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2&rec=60&run=13

坐落于崂山夏庄镇源头村东侧,北依少山,前临源头河,石门山矗其左,丹山襟其右。
该寺建于北魏年间(420~532年),是青岛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
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
法海寺占地80公亩,分前后两院,前院大雄宝殿5间,殿前两侧各有高大银杏树1株。
碑亭两座:西为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碑,东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碑。后
殿5间,殿堂外檐下,“清”、“规”两石对立。檐下的东墙上嵌一方形汉白玉寺规碑。
后院内植柏树4棵,其中一棵叶子有针、扁、圆、长四种形状,十分奇特,名“四样柏”。
山门外,南院墙的东头建殿堂3间,供“龙王”;西头建殿堂3间,供“关帝”。这两处殿
堂属地方庙,托法海寺代管。每年正月十五日和四月初八日是法海寺的庙会,香火极盛。
法海寺属佛教禅宗临济派, 寺庙座禅、挂0、收徒,是传戒的“丛林”道场。寺僧
早晚诵经,有木鱼、磬、小钹、吊钟伴诵。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祈祷,诵“香赞”。
乡民办丧事, 只要送来香火钱,寺僧不去民家,只在庙内替乡民诵经祈祷。逢天旱或久
雨不晴,乡民多来寺内“祈雨”、“祈晴”。寺僧出庙做“善事”不收钱。
法海寺两侧是寺僧墓地, 凡修建法海寺有功的和尚,死后筑塔葬之,以为纪念。这
里原有3座塔墓鼎立, 一是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为园通和尚筑的塔;另外两座是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为广进和玉柱两和尚筑的塔。
法海寺自建寺以来曾多次维修扩建。元泰定三年(1326年) 的重修碑记载:“自魏
武皇帝创建, 宋嘉二年(1057年) 寺僧重修……。”元延二年(1315年)重修碑载:
“本寺住持信公至此,请淮涉寺寿公主持法海,于是重修”。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亦有碑记载重修的经过。1934年, 亦进行过修建,重修后计有大殿、门楼、七神庙各1
座,僧寮4间,客房2间,院墙292米。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拨款维修,到1966年仍十分完好。“文化大革命”
中,法海寺遭到严重破坏。仅存大殿1座、门楼1个,但都破损不堪,其余房屋或倒塌,或
拆除,旧址由崂山源头小学使用。1982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法海寺列为青岛市市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