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2&rec=93&run=13

青岛解放前夕, 青岛市区基督教有教派21个,礼拜堂60处。解放后,青岛的基督教
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8年各教派实行联合聚会,聚会场所由解放初的50处合并为
10个联合聚会点。
南北岭礼拜堂 位于崂山县北宅南北岭村, 1873年由信教群众集资兴建。占地面
积36369平方米,建筑面积191。10平方米,可容教徒100余人礼拜聚会。
南北岭礼拜堂属美国北美长老会。首任牧师为美籍传教士郭显德, 继之史荩臣、
孟传真、库尔德等外籍传教士。华籍牧师有王守纯、丁立美、李士河、刘凤山、李敦
厚、王德润、周恒业、董文珍、管玉魁、王玉琨等。历任长老: 董立家、董文征、董
文询、董文忠、董文泳、孙德智、董福贵、董其法。
青岛解放前, 南北岭村有居民38户、205人,信教群众184人。1950年土地改革时,
教堂停止了礼拜聚会, 房屋由村里使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崂山县人民政府于
1982年批准将教堂的房产所有权发还给教会, 同年10月崂山县人民政府和青岛市人民
政府宗教事务处批准开放了教堂。1985年,南北岭村有居民73户、371人,信教群众145
人,同年6月由青岛市基督教协会牧师王德仁、王玉琨立董其法为长老。
南北岭教堂自建堂以来, 历经一个多世纪,房屋已面临倒塌的危险。在此情况下,
经崂山县人民政府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批准重新翻建, 1986年教堂翻建工程
结束。
江苏路基督教礼拜堂 江苏路礼拜堂 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 由
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 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当时作为旅青的
德国信徒礼拜的会堂, 不隶属任何差会或教派,不兴办任何附属事业,仅作信徒宗教活
动之用。教堂所需经费全部由德国胶澳总督府供给, 故又称“德国礼拜堂”。该堂建
筑形式为德国古堡式建筑,堂内前方正中有祭台,祭台正上方是彩色玻璃拼成的大幅耶
稣画像,祭台右侧是拾级而上的大理石砌成的高出地面约1。5米的讲道台,祭台左侧是
施洗用的大理石盆。礼拜堂后方是唱诗楼, 装有管风琴。礼拜堂大厅排列着靠背与跪
凳一体的长条凳, 堂中窗户都是彩色玻璃拼成的教会历史故事画面。堂内设施布局被
认为属信义宗的格调。在堂区院内建有二层楼房两幢。一幢是该堂的附堂, 一幢是传
教士的住宅。
该堂建成后,由信义会柏林差会昆祚主持教务。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该堂自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德籍传教士回国,该堂由在青岛的美国差会接管,供在青岛的
外国信徒使用,又称“国际礼拜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以前该堂由青岛同
善会德籍牧师主持,1942~1945年由圣公会使用,德国信徒和美国信徒分别在上午和晚
上在这里聚会,直到青岛解放前夕。
青岛解放后,该堂于1949年12月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没收,房屋由青岛医学院附属医
院使用。1980年经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发还,经过整修后于同年11月2
日该堂恢复礼拜, 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青岛市第一个正式开放的基督教礼拜堂。该
堂亦是青岛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青岛市基督教协会的办公地址。
济宁路基督教浸信会礼拜堂 1928年, 信徒于墨林出资于济宁路31号创建基督教
浸信会礼拜堂,占地面积934。43平方米,建筑面积1 693。43平方米,为西式二层楼房。
该堂建成后,先后有美国传教士崔怡美、道哲斐、纽敦、孙约翰和华籍传教士高德政、
王之仆任牧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堂被日本人接管,并被迫停止聚会。1942
年5月, 日本人又将该堂发还给教会,聚会又得以恢复。王之仆仍任牧师。抗日战争胜
利后,孙约翰重回该堂任牧师。1948年王矶法任该堂牧师,直到1965年。1958年该堂为
联合聚会点。1965年停止聚会。
观象二路圣保罗堂 鲁东信义会于1936年购得观象二路1号房地产(为德国基督教
捐助会所建的德国俱乐部),1938年动工改建礼拜堂,1940年落成,定名为“鲁东信义会
圣保罗堂”。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该堂被日军查封,后几经交涉才得以恢复礼拜,
从那时起, 该堂走上自立道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信义会差会重回青岛,但该堂
仍维持自立。1958年,该堂定为联合聚会点。1967年6月间停止聚会。
清和路青岛基督教信义会路德堂 1900年, 德国传教士昆祚在清和路42号建起了
柏林教会的第二座礼拜堂, 陶义修为本堂传教士。1925年美国信义差会接办柏林教会
会务以后, 改名为“青岛基督教中华信义会清和路教会”,郭约翰为该会牧师,1933年
吴焕新为该会传教。1940年, 美国信义协会青年团国外布道会捐资,将旧礼拜堂拆除,
兴建了新的中国宫殿式的大礼拜堂, 1941年7月竣工启用,定名为“青岛基督教信义会
路德堂”。1943年因日本人山村好美要到该会任牧师,引起教会反对,遂按立吴焕新为
该会牧师。
1958年基督教实行联合聚会时,该堂成为东镇一带教会的聚会点。“文化大革命”
时期, 聚会被迫停止, 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对该堂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1985年恢复聚会。
龙山路教堂 该堂于1943年由陈子万(原青岛阳本印染厂董事)等少数信徒出资于
龙山路4号兴建。占地面积1 324。01平方米,建筑面积749。99平方米,可容信徒1 500
人左右聚会。该堂属基督徒聚会处,历任长老张子洁、张天人。当时教堂建成后,因基
督徒聚会处未参加日籍牧师山村好美组建并控制的“华北基督教团青岛分团”, 而被
日军强令禁止开堂。日本投降后,教堂才得以开堂聚会。1958年,该堂被确定为联合聚
会点。1965年停止聚会,房屋由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