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碑 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5&rec=75&run=13

崂山自古多庙宇, 历代重修,皆有碑碣存世。此外,尚有墓碑与记事之碑。抗日战
争前,袁榕叟和唐廷章曾入崂山访碑,共得庙宇碑记40余处,现已不存。嗣后,庙宇倾圮,
碑石残破, 许多碑文亦随之湮没。“文化大革命”中,崂山庙宇的碑碣损坏殆尽,现辑
有关记载以存。
【隋代慧炬院仆碑】 碑在崂山之凤凰山下慧炬院, 字迹模糊, 卒不可读, 惟余
“开皇二年重修”等字。隋代开皇二年为公元582年,此为崂山最古老的碑。据蓝章撰
写之《明成化丁未重修慧炬院佛殿碑文》记载, 此仆碑之碑额上镌有“重修”二字。
慧炬院之创建年代, 已无可考,隋代开皇二年为其第一次重修之年代,继修于元代大德
年间,复修于明代成化二十三年,终修于清代乾隆四十七年。
【宋代李侍郎墓碑】 据清代《即墨县志》记载: “李侍郎墓,县南七十里郑疃,
碑志模糊,仅存元字。”郑疃现为李沧区之郑庄,元为宋哲宗年号(1086~1094年)。
【金明昌重建太平碑】 明昌为金章宗年号(1190~1196年) ,太平宫三清殿前原
有此碑,碑已毁,碑文亦佚。
【元大德十年重修凝真观碑】 元代大德十年为公元1306年,碑文已佚。
【元至大二年华楼玉皇洞碑】 元代至大二年为公元1309年,碑由道士姜志平立,
文为:“莱州府助缘功德主、忠翊校尉、莱州达鲁花赤多识德谋尔,娘子失里罕同男前
莱阳县达鲁花赤孛蓝奚,弟那怀、保义副尉、前胶水县达鲁花赤乃满德,娘子塔夫孛鲁
罕, 会首张妙善,男王秉道、妻冷守真、杨德甫、嫂董守真,男杨显卿,耿德真,妻刘妙
坚,姜德清,妻□妙真,本县助缘会首王秉道,完成玉帝坐像五尊,乞保各门永佑,平安吉
祥者,时至大二年三月吉日,缘化道士姜志平立,石匠提领孙世昌。”
【元延□四年重地建上清宫碑】 元代延四年为公元1317年, 碑文由承务郎朱
撰。文为: “历海诸山,峻极秀丽,为天东之首瞻,经志之所载者,惟崂山焉。晏谟齐
记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以其蟠根巨浸,神龙攸居,峰霭五云,仙灵所集,真浮
世之洞天,人间之福地也。在昔郑司农康成,尝教授于斯,宋初昌陵与华盖真人际遇,乃
赐宫额曰“上清”。金源氏正隆间, 重阳祖师,自西徂东,遨游海上,全真教兴,其徒长
春子邱真人寓是, 爱其青峰突兀,翠□峻轞,宛如鳌负蓬瀛,丹书刻题曰“鳌山”,赋诗
云:“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中有微
意存焉。天兴壬辰,中原兵革,朝市悉变,宫殿皆空,皇元御宇,大德元年重阳之派□(孙)
通玄弘教洞微大师隐真子李志明, 杖屦西来,志趣不凡,神形卓异,以清净虚无为体,以
明道阐教为宗乐木石同居,养乔松之寿,功行内修,英华外著,道俗景仰,师而礼之者众,
次第游历至此,观其颓垣圮址,芜没于苍烟萑莽之中,喟然叹曰:“东海名山,祖师遗迹,
清虚境界,岂容泯灭,非天不卑人,人自弃耳。”于是与其徒斩除荆榛。采木陶土,鸠工
命梓, 重修殿宇,塑玄元圣祖像,左右真仙列侍,庙庑斋堂,焕然鼎新,以居清众,澄心涤
虑,焚香颂经,上祝国祚永延,下为生民禳□。一日信士总管干罗思武德,自即墨不远数
百里, 踵门谒余,具道始末,且欲款石1文纪实,非为以传不朽,抑以便后之人,知有善人
成善事,俾称赞承平之化,余应之曰:“年衰识浅,笔砚生尘,餝]之文,不足以称扬仙烈。”
固让再三,义不容却,乃谓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境不在僻,有人则胜,时事有废兴,道
心无古今。昔华盖老仙, 长春真人肇基于前,今隐真人子继踵于后,开朝岿然复兴高真
于前,今隐真人子继踵于后,一朝岿然复兴高真之宇,逸士之庐,岂无所待,方诸二贤,其
揆一也。回视夸炫富贵利达者,汨没于声色畋猎之娱,贪羡乎金玉车服之玩,甘萦尘网,
流枕苦宅, 迷而不复,丧命失真之徒,岂可同日而语哉。若山海之胜势,与夫云烟霞彩,
变化吞吐,四时朝暮,景物无穷,寿乐在兹,仙凡隔路,登览者宜自得之,此不必云。延□
四年承务郎前江东建康道提刑按察司经历朱□记。”
【元延□重修童真宫碑】 元延□为元仁宗年号(1314~1320年) ,童真宫又名通
真宫或童公祠,碑文由达鲁花赤普颜不花撰,今已佚。
【元泰定二年聚仙宫碑】 元代泰定二年为公元1325年, 碑文由元代学士张起岩
撰。文为: “自王重阳之东也,而全真氏之教盛行,其徒林立山峙,云蒸波涌,以播敷恢
宏其说。于是并海之名山胜境,半为所有。至若下插巨海,高出天半,连峰复岭,绵结环
抱, 蟠据数百里;长松交荫,飞泉喷薄,珍草奇木,骈生间出,檐楹轩户,隐见于烟云杳霭
之间:凭高引领,历览无际,使人有遗世之念,则为劳山上清宫,盖即墨为齐东饶邑,而山
在邑东南五十里。陡绝人海, 鲸波潆洄。挟倭本,引吴会,顾揖莱牟,襟带齐鲁,风帆浪
舶, 瞬息千里。上清宫据山之巅,又全得其盛,是宜为仙真之窟宅,人天之洞府也,然其
地峻极,众颇以登降为劳,南下转而西二十里近山之趾,始得平衍,为宫殿,为门垣,请于
掌教大宗师,赐额“聚仙宫”平而簪裳之士云集于是,即山垦田,以供其饩;取材以供其
用。通元隐真子李志明,实主张是;提点王志真,实纲维是;助其成者,则县尉栾克刚也。
工既告成,为塑像,又辇石欲志其迹,俾道士沈志和持书来请文。栾在胶西为名族,尝从
事山东宣阃, 与余有一日之雅,计志和拔履往返千余里,乌乎可拒。遂即其图记以叙列
之。当五代时,有华盖真人刘姓者自蜀而来,遁迹兹山。宋祖闻其有道,召至阙庭,留未
几, 坚求还山。敕建太平兴国院以处之,上清、太清二宫,其别馆也。志明,大德初元,
受华楼刘尊师之请,爱其胜绝奠居。又阅一纪,其徒林志远、志全,即昆仑云霞洞延之。
至,筑为环堵明霞洞,洞在上清之岭又三里许。块处二十五年,远近信向稽首,问道者络
绎相属。今年八十,步履轻健。计平昔迁居四十处,度徒计五百,其志行可知已!夫老氏
之为道, 以虚无为宗,以重元为门。秦汉以来,号方士者始有神仙不死之说。若全真为
教,大慨务以安恬冲澹,合其自然。含垢忍辱,苦心励行,持之久,而行之力,斯为得之。
隐真子心契道真,处于环堵,恬然自如。不言而人自化;不动而众皆劝。是其真积之至!
故能易硗确而轮奂于斯,以为祈天永命之所。是则可尚也已!铭曰:兹山峻秀横天东,下
插沧海高凌空,丹崖翠壁何穹窿,琼枝琪树分蒙茸。明霞霁映扶桑红,灵扃太宇相昭融,
仙驭隐见空明中,鸾鹤缥缈翔天风。有客寓迹白云峰,翠华为盖冰雪容。道价辉赫闻九
重, 凤书远召来崆峒。卜基芟落荆榛丛,飞鸟革如神工。长春宴毕留仙踪,乘云一去追
无从, 空余夜鹤号长松,隐真学道知其宗。环堵块居神内充,志行超卓惊凡庸。谈说恳
款开愚聋, 向风景仰众所同。善誉殷殷声隆隆,作室要嗣先人功。徒役竭蹶惟虔共,平
地突起真仙宫。隐然背负层冈雄,高门栾碧环崇墉。秘境清廓犹方蓬,簪棠云集必敬恭。
上祝国祚绵无穷,为民祈佑除灾凶。占云望海元关通,姑射仙人或可逢。愿斥物厉成年
丰,庙堂无事安夔龙。”
【元泰定三年云岩子道行碑】 元代泰定三年为公元1326年,碑在华楼山,碑文由
元代学士赵世延撰。文为:“老氏以清静无为为宗尚矣。汉文帝行其言,仁寿天下。后
世符祝醮祭之法立, 五千言之旨遂晦。凌迟至于金季,重阳王祖师出倡全真之学,而老
子谷神不死,守雌抱一之道,得邱刘谭马为之疏附先后,其教始盛。云岩刘尊师,实邱真
人所出第三传也。师讳志坚,世为博州人。弱冠西事永昌王,掌鹰房,倜傥负才气,有干
材, 不甘落人后。凡王邸交命四方,多所任使,故有刘使臣之称。岁逾壮,归里舍,尝梦
一髯翁曰: ‘奚为不速去?’又梦至一境,山水幽深,心悟身幻世浮,锐然弃家入道。就
东平仙天观郭尊师, 往摄衣席下,执礼甚卑,服劳维谨。郭师目兮之曰:‘闻汝善养鹰,
学道亦不异是。锻去生犷野性,屏去一切尘念,久之调服,自然入道。’言下有省,乃祓
性除情, 减膳祛睡,志一而笃行之。东平密迩博州,亲友沓至,劝挽归俗。郭曰:‘我固
知妆心坚确不移,奈处此不宜。’遂辞去,历邹、滕、沂、莒之郊,寻方云朋,讲明心要。
东至即墨之鳌山,私喜机会在是矣!即山麓南阿石窟立志,虎狼旁午,人皆危之,曰:‘独
不惧乎?’师曰:‘与物无竞,何忧何惧?’岁余,徒入奥洞,洞殊险深,非人所居,顾有大
树,始面涧背树趺坐。稍倦,则稍倚树,自谓真尔怖死也耶。复移身面树背涧,夜深昏极,
忽坠涧下,竟无所损。日一粝饭,盐醯不置。身衣鹿皮,野兽杂处。雅不识书,言出理会。
直述: ‘三十二上抛家计,纵横自在无拘系。来到鳌山下死功,十年得个真气力。’迁
自崖巅,心地逾明,手饲禽鸟,如猫狎食。今清虚庵是其处也。最后结茅上华楼,今碧落
万寿宫是也。尝曰:‘纯阳师之二童来补功行。’翌明,果二少年至,一钱姓、一徐姓,
师曰:‘来自何方?欲往何处?’二子再拜曰:‘某等杭产也。遐仰真风,愿备洒扫,请问
道妙。’居无何,皆有发明。师自此后,薪水舂爨百需自为。或曲为代劳,师辄叱去,必
身亲之。约二十年, 行之不怠。常作颂曰:‘先生有志不须愁,牢牵意马锁猿猴。白牛
常立金栏里,免了轮回贩骨头。’师退藏坐忘,凡行必践其实。静定既久,天光内映,或
前知休咎, 或神游四方。若此者不可殚记。洞祁真人闻之,特赐云岩,玄逸张真人署为
教门宗主。大德甲辰, 今上渊潜高师粹行,制赐崇真利物明道真人,仍大护其山门。一
日语众曰:‘尔曹勉之,善自劝修,驹隙迅速,吾将逝矣。当有声大震,有鹿来迎,是其证
也。’门人请末后。师曰:‘师真秘语,具载方策,曾未一窥。我平时以诚实行真实事,
尚何言哉!’俾具沐浴,栉发更衣,端坐至午夜,月朗风清,果声震鹿至,悠然而逝。容宛
如生,其庶几尸解者欤!师生庚子岁五月十三日,终于大德乙巳四月十七日子时,春秋六
十有六。门人葬于凌烟崮。若吏若民不期而来会葬者众。今户部侍郎王仲怿, 时以事
过山下,拉守宰诘朝同候师。俄一道者云:‘师羽化前诸官来访,惜不及会见,各宜珍重。’
皆惋叹, 就执绋送葬而返。辽王追悼下教,俾树碑□铭,以昭来世。窃观师少负迈往之
气,驰骋四方,一旦幡然,遁世高蹈,志刚节苦,胁不沾席者逾三十年,必求底于有成而后
已。岂非仁者有勇,知者行尽者乎!泰定改元之秋,门人黄道盈稽首来请曰:‘吾师云岩
殁久矣, 未有铭,必待知师之道者而铭之,敢请。’辞以不能。道盈请益勤,不得而辞,
遂按状叙以其事, 为之铭曰:‘道本无为,清静是则。明而诚之,复归无极。玄对垂恻,
示兹典常。其就能弘,曰维重阳。重阳六子,长春耀世,觉此来裔。三传挺秀,厥有云岩。
山居涧饮,坐究行参。守静执虚,辟阖玄牝。绵绵不息,□默与吻。历稔三十,鹿裘棕帔,
终始靡逾,邈企高风,凄其天籁。云飞碧落,月明寒濑。渤海渺渺,鳌峰峨峨。我铭砾石,
永久不磨。’泰定三年, 岁次丙寅正月十二日。”特赐金冠金紫服葆玄崇素圆明真静
大师天佑道人混成子,前益都路道门提点,本宫宗门提点黄道盈。
【元泰定三年重修法海寺碑】 元代泰定三年为公元1326年, 碑文由进吉祥撰。
文为:“详夫道体惟微,真机寂灭,非空非有,实万物之根源,不灭不生,乃二仪之渊府。
囊括四生九有, 包罗三界十方,罄其蠢动含灵,同入无余觉性,悟之则虚玄本际,迷之者
旷劫沉沦。大哉调御师, 示现迦罗之国,瑞符周代,迹寄王宫,位乘全轮。身栖雪岭,六
年积行, 一旦明真,三祗修清净之法身,六度证圆融之纱觉,演教四十九载,谈经五千余
卷,遂感天龙卫护,犹万水之朝宗,释梵遵依,若众星之拱北,由是佛日普照于十方,精舍
遍周于沙界。即墨法海寺乃寰中之一数焉,东枕鳌山,南临双塔,西邻沧海,北据虎峰。
山水幽檀那之集福,林峦秀茂,助衲子之栖神。眷此道场,实为古迹。自魏武皇帝创建,
一宋嘉年间寺僧重修。年深碑古,岁久磨名。金大安二年,师公□清澄,起建法海堂,
岁月既久, 殿宇堕摧。延□□年,本寺住持信公、玉公,请淮涉寺寿公住持法海。于是
重修。师本县人也,出家淮涉海,□发受具,训名宝寿,不茹荤□,坚持戒行,课诵药师金
刚之经,严持上生普谨,穷鹫岭之真机。加以游历五峰圣境,遍阅大藏金文。大德二年,
于慧公座传法赐衣。至大三年, 赐佛日圆通之号。师住法海前后十余年,胁不至席,每
念修持。监寺广能等青社录事司典史修□协力兴功, 施材施力,首创法堂五间,前后六
楹七标。既塑释迦五士, 兼饰观音一堂,金碧灿然,功勋备矣。然后创建云堂厨舍耳屋
僧寮,阶砌门窗,三门房舍,一一具备。四十间同办同修,不日成就,昔所未备,今忽完成,
广能等念住持修建之功, 思善众布施之德,久经岁月,虑废前功,丐文砻石谒恳无门,勉
以发挥,纪一期之实事,敬而秉笔,为百代之宏观。铭曰:至哉圣道,恍惚杳冥,包罗万有,
指导群生。无生无灭,非晦非明,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因差一念,现万种形,三途沦没,
六趣伶俜。是故调御,示迦罗城,王宫不恋,雪岭修行。道周沙界,福荫寰瀛,教演一藏,
万古典型。因兹梵宇,若布棋星,法海寺者,古迹堕零。信公数载,守业何更,一旦礼请,
寿师峥嵘。遵守戒德,诵念虔诚,五峰亲礼,遍阅藏经。每宏讲席,钟鼓腾声,总统赐号,
佛日嘉名。创建殿宇,圣像棱层,一一具备,灿烂丹青。爰有作者,监寺广能,普化四众,
事事主盟。一期盛事, 日久何凭,丐文砻石,千古德馨,裒斯功德,端祝圣龄,河清海晏,
万邦载宁。佛塔营邱兴国禅寺住持嗣祖无门野老进吉祥撰。岁次丙寅泰定三年十月上
旬一日立石。”
【元至正二十年重修鹤山遇真庵碑】 元至正二十年为公元1360年,碑文已佚,内
容记述邱处机曾栖于此,并言前有三清殿。
【明天顺元年重修灵峰庵碑】 明代天顺元年为公元1457年, 华楼宫住持李一胜
及施主孙福其立,碑文已佚。
【明天顺四年重修天仙观碑】 明代天顺四年为公元1460年,天仙观建于宋代,此
为其重修碑,碑文已佚。
【明天顺八年重修华楼宫碑】 明代天顺八年为公元1464年, 朱源、孙鉴周撰。
碑文已佚。
【明成化丁未重修慧炬院佛殿碑】 明代成化丁未年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
碑文由即墨进士蓝章撰。文为:“即墨之崂山连延不绝,有凤凰峰者,有僧居焉,号慧炬
院。弘治庚戌先御史公下兆华楼之东, 余时往来山中,因得以游。自响石渡溪而北,萦
纡石田间, 至麓下马步进。涧水从乱石中下出,曲折百状,潺□可听。入门,竹树幽茂,
薜荔满墙。茅屋在石岩下,益奇,遂留宿焉。其僧曰圆昶者,院之主人也。曰:‘圆昶始
来栖时, 院中颓败,榛棘弗治。有仆俾二,一为隋开皇中所立,额曰‘重修’,则院之始
创,可为旧矣。其一为元大德中所立,然皆文字浅灭,不可以句读。盖历年岁既深,废而
复, 复而废者屡矣。昶且悯之,欲起其废。率弟子满杲,力作山间,缩衣食费,复具疏于
乡之长者,皆以钱粟来助。乃重构大雄殿,工者奏其技,壮者献其力,不督而集以成。为
楹者五,崇若干尺,深若干尺,中为华严海会之像。盖经始于成化壬寅仲春,丁未春告成。
先生盍为记之。’余以言不文, 辞。庚申余焚黄先垅,复过院中,昶复以记请。余漫应
之,以使事有程,不果作兹。复致书曰:‘碑具已久愿先生畀之文,使后之居者知殿之重
构, 昶也,则昶为不朽矣。’呜呼!大雄之殿,非以奉佛也乎?佛之为道,吾虽不能深知,
然尝观其书矣。务以宏博广大之说, 固足以鼓动天下学其道知,又多得刻励勤笃之人,
从而张皇之,故每为宏博广大之事。而能有成其所以成之者,亦以上好之者,护持其说,
而不构于法律, 下化之者,奉承其说,而不惜乎财力故耳。今夫公宇乡校所以发政而明
伦, 有益于世道者,乃或视其卑且陋,而日复日焉欲葺治之,则伤乎财而非戾至,劳乎众
而谤讪生,吾盖屡叹之,昶惟其为彼而不为此,此其费虽劳而卒能成乎所谓宏博大者,以
复院之旧观也。故记之,以示其后之人。”
【明弘治二年重修凝真观碑】 明代弘治二年为公元1489年,碑文已佚。
【明嘉靖丙寅重修太平宫碑】 明代嘉靖丙寅为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碑文由
鳌山卫举人王九成撰。文为:“环鳌皆崂也,狮其岿出之支乎,大崂半□西陆,半□东海,
图经与四岳并书,讵无微欤。胜国长春邱翁,惠揄群甄,迄今就圮,无复在昔之□□□□
(华盖真人)□□□□□感慨系之。持一疏走四方诱募勤而感动速,于是古林陶邛氏,遂
主若役,众共相厥成,鸠工诹日,撤旧换新,辟正殿以奉太清者三,即左右以奉□□□,内
为庐者四, 经始于嘉靖丙辰,落成于嘉靖丙寅,虽不能量力于初,赖以永观于继,其力固
云尽, 其志亦良佳矣。先是曾预以记□余,□□□□□□□□□□坚索不一□,难峻阙
之,乃僭为之表其山川之慨,述其兴复兴复之由,与提董协助之姓氏法所当书者,俾勒诸
珉,用垂不朽,末乃揭其义以诏之,曰汝知所以称为□□□三清者乎,抑知尔居之何以得
名为宫观也。夫清道之本也。欲人之法而澄之也。夫观教之的也。欲人之顾而观之也。
道无形声, 然凡有形声者,鲜不托出始于此。□天地则成象之至大者,人则成象之至全
者,又道之宅也,是故天得此而清,斯日月风雨寒暑阴阳之化顺矣。地得此而清,斯流峙
动植高低向背之位□矣。人得此而清,期法度伦纪礼乐玫教之事平矣。其为气也,布护
而不可□。其为神也, 圆融而不可穷。其为精也,纯粹而不可杂。其分之虽三,其合之
惟一,皆乾始之元也。其在夫人,则皆统之于心,盖此点炯然不昧之体,要当□静□闲存,
务使内虚外直, 然后精守神应,驯至敬义配而辉光生,刚大全而运用宏,历亿劫去弥尊,
肖两仪而同□, □□老所拟浩然之说也。吁!不可变者道也,不可常者时也。君子以身
殉道, 而盈虚消息,则酌乎时,此神仙之名,所以绝见于尧舜隆盛之前,而多暴于秦汉衰
微之后也。意者英雄豪杰,逾河蹈海,犹虞其不能免焉,始□□假托而神其立于为仙,不
独谷城桃源而已, 惜世莫之察,而误以为真,谬□白日飞升,不过况其解脱埃垢之外,蜉
游霄汉之表。而人间一切祸患屈辱,举不能加之喻耳。邱翁亦洁身而避世者也,恐谈空
嗜妄之众各执所偏,驰陷后学,因开一方便门径,□山水之□,藉绘素之饰,默佑□群,潜
航觉岸,俾之以究竟三清之义,以类万物之情,庶几不沉盲于旁途也,厥旨微矣。若曰羽
化而去,则便当视万物如敝屣,彼妥事此宫为哉。我明扫胡孽、廓治道,作继圣神,寤寐
才良,而逢时至人,咸宜收回独善之心,尚可攀遗世之遐轨,载胥推挽汩没于黄石赤松之
癖怪, 而□走于青 紫府之荒唐哉。高山大川,利济一方,此理之常,而锺其气之英灵,
为宿儒端士, 福泽天下者,亦间而有焉。吾崂雄甲海岳,而孕秀降神,独无功德炳焕者,
出□□□□周召之躅,仰翊登三迈五之运,而但曰神云仙云者,非所望于世也,他如经□
吐纳, 九转七还之杳忽,抽换洗伐,符祝焚修之幻妄,悉道之□□舆论俳也,谅必有能辨
之者, 兹姑书诸。大明嘉靖丙寅正月上旬之吉。鳌山后学前乡贡进士判保定府事兼管
紫荆等关七十六翁王九成撰。”
【明海上名山第一碑】 明代山东巡抚汝南人赵体明立,后毁,清代即墨知县尤淑
孝更建“名山第一碑”。碑在华楼景区之清风岭。
【明万历八年重修塘子观碑】 明代万历八年为公元1580年, 碑文由曾任高阳知
县的鳌山卫人王纳策撰。碑文已佚。
【明万历十二年重修巨峰顶白云庵玉皇殿碑】 明代万历十二年为公元1584年,
碑文由憨山和尚撰。文为: “崂山居墨之东南,根盘二百余里,跨平原而枕沧海。冈峦
起伏, 龙蛇逶迤,众卉连秀,长松蓊郁。幽潜密处,石室岩龛故多,真人高士咸措置焉。
群山竟绕,中有一峰杰出曰巨峰,为二崂之户,上插云霄,下临无地。顶有庵,曰白云,故
称古刹,就废。至我明嘉靖间,全真朴一向重起之,其徒李阳兴继业,至孙高来德而大新
之。依岩凿石, 殿陛□垣,丹表环绕,左右毕备。中建玉皇殿三楹,乃邑人蓝因为率,莱
中丞拙斋刘公助成之。经营有年,至万历己卯甫就完。余于癸未夏东游揽胜,策杖其巅,
适卜居太清, 因祈余为记。尝闻之,海上有三山,曰阆苑、蓬莱、方丈,石阙成金银,而
神仙多在焉。故居尘埃而处混浊者,聆谈之则神思飞动,愿超脱高举,即离人世。及至,
目无视焉。以其汪洋渺漠,而无津涯,非羽翼莫能以竟,目为荒唐岂是然哉!盖悉忻厌相
夺,耳目相贼者也。若兹峰之秀,洞宇可以息形,芝术能以为饵,幽深□渺,尘纷悉绝,加
之殿舍庄严, 群峰□峨,参之者可往而不即,能至而不能止。目前之真境,人世之蓬壶,
藉令顿解天姥, 坐追云霞,何必驾长虹而挟白鹤,假安期而侣羡门者哉!其建立功德,自
与海山共之, 又焉用记。乃为铭曰:‘天地肇基,山川是府,群灵依归,众称之祖。维山
之高,维海之深,九兹上帝,实开梁津。碧波巍峨,白云缭绕,维彼瞻依,斯民之保。莫非
尔功,莫非尔德,志彼林泉,尘襟永脱。仰矣穹苍,俯兮谷王,配言圣寿,伊始无疆。’”
【明万历十三年重修神清宫碑】 明代万历十三年为公元1585年, 碑文由如幻道
人撰。文为: “自古道术称黄老,以清净无为教人,谷神内守,以养天年而不中道夭阏,
此其本也。后世诬以为长生。其德高慕遐思,必曰海外十洲三岛之间,有神人在焉。藉
今一见而尘埃可脱, 即有识之士,莫不愿往。是以仙踪遍满山东之阳,而崂山尤萃。惟
二崂称巨丽, 三面环海,群峰插天,朱宫丹室,递布其间。当万山之中,曰神清宫。宫创
于元延佑间, 为长春子栖真之所。真人已往,其迹丘虚。我明嘉靖间,住持姜全志募众
重新构殿三楹,貌三清、太上、帝释之像,安居堂室,颇为周备。凡历十三余祀,至万历
乙酉始告落成, 征余为记。予因喟然而应之曰:‘噫!道之在宥天地,惟广漠、惟清净,
而无始后, 随而无终,得是道者以长生。嗟夫!人者昧之,汩汩沉欲,邈然而不知返。其
神不清,虽生何生。宜乎至人之观朝菌之晦朔,蟪蛄之春秋也。兹宫之建,窈渺幽深,宜
其居者, 安以凝神,静以舒情,超然遗世,而入不死不生,即自而登广漠之庭。叹夫高慕
者荡志, 遐思者放情,又何弱水之可隔,羽翼之可生哉。夫如是,使夫施者作者,推一尘
而与山徽共光,一滴而与沧海同波,功德何穷。遂书以纪其事,俾后之人,有以鉴焉。’”
【明万历十六年新建海印寺碑】 明代万历十六年为公元1588年, 碑文由莱州知
府薛承范撰。文已漫漶,多不可读,内述慈圣皇后施建之由及憨山经营始末。
【明万历二十年重修大劳观碑】 明代万历二十年为公元1592年, 碑文为曾任沛
县知县的即墨举人杨盐撰。文为:“余邑之东南去县治五舍许,高山四围,清溪环曲,长
林蓊郁,麋鹿群游,地名大崂,亦势之雄慨,而山之胜观也。分里在邑之聚仙社。古建玄
帝庙, 以镇之,未纪其年。有道人业居相继,事司香火焉。岁久寝圮,虽屡修葺,但支其
倚仄,补其敞漏而已。毕年以来,则岌乎将压矣。社主董君讳以礼者,谋于社众,欲重修
之,以连年不登,未暇为顾,倾颓日甚。及今图之,为材瓦尚有可用者,一旦坠压,将榱折
瓦破,而计费甚。乃鸠众聚材,犹自捐资蓄,以率兴作。求木山中,□瓦水次,欲彻而新。
其故材旧瓦, 坚致可用者,亦所不弃。于是拓其旧址而筑之,重重飞檐凌云。其中凡用
木以株者, 新旧若干;瓦以片者,新旧若干;铁石黝垩之属,大率称是。始于万历庚寅春
仲, 告成于万历六卯冬初。崇檐飞□,明棂虚敞,自远视之,□然若出云霄之上;登高临
之,超然若在□□之表,盛宏壮丽,伟而改观,三门突起,规制严整。前所未有者今有之。
主持者宋真言、弟真安也。时真言已化,真安请记于余,因叙其始末,勒之贞珉。”
【明万历二十八年颁道藏敕谕碑】 明代万历二十八年为公元1600年, 碑在崂山
太清宫, 由山东巡抚刘谨等人同立。文为:“敕谕劳山太清宫住持及道众人等,惟道藏
一书,乃黄帝、老子以来诸高名流玄言法旨,大较以清净慈俭为宗。朕自冲昧承嗣洪基,
迄今二十七祀,天下和平,臣民乐业,是皆天眷祖德所致,足征灵通妙用之机。昔汉文帝
常用其言, 庶几雷庶之风。所谓道之精以治身,其余绪以为天下,非其验欤。厥后源流
渐广,文字虽繁,金简丹书,纷然并出,符□科教,沓尔嗣兴,其说在援济幽途,祈求福利,
虽曰多端, 要以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感应之理,焉可诬也。我祖宗设立道录一司,专
领是教, 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皇,尝命摹印全经,颁布天下,朕既序之简端,跋之篇末
矣, 慈者国灵遐征鬯,荡除晦氛。朕自承天地祖宗之佑恩,与四方休息,归于无为,念尔
蠢蠢众生,知识各别,日罹罪罟,幽负谴责,夫一不获是予之辜,所以道过雪愆,祈恩清福,
朕实□□也。奚命所司印造全藏经四百八十函,施舍在京及天下名山诸道观,用广其传,
凡尔羽流, 其焚香讽诵,信受奉行,为国祝禧,为民解罪,洁严顶礼,永远尊藏,不许亵玩
损失,特赐此护敕通知,钦哉故谕。”
【明万历三十年检藏题名碑】 明代万历三十年为公元1602年,碑在崂山太清宫,
石国柱督建。文为:“太清宫者,自华盖真人刘若拙从蜀而来,遁迹此山,宋太祖闻其有
道,召赴阙廷。留未几,坚求还山,从之。彼此敕建太平兴国院、上清、太清三宫,赐为
修真之所。其次长春邱祖教阐山东,有元太祖皇帝钦差近侍刘仲禄敕请至京,君称师者。
而西游化胡一十二国, 玄风大振,宗派立焉。自我大明圣主于万历二十八年颁道经,令
羽士贾性全护守,于三十三年四月十五日领众检阅,朝暮焚香,上祝当今皇帝圣寿无疆,
下祈万民风调雨顺。三年圆满,福有所归,功德善人,题名万古。”
【明万历癸卯新立太清宫形胜地至碑】 明代万历癸卯年为万历三十一年 (1603
年) ,碑文由胶州进士赵任撰。文为:“太清宫者,与上清、太平二宫鼎足而为三者也,
盖创自宋太祖云。距即墨城东南百里而遥,由上苑阴抵雕翎崖,斗折而南,经窑货底,乱
石滩,循黄山穿背而入,其窑货底(堤)西则峻岭摩天,东则洪涛浴日,中间路仅□(一)线,
行者累之, 头目作旋。而乱石滩皆石也,大者如缸如斗,小者如卵,往来以石为梁,鸣潮
喧雪, 沾领及巾。入数里则三宫当路之北,而中央则太清宫也。宫趾三面环山,奇秀如
屏风然。而南则大海横截,天水相连,一碧万顷。分水两河,循三山左右而下,凌空飞瀑,
如练如玉, 前合而入于海。其西北则明霞诸洞,紫翠凌烟,而驱虎庵,猎兔泊(猎坡),张
仙塔、八仙墩濒海东南多仙迹焉。寰宇记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此又崂盛
二山之最秀, 所谓灵奥之区,山海奇观也。世传秦始皇汉武帝巡游海上,望蓬莱访安期
尝驻跸焉。而真人张三丰、徐复阳皆修道于此。岁久邱墟,草烟花露矣,而三官庙犹存
其半。万历初, 释德清羡其胜概,因宫趾为海留寺,并葺三官庙以妥黄冠。黄冠者为鸣
鸠逐鹊计,□(上)奏之,命下,不以寺为宫,辄毁之,而存其址。无何,敕中使何堂颁道经
四百八十函, 令羽士贾性全等焚修以祈福国安民,性全等虑太清宫原羽士栖也,岁久无
征, 乃为释子所据,赖郡伯龙公奉明旨,核复其旧,倘不及今立石以识其事,焉知今日之
复不转为后日之争也。且山有供奉藏经地土, 屡为居民占耕,以致道无赡养之资,因而
他徙, 缘兹呈请于郡,郡公檄掖丞潘映、墨令刘应旗,躬诣踏看,得地三百八十三处,共
计一顷一顷二十七亩九分六厘。东至张仙塔,南至海,西至八水河,北至分水河,准令永
不起科。脚庵一处窑石庵,准令协力供养,檄县立石,识其形胜地至,俾羽士家世守焉。
噫嘻、我郡公为乐羽士计,亦周且悉矣,尔羽士遵郡公德意,恪守清规,居其山,食其土,
则因其址而复建其宫, 务俾丹青炫目,竹树留云,钟磬出林,鱼龙听法,犹恐德清谓蚀因
其无, 而尔乘其有。彼居其难,而尔当其易。脱如不修本业,饱暖骄奢,剪伐既髡,荒芜
特甚,乃弃而□散,不者挟制有司,株连构讼,夺人涓滴之末,以恣其朵颐,则朝廷复归之
鸿恩,明旨颁经之特典,郡公立石之盛心谓之何哉。三尺其严,耿义兰等覆车犹未远也,
是德清之罪人矣。余不敏,不徒为尔纪事,愿尔众常目在之。龙公讳文明,号牛冲,己丑
进士, 江西永新人。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大理寺右评事前中书舍人胶西赵任撰。皇明
万历癸卯岁孟秋吉。”
【明万历三十九年重建大劳观碑】 明代万历三十九年为公元1611年, 碑文由即
墨杨兆鲲撰。文为: “入山转黄石而东,率水涯过两峡口,山势回转,深林烟薄中,忽开
平原, 可二里许,有观曰大崂。背负龙溪,前列芙蓉,峰怪岩幽,壑不可名数。第观肇创
多年, 时圮时葺,规制湫窄,不称灵秀气。往余读书其中,有竹山道人赵友真者,鹤发深
目, 嶙峋如削,年八十余矣,强志坚持。一旦议重修,新其制度,崇其殿宇,辟其垣墉,造
洪钟, 发巨鼓,诸改观焉。是役,斗米尺木,皆未尝仰给于四方,非鬼运神输,丹铅灶火,
安得抚有此力, 以成此大功乎!盖此地有百围窍穴之大木,灵气所钟,更三四百年,犹然
结实。道人收之以易粟。珠积毫增,垂六年,则货财物力得以登于饶羡,用是勤施大举,
而□观厥成焉。此可与寻常持钵乞募者同日语哉! 事始于某年月日,终于某年月日,是
宜铭。铭曰: ‘维此灵区,水绕山郭。有宋建后,观开虚无,老道友真,玄风大倡。崇教
衍真,翕受无量。乃谋乃□,工师孔急。倏尔湫隘,化为鸿□。立斗悬角,碧瓦丹□。美
轮美奂,虎伏龙眠。具宫既成,帝像攸崇。金紫章烂,烨烨雄风。山目流华,海日映皓。
瑶窗洞达,灵贝吞颢。革音訇铿,金声清越。松籁间发,空谷绝歇。玄都归依,众妙之门。
缵祖成真, 升朝玉尊。霭霭祥云,永护玉阙。道□源洪开,千秋弗歇。’大明万历三十
九年九月望日。”
【明万历四十二年重修鹤山遇真庵碑】 明代万历四十二年为公元1614年, 碑文
由国子监祭酒即墨周如砥撰。文为: “泰山虽言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最秀奇者,尤首
推鹤山焉。山,西障县治,北届卫城,为东南重镇。有洞类鹤,因以名山。山下如聚仙门
者, 3岩叠嶂,嶙峋突兀。峰顶,龟鹤显像,石楼玲珑,旋转卧游非有泉石之尖者,不克领
此深趣。东跨大海,万里波涛,海天一色,直与扶桑相接。日升,海转波心,蜃龙海市,天
下奇观殆无逾此者。若夫游客, 邱真人,尝栖于此。徐复阳则终身隐居,日则炼形于石
楼,夜则炼气于道宫。故至今沐浴盆、升仙台,遗迹犹在。建有玉皇、老君、元帝三殿。
一修于永乐,再修于正统。岁月既久,栋宇倾颓。庵中羽士毅然以修复为念。远近嘉其
志,多有襄助。于万历三十年兴建,至四十二年始告落成。于是海山竞秀,松石献奇,游
者莫不叹为海上之阆苑焉。山民张某丐余为记,因述其事云。”
【明天启二年重修太清宫碑】 明代天启二年为公元1622年, 碑文由莱阳进士左
之宜撰。文为: “匹夫而志行不移,片语而金石可贵,信古志之,然求其如此符合,如今
日黄冠赵子者,实未见其人也。赵子师双修贾君,世住二崂胜水顶。犹忆三清殿前古柏
四株。枝叶扶疏,挺秀可爱,今惜无存矣。忆昔山场为憨僧所侵,改造道宫为海印寺,一
时人心愤懑,众口沸腾。诸道中抗疏申理,得谕旨,复改为道宫。僧昔所筑者,悉为瓦砾,
成丘墟矣。竟孰谓神不可信哉!然古迹虽复,而殿宇掬为荒蓁,使修举无人,犹不复也。
此时赵子奋臂矢志重修,首诣吾莱募化。余叹之曰:‘修建自非细事,鸠工庀材,所费不
赀, 曷能以子身而克济乎?余不敢为子信也’赵子愈奋,不敢易心。亲航海,得大木,艰
苦备尝。今殿已落成, 而远来乞文于予,予不获辞。嗟乎!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山不增
而高也,而山之陵谷亦如旧也。水不口而深也,而水之环潆如新也。殿成而神灵即安妥
矣,工竣而初心不负矣。此一役也,神悦而人心安,事成而言行副。贤哉!赵子可称不朽
矣,是为记。”
【清顺治十年重修太平宫碑】 清代顺治十年为公元1653年,碑文由进士王章撰,
修真庵道士边静宁、杨静悟立。文为:“岱宗东趾两崂,千岩万壑,□崎幻□,蹲海之湄,
直抵扶桑西垂, 不复扬尘矣。太平胜迹古院也,不知何年,道士登明明崖,极目蓬瀛,渚
屿浮沉涛霞间, 幸可羽衣而至,因丹□其下,遂宫焉。迄今山中多黄冠,谈白日飞升事,
不啻子之传说高曾也。则今日宫中道人之役,其亦可称亢宗乎。勉旃谨按上帝一座,崇
祯戊辰创建也。三清三元, 泊真武诸殿,崇祯丙子重修,顺治已丑告成,勒石永之,不第
象教, 用当薪传云尔。顺治十年次癸巳孟冬朔旦赐进士第东海王章撰。原任乾清宫管
事西协兼视忠勇营提督太监修真庵住持道人边静宁。原任乾清宫管事提督上林苑监四
署太监修真庵道人杨静悟。”
【清康熙十年重建修真庵记】 清代康熙十年为公元1671年, 碑由修真庵住持道
人杨绍慎立, 碑文由进士张若麒撰。文为:“余结庐崂桑,历多年所,非特于世也脱之,
即于身也亦若遗之。甲戌春修真庵玄默道人杨绍慎,遣弟子刘守玉暨善众王嘉宾等,因
地震大变, 庙宇倾圮,遍募绅士居民,重行修葺玉帝殿三清殿以及东庑之文昌、迤西之
王母殿,并开山门,黝之垩之,丹之青之,神像俨然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来问记于余,
余何记?记崂桑乎,记修真庵乎?修真特崂桑东偏之一庵耳。崂桑周回数百里,大海环之,
余□山时,曾读书赵氏白雪轩,□背黄石,面华楼,参差拱揖,□□西莲台名胜,青碧万岩,
杳不可攀,珊瑚堕之其前人兮不胜,每坐卧偃息其下且久,不忍遽去,若弗究终身事者。
北上而南,距墨邑五十里,为修真庵,清初时偶憩处;以地近市廛嚣甚,避于崂之太清宫,
前万顷波涛, 茫无津涯。□海东不数十里,八仙墩得于海际,光彩陆离,五色并现,开圭
影外之星辰,洪蒙前之天地,疑古女娲氏所炼以补天者,偶遗于此与?相隔修真庵数百□
□,逆转而上,历上清宫,那罗延窟,太平宫,左右趾相错,□有棋盘石,□□□□,幽折奇
险,四望蔚然,如骤陟阆苑。赤白水分背竞流,振衣乘云,瞬息靡涯,□寓尽在我□□,足
力竭则目之, 目力竭则耳之,力与耳目会,则心思之,□□□□,愈入愈曲,上十八滩,一
上一叹, 已矣,今前后崂桑阅五十载,崂之木之花之果之药材之虫鱼鹿□,樵者樵,渔者
渔,猎者猎,采者采,佃者佃,取不尽,用不竭。近则□有禁,□有禁,樵也无可樵,采亦无
可采, 佃亦无可佃,旦旦伐之,丁丁之声,日浑于耳,山竟为□(童)山矣。余亦惟与烟云
出没, 鸥鸟往还,□□已耳。记修真庵因记崂桑,并复记崂桑之陵谷变迁,蓬莱清浅,不
胜今昔之感也。修真庵肇于道人真玄建,□□马常寿助成之,后李亡日以□□。清朝定
鼎, 玄隐道人边永清,玄默道人杨绍慎,募武勇董大用等,鸠工储□,殿宇改观。□□兵
哗叛,赡庙房地入官,边、杨二道人复沿门持钵□□□□□亩,变价房九处,盖此时边道
人又逝, 而杨道人衰矣,求诸李边杨其人者,戛戛乎其难之,但得一有道之士,长子孙其
中幸也。不然本□绅衿人, □公□□□居之,诸道众勿视此庵为长子孙之计,作永世不
拔之业也, □记此以垂后云。赐进士通议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前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
理寺少卿顺天府府丞管府尹事光禄寺少卿管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撰。大清康熙十年
辛亥□月十六日住持道人杨绍慎立石。”
【清康熙二十六年康公祠碑】 清康熙二十六年为公元1687年。文为: “康公吾
邑之贤侯也。讳霖生, 河南人,登乙亥进士。庚戌秋,来知即墨,墨时疲弊,历年逋赋债
千万,官坐废相接踵,民乏生意。公之来,毅然以民生为任,拨本塞流,至今十有五年,而
邑不受钱粮之害。尝以民事过华□(阴) ,来止于此。既公卒,民之过其地者,莫不悲泣
流连,如见公焉,因立祠以祀之。迨其后历年既久,风雨浸淋,不免有漂摇之叹也。而里
人思公终不能忘。丁卯春乃重新其祠,祠广三间。饰以瓦,葺以茅,周以石墙,取其坚也,
像仍旧,容维肖也。事成而问记于余,曰:呜呼,德之于民微矣哉,甘棠遗爱,出自小民之
口, 岘山陨泪,何必学士大夫之所为,自后世建碑颂美,抵没革而不能忘者,未数年而或
去或留,恣为胛侮,有心者见而感伤。虽任事者之不卒,亦治民者德不足传奕祀,功不足
启后贤也。若公者, 德既洽于民心,功亦溥于四境,民之思之,甘棠岘山。又奚以加哉,
后之治即墨者, 其亦有感于斯也夫。康熙二十六年岁次丁亥季春谷旦后学晚生黄顿
首拜撰。”
【清康熙二十六年重建东华宫碑】 清代康熙二十六年为公元1678年, 碑文由即
墨周日灿撰。碑文已佚。
【清康熙三十一年重修神清宫碑】 清代康熙三十一年为公元1692年, 碑文由泉
石老人撰。文为:“二崂之胜,自华阴迤东山势盘郁,蔚然深秀。至东南一峰翠烟攒簇,
有殿阁突兀其中,而层峦古木互相映带,望之若在曾城仇池间,眼界为之顿异,问其处则
所谓神清宫者在焉。考庙由来,盖自宋延佑间,长春邱子创建之后,历元明以迄今,重修
者屡矣。且中经前代敕建,拟之金茎白鹤,道□神清,其崇异实相当也。岁月变迁,东崂
宫观半非畴昔,而神清宫连年缮制,独焕然维新,则人力之修持,而亦山灵之呵护也。其
中殿宇森列,墙垣周密,无少缺陷,特前殿之西,兑宫未备,风伯嘘寒,岂非藩篱之脱漏乎!
道人辈勇于精进,亟合同心,庀材而踵成之,为立救苦殿一区,则甍如鹏运,栋以龙骧,其
雄峙之势,宏整非常,其终克完成,非道人募众之苦心,筑基之巨力不及此。余蜡屐过其
地,览眺徘徊,瞻礼再四,不胜感慕焉。则屡建之后,又复增修之,使祥霓葱茜,佳气峥嵘,
而刻铭勒碣以纪盛事, 固其宜也。然而名山结构,必得李青莲、蔡少霞其人,为书丹握
椠而后可,夫岂易致之耶?余不揣固陋,而志以质言,虽不必增重仙宫,聊陈其大略,亦庶
几与浩劫相终始尔。康熙三十一年十月,东莱泉石老人撰。”
【清康熙四十五年熟阳洞刘道人自叙碑】 清代康熙四十五年为公元1708年, 碑
文由崂山百福庵道士蒋清山撰写。文为:“混沌凿而有天地。阴阳交而有万物,物有生
死, 天有循环,惟仙不灭,浩劫长存。道人历来行脚自著,世居高密邑西,武兰庄人也。
父刘姓讳□,筑室南溪,乐水观书,号曰小梁公。母尹氏,素性好善,救济乡邻,人谓大慈
母。母生子有五, 曰显忠、显魁、显登、显宇、显常,后显常因入道,改信常,字调元,
号熟阳,业学孔孟,志好庄老。幼时晨起赴学,母视笑曰:子生之时,梦道人投宿,观子性
灵,成必入道。彼时母说入肺,道渐留心。越南窗,隐东海,入崂山,访明人,拜师刘长眉,
交友宋水一,松间求道,月下参玄,同居四月,师驾归天。师壳葬于登高,自身迁于洞所。
洞原名消息石室,因号改洞熟阳,同护法高君宠,登巅四顾,海山一览,山势回龙顾祖,洞
水玉带缠天,蛾眉抱岸、狮峰怀阳,石屏嶂汉,星宿罗堂。东岭松梢挂月,西山涧底流琴,
面朝五老, 背负一鹤。其间白云紫画,玉竹青林。结草庵而诵经,开石室而坐静。松荫
罗月,梅影横窗,皇经祝国,施药救民,感神降庚□之年,凿山出壬寅之岁,是年殿基始创。
福场新开,门人接踵阶下,善士丛集坛中。钱粮雾聚,匠作雷声。大殿起于辛巳,洪钟来
于庚辰,始将玉帝显像,金色流辉。回想金阙瑶台,诚非一日之功。冒雪冲风,受尽十年
之苦。十方捐滴滴之血汗,道人抱竞竞之良心。岂敢一朝辜负,惟愿千古常存。是故铬
碑,以垂后世。时康熙四十七年孟夏谷旦道人刘信常自叙,烟霞散人蒋清山篆额并书。”
【清康熙五十六年重修百福庵碑】 清代康熙五十六年为公元1717年, 碑文由即
墨进士黄鸿中撰。文为:“二崂居墨水之阳,旧多仙迹,如邱长春徐复阳辈,皆得道此地。
窃意当吾之世, 必有其人,每以未见为憾。曩者吾师赵世五先生,寻胜崂山,留馆吾家,
常称百福庵蒋云石, 志远大,年尚壮,寻日成就,庶能振道绪者。吾师登进士,喜与方外
人游,尤慎许可,固知其言不妄。越今三十余年,而云石居然古德耆宿,东方士大夫雅重
之, 而吾师之言大验。一日叩吾门请曰:百福庵远自宋宣和为崂门户,远访仙迹□静业
者往往于此问津, 顾道人栖身外,无他屋宇,于何托处,斋粮不具,于何糊口。余幼住此
山, 古迹仅存,余荒地耳。因发愿力修整殿庑,外葺房若干,养赡地若干,俾修炼者得一
心玄微,异日上朝帝阙,云鹤逍遥,是吾屋破壁飞升者也。餐沆瀣而饮琼液,是尝食此山
粟者也,不为崂山留一佳话乎?吾老矣,恐后人分人我见,不识此意,将勒之石,永垂久远,
公其为我记之。余闻之不觉肃然起立曰: 大哉愿乎,自夫道之明,仙凡永隔,□美其朽,
私己而不知有人, 此误三千年后人,吕祖一言,可当功行圆满,立证仙果也,云石而念及
此乎! 一人之力,公诸道从,一时之急,庇及后人,吾世五师所谓成就远大,克振道绪者,
今果然矣。斯为崂山之光, 不亦大乎!故备记云石语,与吾师所期许者,告其徒众,世世
相守,百福庵不可朽也,则云石之愿不可磨也。大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四月黄鸿中撰。”
【清康熙重修童府君庙碑】 清代康熙年间为公元1662~1722年, 从碑文撰者年
龄考证,此碑约在康熙中后期所立。碑由即墨进士周毓正撰。文为:“墨故不其旧封也,。
自汉来以循良著者称童、吴, 然吴为胶东相,墨半属之;童为不其令,其于墨为专,故民
之思也最深。城南十里有山岿然,世所传府君驯虎处也。复东南又十余里,府君墓在焉。
庙立其侧,秋菊春兰,奉旨甚虔。邑有水旱螟□之灾。悉往祷焉。余尝南行拜其墓于路
左, 父老为余言府君事,甚诞妄,然无不欷□泣下,若目见其事,恨不以身遇之者。会其
前楹倾圮, 将理新之,因求文以记。考之史,府君名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人。政成,迁丹
阳太守卒,不言归葬不其。史阙文与?衣冠之所藏与?后人之封土以寄其思与?余于是有
感焉。汉及今千六百年矣, 向所谓不其者,易而墨亦千余年矣。公子孙之居于其乡者,
其存亡不可知。幸而存,其转徙流离,又不知几何世,几何地矣。即使当日者衣锦而归,
埋魂故里, 异代之后,城市迹迁,有欲求断碣残垅之仿佛而不可得者。而墨水一邱累然
千里,岂非郑司农所云:‘后世子孙之奉我,不若桐乡’者耶!盖古之人,其政入民之深,
而古之民,久而不忘其上,类如此。又史称府君以礼化民,囹圄空虚,其美政当不可尽记。
而世多传其驯虎一事,谓有神术焉。不知古之吏,有虎渡河者,有蝗不入境者,有驯鳄鱼
之暴者, 积庆所格,蠢无不孚。是区区者,固物感之常,不足为府君异也。或曰:‘昔有
封使君者,化虎食人。识者呼其名,则惭而去。虎之暴,盖酷吏所化也。闻府君之风,其
惭而去也。’固宜是说也, 余未敢信为然。然《记》有之,‘苛政猛于虎’,今天下之
为封使君者不少矣。安得如府君者数十辈,参错天下,而使眈眈者,无为吾民毒也,悲夫!”
【清康熙重修华楼宫碑】 清代康熙年间为公元1662~1722年, 从碑文撰者年龄
考证,此碑约在康熙中后期所立,碑文由即墨进士周毓正撰。文为:“墨之名胜以百数,
惟华楼最著。盖崂环大海,迥峦绝壑,蜿蜒二百里,非墨客骚人闲而无事者,不遐游。即
暇矣, 或乏济胜之具,猿牵蚁渡,亦往往心悸胆栗,自崖而返,贵游者惮之。而华楼为崂
山外屏,去城仅五十里,又径稍平坦,可容篮舆。以是郡长吏有事于墨,及列邦缙绅先生
假道于兹者, 率载酒焉。谈崂者遂为首屈指,然登其上,则削壁穿云,孤松刺天,东南诸
峰环侍如螺, 而俯视西北长河如带,烟火万家,雉堞参差。罗列足下,神恫心骇,不复知
有尘世。旧碑称:‘为海上名山第一’,亦不诬也。山巅有庙,自庙而后,出为翠屏岩。
岩之下为金液泉(按:泉在碧落岩下,今作翠屏岩者误)。其最高者,曰五华崮,曰高架崮,
又曰凌烟崮。崮之半,深而墨者为洞。洞有仙人壳,传为刘使君遗壳也。稍有大石横列,
望之若重檐, 曰梳洗楼,山所由名也。折而南,为南天门,有大石可坐,游者倦则卧而眺
焉, 旁树两石屏,文漫灭不可读。他若玉液泉、玉女盆,皆昔人品题,以足八景者,视之
平平耳!庙祀老子夙号庄严。近以岁之不时,主守匪人,日就摧败。乙丑秋,余偕同人至
其地,则丰草出,人不见,垣端外柱将倾,别以一木扶之。坐岩石小憩,凛乎其不可留也。
旁有关帝祠,侍者衣敝席,立风日中,雨痕被面。盘桓移时,索茶不可得,因相顾叹息,谓
兹地擅二崂之胜, 为仙窟宅,邱真人诸咏,载在邑乘可考。一旦若引,山灵不有余恫耶!
今年夏有羽士叩门曰:‘华楼庙毁于风雨久矣,今易而新之,愿记以文。’余坐而询焉。
则前所见者,皆焕然矣。且曰:‘昨有京师衔命而过者,实捐资为助,且为后期。今之役,
非徒记成事而已,将携之都门,更谋所以广之者。’余壮其志,因为之词使勒于石,以纪
兹山之由盛而衰,且幸其后之将未有艾也。俟其毕,请更约诸君子寻旧游,为山灵贺。”
【清乾隆三十五年白云洞历代碑】 清代乾隆三十五年为公元1770年, 碑为崂山
白云洞道士王生本所立,碑文中述其开山师田白云之功果及其祖师海岳真人,现碑文已
佚。
【清乾隆磐石犹存碑】 清代乾隆年间为公元1736~1795年, 碑文由即墨举人郭
廷翕撰,碑文中提及乾隆十九年(1754年)尤淑孝任即墨知县之事,此碑应在该年之后。
文为:“故骁将军天一尤公讳三省,去鳌山八十六年,吾邑侯过亭公来治即墨,侯盖其冢
孙也。仁明莅民, 民德侯,乃益思将军不能忘。将军家世京师,以韬钤举进士。世祖亲
入锁闱,命题校试,选侍禁卫。而侯拔成均,旋复膺荐举,召试内庭,授经朱邸,历任今职。
两世躬逢异数识擢有真,其树立迥绝寻常也固宜。当将军驻备海上时,锄豪恶,清讼狱,
固守圉, 兴学校,而于暇日登天柱最高峰,据盘石上,朗吟长啸,声振森樾。至今选胜家
行憩石侧, 闻你老犹啧啧道故实。匪石系民,将军必将有以系民者。民德侯,即益以信
将军之流长,而侯之克懋蹈前烈者矣。爰勒青珉,庶永怀思,百千万年,比伦岘首。”
【清乾隆四十八年莱州府护持庙林碑】 清代乾隆四十八年为公元1783年, 此碑
置放在崂山明道观内,现碑已不存。文为:“特授山东分守登莱青、整饬海防兵备道、
兼管驿传水利事务加三级纪录、何,为禁止骚扰以安香火事:照得崂山为东郡名胜之区,
树木尤关风水,庙地乃僧道衣食之本,官差岂可常摊!今访混徒书役,每视崂山林木众多,
任意砍伐, 以致道士刘信桂、邹西元等屡屡控告,批行察禁,仍阳奉阴违。书役则借欠
使为名, 作践僧道,逼索银钱。彼茕茕僧道,十方布施,而欲夺填贪壑,不惟佛前香火无
资,亦且人心刻薄可恨。合再严行禁示,仰一切军民书役及僧道人等知悉。嗣后凡有山
场,经僧道完纳国课者,该处所有树木,应归本庙管理,官民不得势压擅伐。该僧道亦互
相觉察, 凡有不肖僧道人民,欲私行烧卖,许即禀官究治。如本庙应加修葺,需用材木,
亦共同察明,方准砍伐,如违重处。其庙田一项,寺庙不宜多置,税 赋与人民同一办理。
至于一应杂役, 概与优免。各该僧道等务宜各守清规,不许轻自下山,涉讼干咎。各宜
凛遵勿违。特示。”
【清嘉庆六年重修修真庵碑】 清代嘉庆六年为公元1801年, 碑由崂山修真庵住
持刘阳明立。文后载该庙各处林产的界至。碑文已佚。
【清嘉庆童公庙碑】 清代嘉庆为公元1796~1820年, 碑文由即墨知县彭泽人欧
阳大勋撰。文中曾言及他已到任二年, 欧阳大勋是于嘉庆六年(1801年)就任即墨知县
的, 故此碑文应撰于嘉庆八年。文为:“为令而不能为民兴利,无赖有此令也。为吏而
不能除害, 更无赖有此令也。兴利矣,害除矣,虽令之职分所置,而民之感戴永矢弗谖,
当时荣之, 后世仰之,其立墓以祀之,如汉之循吏童公是也。公名恢,字汉宗,琅邪姑幕
人, 和帝时除不其令,廉明严肃,境内清静,不但民受其福,即物亦感其诚。境有虎叱之
伏罪,迄今山名社名并以“驯虎”称之。而遗像凛然,孤冢犹新,凡有水旱螟□之灾,往
祷即应, 其佑我即民者,千载一日,而民之被其惠者,不异时当年矣。夫集诚所格,蠢无
不孚, 蝗避鳄迁,物感之常。余承乏墨邑二年矣,化民善俗之方,于公诚无能为役,而廉
平自矢, 区区之心,窃幸得以私淑,乃数年来崂山之狼无异不其之虎,方之古人,行自愧
己。去岁秋, 余尝躬拜墓下,虔祷者再,幸邀神惠,患为少息,而当道者未能永绝也。今
余且倦游矣,已达之上宪,将去兹土;神之惠我者,即之可忘,而余之所奢望于神者,亦未
能遽已也。夫虎可驯, 是弈残者,必不令其终为民患又可知矣,是为记。彭泽欧阳大勋
敬撰。”
【清道光二十年童公庙碑】 清代道光二十年为公元1840年, 碑文由即墨知县广
西桂林进士秦锡九撰。文为: “余曾读《后汉书》循吏传,窃神往童公驯虎一事,以为
德政之感被, 何若是之神也。嗣余承乏兹土,其父老犹能称轶事于弗衰。孟子曰:亲亲
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言施之有序也。夫虎猛兽耳,眈眈者其性成,犹不敢肆咆哮之威,
则夫民之身被德泽, 从欲以治者,不知凡几,且桀骜骓驯之夫,其回心向化,薰德而善良
者又不知凡几矣。邑人建祠而祀, 田为赡,千载如一日也固宜。乃日久渐衰,住持是庙
者,田径荡废几尽。庚子秋绅民等阖呈恳请,追回庙地,并请立碑出示,以垂诸久远。案
庙在城南二十五里,庙之大门为□殿三间,中为童公殿三间,后庑三间,则童公之寝室是
也。东为道院三层, 计十二间,又东为镇武殿三间,后为娘娘殿五间,西为空园一处,庙
地若干亩,注册存案,勿使荡废,庶几遗泽永留,香火不绝,邑人之望风怀想,感载无穷。
即宰是邑者亦有所取法, 使化民成俗之方,凛□乎勿敢陨越焉。因允其请用勒诸石,并
以告后之住持是庙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知即墨县事桂林秦锡九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重整大劳观庙碑】 清代光二十三年为公元1843年,撰者不详。
现碑文己佚。
【清咸丰元年大方禅士碑】 清代咸丰元年为公元1851年,碑原立在崂山雕龙嘴,
碑为胶州进士匡源所立,碑文亦由匡源撰。文为:“师名广住,号大方,胶西王氏女也。
父讳纪新,母法氏。生于乾隆丁亥二月初七日子时,幼多疾,施灵应庵为尼。性喜静,与
侪辈成,泊如也。嘉庆乙未游京师,受戒西山,遂如南礼大士,归,誓志清修。戊寅四月,
振锡入崂山,初居摩日岭前镇武殿,后徙一气石。石,□绝人迹,师独居洞中,了无恐怖。
冬夏一衲, 日惟正襟危坐而已。时胶西邓太夫人深通佛理,甚敬师,岁给饩粟。山中诸
寺观, 亦乐为供养。阎道人空虚者,往来为之护法。居十八年,预示寂期。道光乙未三
月十五日戌时, 合十趺坐而化。白云洞为置龛,葬之石侧。阅十余载,鲜有知者。咸丰
建元春三月, 余偕张君锡福、邓君和度、高君兰成,游山访其墓。念师苦行坚卓,渐就
湮没,欲为表之。其族人王君旦等,忻然为之立石,而张君与高君梓业,始终经纪其事者,
皆不易得也。张锡福赞曰:‘海山苍苍,宇宙茫茫。一片真如,无显无藏。倏尔厌世,舍
引皮囊。来也何自,去也何乡。广住不住,是名大方。大方大方,山高水长。’”
【清光绪十年重修修真庵碑】 清代光绪十年为公元1884年, 碑由崂山修真庵住
持周兴教立。文为:“修真庵乃崂之别区也。殿居山阴,实为咽喉之虞;地当平旷,尤称
名胜之境。左邻东海, 蓬莱可望。右倚西山,崂崮堪登。南面巨峰,碧岫远峙。北枕柱
顶, 青岩遥连。极天地之钟育,名推福地;穷山川之灵秀,品推洞天。凡来此地者,靡不
戾止于斯焉。惟玉皇大殿肇始于大明。天启二年,有全真子道人李真立,既徒众边常清
等,创建于前;逮至大清康熙十年,道人杨常悟立碑。迄至今历年久远,屡经前人之修节,
以壮后人之观瞻。试观其庙宇规模,未觉其高大;睹其庙貌形象,未呈其辉煌,是以涵祖
道人吴教真有志重修。量力不足, 谋之道众。鸠工庀材,不数月而告厥成。向之隘狭,
今风其高大; 向之寂寞,今睹其辉煌。由是观之,殿宇森然,神像俨然。前后有次,左右
有序,焕然一新,非为长子孙之计,聊以志后先之弗替耳。”
【民国十年梅公遗爱碑】 民国十年为公元1921年,碑立在崂山华严寺,内容不详。
【民国十二年重修神清宫碑】 民国十二年为公元1923年,碑文由即墨刘显初撰。
文为: “昌黎有言曰:‘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盖善作必有
善继, 始可垂永远焉。元长春邱真人初隐姑余,作《西游记》;继觅幽谷藏真所。卒栖
东崂北麓, 峰峦嵯峨,林壑邃幻间,脱其尘。凡斯亦名山之胜也。真人已往,遗迹邱墟,
讵堪任其湮没也乎?明嘉靖时,全志道人感奋出而筑三清、玉皇、救若三殿于石洞右偏,
为主持者炼心地。嗣是而起山门,起钟鼓楼、震兑两宫,库仓厩厨,环列完美,无少缺陷。
万历己丑落成。神清宫所由来也。岁月变迁, 创必有承。清康嘉间,屡为督修,继述绵
绵。兹何幸有挺身坚任复旧观而焕然一新, 如子善道人,如张宇宝其人者。吁!前前者
肇造,后后者葺饰。前乃伊始,后愿其终,终复如何,与天地久,与日月长。黄老之术,彪
炳天壤。神圣荫庇,山灵呵护。流寇扰乱庸何伤。惟是引而无替,斯垂千古休光也。”
【民国十七年崂山众庙纪念沈总监碑】 民国十七年为公元1928年, 碑立在崂山
太清宫。文为: “我国寓兵于农之制废驰已久,外不足以御侮,内不足以靖患。盗贼发
生,而民不知兵,听其滋扰,束手待毙。现时局不靖,土匪蜂起,崂山层峦叠嶂,尤为盗寇
出没之所。陆军既不暇兼顾, 警察亦无力剿除,各庙主持,本世外人,不过听天由命,任
其蹂躏。山内各村疃小民, 又皆极贫之户,财力匮乏,不足自卫,以致扶老携幼,露宿涧
壑,儿啼女呼,惨苦不堪言状。适值海军督练处沈总监鸿烈,凌别监霄,督同海圻舰长姜
鸿滋、海琛舰长方念祖、肇和舰长冯涛、总教练官张楚材,率领所部来崂山训练巡防。
海军本无陆地剿匪之责, 而诸公哀怜民生,慨然以保护地方为己任,时遣军队跋山越岭
搜剿无遗。匪类因之敛迹,各村庙始克安枕。更兼将士用命,体恤民艰,纪律严明,秋毫
无犯。仰见诸公训练有素,将以今之保障一方,作异日国家之干城也。同人等感激五中,
谨刊列事实,以志不朽,非敢云报,聊作纪念云尔。”
【民国十九年华严寺沈鸿烈功德碑】 民国十九年为公元1930年, 碑立在崂山华
严寺,由海润区公民同立。文为:“东北海军总司令沈鸿烈,字成章,湖北竟陵人也。以
军功隶籍奉天, 钤韬素娴,渤海人龙,民国十七年夏间,率统海圻等舰驻泊崂山湾,与青
岛、秦皇岛、葫芦诸岛相蒂应,为犄角之势,据形胜也,时值国家多事,民生日艰。公目
睹心伤,不忍坐视。凡有关于地方治安者,靡不剀切晓示,极力维持。谨就其鸿猷伟烈,
卓卓在人耳目者, 略述之一:一、辟画路政。自崂以北,近百里,山径崎岖,往来实艰于
行。公首捐巨款,分段沿修,一经提倡,民皆踊跃赴工,顿令羊肠小道,尽成坦途,行者称
便。一、振兴学校。海润区僻处东鄙, 学风闭塞,公于去夏招集各社村、各庙僧道,谕
令择地创办公立、庙立、族立各小学十余处,贫寒子弟均得入校,嘉惠士林,诚非浅鲜。
一、保障渔业。崂山东临大海,港汊纷岐,海匪出没无常。各渔户日从荒骇,渔泛一误,
生命攸关。公乃派军舰巡视,渔户因得安居而乐其业。一、肃清盗穴。崂山毗连青山,
久为匪徒逋逃薮,架票勒赎之案,层见迭出。公明察暗访,破获多起,并饬令陆战队择要
出防, 以遏其萌。以是声威远播,宵小远避,不敢入境。此皆建设之荦荦大者。至于镇
压杂军,蠲除苛政,清理庙规,整饬民俗,排难解纷,抑强扶弱,尤属不动声色而措置咸宜。
以是濒海民众,歌功颂德,业已有口皆碑矣。民等仰托□□,何敢忘事铺张,但既已身受
其赐,不禁欲有所言。昔卫青勒功燕然,表武功也;羊叔留芳岘山,志德政也。今公恩威
兼施, 则燕然之伟功,岘山之高风,更得见于今日。其造福于吾民者,有涯边哉!兹特就
其已事,用作实录,以作纪念云尔。”
【民国二十年大庄修路碑】 民国二十年为公元1931年,碑由乌衣巷区村民同镌。
文为: “崂山屹立海上,以雄秀闻。其东西两麓尤峭。自大崂村达王哥庄,为胶澳即墨
往来孔道。径路奥曲,间不盈咫,仰倚峻坡,俯临绝壑,践其哉者,恒□足屏息,有颠覆陨
坠之虞。今东北海军司令沈公鸿烈来镇是邦,阅兹惴栗,尝思辟而治之,以需费□未果。
适值海赃得资五千余元, 移书青岛市府,述以己意。市长胡公若愚览书慨然曰:‘平治
道途,以御民患,此守土者之责也宜速集事。乃发币五千,供任斯举,不足又益二千有奇。
定议设工程办事处, 会同勘修。市属工务局以王守政为工程员兼正主任、海军司令部
以吴安甫为事务员。测量既定, 分段修治。以民力日役二百余人,皆踊跃效命,各执畚
以从,克勤厥事。凡隘者广之,崇者损之,卑者益之,顽石之碍道者,则烧破析之,超溪涧
则架飞梁以通之,傍悬崖深谷,则筑涵洞壅壁以障之,辇致土石,积底坚完。又多拓平台,
以供休息。树木表以防疏虞。自二十年三月始役,阅七月而工竣。由大崂村抵王哥庄,
凡十八里, 向之阻厄促近者,至是悉变夷途。往来行旅掉臂驰骋,以遨以嬉。复恐岁久
失修, 堕前功而启后患也。爰饬工程处召集乌衣巷区村长等议决:后有倾圮,嘱村民以
时葺补。如一村力难胜任者,由公家征调全区民夫协助。于是村长等退而谋曰:‘兹道
厄塞,为民患久矣。顾以僻在海隅,迄未能有修治之者,今沈胡两公毅力经营,去险就夷,
且深维暂费永宁之计, 由明约恒久保固,泽我氓黎,若是优且渥,其可忘乎!昔汉武都太
守李翕,开通郡西狭阁道,四方之雍可以夜涉。民怀其德,相与作颂刻石,即所称西狭颂
是也。间尝读其颂辞: ‘馔山浚岭,渎路以安直,继禹之迹,亦世赖福’语,穆然想见古
人之贤令牧守,实惠及民,宜其民之歌咏弗辍。今两公惠绩,视汉李翕遑多议,敢举斯辞,
以为公颂,并镌□岩。斯与兹山共垂不朽,用谂永之无极之世云。”
【民国二十二年斐然亭碑】 民国二十二年为公元1933年,碑立于崂山斐然亭,由
沪上人士立,碑文由奉化王正迁撰。文为:“岁壬申夏,市长沈成章治青之明年,政通人
知,中外翕习。乃进而为繁荣之计,招沪上人士来观光其疆,四野沾,教化兴,道路荡平,
工商辐辏,农村殷庶,自治有章,百业盛兴,万国来集,熙熙□□,世外桃源,市政修明,较
租德人时,庶几过之。起日招作崂山之游。计青自收复以来,力求治理,中经丧乱,暴力
横侵, 民生凋弊,伏莽丛滋,而崂山尤为盗窟,行者视为畏途,颇讶其招游之勇。迨晨光
熹微, 云车飙发,高邱峻壑间,轮辗如飞。盖周山均筑驰道矣。不半日而达华严寺。登
山而观, 大海泱泱,恍然如睹尚父、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客有议建亭以观海者,同人
因憬然曰:‘是地也,非即昔人之荆天棘地而荒墟也。渔庄樵舍,松槐掩映而交荫者,是
昔日之深沟高岩而岩关也,山宁海谧,中外仕女,裙屐风流而游赏者,是昔日之瘴烟狐火,
虎狼□□盘据而嗥啸也。苟萑苻之不戢, 胶人士且无以安旦夕,吾侪又何得优游于此!
而况昔日之崎岖盘曲者,今一变而为砥直康庄。而东海波腾,岛夷窃窥,亦复敛之就范,
□□无惊。是皆成章年来之毅力经营,大有造于此地,不负国人当年收回之夙志也。呜
呼!观成章之勋烈,信夫尚父桓父之遗风未泯,又何观海为哉!斯亭之建,宜名曰‘斐然’,
以记成章之功。佥曰:‘唯夫日月风云,天之章也;山川花鸟,地之章也;政治文章,人之
章也; 得其道皆斐然而成矣。’是日也,风清日丽,水秀山明,而成章之经营治理,历历
在目。是天地与人, 皆斐然而成章矣。是乌可以无记。他日者,成章出其余绪,以治青
者广之于全国则斯亭也,更可照耀于千秋万祀,而永垂不朽矣!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