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行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9&rec=119&run=13

清代,青岛地区已有以书肆、书局命名的图书发行业,并集出版、印刷、发行于一
体,共有6家。其中,创建于清代道光中期的胶州成文堂,是图书发行业中成立较早、经
营范围又大的一家, 出版发行较大数量的四书五经线装书和古代启蒙读物。继之而起
的有胶州文德堂、种德堂。1899年,即墨建立了文福堂。至1910年,又成立了即墨修德
堂及胶南问月轩等书肆、书局
。德国侵占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 青岛图书发行机构有5家。其中,开设较
早的是德国人经营的天主堂印书局,主要经销宗教类读物。其次是成文堂书局(肇记),
发售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其间日本人开设的发行机构有嘉户书店、博文堂、文英堂
书店3家,经营书籍杂志。
北洋政府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 统治青岛期间, 图书发行机构逐渐增多,共
有22家。影响较大的图书发行业,20年代有中华书局青岛分局、青岛书店,30年代有世
界书局青岛分局、荒岛书店、商务印书馆青岛分馆等。
创建于1923年的中华书局青岛分局(同记) ,是青岛20~30年代规模大、图书品种
最多的一家书局。开始建于即墨路53号, 1927年春扩展营业,迁至即墨路32号,主要发
行本版教科书、文史哲、科技书籍及各类工具书等。
商务印书馆青岛分馆是青岛二三十年代颇负盛名的书店, 主要发行本版书《基本
教科书》及工具书、期刊等。1939年经上海总馆研究决定, 与全国重点城市分馆统一
更名为敦源书店,迁四方路68号。
青岛书店,由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创建,发行《向导》、鲁迅的《呐喊》等进步书
刊;荒岛书店是与中共青岛地下党有密切联系的进步书店,发行过列宁《国家与革命》、
《铁流》等马列经典著作和革命文艺作品, 团结了老舍、闻一多、肖军等一大批进步
作家。这两个书店是中共青岛地下党在青岛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宣传阵地。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的图书发行机构有13家。 除4家由日本人经营的书店、
书院外,其余均为民族业的书局、书店。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祥记行书局,其经营特点以
灵活多样、信守店誉见长。销售的书刊有苏联的和美国的,有进步的也有消遣的,以此
招徕读者, 还与国内有影响的《新闻天地》等杂志社建立经销关系。新文化书局是40
年代前半期青岛经销日伪图书最大的一家书店, 以一家独揽经销中小学课本为全市书
业之首。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 有各类书店11家。1945年由国民党官僚资本
开办的正中书局和中国文化服务社、青年书店等几家发行业规模较大, 主要经营教材
课本和部分政治、文化及科技图书,终因处在国民党政局动荡形势下,经营日渐萧条。
1946年建立的友联书店,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在青岛创建的红色书店,由中共青岛地下党
特支领导人张辽主持。“不为营利为革命”是友联书店的宗旨。发行了《斯大林论中
国》及解放区出版的《李有才板话》等革命进步书刊。
青岛解放初期,私营图书发行业有书局、书店、书社等17家,从业人员60余人。当
时根据对私营图书发行业实行“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的改造方针,使私营书业在图书
市场流通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青岛中华书局(同记)是私营书业中力量较强、
影响较大的一家。1951年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发行部门及其分支
店代表公方,与私营的商务、中华、开明、联营4家总管理处发行部门及其在北京、上
海、青岛等24个城市的分支店合并,组成公私合营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
司) 。1952年初,中图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形成与新华书店并行铺开的系统发行网。
后来, 中图公司的私股退出,全部公股,成为国营,1954年1月并入新华书店青岛支店。
这是青岛图书发行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对私营书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较
大影响。
当时对私营书业规定, 凡有雇工和资金在2 000元以上者划为资本家。因此,除中
华书局等外,大部分私营书业是小商贩。青岛新华书店按照发行业户的特点,以“先安
后改, 安改结合”的原则,对私营书业区别不同类型,先后采取了经销、代销、批销等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行全行业安排和改造。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
劳资关系紧张,私营书业经营不景气。为了防止其无法维持而歇业、失业,国营新华书
店通过市工商联领导下的图书文具联合委员会贯彻中共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同时采取
让经营品种、让营业时间,实行代销经销等措施,使私营书业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
1956年,随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青岛对私营书业的
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营新华书店遵照文化部要对私营图书发行业实行“全面
安排、合并改组、全行业合营”的要求, 有计划地进行了改造和安排。一是对基础较
好、地处繁华地段的祥记行书局等,国营书店派干部,组建成公私合营书店,统一经营,
独立核算,国家负责盈亏,同时组建成青岛公私合营中心店,进行协调管理;二是对基础
差、铺面小的福明书社等,组成合作小组,实行代销,统一经营,独立核算,共负盈亏;三
是对地处偏僻、铺面窄小,不宜经营的双盛书社等,采取合并或直接吸收到国营书店中
来;四是将私营书业中的流动供应人员,全部由新华书店吸收为国营书店职工。到同年
1月20日,14家私营书业同时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青岛市新华书店。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时, 中共胶东区党委派新华书店胶东分
店马龙青等由莱西县随人民解放军进驻青岛,遵照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接管
了国民党官办的正中书局和正中书局印刷厂等。6月6日, 新华书店青岛分店在原正中
书局和中国文化服务社旧址(中山路145~147号)成立。业务上级为山东省新华书店总
店, 属市军管会领导。当时任市军管会文教部书刊处处长的马龙青兼任新华书店第一
任经理,书店设经理室及门市、服务、会计、推广4个股,有职工20人。当天,书店就向
全市人民开展了图书宣传发行业务活动。同年10月, 华东新华书店胶东分店迁回莱西
县城。
1952年5月1日, 新华书店青岛分店改为新华书店青岛支店。同年8月,职工增加到
60余人。1954年1月2日, 中国图书发行公司青岛分公司并入青岛新华书店。合并后有
职工93人。书店设经理室和秘书、服务、业务、会计4个股,及中山路、科技、东镇、
沧口门市部和课本发行供应站等。1958年7月5日, 新华书店青岛支店改为青岛市新华
书店。
1970年7月1日, 青岛市店新建三层大楼(中山路157号)落成。面积共1 750平
方米。开放一、二层对外营业。
1975年12月10日,青岛市新华书店与青岛市出版办公室(初称青岛市革命委员
会出版办公室)成为“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局级单位。设政工、秘书、业务3个科。
辖中山路、 辽宁路、威海路、嘉禾路、振华路、水清沟及外文、古旧8个门市部。不
久,按行政区域改制为市南、台东、四方、沧口4个区店。
1981年9月,市新华书店与市出版办公室分离。
1987年10月,平度、莱西两县新华书店划归青岛市店领导。至1987年,市新华
书店有了更大的发展。 设经理室和秘书、宣教、业务、计财、行政、基建6个科。有
市级书店1处,县(市)、区级书店12处,科技、古旧、外文、音像、教育专业书店5处。
青岛市新华书店自创建以来,继承和发扬延安新华书店的光荣传统,坚持为政
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发行宗旨是始终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满足广大群
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满足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高度重视出版物的社会效果,多发好
书,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因而凝聚着各行各业的读者,深受群众的欢
迎。
青岛解放初期, 市新华书店发行毛泽东著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新民主主义论》等书, 向群众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当时,书店门庭若市,买到书的
读者奔走相告。 两天时间4万余册被争购一空。“文化大革命”期间, 发行《毛泽东
选集》50万部,《毛泽东著作选读》25万册,用革命的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市新华书店等8个单位胜利完成印刷发行《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130万册的任务, 受到中共青岛市委的嘉奖。进入80年代,为配合改革开放的深
入发展, 1983年7月1日首发《邓小平文选》,首批14万册,当日被群众抢购一空。青
岛市新华书店自1983年起,连续5年被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光荣称
号。1983年3月25日,青岛市市南区新华书店中山路门市部在新华书店总店召开的全国
新华书店表彰先进大会上,荣获全国新华书店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