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游山名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5&rec=64&run=13

【秦始皇】 秦始皇即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公元前210年,秦王朝的建
立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数次巡视天下,其中有三次到琅琊台(在今山东省胶南
市),而且都与徐福出海求仙药有关。《史记·始皇本记》三十七年中,记有秦始皇
以连弩候射大鱼,“自琅琊北至荣成山”。自今胶南市的琅琊湾沿海向东北航行,直
抵今荣成市的成山头,崂山是必经之地,故清代《即墨县志》记有:“徐福岛,县东
南五十里,相传徐福求仙住此,故名。”
黄宗昌《崂山志》有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撰写的序言,认为秦始皇确来过崂山。
顾炎武在其《日知录〈劳山考〉》中,更进一步认为《史记》中的“荣成山”乃传写
之误,应为“劳成山”。
【汉武帝】 名刘彻,西汉皇帝,生于公元前156年,卒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
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皆有建树。即位后,多次巡行天下,并东至山东一带海上,祀神
求仙。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不
其即不其山,西汉初年不其山泛指崂山之名称。
【晏谟】 东晋时南燕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人,齐相晏婴之后,遍游齐鲁名
山大川, 熟知山东各地风土民情。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即位的南燕国君慕容
德,曾向晏谟问及齐地之山川丘陵、贤哲旧事,晏谟历对详辩,画地成图,了如指掌,
慕容德深嘉许之。著有《齐记》。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西部)人,唐代大诗
人。天宝初年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后因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与杜甫相遇于
洛阳,共游齐鲁。游崂山时,李白曾写下《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古诗,留下了“我昔
东海上, 劳山餐紫霞”的千古绝唱。据考证,此诗当作于天宝三年(744年)至天宝
十三年(754年)之间。
【刘迎】 字无党,自号“无净居士”,东莱(今山东省莱州市)人。初以阴试
部椽,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用荐书对策当时第一,明年登进士,授官豳王府记
室,又改任太子司经,著有诗文东府集《山林长语》。刘迎曾来崂山游观,并到过崂
山东麓狮子峰一带,写有七言古诗《鳆鱼》,鳆鱼即鲍鱼,为崂山著名特产。该诗首
句为:“君不见二牢山下狮子峰,海波万里家鱼龙。”
【朱仲明】 金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举人,曾任即墨县教谕,游崂山时,
留有《玉皇洞》、《华楼崮》等诗。
【赵孟兆页】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诗人、书画家,湖州(今浙江省
湖州市)人。赵孟癊生于宋宝二年(1254年),宋亡后,居家,后被荐用,任兵部
郎中,历官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至翰林学士,元至治二年(1322年)卒,赠魏国公。
赵孟癊善书画,精音律,工诗文词曲,书法骨力秀劲,园转流美,世称“赵体”。著
有《松雪斋集》 10卷,外集1卷。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赵孟癊曾游览崂山,写有
七绝《咏劳顶》。另在仰口景区犹龙洞左摩崖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之经文,并
镌有“大德十一年赵孟癊书”,系根据赵孟癊书帖投影放大而刻成。
【于钦】 字思容,元代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由助教累官兵部侍郎,曾
奉命来山东,周览山川,考水经地纪和历代沿革,著有《齐乘》六卷。
【王思诚】 字致道,元嵫阳(今山东省滋阳县)人。王思诚天资过人,元至治
二年(1322年)进士,至正年间(1341~1368年)迁国与司业,拜监察御史,累上疏
言时政,多被朝廷采纳。出任河南山西肃政廉访司事时,正值陕西行台言欲凿黄河三
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王思诚度其不可,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罢其议。
后又拜通议大夫、国子祭酒。至正十二年(1352年)承命以农事来山东,三月到达即
墨县,游遍崂山华楼之诸峰,并将华楼品为14景,对每一景观皆有诗赞之。
【戴良】 字叔能,元代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生于延四年(1317年),
通经史百家及医卜释老之说,元至正中期(约1353年前后),以荐擢儒学提举。后至
吴中依张士诚,知士诚不足与谋,挚家浮海至胶州,在此期间曾游过崂山,写有《望
大劳山》古诗,后侨居昌乐。元亡后,南还,变姓名隐居四明山,自号九灵山人。明
太祖徵入京,欲授官,称老疾辞,不肯为官,固辞忤旨,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
自杀于京,年67岁。戴良为诗风骨高秀,多磊落抑塞之音,著有《九灵山房集》30卷。
【杨泽】 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成化四年岁贡生,曾任武邑知县。
游崂山时留有《上苑》、《黄石宫》等诗篇,其《上苑》一诗,镌刻于崂山太平宫门
前路南巨石上。
【严嵩】字惟中,又字介溪,明代江西分宜(今江西省吉安县)人。弘治年间进
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专国政20年,官至太子太师。
嘉靖四十一年罢官,后病死,著有《钤山堂记》。据《太清宫志》记载:“明嘉靖四
十三年甲子春,严嵩由济南登泰山,复来崂山太清宫,游览山景,数日而去”。
【陈沂】 字宗鲁,后改字鲁南,号石亭,因好苏诗,又号小坡,浙江省鄞县人,
后徙家今江苏省南京市。陈沂生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十三(1518年)进士,
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年间,出为江西参议,又任山东参政和提学使,后以山西行太仆
寺卿致仕。陈沂善诗工画,尤擅隶篆,为当时“金陵三俊”之一,著有《维祯录》、
《金陵古今图考》、《遂初斋集》、《石亭集》等。陈沂任职山东时,曾遍游崂山,
留下了许多诗文,至今在崂山的许多景点仍可见他的勒石题刻。清嘉靖十二年(1533
年),陈沂游崂山时曾撰写《鳌山记》(又名《劳山记》),记述了五日之游程,对
崂山各处景观介绍颇详。
【文征明】 初名壁,字行,更字征仲,另号衡山,明代长洲(今江苏省吴县)
人。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正德末年以
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明世宗嘉靖登基后,曾参加撰修武宗正德实录,后致仕
归,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年90岁。文征明的诗文书画皆工,而画尤胜,
世称其画兼有赵孟癊、倪瓒、黄公望之长,著有《甫田集》《文翰诏集》《太史诗集》
等。据《太清宫志》记载,文征明游览崂山太清宫时,曾与道士“谈玄论道,精研琴
理,逗留十余日,告辞而归”。但该志书所载之时间为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而
文征明系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此事存疑待考。
【马存仁】 明代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举人出身,嘉靖六年(1527年)
任即墨知县,清慎明正,离任时,送者遮道垂涕。在任时常游崂山,其《华楼山》一
诗情景俱佳。
【王九成】 字舜夫,号石泉,明代即墨鳌山卫(今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镇)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任保定府通判,著有《石泉识言》三卷。嘉靖四十五
年(1566年)正月,时年76岁的王九成撰写了《狮峰重修太平宫碑记》,文中除详记
宫殿、道舍之修建外,并阐发了道家要义。
【杨舟】 字尔浮,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岁贡生,著有《载轩诗集》。游崂山时留有《太平宫》、《仙宫远眺》等诗,其中有
“云开山见骨,潮涨海生花”之佳句。
【赵贤】 字良弼,明代汝阳(今河南省汝南)人。嘉靖年间进士,为户部主事,
出监临清仓,治辽东饷,皆清正廉洁。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卓有政绩。万历
初年,张居正整饬吏治,赵贤被誉为巡抚之冠,终于南京吏部尚书之任。赵贤曾于万
历初年游览崂山之华楼山,书写并镌刻“海上名山第一”碑于清风岭,高度评价了崂
山的自然景观。
【邹善】 号颖泉,明江西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年间进士,累擢山
东提学佥事,时与诸生讲学,万历年间授太常卿致仕。邹善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
来游崂山, 在太平宫和狮子峰留有《眠龙石》 和《明明崖》五言绝句。在华楼山将
“接官亭”易名“迎仙岘”。在他撰写的《游劳山记》中对崂山胜景留有“海之奇,
尽上苑,山之奇,尽华楼。”之精辟评语。
【周鲁】 明代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人。武举,工书善诗,曾遍游崂山,有
游山诗文及勒石题记多处。在崂山明霞洞题有《玄真洞》诗一首,在崂山鹤山“一线
天”南壁有刻诗一首:“数数频来似有情,青山与我久要盟。战袍脱却浑无事,一曲
瑶琴乐太平。”在崂山北九水亦有其“仙古洞”题刻。
【黄嘉善】 字惟尚, 号梓山, 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 人。万历五年
(1577年)进士,初任叶县知县,历升大同知府,擢兵备加按察使,寻升宁夏巡抚,
抚宁夏十年,休养生息,烽火不惊,后授三边总督,累官至兵部尚书兼京营戎政。著
有《抚夏奏议》、《总督奏议》等。黄嘉善游崂山时,留有《溪上》、《和憨山韵送
达观禅士西游》等诗,有“坐深凉月满,应似五湖秋”之佳句。
【周如砥】 字季平, 号砺斋,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万历十七年
(1589年)进士,选庶吉士,后任国子监祭酒,以文章名天下,立朝以严重自持,天
下士多出其门下,《山东通志》称:“如砥文章名天下”。年老归故里后,深居简出,
谢绝官场交往,关心人民疾苦,常评议地方利弊,曾呈请皇帝减免百姓的额外赋税。
死后赠礼部侍郎,谥文穆,有《青黎馆集》问世。周如砥于万历四十二年撰写了《重
修鹤山遇真庵碑》,对鹤山之景观及遇真庵之历史皆有记述,为研究崂山道教提供了
宝贵资料。此外,还写有《黄石草堂》、《法海寺》、《白云庵》等游崂诗篇。
【周王番】 明代沐阳(今江苏省沐阳县)人。明万历年间任即墨县县丞,有文
才, 善诗, 常游览崂山,撰写赞咏崂山诗篇颇丰。有《劈石口》、《康成书院》、
《吊五百义士》、《田横岛》、《狮子峰观日出》、《石门》、《夕阳涧》、《松风
口》、《白沙河观鱼》、《舞旗埠》、《登巨峰最高处》、《黄石宫》、《迎仙岘》、
《石楼》及《仙岩》等。其《劈石口》一诗,镌刻于崂山名石“劈石”之右半。
【范养蒙】 字正甫,号觉我,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岁贡生,曾任沾化县训导。敦本睦族,博极群书,教人以主敬存诚为本,
文学经济靡所不究,士之颖脱其门者甚众。著有《青来斋文集》。游览崂山时,写有
《游飞虹涧》、《法海寺道中》等诗,其中有“衣沾青霭重,人踏白云低”之佳句。
【范炼金】 字大冶,范养蒙之侄,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诸生,以
古文词赋为世所推,而诗名尤著。当明之季,知不可仕,寄情山水间,著述甚富,有
《周汉葆光》、《绿个轩集》。游崂时写有《鹤山朝阳洞》、《天井山》、《劳山访
王松壑山庄》等,其《鹤山朝阳洞》一诗,多为介绍鹤山之文章所引用。
【孙镇】 字宁之,明代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生而聪颖,读书寓目不忘,
幼入胶庠为诸生, 工吟咏, 喜山水。自汉魏三唐乐歌行古风排律,茹精濯髓,著有
《大风社集》。孙镇游崂山时,写有《不其山》、《田横岛》和《劳山》等五言古诗,
借物咏怀,分别赞扬了侨居崂山的郑玄、田横和逄萌三位高士。
【王泽洽】 字松壑, 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天启年间(1621~
1627年)岁贡生,生有夙慧,年已冠始读书,与莱阳高出同受业于即墨范养蒙,读书
一览成诵,工诗善文,未入仕途。曾入御史黄宗昌之别墅,涂诗满墙,宗昌抄阅则大
喜,遂成知交。游崂山留有诗篇,其《飞虹涧石洞》中有“岭云独来往,浑是不知贫”
之佳句。
【曹臣】 字荩之,明代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尝取前人问答隽语,分类编
辑,名《舌华录》,类似《世说新语》。曹臣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游崂山,在即
墨进士黄宗昌之子黄朗生、黄隆生的陪同下,游览了崂山玉蕊楼、康成书院、百福庵、
石佛寺、烟云涧、巨峰、上清宫、太清宫、八仙墩、那罗延窟、狮子峰及鹤山等景点,
撰写了《劳山周游记》,其中有一段文字,对游览崂山作了高度概括,其文为:“游
劳唯两户,非南始华楼,即东始上苑。南入者,则自山及海,入眼小出眼大,如禅子
蒲团观寂转入无遮道场。东入者,则自海及山,初境旷终境寂,如圣功之返博从约退
藏于密。”
【黄宗臣】 字我臣, 号邻庭,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崇祯十二年
(1639年)举人,善诗工画,与兄宗庠齐名,为人重廉直,寡言笑,喜施予,曾纂古
今嘉言,名《四警编》,朝夕体行,老而弥笃。著有《淡心斋诗集》。撰有《宿狮子
峰》 、 《华严庵》、《望海》、《白云庵》等游崂诗篇,其《宿狮子峰》一诗中有
“寒声时到秋山寺,半是松声半是涛”之句,为人所称道。
【王亻间】 字无竟,明代胶州大珠山东(今山东省胶南市)人。诸生,幼能诗,
文才卓荦一时,其诗清远闲旷。著有《太古园诗集》。游崂山时留有《云岩子蜕》、
《黄石宫微晴》。《云岩子蜕》文为“人求尔以生,尔示人已死。片石与孤烟,孰是
云岩子?”云岩子即崂山名道刘志坚,该诗意味隽永,耐人寻味。
【左懋第】 字仲及,父死葬萝石山,因号萝石,明代莱阳人(今山东省莱西市)
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韩城知县,历官户科给事中。南明福王弘光时任右
佥都御史,被派北上与清议和,临行时他力主加强备战。在北京遭扣留,南京失守后,
因拒降被杀,人称“明末文天祥”。著有《萝石山房集》、《奏疏》等。左懋第于天
启中期(约1624年前后)游览崂山,留有《崂山道中》、《巨峰》等诗篇。
【左灿】 字楚卿,女,明代莱阳(今山东省莱西市)人。为名门闺媛,系左懋
第侄女,有文才,适夫吴旦。明末因避乱随族人逃至鹤山,留有《题鹤山》、《鹤山
避乱》、《送表弟东归》及《鹤山早行》等诗和《鳌山观海》词。其中不乏妙言佳句,
如“晨风未荡千山雾,斜日先开一道迷”,“阴崖雪桂园边树,晴日霞飞海上山”。
【顾炎武】 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他亭林先生,江南
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为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
年(1613年),14岁为诸生,耿介绝俗,见明朝多故,弃举业,讲求经世之学。明亡
后,顾炎武怀着匡复故国的目的,遨游北方大地,历时25年,行程达数万里,后来他
又身入西北和中原。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顾炎武客死异乡,年70岁。著有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
顾炎武漫游北方时,最先来到爆发抗清农民起义的山东省胶东一带。清顺治十五
年(1658年),他从莱州到达即墨县,受到即墨名门黄氏家族中黄坦的接待。他游览
了崂山胜景,凭吊了郑康成书院故址,还会见了避居崂山的许多明代遗臣和文士。正
因为顾炎武此次崂山之行,后来在康熙五年(1666年)发生的“即墨黄培文字狱”中,
使他受到了牵连, 在狱中囚禁了7个月,顾炎武在狱中正义凛然,无所畏惧,幸有友
人竭力营救才幸免于难。
顾炎武崂山之行中,写下了《劳山歌》、《不其山》、《张饶州允抡山中弹琴》、
《安平君祠》 等诗篇, 还为黄宗昌撰写黄坦续写的《崂山志》写了《崂山志序》。
《劳山歌》把崂山的宏伟壮丽和变幻奇异写的淋漓尽致,其文飞腾游走,笔力遒劲,
颇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特色。对崂山之山名作全面之探求,也是始于顾炎武,
他最精辟的见解是,《史记》中之“荣成山”应写为“劳成山”,因此他要为崂山之
名而正《史记》2000年之误。另外,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誉,也出自
他的手笔。崂山名声之所以张扬远播,顾炎武功不可没。
【法若真】 字汉儒,号黄山,又号黄石,清代胶州(今山东省胶南市)人。顺
治三年(164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任福建布政使参议、浙江按察使、江南安
徽布政使等。法若真善画山水,精书法,工诗文,惟其意所为而自成一格。卒于康熙
三十年(1691年),葬于今胶南市隐珠镇镜台山。著有《黄山文留》、《黄山诗留》。
在法若真的许多游崂山诗中,言及巨峰、邋遢石、华阴、童恢驱虎等诸多景和事,对
崂山所知甚详。
【王士礻真】 死后因避雍正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字子真,又字
贻上,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清代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顺治年间进士,累
官至刑部尚书。其诗清秀淡远,蕴藉委婉,为清初数十年诗坛之正宗,负有盛名。卒
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著有《带经堂全集》、《渔阳山人精华录》、《居易录》、
《池北偶谈》等。其游崂诗有《赠劳山隐者》,另在《池北偶谈》中,有涉及崂山的
《劳山道士》、《啖石》、《张道人》等笔记小说。
【施闰章】 字尚白,号愚山,清代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人。顺治年间进士,
授刑部主事,历任湖西道参议,以裁缺归。康熙中期召试鸿博,授侍讲,纂修明史,
进为侍读。施闰章为人孝友纯笃,以文学饰吏治,所至有惠绩,晚年好延誉后进,四
方士多归之。其学主于体仁,文章醇雅,尤工于诗。著有《学余堂诗文集》、《试院
冰渊》、《青原志略补辑》、《矩斋杂记》、《蠖斋诗话》等。施闰章于清代康熙中
期来游崂山,曾写有《游崂山》五言律诗一首。
【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
先生”,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生,卒于清康熙五十
四年(1715年),年76岁。著有《聊斋志异》。康熙十一年(1672年)游崂山,适逢
海市出现,写下了《劳山观海市歌》。他还以崂山上清宫白牡丹的传说和太清宫的耐
冬为题材,写了脍炙人口的《香玉》故事,在《聊斋志异》中,还有《劳山道士》、
《成仙》、《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海公子》
等故事都涉及到崂山。
在路大荒编订的《蒲松龄集》中,《劳山观海市歌》同其他57首诗,皆被暂附于
癸丑年(康熙十二年)下,因而蒲松龄于康熙十二年游崂山之说,得以夤缘附会而流
传于世,据清代文人蒲松龄好友唐梦赉之《劳山看海市》一诗的记述,与蒲松龄所见
之景相同, 是当时一同来崂山之所见。 据此考证, 蒲松龄来崂山是在康熙十一年
(1672年)的夏天,唐梦赉、张钹都是同行者,蒲松龄一行到崂山后,先在王哥庄的
修真庵止宿,然后游历了崂山上清宫、下清宫和八仙墩,因遇雨而住宿在青石涧,在
他们返至番辕岭(今称返岭)时,雨后新霁,海上出现了海市蜃楼,蒲松龄和唐梦赉
各自以诗记下了自己的观感。
【唐梦赉】 字济武,别字豹岩,清代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顺治年间
进士,授检讨官职,后因言事忤当道罢归。有《铜钞疏》、《备边策》、《志壑堂文
集》、《志壑堂诗集》等著作。据《志壑堂文集》卷十二《杂记》载:“壬子之夏,
游劳山,见海市。时同行者八人。初宿修真观,历上清、下清庵,登八仙墩,水尽山
穷,连天一碧。再宿青石涧,观日出。回至番辕岭,微雨初晴,东望海际,一城在白
云中,堞数十仞,炮台敌楼,历历可数。”按壬子夏为康熙十一年(1672年),该年
唐梦赉与蒲松龄等8人一起, 同游崂山,并在崂山番辕岭(今返岭)看到海市。唐梦
赉在《志壑堂诗集》中有《劳山看海市》诗及词,其中有“番辕岭下化城开”之句。
【刘源渌】 字昆石,安丘之诸生,学者称其为直斋先生,清代安丘(今山东省
安丘市)人。生而卓然不群,尤好程朱之学,明末清初时已学有所成,亦工诗文词曲,
卒后刻《读书日记》八卷,另有《续近思录》、《周易解》、《四书讣注》、《仪礼
经传解》等藏于家。其《续近思录》、《读书日记》等入《四库全书》。嘉庆十六年
学使倡议为刘源渌立传儒林。清史稿有其传记。刘源渌70岁时游崂山,其《登劳山绝
顶望海》七言绝句,清新洒脱,意味隽永,文为:“小驻人间七十秋,沧桑几度不关
愁。到来咫尺蓬瀛路,万里沧波一叶舟。”另有《华楼》一诗,亦意境深邃,不落窠
臼。
【黄宗崇】 字岳宗,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
岁贡生,能诗善古文,字仿松雪,画摹思白,文章一变以古意作新声。曾两中乡试副
榜,知有命而罢,以春秋教授,著有文稿。游崂山九水时留有《九日同游九水二首》,
又有《夜游九水记》 和《那罗延窟记》 两篇游记。《夜游九水记》记述了康熙四年
(1665年)黄宗崇与隐居崂山的莱阳名士张允抡夜游崂山北九水的情景,苍茫幽远,
山岭隐现,遥闻犬吠,月横山曲,别有一番情趣。
【赵执信】 字伸符,号秋谷,晚年号“饴山老人”,清代益都(今山东省青州
市)人。幼从祖父赵进美继承家学,少年即工诗善文。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
授翰林院编修,迁右春坊右赞善,性狂放,因在“国丧”期间观演《长生殿》被革职,
归乡后放情诗酒。著有《饴山堂集》12卷、《声调谱》等。游崂山时,写有《田横岛
咏古》七言律诗,构思清奇,发人深思。
【周正】 字公端, 号方山,清代莱阳(今山东省莱阳市)人。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进士,授蒲城县知县,著有《取此居文集》、《偶成轩集草》等。周正曾
来崂山游览太平宫等处,留有五言古诗《太平宫》。
【杨还吉】 字启旋,号充庵,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岁贡生,博综能文,著有《云门集》、《燕台集》。有游崂山诗《过童府
君墓》、《宿仙古洞》等。仙古洞在外九水西山半坡,俗称仙姑洞,为丛林所蔽,游
人多不知。
【张道浚】 字延光,又字庭仙,清代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人。寓居江苏省
常熟县,擅画山水,工诗善琴,著有《鹤还堂集》。张道浚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来游崂山,出峡口,过小蓬莱,至修真庵,经上苑,直抵华严庵,游后撰写了《游劳
山记》一文,辑于《天下名山周游记》一书中。
【周缃】 字蕴青,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幼孤,事母尽孝,克恭于
兄,笃于学,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贡生,工诗善文,有《中溪诗集》。游览崂山
时,留有《九水》、《华严庵》、《夜游下宫海上》、《华楼》等诗篇。
【张谦宜】 字稚松,一字山农,清代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康熙四十五
年(1706年)进士。张谦宜少年落拓,以诗名,中年折节读程、朱书,习举业,旋中
举人,暮年方成进士,居家不仕,致志著述,是胶州三大文人之一。其文章被誉为:
“吐前人之糟粕,发自心之明理。”他一生著述分诗文、评论、地理、方志、谱牒诸
类,著有《四书广注》、《尚书说略》、《古文丛话》、《蜀道难集》、《字学堂诗
抄》等。张谦宜游崂山时写有《劳山赋》,另撰有《华楼仙迹记》,该文对崂山华楼
山之奇闻传说详为记述。
【周毓正】 字衷恺,号心雪,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少聪颖,于书
无所不读,才名冠一时,康熙六十年(1721年)成进士,授山西浮山县知县。罢归故
里后,建先祠,置义田,睦姻任恤,尤喜陶冶后进,执经问学者盈门,远近师尊之。
著有《中溪集》、《心雪斋集》。周毓正游崂山时,有《山居》一诗,还写有《书带
草赋》,追念郑玄在崂山讲学授徒之事。乾隆年间他还为崂山撰写了《重修童府君庙
碑记》和《重修华楼庙碑记》,该两碑记尚存有全文,是研究崂山的重要资料。
【张侗】 字同人,号石民,清代安丘(今山东省安丘县)人。少年时,适逢明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入侵,财产荡尽,无钱买笔墨,常以炭习字。及长,才华
超众,诗、书、画冠绝一邑,所做之词,喜用奇语,淡薄仕禄,爱好游历,以山水友
朋为乐。常聚四方文士,酬唱于“放鹤园”,并在卧象山与诸名流隐居不仕。卒年80
岁,著有《放鹤村文集》五卷、《其楼诗集》一卷、《卧象山志》一卷。《华阳书院》
是张侗游览崂山时所写,其诗为:“千岩飞雨洗虹桥,桥上仙人吹洞箫。梦与弄珠游
九水,一时落尽海门潮。”
【纪润】 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康熙年间诸生,画入逸品,诗亦清
雅。游览崂山,多有著述,写有《八仙墩》、《劳山头》、《山游同沈仲知、黄介眉》
等诗篇。另撰有《劳山记》游记一篇,记述了自华楼历经九水、登窑、巨峰、上清宫、
太清宫、华严寺、太平宫、王哥庄、小蓬莱、鹤山、铁骑山等景点之游程,是一篇周
游崂山的游记,其中摘录了崂山大量楹联,是该文尤为可取之处。纪润之《劳山记》
曾于1919年由青岛墨林印书馆正式印刷发行,书名为《最新崂山记》。
【冯文火介】 字伯章,号素斋,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少孤,事母
至孝,力学自奋,博览群书,性旷达嗜饮,每酒罢盏残,索纸疾书,千言立就。雍正
元年(1723年)拔贡,雍正七年副贡,游历辽、蓟、秦、楚,足迹遍天下。晚年选任
乐安县教谕,未就任卒于家。著有《柏荫堂集》。游崂山留有《城阳道中》、《宿华
阳书院》、《送方我素入大劳》等。
【杨士钥】 字庭可, 号丹峰, 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 人。雍正四年
(1726年)举人,曾任建平县知县,工诗,著有《山人瓢》、《浙游草》等。杨士钥
游崂山诗有《华阳书院》、《黄山观海》等。黄山东临海处为黄山口,由高处望海尤
为奇观,故诗中有“月沉波漾壁,日上水抛球”之句。
【高凤翰】 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丁巳残人等,清胶州(今山东
省胶州市)人。高凤翰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19岁为生员,雍正五年(1727
年)荐孝廉方正,任安徽歙县县丞、知县,又任扬州仪征知县。乾隆二年(1737年),
因患风痹,右肢落残,遂以左手作画,因更号“后尚左生”,又称“归云老人”。卒
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著有《砚史》、《击林集》、《湖海集》、《岫云集》、
《鸿爪集》、《归云集》、《青莲集》等。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秋,高凤翰曾遍游崂山巨峰、白云洞、华严寺、北九水
等处,写下了《游劳山至二水小憩》、《三水题定僧峰》、《鹰窠河》、《鱼鳞口看
瀑布》、《赠劳山何老》、《白云洞望海》和《华严庵》等诗篇。《鱼鳞口看瀑布》
一诗,镌刻于崂山北九水靛缸湾西壁,与潮音瀑相对,该诗原为高凤翰呈广渊道兄者,
手稿藏于青岛市博物馆。
【范九皋】 字莘田,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雍正年间诸生,少负异
才,于书无所不读,暮年尤耽心古礼,清代《即墨县志》称:“一邑文献所徵悉推九
皋。 ” 著有《唾余集》及《劳山十咏》一卷。游崂山诗有《烟云洞》、《三水》、
《八仙墩》等。
【徐绩】 字树峰,清代汉军正蓝旗人。举人出身,乾隆初年捐纳通判,累官至
山东巡抚,后又在河南、京师、新疆等地为官。嘉庆十年(1805年)辞官,享年80余。
徐绩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任山东巡抚时,因兵事来即墨县,曾游览崂山,撰写
了《崂山观日出记》和《崂山道中观海市记》。《崂山观日出记》一文原在崂山华严
寺有刻石,今已不存。
【郭廷翕】 字虞受, 号冷亭, 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 人。乾隆六年
(1741年)举人,工诗善书,精篆刻,授宜春知县,廉洁有政绩。告归故里后,与诸
名士结社,赋诗论文,考书画古帖,一时雅集为东莱之胜。胶州高凤翰集山左先辈墨
迹3册, 题签为《桑梓之遗》授之,遂搜辑宋元以来共成83册。著有《木良庵诗集》
两卷。郭廷翕又将游崂山之诗文,辑为《二劳遗文》12卷,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
有《磐石犹存碑记》。
【李中简】 字廉衣,号文园,清直隶任邱(今河北省任邱县)人。乾隆十三年
(1748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提督学政,以罢吏议罢官。李中简博学工诗文,
与朱筠兄弟及纪昀齐名,但杜门谢客,不标榜声气,著有《嘉树山房集》17卷。乾隆
三十三年(1768年)提督山东学政时,曾来崂山,撰有《崂山华严庵游记》,该游记
辑入《续天下名山周游记》一书中。又有《雨登华严庵》七律两首,曾镌刻于华严寺,
现已不存。
【江如瑛】 字渭仁, 号梅岭,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乾隆十五年
(1750年)举人,任冠县教谕,著有《梅岭诗集》。游崂山有《吊憨山海印寺废址》、
《青山道中》、《登那罗延窟》、《吊海印寺故址》、《九水》等诗。
【赵佑】 字启人,号鹿泉,清代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雍正五
年(1727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充主考官及诸道
监察御史,督江西、安徽、福建、顺天学政,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卒于嘉庆五年,
终年74岁。著有《清献堂集》。赵佑曾游崂山,撰有《鳌山记》一卷,辑入清末南清
河王氏铅印《小方壶舆地丛抄》。
【尤淑孝】 字孟仁,清代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贡生,举孝廉方
正,初任教谕,乾隆十九年(1754年)任即墨县知县,在任十余年,洁己爱人,兴利
除弊。他主持重修《即墨县志》,共12卷。曾多次游览崂山,留有《劳山》、《中秋
宿瀚河庵》、《上清宫》等诗篇。
【韩梦周】 字公复,号理堂,清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人。幼时家贫好学,
适郑板桥为潍县知县,夜出,闻其读书声出茅屋,心许之,时给薪水资助。乾隆二十
三年(1757年)中进士,曾任安徽来安县知县。韩梦周游崂山太平宫时,留有《崂山
杂咏》 七绝6首,其中一首以《太平晓钟》为名,镌刻于崂山太平宫东院钟亭旁石碑
之阴面。
【崔应阶】 字吉升,清代湖北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人。以荫迁山东布政使,
继擢升山东巡抚,乾隆年间曾来游崂山,留有《狮子峰观日出》、《华楼》、《玉鳞
口》、《美人峰》等诗篇。其《狮子峰观日出》一诗,镌于崂山太平宫后石崮上,字
径约6.7厘米, 难于辨认,1982年复修。其《玉鳞口》一诗刻嵌崂山北九水,太和观
之东壁,“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封砖护之,得以保存,刻石长可1米,此为其真迹,
与太平宫之崔应阶诗同时镌刻。
【黄玉衡】 字音素,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 贡生, 以病弃举子业,善医,常治病以活人,亦精音律之学,工诗善文,著有
《二水山房诗稿》 。黄玉衡游崂山时所写七言古诗《九水》,全诗以322字描绘了北
九水一至九水的奇景,为文汪洋恣肆,洒脱流畅。
【蓝中王圭】 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贡生,
任高宛县教谕。著有《紫云阁诗稿》等。蓝中王圭游崂期间,撰写了《九水瀑布》、
《西莲台》等诗篇。
【惠龄】 姓萨尔图克氏,清代蒙古正白旗人。乾隆时历任工部和户部侍郎、湖
北和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还曾会同福康安远征廓尔喀及西藏,因有功作为十五
功臣之一绘像于紫光阁。乾隆与嘉庆年间,曾三度任山东巡抚。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惠龄因阅兵海上而游览崂山,曾在那罗延山下路旁之巨石上题刻“山海奇观”
四个大字,为古代崂山最大的刻石。清末翰林傅增湘《游劳山记》中载:“……大书
有山海奇观四字,字大逾丈,最为雄伟,乾隆巡抚惠龄所书。僧言,竟以此被劾去职,
可谓风流罪过也。”
【周思璇】 字宫玉,号松壑,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嘉庆年间诸生,
绩学工诗,沈潜笃实,著有《松壑诗集》。游览崂山时留有《太清宫》、《观海》、
《华楼》、《海边石子》、《山家》等诗篇,其中《太清宫》五言律诗尤佳。
【黄念昀】 清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经
书举业,无不通晓。道光年间,曾任安州知州的即墨举人江恭先在崂山青峪村设“青
峪书院”,黄念昀在此执教。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在“劳山书院”任山长(即院
长)。游崂山写有《八仙墩》、《童公祠》等诗。《八仙墩》为七言古诗,笔力遒劲,
尽现八仙墩海涛汹涌、山呼海啸之情景。
【匡源】 字本玉,号鹤泉,清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匡源自幼勤学,13
岁入邑庠,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翌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尚
书,军机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病危时,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同治皇
帝即位后,慈禧罢匡源官,匡源移居济南,被聘为泺源书院山长,以治学严谨著称。
匡源于咸丰元年(1851年) 三月来游崂山, 下榻太清宫,留有许多游山诗文。
《劳山赋》(又名《答人问劳山》)中,以高超的见地和婉约的笔调,将崂山与五岳
之首的泰山作了比较, 同时又以文、 诗、字画为比喻,给予崂山以恰当的评价。在
《忆劳十二首》中,对崂山的12处景点一一赞美与评说。此外,他还为出家崂山的胶
州王氏女大方(即广住)禅士撰写了《大方禅士碑文》。
【王菘翰】 字子良,清代平度(今山东省平度市)人。咸丰八年(1858年)举
人,曾任直隶大兴县知县。游崂山九水时,写有《蔚竹庵墨竹石》七言古诗,游崂山
华严庵时,在庵西鱼鼓石上题刻“云穴”二字,末署“光绪四年,平度王菘翰与贞明
和尚游此”。
【丁宝祯】 字稚璜,清代贵州平远(今贵州省织金县)人。咸丰年间进士,咸
丰十年(1860年)授岳州知府,后调任长沙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授山东按察使,
次年迁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山东巡抚,以诛慈禧太后之宠信安得海而有
名于时。光绪二年(1876年)升任四川总督。清同治九年(1870年)丁宝祯任山东巡
抚时,由济南来游崂山,宿于太清宫,回济南后,手书“别有天地”匾额一方,送至
太清宫。
【赵似祖】 字小晋,号秋谷,清代海阳(今山东省海阳市)人。进士,官知府,
清同治年间曾栖居崂山华严寺多年,对崂山题咏尤多。有《望二劳》、《寄居华严寺
庵即事》、《一壶道人歌》、《边道人歌》、《劳山导引法曲》等,其中《寄居华严
庵即事》为赵似祖寄居华严寺时之游山诗,共24首七律诗,诗格苍劲,情景双绝。
【杨士骧】 字莲府,清代安徽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
进士,选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曾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在任山东巡抚任内,重建
山东省修志局,主持完成了宣统版《山东通志》的编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任山东巡抚的杨士骧巡视青、胶,同随员多人来
游崂山, 先令即墨县陈知县预备山轿50乘及差役人员共300余人,齐至崂山太清宫专
候迎接,因杨士骧行由北路,故先到华严庵,忽大风飞扬,行路不便,着人至太清宫,
请太清宫长老韩太初携琴到华严寺。弹数曲,杨留韩道长住一昼夜,杨士骧当即写了
《崂山听韩太初琴》五言古诗一首,韩道长亦和韵答一首。在华严寺门内墙上,还留
有题刻: “杨士骧题记”,石方1米左右,文为:“清光绪龙飞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四
日山东巡抚杨士骧巡视青胶,道经即墨,登崂山宿华严寺。”
【孙风云】 字瑞亭,号半楼,清代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诸生,工诗善
文,喜游山水。游崂山时留有《狮峰观日出》、《八仙墩》、《明霞洞》、《劳山观
日出》等诗篇。其《狮峰观日出》七言律诗,镌刻于崂山上苑狮子峰顶西侧。
【孙宝琦】 字慕韩,浙江省杭州人。清代翰林,历任直隶道台、驻法公使、顺
天府尹、驻德公使等,宣统元年(1909年)任津浦铁路会办,宣统三年(1911年)升
任山东巡抚。1913年后,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起先后任北洋政府税务处督办、
审计院院长、 财政总长等, 1924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孙宝
琦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来游崂山,宿于崂山太清宫,游览各处山景,极赞赏八
仙墩、崂山头之风致。
【孔令贻】 孔子76世孙,光绪年间位居衍圣公之职,清代曲阜(今山东省曲阜
市) 人。孔令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偕友及侍卫100余人游览崂山。即墨知县
在崂山太清宫同道众迎接,衍圣公孔令贻与太清宫住持韩谦让谈玄论道甚为投契,并
赠以联屏,住一日离去。
【岑春煊】 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人。生于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光
绪年间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广东布政使。后任陕西巡抚及四川、两广、
云贵总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调任邮传部尚书。辛亥革命后,1912年被袁世凯
任为福建宣慰使,1916年护国运动期间,与梁启超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副
长,1917年参加护国运动,1920年遭粤军驱逐,退居上海。清宣统元年(1909年)四
月,岑春煊游览崂山,盛赞太清宫周围之景色,题写了“山海凌云”四字镌刻于青山
口路西大石壁上。
【周学熙】 字缉之,又字止庵,安徽建德(今安徽省东至县)人。清代光绪年
间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筹办直隶银元局,次年创办工艺局,督办官银号。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天津道道台,次年任长芦盐运使。辛亥革命后,任财务总
长,还在天津、青岛、唐山、安阳开办华新纱厂等企业,是民国初期北方实业界的著
名代表。清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周学熙由青岛到崂山太清宫,每日焚香顶礼,
斋戒沐浴,检阅《道藏》,3个月后返回青岛。
【孙中山】 名文,字逸仙,广东省香山(今中山)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
年),卒于192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曾于1912年9月28日到青岛,
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在青岛逗留期间,孙中山游览崂山,观赏了奇
秀壮美的山海景色,孙中山游崂山照片现存青岛档案馆。
【康有为】 原名祖贻,字广厦,号长素,戊戌变法后易号更生,人称“南海先
生”,清广东南海(今广东省南海县)人。清咸丰八年(1858年)生,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 进士, 授工部主事,在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等,促成“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后,流亡国外,晚年居青岛。
康有为曾两次游崂山, 都在太清宫附近留有诗文刻石, 一为摩崖,一为诗碑。
1923年5月,康有为偕友人同游崂山,游后康有为写了一首330字的五言古诗《劳山》,
并附以长跋, 诗和跋一并刻在太清宫后的一块巨石上,至今犹存。1926年8月29日,
康有为再次游太清宫,写下了《重游太清宫》诗一首,该诗的刻石碑原立于太清宫前,
现已不存, 其阳面为诗文,阴面镌有360字的“自注”,文中提及同游者吕振文、吕
敬靖等12人的名字。
【徐世昌】 字卜五,号菊人,天津市人。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光绪年
间进士,清末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曾任东三省总督、邮传部尚书、内阁协理大臣
等。 1914年任袁世凯政府的国务卿, 1918年由段祺瑞的“安福国会”选为大总统,
1939年病死天津。1913年四月,徐世昌与吴郁生、李家驹、于式敉、李经迈、张士珩
等同游崂山, 宿于华严寺,遍游太清宫、龙潭瀑、烟云涧、北九水等地共3日。在太
清宫盘石路下端之北侧,镌刻《徐世昌题记》记述其游山之事,字径半尺,刻工亦佳,
字为徐世昌之真迹。
【溥伟】 爱新觉罗氏,清代皇族,为第三代恭亲王。辛亥革命后移居青岛,在
会前街(今莱阳路)上筑有住宅,曾被称为“恭邸”或“恭王府”。1922年中国政府
收回青岛, 溥伟全家迁居到日本统治下的大连,1937年病逝。1921年6月,溥伟由青
岛偕10余人,乘小火轮船至崂山太清宫,游览各处山景,并到宫内各殿礼拜,题太清
宫三官殿匾额:“博施济众”。
【赵尔巽】 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汉军正蓝旗人。清代同治年间(1862
~187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
西布政使,后又调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宣
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1912年任中华民国奉天都督,旋即辞职,寓居青岛,
后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1914年春,赵尔巽与举人萧应春由青岛来崂山太
清宫游览山景,至崂山头、八仙墩、晒钱石等处,又在太清宫听韩谦让道长弹琴,并
书幅以赠,上书:“欲逃庄叟人间世,来听成连海上琴。”
【劳乃宣】 字玉初,号榘斋,晚年号韧叟,浙江桐乡(今浙江省桐乡县)人。
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进士,历任南皮、完县、吴桥、临榆、清宛、蠡县等
县的知县, 又任杭州求是书院监院、 浙江大学堂监督、 江宁提学使, 清宣统二年
(1910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学部副大臣及代理大臣。辛亥革命后寓居青岛,曾主
持德人尉礼贤创立的“尊孔文社”。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任为法部尚书、学部尚书,
失败后,隐匿上海。著有《各国约章汇录》、《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简字丛录》、
《筹算浅释》及自订年谱等。劳乃宣寓居青岛时,曾游览劳山,写有诗文。
【吴郁生】 字蔚若,又号纯斋,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清代进士,光绪三
年(1877年)授翰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外放四川主考,累官至邮传部尚书、
军机大臣。辛亥革命后,寓居青岛,在湖北路31号宁阳路口建房居住。吴郁生居青时
极爱游览崂山,几乎遍历其胜,凡所游之崂山名胜古迹,不仅摄影留念,而且将每一
处风景及名胜传说皆用文字作扼要记述,编列了《崂山名胜目次及旅行须知》,从崂
山狮子峰至崂东之马山共32处,每处都有照片和详细介绍。该影册经吴郁生次子吴曾
勤编纂,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书名为《中国名胜第二十二种崂山》,吴郁生
在该书册之扉页题写“崂山胜景”四字,并撰写序言。
【王土序】 字爵生,号杏村,晚年号昌阳寄叟,莱阳(今山东省莱阳市)人。
自幼资秉绝伦,及长文辞壮丽,清代光绪五年(1879年)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
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升任国子监祭酒,累官至法部侍郎。工诗善文,尤长于书法。
清亡后,寓居青岛,尝游于崂山,其《游崂山》一诗中有“登高拟借天为笠”之佳句。
【张人骏】 字千里,又字安圃,直隶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进士出身,
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任山东布政使,次年任山东巡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先后任山西巡抚、河南巡抚、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等职。
张人骏与袁世凯为儿女姻亲,辛亥革命后,袁屡征之不应,移居青岛。他曾数次游崂
山,据《胶澳志》记,由崂山柳树台赴北九水道中,有张人骏的游山题刻。
【杨渭】 字竹山,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人。清代进士,授翰林。1914年5
月,与其胞弟来游崂山,在崂山太清宫居十余日,好着棋观海,游山看景,临行时,
书写对联屏幅:“自是君身有仙骨,富贵于我如浮云”,赠太清宫留作纪念。
【庄陔兰】 字心如,号春苔,山东莒南县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光
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官费去日本
东京大学学法政,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曾任山东省议
会会长、国会参议院议员。1936年纂修《莒志》共78卷,又为《临沂县志》作序。庄
陔兰于1928年7月, 同沂州府举人尹月林、平度名士赵德三同游崂山太清宫,盘桓多
日, 为太清宫留墨翰数幅, 后自太清宫码头乘船回青岛。其《明霞洞》一诗中,有
“有石皆含水,无峰不住云”之佳句。
【叶恭绰】 字誉虎,广东省番禺(今广州)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卒
于1965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毕业,清代曾任芦汉铁路(即京汉铁路)督办,民国成
立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1927年后任南京政府国学馆馆长等职,著有《遐庵汇稿》、
《交通救国论》、《历代藏经考略》等。叶恭绰于1931年来游崂山,曾题写“潮音瀑”
三字,镌刻于靛缸湾之北,字径30厘米,并刻有“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八月番
禺叶恭绰”一行字。该瀑布原称“鱼鳞瀑”或“玉鳞瀑”,自叶恭绰题刻后,遂称之
为“潮音瀑”。
【傅增湘】 字沅叔,号“藏园居士”,四川省江安县人。清代末年翰林,曾任
北洋女子学堂总办, 1917年起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 后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
1932年农历8月,傅增湘与绍兴名士周肇祥同游崂山,住三日,遍游南九水、北九水、
潮音瀑、蔚竹庵、白云洞、上清宫、明霞洞、太清宫、华严寺、仰口、晓望、劈石口
和大劳观等处。在太清宫纪念册上曾留言:“以中秋宿此,海天月色,万里空明,使
人有遗世之想,良辰佳会,毕世难逢。”
【沈鸿烈】 字成章,湖北省天门县人。生于1883年,日本海军学校毕业。1912
年任上海海军总司令部参谋,1913年任参谋本部科长,1919年任陆军大学军事教官。
1922年任吉黑江防司令部参谋长,次年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航警处长,1924年兼任东
三省海防总指挥, 1925年任东北海军舰队司令兼东北水道局董事长, 属张作霖部。
1927年任东北与渤海联合舰队海军司令部总指挥兼第一舰队司令,该年11月又任海军
副司令, 1928年6月该舰队正式定名为东北海军,张学良兼任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
为东北海军副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鸿烈任东北海军司令。1931年12月沈鸿
烈任青岛市市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等,1969
年病逝于台湾。
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时,不仅对崂山山区的道路、学校多有修建,而且也经常游
览此山。在北九水潮音瀑的观瀑亭内,悬有“观澄”二字之石匾,这是在1933年建此
亭时,由沈鸿烈题刻,附有小字为:“鱼鳞口为崂山泉水之瀑布,游人玩赏,每作勾
留,特辟此亭,藉供休憩。沈鸿烈。”1932年,上海人士集资在崂山返岭村东南海滨
建“斐然亭”,因沈鸿烈字成章,故取《论语》中“斐然成章”之句为亭名。次年又
立斐然亭碑,由奉化王正廷撰写碑文,文中对沈鸿烈于崂山之开发多有赞誉之言。
【蔡元培】 近代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省绍兴人。生于清同治七年
(1868年),光绪年间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授翰林院编修。1905年在上海参
加同盟会, 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9年
“五四” 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 1927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2年与宋庆龄、 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年在香港病逝。1934年4月,
蔡元培在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陪同下游览崂山,参观了各处景点,
并到太清宫阅览了珍藏的《道藏》。
【王献唐】 现代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版本学家和货币学家,初名家骥,号凤
笙,山东省日照市人。王献唐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书香门第,幼承家学,
才智隽秀,就读于青岛礼贤书院和青岛德华大学预科班,后任山东时报和商务日报驻
青岛记者,潜心研究哲学、文学、音韵文字学。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他任胶澳商
埠督办公署秘书。1929年起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抗战时,他移居四川,为抒发坚定
的抗敌之志和对故居青岛的眷恋之情,取崂山有著名的那罗延窟之名,将他的书斋名
为那罗延室。解放后,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博物馆副馆长,1960
年逝世。著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山东古国考》等。
王献唐生前对崂山地区考古工作多有贡献, 1956年7月曾率山东考古队来崂山西
窑顶东周遗址考察发掘,总计出土文物1000余件。王献唐逝世后,原葬于济南万灵山
下, 1994年3月迁葬于崂山山脉之浮山,位于康有为墓的东侧。与王献唐生前有深交
的孔德成闻讯后,为王献唐新墓碑书写了碑文。
【柳亚子】 现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
字亚子,江苏省吴江县人。清代末年秀才,1903年加入上海爱国学社,1906年加入同
盟会,1909年创立文学团体“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
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
大常委会委员。著有《磨剑石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等。柳亚子于
1934年来青岛时,曾游崂山北九水及华严寺等处,写有《游崂山》、《华严寺观花》
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