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道 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2&rec=52&run=13

道经分“功课经”和“应风经”两类。各地道教各教派用的经文大同小异, 经韵
则差异很大。崂山道教自古以来教派繁多, 经韵复杂,既有独特的《崂山经韵》,也有
全国通用的《士方经韵》。据太清宫道士徐惟毅述, 崂山道乐经曲产生于张廉夫来崂
山之后。东汉末年,采用了“五斗米教”道士张道陵的韵曲。至南北朝时期,十方道首
寇谦之开始创编“祭祀”、“祈祷”、“度亡灵”等坛场经乐, 并定了殿坛功课经韵
曲牌《大澄清》、《小澄清》、《大赞》、《小赞》等四大经曲。以后, 崂山太清宫
及其他道观也开始沿用。《即墨县志》载,这一时期,著名经学家张祖恭到太清宫创办
“康成学院”,聚众讲学,传播经文与经曲。
据太清宫历代道士传述,唐李白与浙江道士吴筠同到崂山旅居,在太清宫北山之阳,
蟠桃峰下,饮酒唱和,为峰顶的“王母瑶池”咏叹抒怀,共创一支曲子,名曰《清平调》,
并传给太清宫道士, 同时还把江南道家经韵曲牌 《三涂五苦颂》 传给了崂山道士。
《玉清乐引》载, 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于金大安元年(1209年)由胶西二次来崂山太清
宫, 将唐代的《三涂五苦颂》8首进行了改编, 把每首的精华摘出来合成一首,更名为
《三涂颂》。三涂颂成为宋以后崂山道乐曲牌中的精华。崂山太清宫道长刘处玄, 在
创立随山派之后,静居太清宫数十年,除著书和讲道外,还将《十方经韵》进行了改编,
使太清宫的经韵与其他道观的经韵有了明显的区别。这里的经乐,曲调清新幽雅,抒情
性强,有浓厚的地方音乐色彩和宫廷音乐氛围。与此同时,清静派创始人孙不二与侄女
孙又贞于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第二次来崂山,隐居明道观和白云庵等高山庙庵,
精心研究医药和经曲。据传《崂山吊挂》即出自二人之手。这一经曲直传到现代, 仍
称《孙谱》,是崂山道士最重要的经韵曲牌之一。
南宋衰亡后,卫王;的两太妃谢丽、谢安(姐妹俩)由浙江临安至崂山塘子观隐居修
道。两谢在宫廷时就精通琴法韵律,能演奏古琴和笙、管、笛、箫等多种乐器,来到崂
山入道后, 便积极研究道乐,把宫廷音乐融入道乐的经韵曲牌之中。两谢来崂山之前,
“接大驾”和“祭三清”的仪式除了用《大赞》, 就是用《三涂颂》。两谢来塘子观
后,把原《三涂颂》之首段编配上虔诚、优美、感人,富有地方和宫廷乐曲特点的旋律,
名曰《三清号》。此曲牌始为初一、十五及年节时使用,至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
崂山道家规定《三清号》只能用在“接大驾”的仪式中,平时不准使用。此时,两谢还
积极开辟“应风”道乐,为百姓的应风道乐外坛服务;主张道士念经,既可用管弦伴奏,
也可用打击乐器伴奏。这样,崂山道乐便分成了两个区域,即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内山道
观和用管弦伴奏的外山道观。外山道观可以参加民间的“应风”活动, 故又称“应风
山门” 。 塘子观则同时具备内山、外山两种特点。在两谢的倡导与传授下, 崂山的
“应风乐”影响很大,在崂西地区流传着一首民谣:“百福庵的笛子,大妙山的笙,马山
的管子万般通”。后由于元朝禁止“祭岳”活动,故应风道场中的祭岳曲牌几乎绝迹。
明代洪武皇帝降旨恢复了“祭孔”和“祭岳”曲牌。外山各庙的道士根据岳飞的
《满江红》一词编成道乐《满江红》和《宾鸿泪》、《天边月》等祭岳专用的道乐曲
牌; 将《十献》等大型外坛应风经乐曲牌,作为祭孔的专用道乐曲牌。这一时期,道家
“应风”乐得到了很大发展。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崂山佛、道之争期间,耿义兰往返北京、济南、崂山数次,
在北京白云观学到了不少中原、 秦、晋地方戏曲音乐曲牌与十方道乐经曲带回崂山,
充实了太清宫十方道乐的内容。《道藏源流考》载,耿道士取胜后,神宗皇帝除降旨毁
寺复宫外, 并赐《道藏》及珍贵的乐谱和精制的古琴30多个。使太清宫及其他道观的
经乐韵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朝灭亡后,宫廷中两妃子养艳姬与蔺婉玉,在太监蔺卿保护下,化装成乞丐,携带
金银珠宝来到崂山,先在修真庵出家为道,后迁居百福庵。养艳姬,山西宁武关人,擅长
吟诗、抚琴,是明末晋北有名的才女。蔺婉玉,是崇祯帝内侍太监蔺卿之侄女,北京人,
自幼善丝竹歌舞, 被选入宫内任乐女,又选为妃。她们来到百福庵后,得蒋清山道士之
助,精心研究道教曲牌,积极开展外山应风活动,使百福庵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崂山道
家应风活动的中心。江南、川、陕、晋、豫及东北等地道士纷纷前来百福庵挂0,学习
各种应风乐曲及演奏技艺, 她俩创编的大型祭悼曲牌《离恨天》 与《六问青天》 、
《山丹花》等流传至80年代。
“文化大革命”中,青岛所有道观的道士被驱逐,道观中的藏书、乐谱、乐器等均
被焚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太清宫得以修复开放,崂山道士合居一庙,由金山派
道士匡常修和孙真淳主持, 此后太清宫的经韵曲牌沿用地道的金山派韵曲。这是崂山
几大教派经韵中唯一幸存下来的道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