版了
一部志书。由于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称之为“胶澳商埠”,故该书取名为
《胶澳志》。
编纂始末 《胶澳志》始修于1927年,次年10月成书;由胶澳商埠局主持编纂,
为官修志书,主修赵琪,总纂袁荣叟,参订唐廷章、马天徕。1928年12月分别由青岛
华昌印制局和胶澳商埠局铅印出版、 发行,线装本共10册,约60万字,定价8银元。
该书印数较多,流传亦广,各大图书馆和民间皆有收藏。
青岛自1897年沦为德国侵占之“胶澳租借地”达17年之久,1914年日本取而代之,
又侵占8年。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1926年胶澳商埠局编辑了《胶澳商埠行政纪要》
和《胶澳商埠现行法令汇编》,以供为政之鉴,由此引发修志之议。次年又征求各方
意见后, 遂定编修《胶澳志》 ,由胶澳商埠局总办赵琪任主修,并着手征集资料。
1928年夏,胶澳商埠局特聘袁荣叟为总纂,并任命胶澳商埠局职员唐廷章和马天徕为
参订。于是,袁荣叟拿出自己保存资料,且“调借所集图书不下百余种,又复访之耆
旧, 广事征求,稽以案牍相与引证,考志乘之成规,订纂修之义例”,经过4个月的
总纂合成,当年10月成书,共12卷、52专节、60余万字。
内容简述 《胶澳志》是解放前青岛市编修的唯一一部志书。该志记录了青岛开
创30年来的历史,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青岛被德、日两国侵占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基
本概况。全书12卷为:沿革志、方舆志、民社志、政治志、食货志、交通志、教育志、
建置志、财赋志、人物志、艺文志、大事记。对青岛市30余年来的境域和社会状况,
记述得较为全面。《胶澳志》明显的特色是:记述内容详今略古。该志对青岛地区古
代的历史,记述较为简略,但对青岛市在近代所经历的“德人租借始末”、“日本租
借始末”和“中国收回始末”记述颇详,资料亦较丰富;篇目设置别具一格。该志专
设交通志,记述青岛的航运和胶济铁路,又在建置志中设港湾和自来水专节,民社志
中设游览专节,凡此种种,皆意在突出青岛之特有事物;资料辑存刻意用心。该志以
其资料性见长,所载之内容,对研究青岛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古代的
地方志书,多为府、州、县志,而作为一部记述城市的志书,《胶澳志》则为首创其
例。
篇目设置
卷一 沿革志
沿革志一历代设治沿革
沿革志二德人租借始末
沿革志三日本占据始末
沿革志四中国收回始末
卷二 方舆志
方舆志一境界
方舆志二面积
方舆志三山川
方舆志四岛屿
方舆志五地质
方舆志六气候
方舆志七里程
卷三 民社志
民社志一户口
民社志二方言
民社志三风俗
民社志四宗教
民社志五生活
民社志六职业
民社志七工资
民社志八物价
民社志九结社
民社志十养恤
民社志十一犯罪
民社志十二游览
民社志十三移殖
卷四 政治志
政治志一设官
政治志二法制
政治志三警察
政治志四卫生
政治志五自治
政治志六司法
卷五 食货志
食货志一农业
食货志二林业
食货志三渔业
食货志四盐业
食货志五矿业
食货志六商业
食货志七工业
卷六 交通志
交通志一道路
交通志二邮电
交通志三胶济铁路
交通志四航运
卷七 教育志
卷八 建置志
建置志一港湾
建置志二沟渠
建置志三桥梁附堤堰
建置志四水道
建置志五公产
建置志六市廛
卷九 财赋志
财赋志一税制
财赋志二度支
卷十 人物志
卷十一艺文志
艺文志一书目
艺文志二文存
艺文志三金石
卷十二 大事记
附卷
胶澳商埠区域图
青岛市街图
胶澳东部地形山脉图
胶澳西部地形山脉图
崂山游览图
青岛及附近周年雨计分配略图
青岛周年有雾日数有雨日数及雨量变差图
青岛周年气象变差图
附: 编纂凡例
一正名实历来言方志者,或曰为郡国外史,或指为地理图经,义例纷纭,颇滋聚
讼。实则纵之为历史,横之为地理,互为附丽,自古已然。《书经》史也,而有禹贡,
《史记》、《汉书》史也,而有八书十志。后之史家,偏重人物传记,而轻视典章文
物之大经大纶,于是《通典》、《通志》、《通考》与通鉴、正史分道扬镳。三通者
今之文化史、经济史、法制史、政治史,而方志之所以出也。
一辨宗旨 方志者,地方之公史,文化、经济、法制、政治则人民共同之动作也。
公史之作,为群众,非为个人,司马迁作游侠、货殖列传,所以见一世之风尚,非徒
以传朱家、郭解、陶朱公之事迹也。公史之作,为将来取鉴,非为既往留芳,彼逝者
已成陈迹,荣辱得失何关痛痒,惟后人郑重其事,乃引以为现在之师资与未来之炯戒,
故曰史鉴。鉴者为人而鉴,非为鉴而鉴也。古今之政事、文章,传与不传,重与不重,
胥视此矣。
一分门目 方志以记事实为主,事实繁赜,则不得不类聚而群分之。故清儒戴震
修《汾洲志》,自谓无一定义例,惟悉心于地理,从其所便。章氏学诚《答甄秀才论
修志书》亦曰例以事起,是知后之述作同者,固不必立异,异者亦不可强同。兹编就
本埠之事实,参旧籍之规程,分为十二门:曰沿革、疆域,分析之原起也;曰方舆,
人民社稷之所凭依也;曰民社、文化、经济、法制、政治,皆人事也,无人则无历史、
无国家,故民为邦本也;曰政治,有土有人不可无政治组织,商埠者国家政治之分支,
所以治斯土、理斯民者也;曰食货,禹修六府,以利用而厚生,《洪范》、《九畴》
首言食货,盖为政始于养民,因所利而利之,是善养者也;曰交通,置邮传、政贸,
迁有无胥,赖于交通也;曰教育,知识为事业之原,而伦理为人群之本也;曰建置,
市廛、沟渠修人功以供公用也;曰财赋,公共事业非财不办,以公共之财供公共之用,
是则人民应尽之义务也;曰人物,所以表彰懿行,昭示来兹,以已故者为限,遵成例
也;曰艺文,所以搜罗放失,徵文而考献也;曰大事记,编年以为之纲,以见时代之
先后也。每门内容繁颐,更析子目,各以类从,自为始末。
一限时代 历来方志叙事,横则限于管辖于本区,纵则起于疆域之建始。胶澳之
分析疆界,乃近三十年事,修志自以近代为主,然既往之因革损益,有考求之必要者,
亦应存录胶、即旧志兼综中外群书,量为要删,以明原委。
一明去取 政事、文章相为表里。方志之作,记事贵详赡,而行文尚简要,文简
而事赅,斯为得要。古来政书纤悉尽致者,莫如《周官》,故贾谊曰古人之治天下至
纤至悉。今之文明国家,保育政策不外于是。方志亦政书也,事有关于国故民生者,
纵属胥吏户版之籍,市井泉货之簿,纤悉皆所当,存若其否也,虽有鸿文钜制,亦当
屏弗录。且在本区,是为创作采访虽殷,征求匪易,与其遗漏致来者,叹为无征,毋
宁广存,俾后人资以删订。
一辨体裁 自来古文家,数分类綦繁。即以方志而论,典略考纪,名称攸殊,实
则司马迁之八书,班固之十志,杜佑之典,郑樵之略,马端临之考,名异实同,原不
必拘于文字。今兹所修,概谓之志,至于图谱之用,所以济文字之穷,有时千百语不
能明者,一经表诸图谱,则统系烂然,经纬毕显。司马迁、郑樵最重图谱,而近世以
统计为专门之学,虽其数字连篇,诵之索然无味,然一经记载,不爽黍铢。譬之言重,
取喻泰山,言细譬诸秋毫,小曰无内微尘,多曰恒沙无量,非不善于形容,极文章之
能事,然终不如毫厘,丈尺十百万千之为确实而明显也。兹编限于人事、时间,不克
广事绘图,惟有多作谱表杂于文字述作之中,文谱兼行,庶几左图右史,得以互相发
明也。
一严论断 孔子作《春秋》,以书法寓褒贬,是为史家论赞之所由起。盖以见一
世之公论,非执笔者所得而隐扬也。后世乡愿之流,诡曰方志有美无刺,稍存谅直,
祸及其身,于是修志乃为是非之门,而所修亦终不能见信于后世。今兹修志,既以文
化、经济、法制、政治为主,不涉及人物之臧否,惟一方之利弊、清伪亦应有所论列,
庶几示已往之得失,作来者之师资。
一原述作 历史记述传闻贵有根据,故历来方志之作,间或逐条注明来历。顾一
事杂见群书,而所述互有详略,采其一而屏其余,是为缺漏。同一事而繁引多条,又
嫌重复,惟有参错群书,俾得长短相补,故句句必有来历则可,而句句必著来历,则
不胜其烦矣。《史记》之文多集《尚书》、《国策》,而班固《汉书》亦尝袭司马迁
之陈文,间或典窜数语自成一家之言。迁、固未尝自明所引何书,后世并不因其未注
来历,而斥所言为无据。近人著述,辄于卷端汇列参考书目,盖以见述作之渊源,并
示发明之途径也。兹编所述,凡引用原文者,书据某某书所载;引证所记事实而典窜
其文句者,书见某书;其有诠次群书熔为一冶者,则于各篇端末,注明本篇本节取材
采自某某等书。择要记之,亦不能备举也。
胶澳志序
胶澳一商埠也,辖境幅员,不及一县,疆域分析仅三十年。言其地,不为广也。
考其历史,不为远也。然而德人租之于先,日本占之于后,合全国人民之呼号奔走与
二三友邦之协助援应,仅乃光复故土。迄于今,兹举世之人鲜不知有胶澳者。以弹丸
一隅之地,而重逾千里之方州,以三十年之一舜,而经过亘古未有之变迁,是亦特殊
之史局矣。我国鉴覆车之前,失顾来轸之远虑,市政订有专章,全区辟为商埠,通贸
迁于世界,保东亚之和平,诚以收复领土。此为先驱,世论纷云。方以斯埠之盛衰,
卜中国之治乱,关系之艰钜也。如是顾开埠期年,长官数易,留后相推,汤沐同视。
琪以十四年七月受任莅胶,承库储屡空之后,值四郊多垒之秋,仅保治安,未遑进取。
三年以来,谋之不就,筹而未行,清夜扪心,引为隐憾者,亦多矣。然而求治之心,
未敢少懈,闲尝考求,埠政利病,有所计议,兴革乃知为政之要,贵鉴往以察来,进
化之端由,革新以存古。前年尝属寅僚编辑档案,成《胶澳行政概要》及《胶澳法令
汇编》各一册。又念胶澳历史既甚繁赜,内则百端待举,外则悬案尚多,修志一事,
尤不容缓。乃于上年谋之埠绅商,咸以为然。采访既久,征集未周,今夏乃聘袁君
荣叟,专司编纂,并属寅僚唐君廷章、马君天徕共为参订。袁君出其旧藏,益以调借,
所集图书不下百种。又复访之耆旧,广事征求,稽以案牍,相与引证,考志乘之成规,
订纂修之义例,四阅月而成书。计分十二门、五十二目。举夫沿革之变迁,政事之得
失,典章文物,利弊情伪,略具于斯。后之来者,考镜往迹,式焕新猷,庶几文献可
征,而因革有据,则区区修志之微意也夫。
民国十七年十月掖
县赵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