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拥军优属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1&rec=21&run=13

开展拥军慰问活动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成群结队的工人、学生和市民涌上
街头,夹道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
1950年2月4日,青岛市成立拥军优属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春节拥军优
属活动的指示》,号召全市人民在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2月13日,中共青岛
市委、市政府、青岛市军管会、青岛警备怀念部联合举行了军民联欢大会。学校师生
组成秧歌队、高跷队、腰鼓队等,载歌载舞到军营慰问解放军。青岛、金星、金城、
胜利等11家影剧院赠送8000多张免费优待券,招待驻军和烈军工属代表看电影。永安、
光陆、 华乐等3家戏院,免费为部队和抚对象慰问演出京剧各一场。商店服务行业在
节日期间向军人和优抚对象售货、 理发、洗澡均半价优待。至2月25日,全市收慰问
捐款3.34亿元(旧人民币),慰问信2000多封,捐赠的慰问品约有60余种成千上万件。
春节前夕,市内各区街以派出所为单位组织中、小学生给烈军工属和荣誉军人家赠送
慰问品,发补助粮,挂光荣灯,贴年画,开创了青岛市拥军优属的新篇章。
1950~1961年,每年新年、春节期间,青岛市成立“拥军优属委员会”,负责组
织领导全市拥军优属活动的开展。以市人民政府的名义给驻青部队指战员和优抚对象
发慰问信,举行拥军优属慰问大会,赠送慰问品。
1951年1月18日, 青岛市各界推定山东大学教授、中苏友好协会青岛分会副总干
事陈云章赴东北慰问志愿军伤病员。春节期间,青岛市拥军优属委员会以区为单位组
织了7个慰问分团, 分赴市南、市北、台西、台东、浮山、四沧、李村等区慰问驻军
部队和优抚对象。1952年各行各业和市民家庭把拥军优属作为主要内容写进爱国公约
里。市北区有10940户人家订阅了爱国公约,有70%以上的家庭增订了积极参加拥军优
属活动 的内容。 基层居委会组织妇女到军营为战士拆洗被褥缝补衣服。黄台路管区
民政委员会了解到驻军某部新兵营大多是南方人,即组织了干部、群众80多人,“不
访友,不探亲,正月初一慰问解放军”。1954年春节期间,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
总团第一分团在副总团长黄松令率领下来青岛慰问。华东话剧团、志愿军文工团、中
国京剧团为青岛驻军指战员和优抚对象演出了精彩节目。其中,参加慰问演出的著名
京剧演员谭富英、裘盛戒最受欢迎。1960年春节,山东省各界人民慰问团第一分团,
在团长白如冰和济南军区首长李耀文率领下,在青岛市举行拥军慰问大会。
1962年开始,每年成立山东省新年春节拥军优属慰问团青岛分团,市党政主要负
责人任分团长。 在新年春节期间慰问驻军, 走访优抚对象。当年,市内各区共组织
1200余名干部和居民委员会委员走访慰问7100余户烈军属,占市区烈军属总户数的70
%以上; 为优抚对象修缮房屋581户,调换住房30户;给906户穿衣有困难的优抚对象
发布票5340尺。
1979~1990年,山东省新年春节拥军优属慰问团青岛分团与驻青岛部队共同开展
“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 (简称为“双拥”活动 )。市委、市政府与驻军领
导机关联合举行“双拥” 大会。1980年1月13~22日,青岛分团副食青岛京剧团先后
到千里岩等海岛慰问守岛部队。
1983年7月31日, 青岛市政府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军政座谈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
军建军56周年。 160多位党政军领导同志出席,总参谋长杨得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叶飞参加座谈会, 并先后讲话。1984年,青岛市“双拥”活动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活动 相结合。 部队提出“驻在青岛,热爱青岛,保卫青岛,建设青岛”、“视
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父母”。地方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建立起
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198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8周年,又是抗日战争和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青岛市于7月31日在人民会堂召开党、政领导同志和驻青
岛部队首长参加的座谈会,纪念这一伟大的节日,以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向济南军区在
“两山”(老山、者阴山)地区执行任务的指战员发出了慰问电。晚上,在市人民会堂
举行军民联欢晚会,许世友、聂凤智、杜平、唐亮、肖望东、赵林、孔石泉、梁步庭、
刘鹏等同志与军民共庆“八·一”建军节。
1985~1986年,济南军区部队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部队参战期间,青
岛市各级党政领导和民政干部逐户走访参战军人家属,赠送了慰问品,帮助军属解决
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97户住房有困难的军人家属调换了住房。全市向前线寄慰问
信12.6万封,赠送慰问品数十吨,36万余件。各县区召开欢送会、欢迎会、庆功会数
十场次,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将士的斗志。1985年10月,济南军区向青岛市妇联、市北
区政府赠送2面“拥军支前堪称模范,军民一致共筑长城”的锦旗。
1987年新年及春节, 青岛市成立慰问分团,召开了“双拥”大会和慰问大会,走访
了北海舰队、北航、青岛基地、青岛警备区和潜艇学院,慰问了驻青岛部队医院、疗
养院、 干休所的伤病员、休养员和离退休老干部。为部队慰问演出了文艺节目7场,
放映电影11场。慰问分团赴千里岩等海岛慰问守岛驻军,给驻军的伤病员、休养员、
守岛部队指战员和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赠送了慰问品。节日期间,群众给老山前线写
慰问信3000多封,寄慰问品5200多件,市、区、乡(镇)各级领导走访慰问烈属、军属、
残废军人10多万户。向烈属、参战立功军人家属赠送了慰问品、贺信、光荣匾。对生
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增发了补助款。 市区联合服务网为优抚对象送煤200多吨,送粮
1.7万多斤, 送蔬菜及副食品8500多斤,又有5个单位为参战军人家属解决了住房困难.
1989年, 青岛市共派出各级慰问团、组570多人,走访慰问优抚对象6.7万户,走访慰
问驻军单位490多个,向解放军和优抚对象赠送慰问品5.3万多件。
创建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 1976年市北区李村路街道办事处创建拥军优各联合服
务网,然后逐步在全市普遍推广.1976年10月,由易州路粮店发起,在街道办事处领导的
支持下, 把管区内的粮店、煤店、菜店、食品店、理发店、房产管修所、高密路诊所
等单位组织起来,成立了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委员会,推举了正副主任,制定了联合
服务章程,要求各单位,各行业划片包干,定期走访,互通情报,通力协作,共同做
好拥军优属工作 。 联合服务网根据管区内优抚对象的分布,列出重点照顾对象,建
立服务小姐,承包到户,责任到人。对无劳力的烈军属、重残废军人及社会孤老户,
实行上门服务,将粮、煤、油、盐、酱、醋、菜及穿的、用的生活必需品送货上门;
看病、打针、理发,修修补补服务到家。天德塘定期把行动不便的烈属老人,接到澡
塘洗澡修脚。联合服务网除平时经常对重点对象登门服务外,每逢“八·一”建军节、
新年、春节联合起来组织拥军优属服务车,把供应的食品和紧缺商品逐户送货上门。
有的区街在赶大集时,联合服务网义务为现役军人、烈军属、残废军人裁剪服装、扒
边、修鞋、修表、理发,以优先优惠价供应紧俏商品。1977年,市北区政府召开现场
会,在全区推广了李村路街道办事处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的做法和经验,全区10个街
道办事处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的做法和经验,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拥军优属联合服务
网的做法和经验,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普遍建立起联合服务网的组织,驻区商业、粮
食、燃料等189个服务单位参加了联合服务网,共设立200多个便民服务网点。全年走
访服务对象16662户次, 送菜13万斤,送煤62吨,送粮7.58万斤。1978年,全市47个
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 市南、市北、台北等3个区30个联合服务网
全年共走访优抚对象76328户次, 为优抚对象送粮57.3万斤,送煤700吨,送菜176万
斤,送医送药上门服务10万户次,修缮房屋2937户次,登门理发3031人次,组织学生
和青少年为烈军属、重残废军人做好事3490余起。1982年, 市区50多个街道办事处建
立了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1984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市北区“拥军优属模范区”
称号。 同年8月,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青岛市市北区奖状,表彰该区双拥活动中做
出的显著成绩。
1985年,市北区开展智力拥军活动,为帮助驻军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市北区
干部职工业余学校采取到军营建点办班的办法, 免费为部队培养技术人才,共有250
名干部战士参加了学习。
至1986年,青岛市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发展到60多个。联合服务网实行了“联包
到户,责任到人”、“划片包干,专人负责”的承包责任制,随着社区服务的发展,
青岛市试行“以联合服务网为基础,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服务对象从驻军和优抚对
象扩大至社会孤老的社区联合服务网络。联合服务网的组织形式,除按服务行业分工,
实行专项服务承包,还以街道、居(家)委会为单位,建立服务雹户小组,使拥军优属
工作具体落实到户。使拥军优属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
条条由行业系统抓,块块由居街管,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做拥军优属
工作的局面。1988~1989年,青岛城乡建立起拥军优属联合服务网或义务帮工队,送
温暖小组, 科技咨询站等群众性组织9600多个,参加活动的达5.3万多人次,两年为
优抚对象和驻军部队做好事, 办实事4.8万多件。1988年,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
授予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
召开优抚对象代表会议 解放以来,青岛市坚持了评选优抚对象模范和评选优抚
工作积极分子及拥军优属先进集体活动,定期召开优抚对象先进个人和拥军优属先进
集体代表会议给予表彰。 1949年9月1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召开烈军工属代表
会议,选举王维礼、韩光明、张秉秀三个为优抚对象代表,参加全市各界代表会议。
1952年7月31日, 青岛市拥军优属委员会与市抗美援朝分会联合召开烈军属、革命残
废军人、回乡复员军人及拥优代耕模范代表会议,提出了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优抚工作
意见。会议分别通过了《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电》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国
人民志愿军致敬电》。1957年9月全市共评出优抚对象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970名。
各区分别召开了优抚对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 并评选市级积极分子241
名出席全市代表大会。其中,烈属代表13名、军属代表72名、残废军人代表36名,复
员军人代表120名。1958年3月10~13日,青岛市政府召开了烈属、军属、残废和复员
军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鼓励优抚对象
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会议还选出烈属王爱主,军属冷继铎、段
华吉, 残废军人李德进, 复员军人毕时令、 李春香、五喧泉等7名代表出席山东省
1958年优抚对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59年8月10日, 青岛市民政局和青岛军分区政治部联合召开了烈属、军属和残
废、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及民兵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会议历时4天。出席
会议的积极分子795名。其中,烈属36人,军属59人,残废军人75人,复员军人177人,
转业军人78人, 退伍军人20人,民兵350人。参加大会的还有40名优抚、复员安置工
作 和民兵工作先进单位的代表, 并邀请了20名驻青岛部队的战斗英雄和菌臣模范参
加大会。 1964年7月15日~18日,青岛市召开烈属、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
军人代表会议。 出席会议代表368人,其中烈属20人,军属92人,残废军人35人,复
员军人81人, 退伍军人27人,转业军人93人,优抚工作 先进单位代表20人。特邀部
队代表3人。 会议主要是进行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教育,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
步发动全市优抚对象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发扬革命传统,在三大革命运动中
作出更大贡献。1976年12月23~26日,在太平路29号政协礼堂召开全市烈属、军属和
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名区、县推选产生的优抚对象
代表和拥军优属、民政工作 先进单位代表490人。会议表彰了拥军优属和基层民政工
作 的先进单位,向爱表彰的34个先进单位和356名先进优抚对象发了奖状和奖品。与
会代表向全市烈属、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发出了倡议书。截至1979年
7月, 青岛市接到本籍战士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立功喜报521份,其中荣立一等功者6
人, 荣立二等功者28人,荣立三等功者487人。除各县、区组织庆功喜报外,青岛市
政府于7月28日~30日, 在市人民会堂召开报喜庆功大会。出席大会的在立功军属,
县区人民武装部、民政局的负责同志,市区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优抚对象代表,工、
表、妇群众团体及民兵、学校师生代表共1300人。市委领导同志作了报告,驻军首长、
群众代表讲了话,向参战立功人员家属表示祝贺,向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英勇牺牲的
烈士家属表示慰问。 1982年11月8~11日,青岛市优抚对象先进个人和拥军优属、优
抚工作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68名。市政府向全
市10个拥军优属和优抚、安置工作先进单位授予锦旗,向112个先进单位和446名优抚
对象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状。会议通过了青岛市拥军优属、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
人先进个人及拥军优赂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在环海宾馆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422人。会
议宣布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模范扔军优属单位和模范优抚对象荣誉称号的决
定》。授予平度县灰埠乡人民政府“拥军优赂模范乡”、胶县城关镇人民政府“拥军
优赂模范镇”、崂山县城阳镇西城汇村民委员会“拥军优赂模范店”称号;授予即墨
县段村乡侯秋娟“爱国拥军模范”、黄岛区辛安镇陈宝桥“模范烈属”、胶县张应镇
大孟慈村朱秀英家“模范军属家庭”、莱西县水集镇李家疃村李高芝“模范退伍军人”、
青岛麻纺织厂李信德“模范转业军人”称号。
1989年5月30~31日,青岛市军地两用人才和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及优抚对象先进介
人代表会在青岛大厦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闵祥超宣读了《关于表彰拥军优属、开发
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优抚对象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1985年以
来在拥军优属和开发使用两用人才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81个先进单位和159名先进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