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版面设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9&rec=43&run=13

版面分工 《青岛日报》创刊初期,各版刊登稿件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国
际国内的要闻放置一版, 青岛市新闻虽然也有一定数量,但处理不突出,数量也不多。
1950年,报社社委会和编委会提出的《版面工作计划》规定,大体上是按稿件性质分版
分栏编排。第一版主要是青岛市的重要新闻, 国际国内的要闻至多占版面的1/3左右;
二版主要刊登青岛市一般性的工业、财经、农业报道; 三版主要是《文化与生活》副
刊和各种专刊;四版主要刊登新华社发的电稿。1958年《青岛日报》版面安排:一版为
要闻版,二版为经济版,三版为电讯版,四版为文教与副刊版(每周政文占两期半,副刊、
专刊占三期半, 读者来信占一期)。1962年6月规定:第一版为要闻版,刊登国内外重大
时事和青岛市工农商学兵的重要新闻,而以地方要闻为主。第二版为地方版,作为一版
的补充。特点是经常刊登通讯、特写、经验交流、工作研究、问题讨论、编读往来等。
第三版为副刊版。第四版为时事版。1964年2月, 提出了“小报大办”的要求,在稿件
的安排上规定地方稿占两个半版面,电讯稿占一个半版面,所采用的电稿,除重要文告、
重大事件以及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的重要社
论、 文章等必须全文刊登外, 其余一律采用小广播稿。 铅字改用新五号。同时压缩
《文化生活》和其他专刊的篇幅, 每次发稿占第三版的1/3。“文化大革命”期间,版
面分工和采用地方稿、电稿的比例全被打乱,版面编排服从电稿,有时4个版不够,即临
时增张, 或出上午版和下午版。1982年改出对开大报后,曾对版面作了几次调整,大的
方面没有变动,一版仍是要闻版,二版是综合新闻版,三版是副刊和专刊,四版是时事版,
调整的只是部分专刊专栏,原来有的放在二版调整到三版。1987年开始,三版与四版对
调,三版为时事版,四版为副刊和专刊版。改办大报后,采用的电稿,都用新华社发给省、
市报纸的广播稿。
版面组织 《青岛日报》创刊后,在版面组织安排、标题制作以及美化等方面,逐
步加以改进。1955年10月, 在宣传建国5周年时,报纸排出一些美观、大方、有气魄的
版面。1958年,在版面设计编排上,采取了每期版面突出一个中心的方法。对于重大事
件、重大典型的报道,采取大张旗鼓、大力集中的方法,有通栏标题,有社论,配以照片,
有时还套红、套绿,增加气氛。在突出中心的同时,也照顾一般的报道。
1979年, 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报社在加强经济宣传的意见中提出,要从
内容、标题、版面等方面, 突出经济建设的报道。1980年,在改进报纸版面工作中,编
辑部恢复了编前会制度, 即每天下班前半小时,由总编辑召开各部组负责人会议,汇报
预发稿件的内容、体裁、报道对象,然后确定当天一、二、三版发哪些稿,包括照片、
字画、报头等。在版面设计上,总编室白班和夜班都设有专职版面设计技术员,对版面
总的要求是, 力求政治和技术的高度统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1984年,编辑部在
《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意见中提出要下力气改进一版。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
改变要闻不要、新闻不新的状况。一版要有好头条新闻、好典型、好言论、好照片。
在改进一版的同时, 也要改进其他各版,使之各有特色。1985年3月,根据读者的要求,
创办了《星期天刊》。
为了进一步办好报纸,早在1960~1962年期间,编辑部利用每天下班前的部主任碰
头会,评论当天的报纸,评好版面、好稿件(包括照片)、好专栏、好标题。在编辑部内
部开展评报工作, 对改进版面、提高稿件质量起了很大作用。这一经验受到山东省新
闻界的重视,由报社撰文出席省文教群英会作了介绍。1984年深入进行新闻改革,又恢
复了评报制度。1985年底还在报纸上公开登启事,发动全社会评好稿。
副刊专刊 《青岛日报》从创刊起就设有副刊版。当时, 副刊要求反映工农兵的
劳动生产、学习和部队生活、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以及刊登学术论文、文艺评论等。
各种专刊先后有“社会服务”、“每周文摘”、“工人园地”、“青年生活”、“新
青岛妇女”、“新史学”、“中苏友谊”、“大众科学”、“大众卫生”、“青岛文
艺”、“海鸥”等。
1950年, 副刊与“社会服务”专刊合并为“读者园地”,主要发表人民来信,同时
也刊登书评、影剧评价和美术作品。1952年报纸开辟了“读者来信”专栏, 又恢复了
综合副刊,只用“副刊”二字,没有刊名。1954年增设了“宣传员”、“学习生活”、
“岛上俱乐部”、“青岛之夏”等专刊专栏。1961年《青岛日报》改为四开四版小报
后, 三版定为“文化生活”版, 仍为综合性副刊, 除保留“学习与修养”理论专刊和
“读者来信”专栏外,其他专刊不再单独出刊。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报纸版
面分工不严格,不再出副刊、专刊。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每逢重大节日,间或出1期
文化版。在此基础上,出刊了“朝晖”文艺副刊。同时,又出刊了“青岛民兵”专刊。
1975年6月新辟“学习” 理论专刊。 1978年新辟“向科学进军” 、“党的生活”、
“团的生活”、“部队与民兵”等专刊。1979年恢复“文化生活”副刊。1980年提出
进一步办好文化生活版,每月15期,其中每10天出1期“浪花”文艺副刊。1983年1月增
出“周末”副刊,1985年“文化生活”改为“琴岛”,“浪花”、“周末”停刊。1983
年,随着郊区的扩大,在二版开辟了“青岛农民”专刊,每星期四出1期。同时将“团的
生活”改为“年轻人”专刊,并相继出刊了“法制与道德”、“青春常在”专刊。
《青岛日报》从创刊开始, 就坚持办副刊,提供文学创作园地,团结、培养文艺作
者, 把副刊作为“拳头产品”来抓,收到很好的效果,几次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肯
定,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