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 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5&rec=5&run=13

【山脉成因】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
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
崂山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
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 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千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
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
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
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
才露出了花岗岩石。 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而
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
成的秀丽景色。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
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
末次冰期时形成的。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
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
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
山峰。 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
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
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
构成了今天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地层】 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
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
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以前
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第四纪地层分
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构造】 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
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
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
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
宅—浮山断裂。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
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
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
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
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
裂隙比较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