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民广播电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9&rec=61&run=13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接管了青
岛广播电台,定名为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当晚8时30分开始播音。台址在青岛市朝城路7
号。当时只有两部日本制造的发射机, 一部500瓦,一部100瓦,办两套节目。由于发射
功率小, 市区边远地区收听不到或听不清广播,为此,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于1954年8月1
日将500瓦发射机改装为1千瓦,1958年4月1日又自装3.5千瓦机,播出市台第一套节目,
两套节目总功率为4.5千瓦。1971年自装7.5千瓦机, 代替3.5千瓦机。1977年根据
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指示,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自办一套节目,第二套节目于1977年9月15
日改用10千瓦发射机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1978年11月又增加一套
转播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功率10千瓦。1979年9月市台自办节目改用10千瓦机。到
1986年底,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共自办一套节目,转播两套节目,总功率为30千瓦。自办
节目人口覆盖率占全市城乡人口的52.5%,人口混合覆盖率达92.2%。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中波发射原来在朝城路7号院内,有3根50米高的木杆天线,其
中两根是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架设的。1971年和1976年2月,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第一
套节目和第二套节目先后迁至135实验台发射。中波发射与实验在一起,共有铁塔天线
4座。其中高76米的3座,高68米的1座。从70年代开始,发射台技术人员革新技术,先后
采用机械式自动开关机和晶体管及TTL电路自动控制设备。 80年代初采用集成电路自
动程序控制设备,用于开关、监测、报警。1985年又研制成功以BIT-1型发射机指
标自动测试装置, 这些对安全优质播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了防止发射时高频辐射
和噪音对人体的影响,1983年因陋就简建起了屏蔽值班室。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除积极增加发射功率、改善发射条件和不断扩大中波广播覆盖
面外,还对低频系统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解放初期,节目播出设备用的都是日伪电台留
下的旧设备, 有刻录唱片机1台,以后增加钢丝录音机。1953年逐步购进苏联、民主德
国产的低档放音设备。 60年代放音设备有苏联3型放音机和国产中型放音机。70年代
末更换为国产落地式635型录音机放音, 全晶体化78型控制台,还先后采用石英钟自动
报时和电子显示数字钟; 电源开关部分由原来手工操作革新为自动开关。1983~1986
年广播技术部的技术人员先后研制成功集成电路BK-2型广播节目自动播出装置和采用
CMC-80单版机为中心控制部件的BK-3型广播节目自动装置。1985年又研制成功以CMC-
80单版机为中心控制部件的RCM-85广播收音台收转自动控制装置。这些科研成果投入
使用后,不仅减轻了值机员和播音员的工作紧张程度,而且大大减少了播出事故。连同
135发射台研制成功的BIT-1型广播发射机电声指标测试仪等4项成果均通过了市科委
技术鉴定,在全国广播系统占领先地位。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设备解放初期非常陈旧, 以后逐步更换为苏联、民主德
国产的低档录音机,60年代又更换为国产落地式录音机;80年代先后从瑞士等国家进口
4台较高档的录音机、调音台、电容话筒等, 使节目的录音质量有很大提高,并且可以
制作少量的立体声节目。
电台录音室, 解放初期到1980年初仅有一个70平方米的演播录音室,隔音条件差,
节目录制的质量也差。60年代因陋就简又建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录音室。播音室虽然
有2个,但面积小,又无通风和取暖设备,工作条件极差。1977年在省厅和市革委的支持
下,投资近百万元,开始筹建2 800平方米的广播技术楼,于1980年建成投入使用。新建
广播技术楼内建有25平方米的语言录音室和播音室5个, 300平方米的录音室1个,配有
通风和暖气设备,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节目的录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