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编辑方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9&rec=42&run=13

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出版〈青岛日报〉的决定》中指出: “《青岛日报》是中共
青岛市委的机关报,同时也是青岛市全体人民的报纸。”《决定》还明确指出:《青岛
日报》“不仅要在贯彻党的各项任务中起应有的宣传作用, 成为党的强有力的宣传者
和组织者,而且必须反映青岛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动态与要求,成为青岛市广大人民
群众的喉舌。”《青岛日报》创刊后,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一精神,把宣传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1951年12月8日,中共
青岛市委作出《关于改进〈青岛日报〉工作的决定》。这是《青岛日报》在办报方向
和编辑方针上的一次重大改进。《决定》在肯定了《青岛日报》创刊两年来的成绩的
同时,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要求《青岛日报》要增强思想性、地方性、通俗化。
并提出四点改进意见:第一,《青岛日报》必须进一步适应青岛市地方建设事业的需要,
以大量显著的篇幅, 系统报道全市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生产劳
动的状况。对于一般的电讯、文告、会议新闻、机关活动的报道,应尽量减少。第二,
《青岛日报》必须以占全市人口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城乡其他劳动人民为主要读报对
象, 兼顾其他人民群众。《青岛日报》的宣传内容和形式力求适合他们的阅读与理解
能力,尽可能地把各种宣传文字写得通俗生动、简洁明了。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
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是国家和地方建设事业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青
岛日报》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密切联系地方建设的实际, 系统地通俗地宣传这一思想。
第四, 加强对报纸的领导,全党参加办报。根据《决定》精神,《青岛日报》进行了改
版,把报纸的主要版面用来刊登地方消息,报道青岛市各条战线重要的新闻事件、新生
事物和先进经验、先进事迹; 适当减少会议和一般性文告的报道。对新华社播发的稿
件,除重要的全文刊登外,一般稿件均进行通俗编写后刊用,对《人民日报》的社论,或
改编或摘要发表。同时明确规定电讯稿只占整个版面的1/5。
这期间,《青岛日报》不断加大经济报道的分量。1958年11月,《青岛日报》确定
新闻报道比重: 工业第一、农业第二、财贸文教次之。1959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指出
《青岛日报》以城市报道为主要对象,《青岛日报》编委会据此规定,城市的报道占整
个版面的90%。 1959年12月9日《青岛日报》 创刊十周年前夕, 中共青岛市委作出了
《关于改进和加强〈青岛日报〉工作的决定》。这是《青岛日报》创刊后中共青岛市
委作出的第三个《决定》。指出报纸当前的任务, 是要深入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
毛泽东思想; 宣传、贯彻与保卫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向反对党的总路线的右倾机会主义以及一切脱离党的总路线的倾向和资产
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并强调指出党的总路线是报纸宣传的总方向, 党在不同时期的中
心工作与有关的方针政策, 则是报纸在不同时期的宣传中心。要求报纸进一步提高党
性、思想性、战斗性, 更好地为党的总路线服务。1960年,报社编委会又规定,新闻报
道工业占60%, 农业占15%,政法文教占15%,财贸占10%。同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发出的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青岛日报》把新闻报道比重改为工业和农业各占一半,
工业稍多于农业。
1961年2月,《青岛日报》改为四开四版小报后,读者对象由原来以基层干部为主,
改为以群众为主,即以工人为主,照顾农村和干部。《青岛日报》的新闻报道比重改为
城市占70%,农村占30%。
“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日报》的办报思想和编辑方针被扭曲,完全脱离了党
报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粉碎“四人帮”后, 《青岛日报》遵照中共青岛市委的指示精神,改进报纸工作,
恢复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党报的正确政治方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增强报纸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切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更好地为党的中心任
务服务,为人民服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青岛日报》在办报思想和
编辑方针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1980年,报社党委努力改进报纸工作,提出把《青岛日
报》办成中共青岛市委指导工作的得力工具和强大的舆论阵地, 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
信赖、喜爱的报纸。在版面安排上,一版刊登国内和地方要闻,以地方为主。正常情况
下, 新华社电稿不超过1/3。二版为经济版。三版为文教版。四版为时事版。同时,增
加人物和群众活动的新闻、通讯。
1981年, 《青岛日报》的编辑方针又进行了较全面的改进。确定《青岛日报》是
以城市为主兼顾农村的综合性报纸,突出工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宣传报道,也要加强
农业的报道。各方面的报道比例为: 经济报道占70%,(其中,工业35%、农业20%、财贸
15%);政法文教、军事、卫生、科技及其他为30%。报纸的读者对象以基层干部和工人、
农民以及其他劳动群众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保持地方报纸的地方特色, 确定
地方稿与电稿的比例为:地方稿占75%,电稿占25%。
1982年1月1日,《青岛日报》由四开四版小报恢复对开四版大报。其编辑方针是:
面向青岛市, 整个宣传报道以地方为主。经济宣传报道占主要地位。改版后的宣传报
道比例,地方稿件占70%,国内电稿和国际时事各占15%。各方面的报道比例为城市占70
%, 农村占30%。其中工业占30%(包括城市和农村),农业占15%,财贸占15%(包括城市和
农村),时事政治和文教占40%。 1983年初,青岛日报社提出开创新闻工作的新
局面的设想。设想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立志改革,努力使报纸有一个新的起色,达到
一个新的水平。在编辑方针上致力于新闻改革, 在抓新、抓活、抓短、抓快、抓深上
狠下功夫, 把新闻的指导性、思想性、趣味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力抓好新闻(重点是
改进经济新闻, 增加社会新闻,抓好头条新闻和快讯、短讯);大力抓好典型,下功夫办
好专刊专栏;进一步扩大报道面,扩大报道对象;进一步改进文风。
1984年青岛日报社党委正式提出以提高宣传报道质量为重点的“一改三抓”的第
一个新闻改革方案。“一改”,就是集中力量,下力气改革一版,认真组织、精心安排,
改变一版“要闻不要”、“新闻不新”的状况。每天的一版做到有好头条新闻、好典
型、好言论。在改进一版的同时,改进其他版,使之各有特色;“三抓”,就是在组织报
道工作中大抓头题新闻、大抓典型、大抓言论。同时进一步改进专刊专栏。“一改三
抓”新闻改革方案的实施,使报纸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一版变化明显,好头条、
好典型、好言论多起来;在版面编排上,不拘一格选头条,重要的人物通讯、社会新闻、
读者来信以及照片专栏开始处于头条的位置。这样, 一版体裁广了,版式多样了,开始
改变一版呆板、单调的面貌。一版的改革, 也促进和带动了其他3个版。 1985年,
《青岛日报》的编辑方针, 总的要求是继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围绕改革开放、整党
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宣传报道。继续贯彻执行“一改三抓”的新闻改
革方案,重点办好一版,大力改进二版,突破《琴岛》副刊、《年轻人》和《体育》3个
专栏, 放开办好三版,出版《星期天刊》。使《青岛日报》与青岛所处的地位,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对外开放的形势相适应,办成开放型的有特色的报纸,不仅
满足本市读者的需要, 也对国内有经济协作关系的城市及海外市场,在沟通经济信息,
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外引内联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使《青岛日报》更具有时代特点
和青岛的地方特点。
1986年, 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办一张开放型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岛日报》这
个主题, 深入进行新闻改革,大力开拓创新,使报纸面貌有一个更大的改观。在编辑方
针上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大力提高新闻质量,做到“新、快、短、活、深”;二是探索
办开放型报纸的路子。《青岛日报》社党委在布置1986年工作时明确指出: “1986年
的新闻改革,要强调党性原则,也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处理好对领导机关负责和对读者
负责的关系,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关系。要大力强调四个观念:即党性观念、时效观念、
读者观念和社会效益观念。一定要坚决地把握党报的政治方向, 保证在政治上、思想
上和中央保持一致。 ” 同时要求“要在报纸办活办精彩上下功夫、作新文章”, 要
“不断开拓视野, 敢于立新意、闯新路、出奇兵,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满足多层次读
者的需要, 为读者喜闻乐见。”实施这一编辑方针,使1986年的报纸质量明显提高,改
革开放的宣传深入扎实、有声有色, 社会新闻加强,会议新闻有所减少、改进,为办好
一张开放型的多功能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岛日报》打下基础,迈出了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