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通联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9&rec=71&run=13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从50年代初就开始抓通联工作。1950年1月7日中共青岛市委宣
传部为加强广播工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必须重视并经常关心广播工
作, 各机关党的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广播电台播讲,并亲自组织广播稿件,供给广播参考
资料,把广播电台当成一座公共讲台。工、青、妇等团体,应负责办好职工、青年、妇
女节目。”通知还要求“为加强广播工作, 各部门党的委员会与支部应有一人分工广
播收听工作(或由宣传委员或干事兼任),在业务上和广播电台联系并受广播电台指导。
在各群众团体中可组织广播小组。以上二者应经常收集听众对广播的意见和要求”。
青岛台认真贯彻通知精神, 积极开展通联网的建设工作,到1950年5月底全市建立广播
小组71个,组员1 148人,每月采用广播小组的稿件占通讯员来稿的1/2左右。仅4~5月
来台广播人数即达1 638人。同时,青岛台还与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举
办《对职工广播》、《对青年广播》、《对妇女广播》等专题节目。从50~80年代电
台始终实行“采、通、编合一”的办法。因此编辑部记者都联系了一批骨干通讯员。
70~80年代,青岛市的市直企业局和多数行政局,以及较大的工厂企业和部队都建立了
报道组,有的还设有专职通讯员。为了发挥通讯员的作用,电台每隔几年对通讯员队伍
进行一次整顿。电台要求通讯员必须是政治觉悟高、生产(工作) 积极、作风正派,能
联系群众, 有一定写作能力,又热爱广播工作的积极分子。符合上述条件的,经所在单
位党组织审查推荐,经电台同意后聘为广播电台通讯员。聘任的通讯员,一类是向电台
及时反映新闻信息的, 一类是采写稿件的。通联工作由电台各宣传业务部门负责。来
稿登记、用稿统计、稿费发放,都由各部门对口处理,没有设专门的通联部。到1985年,
全市各大局、千人以上工厂企业以及各县、区、乡(镇) 都设有专职通讯员,共有专职
和业余通讯员1 512名。在农村6县1区各设1名特约记者。对通讯员的管理由记者和分
管主任定期分片召开通讯员会议, 传达宣传报道要求,总结前段来稿情况,提出选题。
每月还召开一次特约记者会议,请县、区党的宣传部门和广播站派人参加,汇报各县、
区、乡(镇)的“两个文明”建设情况,研究报道,提出选题计划。
通讯员的来稿逐年增加。以电台新闻部为例, 1980年11 847件,1981年11 901件,
1982年20 034件,1983年22 143件,1984年24 546件,1985年31 797件,1986年35 814件。
采用通讯员来稿一般平均占来稿的40%左右,占整个节目用稿的80%以上。
为了提高通讯员的新闻理论水平、采写水平和激发通讯员的积极性, 青岛台十分
重视对通讯员的培训和表彰工作。一是有计划地对通讯员进行培训。1965年初, 与市
南区职工干部业余学校、青岛日报社联合举办业余学习班(半年期) ,对骨干通讯员进
行培训。由青岛台和青岛日报社编辑、记者讲授新闻基础知识,怎样采写新闻、通讯、
特写、录音报道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市委宣传部、青岛日报社、青岛人民广
播电台联合举办通讯员学习班,共10期,分别由3个单位派员讲授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
通讯员的任务和修养等。二是由部分工厂、部队等单位派通讯员到电台各宣传部门实
习, 和电台编辑、记者一起采编稿件,或协助电台办专题节目,边干边学。三是表彰奖
励优秀通讯员和先进报道组。1981年表彰奖励先进报道组36个,一等优秀通讯员10人,
二等优秀通讯员82人;1982年表彰奖励先进报道组22个,特等优秀通讯员9人,一等优秀
通讯员29人,二等优秀通讯员162人;1983年表彰奖励先进报道组27个,一等优秀通讯员
33人, 二等优秀通讯员193人;1984年表彰奖励先进报道组13个,一等优秀通讯员49人,
二等优秀通讯员172人;1985年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对外宣传小组、青岛日报社、青岛
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召开会议, 表彰奖励优秀集体39个,其中优秀报道组27个,优秀个人
581名;1986年市委宣传部表彰全市优秀通讯员3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