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6&rec=46&run=13

张玺(1897~1967),字尔玉,动物学家和海洋湖沼学家。河北平乡人。
1915年, 张玺考入保定甲种农校及育德勤工俭学留法班。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公
费到法国留学,继续学习农业,1927年获硕士学位,后在里昂大学动物研究室从事软
体动物的研究, 于1931年以“普鲁旺萨沿岸的后鳃类研究” 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32年1月回国, 历任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法大学、北平大学、
中国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兼任教授。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
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动物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曾当选为全
国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在
学术界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委海洋组成员、
水产组成员、珍珠贝研究组组长。
1935年,张玺领导了北平研究院与青岛市政府联合组织的“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
团”的工作,首次对胶州湾及其附近的各类海产动物及海洋环境做了全面的调查,共
发表了1~4期的采集报告及一些门类(如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原索动物)的研究
论文,计100多万字,并在青岛首次发现了界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柱头虫。
抗日战争时期,张玺随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迁往昆明,对滇池、洱海、抚仙湖等进
行了调查,并进行一些陆生动物的调查。其中,对滇池的调查尤为详尽,总共发表了
25万多字的论文。建国后,张玺精神百倍地投入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中,他与童第周、
曾呈奎等老一辈科学家一起筹备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并领导无脊椎动物研
究室进行了北自鸭绿江口、南至西沙群岛的多次调查,并选择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
动物类群进行研究, 他与合作者共计发表了200多万字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基本上搞
清了中国沿海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分布和利用情况,对牡蛎、扇贝、船蛆、海笋
等有益和有害种类,特别予以重视,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的这些研究为今天发展贝
类的养殖和防除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在为山东大学讲授贝类学期间,他为学生们编写
讲义,精心教授,并与其合作者进行整理,写成《贝类学纲要》供大专院校参考。此
外,他还为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培养了珍珠养殖、珊瑚研究和陆生、淡水软
体动物的研究队伍。
张玺早年在法国留学期间就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曾于1929年参加在西班牙举
行的国际海洋学会议,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建国后,他任太平洋西部
渔业研究委员会专家,曾领导了1957~1960年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组织的中苏海
洋生物考察,1958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巴基斯坦的科学年会,1959年赴越南参加太平洋
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年会,1961年赴苏联参加生物分类区系学术讨论会。在历次的会
议上都发表了论文,宣传了新中国的科学研究成就,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张玺在35年的研究和教学中,对动物学和海洋湖沼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勤勤
恳恳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为许多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他培养
的很多研究人员及学生已成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带头人。同时,他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
作,除学会工作及尽人大代表职责外,还创办并主持了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充分发挥
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1967年7月病逝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