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成 聪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6&rec=12&run=13

钟成聪(约1845~1901),字万春。今崂山区钟家沟村人。
钟成聪,其祖曾官居侍郎,明万历年间由诸城县仁和村迁此。兄弟四人,钟成聪
排行居首。家境贫寒,常入崂山太清宫之西的大小平岚一带砍柴拾草。太清宫在明代
僧道之争中,由万历皇帝御批“毁寺复宫”,名声益振,香火大盛。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即墨县令“躬诣察勘得地一顷二十七亩有奇”,“准令永不起科”。明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其香火山场地、土地已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
海,北至分水河,立有界石若干,且勾结官府,肆意偷移界石或明目张胆地霸占民山。
到清同治末年(1869~1874年),山场地已扩展到八水河以西的大平岚、小平岚、鲍
鱼岛等处,且豢养爪牙,昼夜巡山,严禁民众进山拾草,致使山区民众生活益加困苦。
时,太清宫已成为官符护身的崂山一霸,有一白姓道人,尤为凶悍,常持长矛威胁、
打骂入山场拾草的山民。
此种恶霸行径,激怒了山区民众,纷纷向地方和钟成聪哭诉窘状。钟成聪为人慷
慨仗义,好结交友人,喜解人危难,深为一方年轻人推崇。对太清宫的暴行,他本已
怒火中烧,忽闻于哥庄村民宋京士被白道士以矛刺伤,顿时义愤填膺,随即联络午山
村民王明广、马鞍子村妇女李月英等各村的有识之士,共商伐山事宜。钟成聪能言善
辩,足智多谋,所陈伐山策略,深为众人赞赏,遂被推为会首,议定各村发动民众,
数日后举事。
清同治九年(1870年)深秋,数千民众齐集段家埠、董家埠一带,由钟成聪率领,
奔赴太清宫,索还民山。太清宫道人闻讯后,逃之夭夭,民众涌进宫内。钟成聪早已
约法三章:勿毁庙宇,勿坏神像,勿取家什,仅将宫中粮食、布匹等物当众分给缺衣
少食之人,随即率众撤离。第二天,周围民众纷纷进山砍伐被强占的树木,曾波及到
即墨县的大妙山一带。
事后,太清宫派人携重金去即墨县衙上下打点,呈上状纸。即墨县令深知伐山一
举事出有因,众怒难犯,乃派衙役下乡捕捉伐木之人。所伐树木已掩埋一空,衙役疲
于奔命,一无所获。之后,捕得钟成聪、宋京士等。堂讯之日,钟成聪历数太清宫偷
移界石,强占民山,欺凌百姓的罪行。即墨知县又派心腹之人进山私访,查明钟成聪
所言属实,遂判定大平岚、小平岚、鲍鱼岛一带之山林仍归民有,钟成聪、宋京士无
罪释放,平岗涧之山林归钟成聪所有。此案前后历经数年。案结后,即墨县衙于崂山
陡前口立有石碑一座,记述伐山原委及重新判定的太清宫山场地范围等情。
伐山之举,传颂一时,当时胶州曾有人编为戏剧演出,名《太宫霸》,钟成聪由
此闻名遐迩。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获议叙五品官俸。即墨县衙赠议叙五品志
禧匾额一块,刻“名闻梓里”四字,悬挂于钟成聪家门口。时,钟成聪已病故,葬钟
家沟村南,有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