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育 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3&rec=7&run=13

得喜 青岛地区视生儿育女是家庭和家族的一喜,故称怀孕为“得喜”,又称“有
喜了”、“有身子了”等。得喜之后,一般家庭这时都强调孕妇的保养,想吃的食物都
尽量让她吃到。但普遍忌吃兔子肉,此俗被认为能使胎儿破相,生为豁唇。
孕妇又称作“双身人”,她在待人接物的礼尚往来中,对人对己都有许多禁忌。孕
妇不能参加婚礼、丧礼。
得喜期间, 民间还有根据孕妇的行为来预测胎儿的性别和贵贱的习俗。孕妇喜食
酸物, 预兆生男孩;喜食辣物,预兆生女孩,谓之“酸儿辣女”。孕妇过门槛时,经常先
迈左腿主生男孩,先迈右腿主生女孩,谓之“男左女右”。胎动强烈而又频繁主生男孩,
否则生女孩。人们往往根据这些征兆来作产前准备,缝制小儿衣帽,制作添喜的标识等。
添喜 建国前,青岛地区婴儿降生,俗称“添喜”。而建国后仍沿这一旧俗。根据
婴儿性别, 添喜又有大喜和小喜之分,生男谓之“大喜”,生女谓之“小喜”。60年代
后,青岛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旧俗得到了有效的扼制,而在市区“生男生女都一样”的
观念已相当普遍。
建国前,青岛地区特别是农村孕妇添喜,多在自己家中请个产婆来接生。产婆俗称
“收生婆”、“老娘婆”等,多是以助产为职业的老妇。有的产婆类似巫师,遇到难产
时, 往往念咒作法、求神拜佛。产房通常设在产妇的卧室,产妇分娩时,产房内不能有
闲杂人等。男性、儿童、寡妇和没出嫁的姑娘是绝对不许在场的。降生的婴儿, 一般
要用剪刀铰断脐带。胎盘找个僻静的地方埋掉。
建国后, 城乡大部分妇女均去医院生产。即便在家生产,卫生条件也比较讲究,产
婆已多被乡村医生所代替。文明、科学的产育新风已在广大农村形成。
报喜 建国前, 青岛地区农村婴儿降生以后,除了向产妇的娘家专门报喜以外,其
他庄邻亲友一般不再通报, 产房或者临街的大门上挂一桃枝,上系一红布条,谓之“挑
红”,或者再在桃枝上串以枣、栗、葱、钱等物。以桃谐逃,谓逃脱灾难;以枣谐早,栗
谐立, 谓早年成立;以葱谐聪,钱喻财,谓聪明而多财。莱西称作“挂桃符”,在桃枝上
系两棵葱、4个栗子、4个枣、两头大蒜,挂在屋门正中,并且以桃符由门上掉下来的早
晚预卜小孩将来订亲的早晚。“挑红”的时间,一般在婴儿降生的当天,或者第三天。
“挑红”后, 最普遍的习俗是给邻居送染红的熟鸡蛋即“报喜鸡蛋”。左邻右舍
则拿鸡蛋、红糖之类来贺喜。胶州等地,添喜后的第三天,凡是同姓的人家都送去喜面
(面条) 。胶州生男孩第三天报喜,女孩第六天报喜,去时带一斤重的馒头20个,娘家必
须全留下,否则小孩“不好养”,娘家要回送19个鸡蛋、4碗小米。此俗在建国后渐少。
送汤米 建国前,青岛地区报喜之后,亲戚朋友,特别是娘家接到报喜后,立即派人
“送汤米”(也称“送粥米”),有的送牛蹄卷、莲花卷等各种花卷;有的送大馒头和面
磕花及鸡蛋、小米、尿布、小被子、小棉袄等。亲戚朋友也前往送些鸡蛋、面粉、点
心等礼物。此俗在建国后仍沿袭。市区也有报喜之举,但十分简单。
坐月子 建国前,产妇分娩之后,三日之内不下床,一个月内不出屋门,或者不出街
门,俗称为“坐月子”。月子里产房中有许多禁忌,主要是忌生人进屋。“坐月子”的
产妇, 要穿得暖和,不能受风吹,一般习惯包着头。饮食主要是吃鸡蛋、小米或糯米做
的稠饭,再加上红糖,还要吃些猪蹄、鲫鱼汤之类的增奶和补养身体的食物。最好不吃
盐味, 以保证奶汁充足,忌吃豆制品,以免“叉奶”。有些地方三日或满月时要谢送生
神。送生神,又称送生娘娘、送子娘娘。胶州婴儿出生三天要过“三日”,设宴请客。
但在青岛市区内无此俗。
满月后, 产妇和婴儿择日“出行”。在出行前,婴儿不准见天日,出行时产妇抱婴
儿到院里向认为是“吉祥”方向走动一下, 即算是出行。出行后产妇一般不再需要人
伺候月子,自己可料理生活,照顾婴儿。但建国前在农村有许多贫穷人家产妇生下孩子
没有条件“坐月子”,未出“月子”即下地干活。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青岛市区的双职工家庭,产妇未“坐满月子”即下地料理自己的生活,
此种情况为数不少。
搬满月 建国前,婴儿降生一个月,称为“满月”。从城市到农村一般人家在这一
天要“做满月”,或称“过满月”,设宴请客,祝贺婴儿母子平安。亲友们也要送贺礼。
产妇的娘家, 不仅要来祝贺,而且还要把婴儿母子接回去住些时间,称作“搬满月”、
“叫满月”。
婴儿满月后第一次理发, 俗称“铰头”,一般在满月那天铰头,许多地方铰头时必
须有舅舅在场。建国后,在青岛地区仍相沿“搬满月”的习俗。
过百岁 古称“百? I”,俗以长命百岁为吉,后讹为“百岁”。婴儿降生百日,谓
之“过百岁”。青岛地区“过百岁”多在婴儿出生的第九十九天, 一般由姥姥、妗子
(舅妈)、姨、姑等来送礼庆祝,比较亲密的街坊朋友也来送礼,大都送给小孩衣帽鞋袜
等礼品。然后给小孩穿新衣服, 穿衣服的人必须是小孩的姑和姨,这叫作“姑穿上,姨
提上,一活活到八十上”。最后再戴上缝着“长命百岁”字样的帽子,由姑或姨抱着绕
村走一圈。有的地方还要用面粉做各种花样的面塑, 除给孩子送一定数量的饽饽、磕
花外,还要送一对白面做的老虎。百岁这天要吃面条,谓之“长命面”。
过百岁最有特色的礼物是长命锁。长命锁,又称“百家锁”,一般是银质打造的锁
形,上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用银链挂到小孩的脖子上,垂在胸前,期
望孩子健康长寿。建国后,青岛地区从市区到农村,仍沿此俗,但大为简化。
生日抓周 青岛地区婴儿出生满一年者称“周岁”, 周岁这天俗称“过生日”。
要设宴庆贺,而且还要举行抓周仪式。抓周,亦称“试儿”、“试周”。周岁时亲友也
要给小孩送贺礼,有的地方还送花鞋,俗称“三翻六坐,七个月打磨磨”,到一岁生日时,
孩子就要学步走路了,所以送鞋,祝愿孩子顺利成行。此俗沿袭至今。
认干亲 建国前,青岛地区特别是农村,认“干亲”较盛。认干亲,就是拜义父母,
俗称拜干爹、干娘。认干亲是两家交情甚笃的表现,但也有在婴儿时期认干亲,却是因
婴儿一降生,经“阴阳先生”算命,认为这个孩子命相不好,长大必克父母,只有找一命
相与孩子相合的人认作干亲才能转移命相, 破解化凶。另外是孩子娇贵,怕不好养,找
一多子的贫寒人家, 最好是姓刘(以刘谐音为留,取“留下”和“留住”的意思),借认
干亲来保住孩子。建国后,青岛市从市区到农村,此俗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