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 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3&rec=13&run=13

启程 建国前,启程必先择吉日,一般以农历三、六、九日为吉日,有“三六九,
往外走”之说,二、五、八诸日不宜离家宜归家。
远行,装具为箱、篮、袋、包袱等。骑牲口行时,通行一种装具,名为“背套”,
即用口袋布做成一长方形大袋,中间竖开口,衣物装两头,横搭于骑畜背上,既可保
护畜背,骑行者又觉舒适,设计堪称周到。上路前数日,必遍辞亲友,询有无事情代
办,捎带信物,相沿成习,堪称良俗。
行具 清末民初,富绅大户外出,一般都骑马或坐轿。轿分轿车和轿子。轿车是
在大车的原型上改装的一种畜拉车。制作讲究,车身上装有木制车棚,棚外依用途加
不同颜色罩衣,罩衣上镶花边,更有以刺绣为饰的。车棚两边或后边各设窗口,车前
为门,门上垂帘子,车内铺有厚垫。车辕车尾装有缕花铜饰,用轿车的多为妇女儿童。
轿子的结构大体分为轿杆、轿身、轿底、轿座、轿顶五部分。轿杆两条,各5米多长。
两端分别用绳连接在一起,中间系抬杠,轿身为木制小屋形,前开门,两侧开窗。轿
底用木板制成,四角用绳子系牢于轿杆。轿座亦为木制,铺有垫子。轿顶下部是四周
探出轿身的木框,外面罩有布料制成的围沿,下垂缨穗,中部是竹席制成的拱形上盖,
上面也加布罩,最顶上加一个锡制的顶子。一般人家则多是步行,农村妇女有的乘坐
人推的独轮小车或骑驴。二三十年代,市区少数中上层人家外出骑自行车或雇乘人力
车(俗称“洋车”)。同时穿梭于市区、市郊的公共交通汽车开始普及,但农村交通工
具并无太大变化。
建国后,城乡居民骑自行车者逐年增多并普及,短途和长途的公共汽车亦逐年增
多,人们外出大都骑自行车或乘汽车。七八十年代,骑各式摩托车者渐多,出远门乘
坐汽车、火车,90年代乘飞机者已十分普遍。
迎送礼节 青岛各地颇为重视迎送仪式,迎客一般在村外迎候,到车站、码头迎
接,统称为“接站”。客人到家,设酒饭款待,名为“接风”或“洗尘”。
亲朋好友远行或远客告别,备酒饭相送,名为“饯行”,亦有临别赠物、赠钱的,
以示纪念和关怀。送客,近至门外、村外,远至车站、码头,即“送站”。
另外,广泛流行于城乡百姓中的风俗是,迎客吃面条,送客吃饺子,意为“上马
诂榨下马面”。面条形似绳索,客来了,绊着他的腿,希望他多住几天,表示留恋;
饺子形似元宝,客要远行,祝他发财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