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业务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9&rec=134&run=13

青岛解放前,行政当局只管出版行业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由出版、印刷、发
行部门自我经营,自我发展。建国后,则实行全面的计划和质量管理。
计划管理 青岛地区的专业出版机构起步较晚,建国初期,由青岛新华书店负
责行业管理。1952年市政府新闻出版室成立至70年代,尽管行政机构多次更替,但图书
发行主渠道—国营青岛新华书店,始终为山东省属文化企业,其图书商品流转计划及其
他国营、集体、个体网点建设等均按规定一直上报山东新华书店和当地主管部门; 印
刷厂工业生产计划中有关图书印刷产品产量计划部分亦上报山东省出版行政部门和当
地主管部门。
青岛市出版办公室成立以后,有了专业的管理机构,两种少年儿童月刊《小葵
花》、《红蕾》开始正式列入选题计划、出版计划;也有了图书选题、出版计划,及对
出版印刷、出版印刷纸张和印刷机械设备的管理计划等。从此, 书刊的计划管理工作
开始走向正规。
青岛出版社、青岛市出版局成立后, 计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增加
了出版生产销售计划。每年将年度的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计划, 由市出版局
计财处汇总报市统计局和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直至向中央新闻出版署报告。同时,制定
了《图书选题审批管理制度》和《编辑人员岗位责任制暂行条例》等规章制度。每月
定期召开编、印、发协调会议及财务分析会议。分析、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进行调控
和奖惩,激励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计划管理工作的落实。1987年完成图书出版品种
90种,1 256万册,出版总印张3 100万印张。
质量管理
图书质量管理 建国后,各个时期的出版行政管理机关,都重视抓内部发行和
公开发行图书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尤其是青岛出版社和青岛市出版局建立后, 制定了
《编辑人员岗位责任制暂行条例》、《图书审稿、装帧设计、校对、看样和付印工作
基本规定》及《关于聘请特约编审、编辑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 强化了图书的质
量检查。出书前,对重要书稿实施初校、中校、审校三校制,步步把关;出书后,专门聘
请审读员, 重点审读、找错,并公布审读情况。按质量标准,实行年度评比,进行奖惩,
因而保证了图书质量。 1987年建社当年就有6种图书获得北方15省市区、华东地区和
山东省8项优秀图书奖。
书刊印刷质量管理 70年代以来, 青岛市出版办公室开始负责山东省出版局
安排在青岛地区的印刷任务及出版纸张质量的监督、检查和代办事宜, 并扶持印刷厂
进行印刷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工作。1979年3月,市出版办接办省儿童月刊《山东儿童》
(后更名《小葵花》),至1986年,总印期数90期,平均期印数13万册,共出版1 260万册,
总用纸量18 473令。对这样巨大的用纸量, 市出版办加强了印刷纸张的管理。派专人
深入青岛造纸厂召开提高质量座谈会,并采取抽样检查、取样张试印等措施,不仅为印
刷刊物提供了合格的纸张,而且使印刷色令消耗降低10‰~12‰,从而降低了《小葵花》
月刊的出版成本。
针对印刷质量中的难题,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市出版办公室专门组织青岛
人民印刷厂技术人员赴南京学习《江苏儿童》的拼版法及制版工艺经验;赴上海中华、
美术印刷厂,学习反射稿直挂照相分色先进工艺,并解决了直挂工艺的镜头、接触网屏
等专用器材, 使《小葵花》 的印刷质量在全国同类型儿童刊物中达到较高水平。 在
1983年山东省期刊印制质量评比会议上,该厂介绍了运用反射稿直挂工艺的经验,荣获
山东省出版局颁发的奖状。
为了保证书刊印刷质量, 还加强了对印刷机械设备的管理。青岛市出版管理
部门遵照国家出版行政机关关于优先供应新闻出版、外贸出口包装及商标印刷单位印
刷机械的指示精神,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印刷物资订货会,对印刷厂所需印刷物资合理
分配,保证重点企业发展的需要。仅1976~1984年,即为青岛地区各厂(所)提供各种印
刷机械设备100余台, 以及所需的锌版、锌皮等短线产品,有力地推动了青岛书刊印刷
厂的技术改造、生产能力的发展和印刷质量的提高。
图书发行质量管理 建国后, 青岛新华书店一直注意摆正政治与经济、质量
与数量及“两个效益”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1979年以来,认真贯
彻执行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提出的三项基本任务 (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和八项质量要求(品种对路、数量恰当、供应及时、方法正确、分配合理、方便读者、
实事求是、效果良好),坚持做到发行好书,主动供应,优质服务,提高质量。
在进货工作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为进好书、求质量,50年代青岛新华书
店就制定了《进货工作细则》,并贯彻了新华书店总店颁发的《图书进发货章程》;70
年代实行了由销货人员(组长)提数、进货人员(主任)初审、经理把关的“三级进货”
制,层层把好质量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图书发行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提高发
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此, 充实了进货人员,实行了进货人员岗位责任制,有效
地提高了进货工作质量。
在营销工作上,坚持读者至上的原则。一切从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出发,
实行文明优质服务。一是加强网点建设,开展主动服务。从50年代初期的流动服务队,
到80年代形成以新华书店为主渠道的社会发行网点, 方便了城乡群众购书。二是增加
图书品种,扩大服务项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读者对图书品种的要求越来越广泛。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需要,书店经营的图书品种不断增加。到80年代,市中心店已
达13万种;县(市)、区店综合门市部达5 000~8 000种;一般门市部1 500~3 000种。
同时书店开展了方便读者购书的多种服务项目。三是坚持开架售书, 实行优质服务。
青岛市新华书店从建店到1987年,除“文化大革命”时期外,基本实行开架售书以方便
读者。同时,深入开展文明服务活动,提出“了解书,了解读者”和“为书找读者,为读
者找书” 的口号。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服务竞赛”和“优质服务月”等活动,
使服务质量年年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