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地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2&rec=20&run=13

青岛的壮民绝大多数是建国后来青岛的。在市内的第一代壮民30多人, 大专毕业
的占50%,中专毕业的占40%,初中的占10%;其职业大都是科技、教育、医务和党政工作,
50%是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即墨、平度、莱西、胶南等县(市) 的壮族青年妇女多数
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少数从事编织鱼网、绣花、养殖等劳动。
壮民徙居青岛虽然历史不长, 人口不多,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保护下,在各自的工
作(生产) 岗位上, 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青岛钢厂高级工程师蒋承纺,
1986年发明金属管自增压高压润滑,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发明专利;1988年研究冷板细
管高压润滑,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研究冷板新型模具,获设计新型专利权。
中国船舶总公司七二五所青岛分部工程师唐绍恩, 研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获得重
大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工程师李家荣,1976年参加
国家科研项目“七四八工程”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奖励证书。青岛铸造
机械厂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覃暄秀,设计新产品,获青岛市科学进步三等奖。原青岛海军
某部艇长廖语会在部队时曾荣获优秀艇长称号, 1977年转业在青岛医药总公司任纪委
书记,1984年因治安保卫工作成绩显著,受到青岛市公安局的嘉奖。青岛铁路分局党校
副教授韦文森,1989年获全国铁路党校系统哲学论文三等奖;1990年被“当代国际书画
艺术学会”吸收为会员, 其书法作品曾参加首届国际书画展览会展销。青岛市女子中
专(原山东省青岛第八中学) 教导主任黄明光,1989年被评为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
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获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