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学生运动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8&rec=62&run=13

青岛单独举办全市小学生运动会早于中学生运动会,第一届全市小学生运动会于
1952年10月26~27日在第一体育场举办,有62所小学、5300多人参加了田径等各类比
赛。之后几年,小学生运动会虽没形成制度,但年年都组织相应的比赛,有时与中学
生运动会合并进行,或在市运会中单设小学组。1958年,对小学生田径运动进行初步
改革, 先以区为单位组织全区性的小学生运动会, 后以区为单位参加市级的比赛。
1958年6月1~2日举行的全市小学生运动会,就是以区为单位参加的,市内6区再加崂
山郊区, 共957名运动员参加。当时,由于小学生装的年龄偏大,竞赛分青年组和少
年甲乙组。 1960年5月30日至6月2日全市春季运动会和小学生运动会同时举行。 到
1963年, 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又改为以学校为单位参加的办法。1963年6月1~4日举行
的全市小学生运动会,有109所小学、7429名运动员参赛,分男女甲乙4组进行。1964
年5月31日至6月3日举行的小学生运动会增至129所小学、 16个幼儿园、11671名运动
员参加, 这届运动会又增加了团体操表演。1965年6月1~3日,全市小学生田径运动
会有147所小学、 5000余名运动员参加。小学生运动会气势磅礴,发展迅速,奠定了
小学生田径运动发展的基础。当时涌现了一大批田径后备人才,同时,全市的小足球
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也纳入了全市竞赛机制。
1970年后,小学生各类体育比赛逐步恢复,重点以田径、小足球为主。田径竞赛
逐步形成了三级竞赛的办法,一是学校自办的校级运动会,二是各区举办的全区性的
小学生运动会, 三是由各区组建法纪合队和全区运动会前6名基层学校参加的全市运
动会。各校按照每年一度的市、区运动会安排体育教学计划,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市
级运动会以“六一”儿童节期间为举办时间,原则上不再变动。1974年全市小学生运
动会于6月1~3日举行,市区和各县(区) 基层学校1200名运动员参加。1975年全市小
学生运动会于6月1~5日举行, 29个区县混合队和基层队、1600多名运动员参加,竞
赛水平逐步提高,有2人破1项省、市少乙纪录,32人破16项省儿童纪录、39人破17项
市儿童组纪录。全市小学生运动会1978年又增设了县区组(崂山、即墨、黄岛、胶南、
胶县) 。1980年,县区组又分列在县的比赛中。1981年后,基层队一度取消,并在混
合队参赛,以求缩小规模,精益求精。在实践中,因缺乏广泛性,不利于调动基层学
校的积极性, 又于1983年重设基层组,而每区学校扩大到8个,并保留了田径重点学
校直接参加市级比赛的资格。 1983年小学生运动会,参赛单位5个区混合队,49个基
层队, 运动员988名,有3人2队打破省儿童组纪录,5人破4项市儿童组纪录。1984年
小学生运动会, 除5个混合队外,每区又改变为5个基层学校参加,运动员缩减到762
人。这种做法既保持了混合队的优势和市级小学比赛的高水平,又养活了小学基层队
比赛过多的负担。各区体委、教育局一向对市运会比较重视,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田径
运动的发展。基层学校也都有把田径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来抓,这种局面长久持续,
形成了青岛评为全国“田径之乡”的基础因素。
1984年全市小学生运动会于6月2~4日在第一体育场举行,有5个区、25个学校、
762名运动员参加,破5项省儿童纪录、5项市少年纪录、5项市儿童纪录。
1985年市小学生运动会有5个区、 10个基层队、614名运动员参加,3人破女子儿
童组1500米省、市纪录,破3项市少年纪录。
1986年小学生运动会于5月27~28日在海泊河体育场举行,5个混合队、15个基层
队、722人参加,破4×200米女儿童组省纪录。
1987年小学生运动会于5月29~30日在第一体育场举行, 有7人破5项省儿童组纪
录。
1988年市小学生运动会于6月2~4日在第一体育场举行,5个混合队、20个基层队、
866人参加,有1人4队破2项省儿童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