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 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2&rec=37&run=13

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道人张廉夫在崂山建茅庵修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
都很重视道教在崂山的发展, 并在崂山先后兴建了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明万历皇
帝还敕谕赐《道藏》一部于崂山太清宫,以镇名山。许多著名道士慕名而来,在崂山栖
居讲道, 有的还被皇帝召见,接受过皇帝的敕封,对崂山道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使崂山道教在国内影响很大,成为中国道教全真派的重要丛林之一。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国民党青岛保安队驻进崂山,不少道观成了他们的驻所要
地。日军进山“扫荡”,杀人毁庙,庙内香火几乎断绝。1938年3月15日,日军冲进塘子
观,烧毁东、西两配房,裴道士被枪杀。16日,又烧毁白云洞、明道观和神清宫,掠走明
宣德年间铜铸香炉4个, 四寸金神像一尊。1939年4月,日军扫荡鹤山,“朝海仙居”遇
真庵被日军放火焚尽, 道长姜茂阿和徒弟于惟新被枪杀,其余道众逃散。1942年,百福
庵遭日军飞机轰炸, 炸毁房舍15间。1943年,日本海军在太清宫前小码头登陆,掠走太
清宫大量文物,捣毁许多有价值的碑碣、文物。
青岛解放初期(不包括即墨、莱西、平度、胶州、胶南和黄岛) ,尚存太清宫、神
清宫、童真宫、大崂观、龙王庙、修真庵、明道观、塘子观、寿阳庵、古北庵、竹子
庵、东华宫、上清宫、玉清宫、太平宫、迎真观、凝真观、明霞洞、紫府庵、天后宫
(市南区)、太和观、清溪庵、朝阳庵、荒草庵、常在庵、蔚竹庵、卧云庵、白云洞、
天后宫(沧口区)、圣清宫、沧海观
、百福庵、华西庵、海云庵、大悲庵、海潮宫、明真观、关帝庙、吕祖庙、三清洞、
天后宫(女姑口)、龙泉观、云峰庵、现化庵、菩萨庙、玉皇庙、三官庙、天齐庙、高
家台庙、城隍庙、关帝庙(崂山晓望村)、邱家女姑口庙、南阁庙、真武庙、午山庙、
石门庙、兴隆庙等14宫、9观、17庵、16庙、3洞共59处道观。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整修了一批名道观。太清
宫、太平宫、天后宫(市南区)、关帝庙、白云洞等都由政府拨款先后进行过修缮。广
大道教人士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教育下, 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1951
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道教人士和其他宗教界人士一起参加了全市各界人士举
行的游行示威,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同时制订“爱国公约”,
积极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运动。是年,在教制改革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不出庙作“应风”活动, 不搞“讨圣水”、“看风水”以及“占卦”、“相面”等封
建迷信活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将出租的土地除留一部分自种外,其余全部分给了农
民。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白云洞、关帝庙、明道观、
太平宫和佛教的华严寺,联合组成了佛、道教生产合作社,走上了自给、自养、自食其
力的道路。
1959年, 道观比较完好的7处,一般完好的8处,部分破漏的8处,破漏不堪的7处,部
分倒塌的2处,完全倒塌的3处,拆除的3处;神像不全的2处,神像已毁的19处。当时有道
士86人、道姑3人。其中,太清宫15人、上清宫3人、太平宫7人、天后宫(市南区)4人、
圣清宫1人、 玉清宫1人、神清宫3人、华楼宫3人、童真宫3人、明道观1人、明真观4
人、沧海观1人、太和观1人、大崂观1人、清溪庵3人、朝阳庵1人、荒草庵1人、常在
庵3人(道姑1人) 、寿阳庵2人、紫府庵1人、百福庵4人、蔚竹庵2人、关帝庙3人、龙
王庙1人、白云洞13人(道姑1人) 、明霞洞6人、竹子庵1人(道姑)。寄居的11人,其中
住太清宫1人、天后宫(沧口区) 1人,聚仙宫2人、明道观1人、沧海1人、白云洞2人、
竹子庵1人、百福庵1人、关帝庙1人。
“文化大革命”中,所有道、观尽遭破坏,大殿被封闭,神像被砸毁,道士、道姑被
遣送原籍。而太清宫的明刻《道藏》由于及时抢出,幸免于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逐步恢复和贯彻。首先,将太清宫进
行了部分修缮, 重塑了神像,接回了道士,恢复了停止10余年的宗教活动。1986年国际
和平年,太清宫道众在道长匡常修的带领下,于6月25日在三清殿内进行了诵经祈祷,表
示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和平外交政策。到1990年,青岛有道士20余人,教徒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