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村有线广播宣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9&rec=83&run=13

县(区)广播台(站)的广播宣传以各县(区)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为主要对象。按照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农民关心的问
题进行宣传。各县广播站建站初期到1964年前, 站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广播网的建设
上, 编播力量薄弱,还没有形成以广播宣传为中心。这时的宣传工作,以转播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有关重要节目为主, 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
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对农村广播》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的《全省联播节目》、《文艺节目》等。自办节目,只有1~2小时,为新闻性、知识性、
服务性节目的一揽子形式。1964年和1966年的第八次、第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
“县广播站在县委的领导下, 更好地联系当地实际,自己办一部分自办节目,供县级领
导机关因地制宜地直接向本县农民进行宣传教育, 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和当地农民
服务, 这是我们广播工作重点面向农村广播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广播站在县
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两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改善传输条件和服务
手段,充实编播力量,自办一些固定的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文艺性节目。其中政
治类广播有《本县新闻》 、 《科学知识》、《为您服务》、《理论、科技讲座》、
《农村各地》、《报刊选播》等; 文艺类广播有《每周一歌》、《地方戏曲》、《音
乐》等。自办节目的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同时注意发挥广播的特点,采编一些带音
响的新闻、通讯。为了搞好宣传报道,较普遍地开展了通联工作,通讯员来稿成为播出
稿件的主要部分。这期间, 广播宣传逐步走上正规,宣传效果逐步增大,得到了县委和
县政府的重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县广播台(站)深入宣传党在农村的经济改革政策,宣传
勤劳致富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 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1980年和1983年的第十次、
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县广播局(站)是县一级的新闻机关。每
天在转播好中央台和省台主要节目的同时, 要紧密结合县委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群
众需要,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性、知识性、文艺性、服务性的广播节目,做到地方
化、大众化、通俗化”; “农村有线广播是县委领导的以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为主要
对象的宣传教育工具。是县委直接用来宣传政策、指导生产的得力工具”。中共中央
(1983)37号文件和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还强调指出:“各级广播电视机构,
既是新闻宣传机关,又是事业管理机关,中心工作是宣传。”各县(区)广播局(站)认真
贯彻中央和这两次会议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广播的根本性质和根本任务,树立了
以宣传为中心的思想,并切实加强了领导。县(区)局(站)的主要领导人亲自抓宣传,并
分工一名领导靠上抓, 普遍地调整了机构,增加了编播力量。到1986年,各县(区)广播
台(站) 编播人员增到51人,其中大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0%,各县(区)广播台(站)
自办的节目、栏目不断增加,内容日益丰富。先后办有《本地新闻》、《学习园地》、
《广播讲座》、《青年之友》、《法制园地》、《科技服务》、《听众信箱》、《经
济信息》、《凡人风采》、《每周一歌》、《戏曲欣赏》等节目。
80年代,各县(区)台(站)在组织宣传报道中,针对过去在宣传形式上单调、平淡、
一般化, 在宣传内容上形不成重点和中心不突出的问题,以新闻节目改革为突破口,带
动整个宣传工作的改革,使广播节目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明显增大。首先,在“快”、
“短”上下功夫, 使广播新闻次数、播出时间和信息量不断增加。1986年新闻节目次
数由过去每天1~2次增加到4~5次,每日播出时间由原来37分钟增加到55分钟,每次播
出稿件由过去5~6件增加到10件左右,同时较普遍地增设了《快讯》或《简讯》节目。
是年各县(区)台(站)播出稿件30 918件,其中自采稿件5 641件,较过去增加1倍多。其
次,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区)委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对具有方向性、倾向
性和群众最关心的典型问题、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深入采访,精心编写,进行宣传或连
续报道,形成每阶段的宣传中心。如1986年,崂山人民广播电台针对农民群众担心致富
政策有变, 及时采编播出了连续报道《市人大代表丁晖投资办厂勤劳致富》、《红岛
镇党委、政府为养鸡大户共产党员韩君德撑腰壮胆》等20多篇重大典型, 从而坚定了
干部、群众劳动致富的信心。第三, 发挥广播有声、有响、形象生动、吸引力强的优
势, 使节目“活”起来。在稿件采写和节目编排形式上多采用录音报道、录音通讯、
现场报道、对话、说新闻、讲故事、啦家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在广播
口语上采用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带有新鲜的泥土味,使农民听得懂、乐意听。
新闻节目的改革带动了其他节目的改革。各台(站) 为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改革创新, 加强了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等的宣传, 开设了《农业科学与知识》、
《致富经验介绍》、《商品信息》、《为听众服务》、《卫生与健康》、《法制教育》、
《政策问答》、《新风赞》以及青年、妇女等专题节目, 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平度
人民广播电台运用广播讲座的形式, 在农历每月的初九、十九、二十九定期向农民宣
传党的方针政策。县委书记带头讲课,每次讲课开放全县广播喇叭,平均20多万人收听。
胶南人民广播电台采访编写的录音访问《媳妇当家合家乐》,1986年12月20日播出后,
在全县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该节目获第五届全国优秀节目评选特等奖,
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各台(站) 自办节目都达2~5小时,最多5小时30分。由于广播台(站)离农民最近,
可以随时摸到农民群众脉搏,听到农民的要求,因此能准确地反映本地农民的呼声。同
时将县委、县政府有关农村的具体政策、指示,全县每天发生的大事,涌现的先进典型
和先进经验,及时向全县传达介绍。许多农民称赞说:“喇叭虽小,能知天下事,能教给
我们科学种田、劳动致富门路,时刻离不了。”
在认真办好新闻和专题节目的同时, 各广播台(站)也很重视文艺节目。充分发挥
地方台(站) 的优势,设法多录制一些当地农民喜爱的地方戏曲。如胶县、胶南县广播
台(站) 录制的茂腔,即墨县、崂山县广播台(站)录制的柳腔,乡音乡土,尤受当地农民
的欢迎。另外各台(站)还增设《群众点播》、《每周一歌》、《戏曲欣赏》、相声等
节目,满足群众的要求。
宣传改革使各广播台(站) 的宣传工作基本走上正规,较普遍地建立了半年和一年
的优秀稿件评选制度,并开展通联工作,有计划地培训骨干通讯员。1986年各县台(站)
共有骨干通讯员1 656人,全年来稿52 206件,比1984年增加45%。其中平度、胶南两县
来稿超过万件。各台(站) 1986年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用的稿件达905件。1985~1986年
在全国、山东省优秀稿件节目评选中,有13件获奖。
由于农村有线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和直播、快速等特点,以及广播宣
传在实践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因此,有线广播被县委和县政府用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
政策, 向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部署工作,组织学习等。各县(区)运用有线广播
的形式主要有:广播大会、广播报告会、广播讲座、干部广播大会和紧急动员会等。
乡(镇) 广播站主要是转播县(区)站的节目,也有少数自办一些不固定的新闻和专
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