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训练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8&rec=77&run=13

青岛的体育训练工作始于1956年, 至1990年已逐步形成层层衔接的5种梯队的训
练体制。全市有省、市、县属3级体育传统学校128所,县、区业余体校16所,优秀运
动队及专业学校3个。
青岛市青少年业余体校 建于1956年10月,地址在第二体育场,最初设田径、足
球两个班, 学员124人,以13~16岁的中学生为主,以两年为限,以提高身体素质和
专项训练并重。 建校初期条件简陋,仅有4间平房作校舍。后又啬了体操、篮球、举
重项目, 学员增加到300多人。为充实师资力量,从青岛体育名流中调杨昌、金天民
任足球教练,王日新任篮球教练;从华东集训班调苗学礼、毛明正、孟秀英任田径教
练,并由沈阳体院、北京体院分配了一些中专毕业生来校执教。当时师资力量雄厚,
办校正规,学生训练刻苦,两年中就培养了田麦久、丛培祥、刘恩惠、杨雪芬、苗建
国、江崇山、黄葆华、赵树田、朗益刚等优秀人才,后来皆成名手。
1958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多数教练调离,市业余体校训练中止。1961年12月,
又在第二体育场恢复了市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建制。当时,由于经济困难,招生有一定
难度,直到1962年下半年才正式投入训练。当时设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体操
5个项目,学生267人。从恢复训练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这一阶段,由于教
练集中,训练扎实,学生刻苦,业余体校的训练工作又出现了新成绩。培养了相恒庆、
阚福林、杨世杰、朱俊芳、谷坤英、袁美、周文玉等田径、足球、排球等项目的一批
优秀体育人才,后来都成了国手。
1966年下半年到1971年底,市业余体校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停止了活动。
1972年,国家体委在西安召开全国业余体校训练工作会议后,市少年业余体校在第二
体育场恢复,训练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举重、武术8个项目,
学生370多人。 教练们为挽回“文化大革命” 中的损失, 奋力向上、严格管理,到
1976年底,人才培训方面又出现了好势头。举重杨怀庆、宋振竹,足球姜溪远,排球
王铁山,体操李风伟、卓茜、蔺建虎,乒乓球韩艳等优秀运动员涌现出来。第二体育
场从创办市体校,到1976年转为场办业体,到1987年共向国家和省输送运动员337人,
其中足球一项就有99人。
青岛体育学校 1958年暑期成立,是经市体委、市教育局协商并经市委、市人委
审核,报省教育厅批准备案成立的一所中等体育专科学校。设中专(招初中毕业生)、
预备(招小学毕业生) 两个班,学生100人左右。当年9月1日开学。从1958年到1960年
连续招生3年, 学生队伍不断扩大。食宿、训练在第一体育场,文化课在中山公园内
人工湖附近的一幢校舍。专项训练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游泳6个项目。
配备体育教师(教练员)29人,文化教师15人,行政人员35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优秀运动员和中、小学体育师资。办学条件虽然艰苦,但比较正规。1961年11月,在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该校停办。毕业生全省统一分配到济南、淄
博、 菏泽、泰安等地、市。青岛体校虽然只办了3年,但这批学生多数成了青岛的体
育骨干力量。
青岛市少年业余体校 1976年春,根据国家体委和省体委的部署,青岛市建立了
重点业余体校,定名为青岛市少年业余体校。第二体育场的市业余体校随改为场办的
一般业余体校。 市业余体校作为重点业体后,其组织形式、人员配备 、训练措施都
得到了加强,校址设在第一体育场。学校设教育组、训练组、总务组,实行全市招生。
建校初,从初一到高一设置4个教学班,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5个训练
项目,学生95人,教练16人,行政人员11人,临时聘用退休教师作文化教师,实行食
宿、学习、训练三集中的办法。学生由体校统一管理,学籍仍在原校,市级扣类比赛,
代表原校参加,优秀学生直接选送省体工队,或考入高、中级体育院校,条件不具备
体育专业深造的仍回原校毕业。1977年后,为改善办学条件,在第一体育场西南端建
造35间平房, 作为新校址,从此学校由第一体育场迁出。1978年,该校建成400米跑
道的田径场作为少体校的训练场地。1979年为进一步改善少体校的办学条件,省、市
投资70万元兴建6层体校教学大楼, 总计5000多平方米, 年底动工, 1981年启用。
1981年后学校逐步完善,机构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基建办。训练设有田径、
足球重点项目,其他球类作了调整。在校学生120名,教职员工39人,其中教练13人。
截止到1983年底的8年中, 少体校共训练800多人,输送优秀运动员225人,其中向国
家队输送6人,向省队输送79人,向部队体工队输送88人,考入高等体育院校的52人。
少体校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田径有任军、谭宝春、尚稚静、王文皓、王雁玲、王
丽玲、隋妙月、梁绍萍、王玉暖、庄建伟、王荣伟、李蔚等;足球有王德章、周作金、
刘乐阳、李春乐、杨伟建、王维满、矫春本等。该校1982年初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先进
单位和市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 1984年6月, 经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在原青岛市少年
业余体校的基础上,建立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该校是青岛唯一的中专性质的体育运
动学校, 初办时,招生规模为150名学生。办学目的是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中、小
学体育师资和工会体育干部。该校成立后,含有两部分性质的学生,一部分是中专性
质的,一部分是原有的业余训练的普通中学在校学生,这部分采取过渡的办法。第一
年该校招生4个班,104名学员,组织机构增设科训处。专项训练项目设田径、足球、
篮球、 排球, 后以足球、田径为重点。同时,该校还代管了曲棍球、网球专业项目
(后曲棍球过渡给优秀运动队),教练员增加到27人,职工总数60人。随着体育事业的
发展,该校逐步扩大。1985年9月,该校为县级单位。1987年,学校增加到7个班,在
校学生240人; 职工增加到78人,其中文化教师25人。1988年初,专项训练又增设游
泳、举重项目,职工总数增至85人。
为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1983年投资30万元兴建食堂和宿舍, 1984年竣工使用。
1986年投资260万元建25米、 6条泳道的现代化游泳池,1989年6月落成投入训练。此
外,该校还逐步建立了具有现代教学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和拥有8000多册图书资料的图
书室。1984年以来,该校建立了教练员岗位责任制,教练与校方签定合同,严格执行
奖惩制度。1987年经过职称评定,该校评出高级教练员5名,高级讲师6名。1988年,
该校实行聘任制。 1989年,该校又对田径、游泳、举重3个项目的教练员实行抵押承
包责任制,在训练改革中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少体校从1976年到1988年底止,共向国
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8名,向省队输送142名,向部队体工队输送95名。输送的优秀运
动员,田径有刘苗、丁瑞刚、葛树春、原伟强、周荣华、李起、王刚、高永红等;足
球有楚祥、冷波、王吉鹏、胡波、宿茂臻。1983年和1987年,该校曾两度被国家体委
评为全国少年业余体校先进集体。
青岛市体委运动科 成立于1960年4月, 是市体委直接领导的运动员专业队伍,
凡正式调入运动科的运动员都列入国家正式工作人员序列。这一机构是在第一届全运
会的推动下,省体委为保留山东省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全省运动技术水平而举办的,
训练设足球、 排球、篮球、田径、游泳、航海、乒乓球7个项目,运动员97人,教练
员10人, 管理人员16人,实行集中食宿,分散训练。1961年5月,运动科在经济困难
情况下,将市出经费管理的项目停办,把56名运动员陆续安排到工厂、企业部门,保
留了省体委下放的男女篮、排和足球队63人。1962年10月在精简机构中,原保留的专
业队伍随之下马,运动员被集中下放,保存实力。同时青岛市体委运动科也被撤销。
运动得的建立是兴办专业队的尝试。 它的历史虽不到3年,但发挥了很大作用,使青
岛市的田径、足球、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在60年代初期保持不衰。
青岛市优秀运动队 1987年6月6日正式建立,编制150人,运动员101人,教练员
20人,行政管理人员29人。1988年6月,该队被确定为县级事业单位,有田径、足球、
游泳、 射击、摔跤、柔道、拳击7个队。队长由市体委副主任周鹏兼任。该队旨在培
养优秀运动员,代表省、市参加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并为国家输送较高水平的优秀
运动员。
田径队20人,高级教练员3人,中级教练员2人。建队时,运动员平均年龄17岁。
初步成绩有: 1987年, 代表青岛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亚洲友好城市田径运动会
(20个队参赛) ,获3枚金牌;参加山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获10枚金牌。1988年,在
全国首届城市运动会预选赛中, 有10人取得决赛权。王刚获城运会800米第一名,破
全国少年纪录。
足球队, 教练员3人,运动员17人。1987年获全国“希望杯”冠军;1988年获省
第十四届运动会足球比赛冠军;芬兰赫尔辛基国际青少年足球赛小组第一名,进入八
强。1989年获广东梅县全国“卷烟杯”赛第三名;法国蒙代古国际少年足球赛小组第
三名,总第五名。
拳击队,教练员1人,运动员3人。全队尚在试训阶段,短时间内战绩突出。赵文
进1987年获全国“桑塔纳”杯赛冠军;1988年获全国“洛玻杯”赛冠军,全国锦杯赛
和全国冠军赛亚军; 1989年获全国拳击锦标赛71公斤级第二名。 另两名队员获该赛
63.5公斤级第二名,60公斤级第三名。
女子柔道队,教练2人,队员9人(省编4人) 。在山东省第十三届、十四届运动会
上获得金牌10枚;在全国第一届城市运动会上夺得金牌1枚、铜牌2枚;在全国女子柔
道锦标赛上,获铜牌1枚,3人进入前6名,其中曲志宏、孙军、田野、程政成绩最佳。
摔跤队,教练1人,运动员11人。在全国比赛(包括青年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
牌3枚, 铜牌3枚;在省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1989年获全国青年
摔跤锦标赛团体第五名。在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省级选拔赛中,获6枚金牌,并有4人
进入青运会决赛。
游泳队,教练1人,队员15人,平均年龄14岁。建队时间短,选才好,有2人调国
家游泳集训队深造。
青岛市军事体育学校 其前身为青岛市陆上运动俱乐部, 初建于1956年7月,受
市国防体育协会、军事体育领导小组管辖,1976年更名为军事体育学校。开展的项目
有射击、摩托车、航空模型、无线电。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有:高建後、王德文、赵红
果、张会群、李建红、王波宁、李霞、代西云、刘伟、张永杰等。
青岛市航海运动学校 航海运动始于50年代初,组织机构历经中央直属、省属、
市属3次变迁。 1953年称青岛航海俱乐部,1958年由中央下放山东,“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停止活动。1975年改名青岛市航海运动学校,隶属市体委领导。该校开展的项
目有航海多项、航海模型、摩托艇、滑水、帆船。全校实有人数1976年12人,1986年
105人,培养优秀运动员数以百计。
青岛航空运动学校 其前身为青岛航空俱乐部, 始建于1957年7月,属省、市体
委双重领导,以开展滑翔运动和普及航空知识为主要任务。1975年更名为青岛航空运
动学校,地址在中华埠机场。建校以来共培养专业、业余滑翔员1317名。1983年停训。
山东省青岛体育训练基地 建于1960年,前称“青岛运动员之家”,“山东体育
骨干训练场” 。 原纯为接待运动员的食宿单位。直到1980年,该基地始开展训练。
1980~1988年先后开展射箭、击剑、武术、自行车、拳击、健美、举重等项目的业余
训练和射箭、 击剑的专业训练。1980年9月组建业余射箭队,有男女队员40人。1984
年转入专业队, 前后训练射箭选手100余人,培养了世界女子射箭冠军马湘君和曲月
锋、费立筠、李军涛等优秀选手。击剑从1984年组建专业队,裴莹获1988年全国个人
赛的男子重剑第四名, 达运动健将标准。业余武术训练也始于1984年,先后培养150
名幼苗,其训练的优秀选手在代表省参加全国业体武术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1年组建的自行车队,曾代表省参加过两次全国比赛和第五届全运会。由全省举重
名将于守金执教的举重队,1988年获全省“萌芽杯”赛的团体总分第三名。1987年兴
起的健美训练, 有男女150多人参加,在省赛中获得了较好名次。1988年又开展了拳
击训练,入学者有70多人。
青岛市少年宫 建于1964年,在体育方面有乒乓球室,海模、空模室,其中乒乓
球项目开展活跃,全市20多所有乒乓球活动的学校均选派小学员到少年宫接受正规训
练。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干扰,体育活动停止。1976年少年宫体育活动始得恢复。
首先恢复了航模、舰模队,随后又组建小武术队。1979年恢复乒乓球项目。1980年成
立射击队,1981年成立射箭队。1984年少年宫新大楼落成,设有乒乓球、武术、艺术
体操训练馆,并配有先进而完备的训练设施。1985年成立艺术体操队。1986年成立拳
击队、击剑队、棋类队。1987年成立健美队。至此,少年宫共有乒乓球、武术、艺术
体操、 航模、舰模、拳击、射箭、击剑、棋类、健美9个项目的训练组队,共有专职
教练8人, 业余教练7人,学员187人,是全市规模圈套的一个综合业余训练场点。除
以上各队长年坚持正规训练外,少年宫第年还组织多期乒乓球、武术、艺术体操、健
美、棋类、射箭等短期训练。每年举行2~3次传统性的全市规模的体育竞赛。1987年,
举办“首届少年儿童体育节”,在全市产生了很大影响。
1982~1988年,少年宫各训练队在全国、省级比赛中共获金牌43枚。几年来,航
模、舰模、乒乓球、武术、射箭共向省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7人,向部队专业队及体育
院校输送12人。
新兴农工商公司 该公司热心赞助体育事业。不仅资助办各类体育比赛,还出资
兴办了一些项目的训练工作,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1985年兴办了“新兴儿童足球学
校”。这所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民办的足球专业与文化学习并重的正规学校,受到了国
家体委、省体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怀,新闻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给予了多次宣传报
道。 该校分幼儿、儿童、少年3个训练班次,建成了“小宝塔”式的年龄衔接的少年
儿童足球训练体系,聘请有经验的体育教练和文化教师执教,实行“三集中”的办校
方法。该公司每年出2~3万元的办学经费。1985年,出资建立了“新兴拳击馆”、新
兴网球少年班。 1987年4月, 该公司又创办了“新兴业余武术学校”,招生200人。
1989年兴建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