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樾 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6&rec=38&run=13

杨樾林(1895~1969),原名杨荫堃,纺织技术专家、教育家。四川大竹人。
1920年,杨樾林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学校(后改为工业大学)纺织科;
1924年3月毕业, 由日华学会介绍到东京制绒厂实习。一年后回国,在东三省制呢厂
任工程师。 1926年9月任江苏省无锡市振新纱厂工程师。1927年秋,杨樾林带着生产
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再去日本长崎公司布厂实习。1928年回到上海,先后在申新二
厂和申新七厂任工程师。1932年夏,出任无锡振新纱厂布场副主任,借鉴日本的经验,
创造出“日利” 名牌,赢得了市场,为民族工业争得了荣誉。1936年7月任上海恒丰
纱厂织布场工程师。 1937年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棉统会专员。1938年8月任诚孚公司技
术员, 后晋升为工务处计划科长。1946年1月任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驻青岛工程师和中
纺青岛二厂厂长, 1947年1月升任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总工程师兼副经理。 1955~
1958年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7月起兼任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40年代初,他从翻译日著《经纱上浆》开始,把英国、日本的技术同自己的实践
经验相结合,编著成《理论实用浆纱学》。1948年出版后,引起纺织界普遍重视,给
予高度评价,并被专业学校作为教材。任中纺青岛分公司副经理时,筹建青岛纺织干
部学校(前山东纺织工学院的前身),并讲授《浆纱学》和《机织学》。他还责成公
司福利委员会在中纺青岛第一至第九厂、青纺机械厂创办10所子弟小学、10个工人文
化补习班、14个职工轮训班。1950~1952年,杨樾林抽调技师和技术员,组成10个技
术研究组,对纺、织两部的主要工序进行技术专业研究,三年共推出“清花机安装分
棉器”、“细纱锭带张力测验器”、“筒子滚筒轴接头法”、“浆纱伸长试验仪”和
“校正整经筒子锭子”等92项成果。建国初期,杨樾林充分发挥懂生产、会管理、有
技术的长处,在参与领导总结“郝建秀工作法”、“五一织布工作法”和“五三保全
工作法”的基础上,又结合青岛纺织生产的实际,按级、按条制订了分级负责的生产
技术管理责任制, 推动了纺织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细纱断头数由1949年平均300根左
右降到1955年的40根以内, 18×18平布生产率由1952年的91.62%提高到1955年的
94.59%,21×23市布提高到96.97%,均居全国纺织工业的前列。
杨樾林是民盟青岛市委委员,政协青岛市第二至四届委员会常委,山东省第一至
三届人大代表。1969年9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