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镇人口密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6&rec=8&run=13

1902年,青岛市区仅有14905人,此后人口逐渐增多。1910年市区人口达34180人,
人口密度183人/平方公里, 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每年人口增加较快,但人口
密度上升并不大。 1920年以前青岛市城市人口密度均在300人/平方公里左右。1920
~1930年,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开始加快,至1930年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为1392人/平方
公里, 比1910年增加了5倍多。1930年以后,城市人口密度又有较大增加,1935年人
口密度达1616人/平方公里,1940年达2368人/平方公里,1946年达2875人/平方公
里, 1948年高达4150人/平方公里。1948年比1930年人口密度增加了2倍。青岛市城
市人口密度一般是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以上。人口密度增长之快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发
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青岛解放后,城市人口密度表现为逐年增加。1949~1978年,人口密度上升幅度
不大,1949年城市人口密度为6306人/平方公里,1957年上升为8937人/平方公里,
1956年上升为9875人/平方公里, 1978年升至10499人/平方公里。1978年以后,由
于黄岛区划入城市,该区土地面积大而人口较少,青岛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开始大幅度
下降。 1980年, 城市人口密度降为4573人/平方公里, 比1978年下降了56.4%。
1980年以后,城市人口密度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不大。1990年,城市人口密度升为
5161人/平方公里,比1980年增加12.8%。
青岛市市区各区人口密度差别较大。1929年,市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市南区,人
口密度为6560人/平方公里,市北区人口密度为2129人/平方公里;四沧区人口密度
920人/平方公里, 台东区人口密度830人/平方公里,海西区人口密度450人/平方
公里。 1939年,各区人口密度均有较大增加,市北区人口密度跃升为22908人/平方
公里,比1929年增加9.8倍,人口密度超过市南区升为市区首位;市南区人口密度为
10098人/平方公里,比1929年增长53.9%,人口密度由市区首位降为第二位;台东
区人口密度为1776人/平方公里,比1929年增长1.2倍,人口密度升为第三位;四方
区人口密度1520人/平方公里, 沧口区人口密度800人/平方公里,两区人口密度比
1929年增长1.5倍;海西区人口密度为505人/平方公里,比1929年增长12.2%。直
至1947年,青岛市市区各区人口密度排序变化不大,仅密度值略有增加。市北区人口
密度增为39560人/平方公里, 比1939年增长72.7%;市南区人口密度为17529人/
平方公里, 比1939年增长73.6%;台东区人口密度为3744人/平方公里,比1939年
增长1.1倍;四沧区人口密度为2594人/平方公里,比1939年增长10.8%;海西区人
口密度为754人/平方公里,比1939年增长49.3%。
青岛解放后,市区各区人口密度位次排列为,市北区人口密度一直居于首位,台
东区人口密度为第二位,市南区人口密度降为第三位,四方区、沧口区分别第四、五
位。与1947年比较,市南区、市北区人口密度均下降,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三区
人口密度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