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放映设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6&rec=73&run=13

放映机 青岛早期的电影放映机是手摇的,体积不大,重约10斤,用手摇动齿轮,影
片随着转动, 影片无声,电影放映机都是英、美、德、日等国产品。1931年底,有声电
影在青岛出现,放映机逐渐改为电动操纵,有座机和提包机。
青岛解放前后, 电影放映座机有多种牌号,有美国的“辛泼革克斯”,英国的“百
代”, 德国的“蔡司”、“D2”, 日本的“罗拉”、“尼赛”,苏联的“凯排提”,
“中西”,还有国产的“新华”、“天极”、“新曙光”等。在提包机中有“狄夫莱”、
“光音”、“凯排提”、“胜利”、“乌克兰”、“OP”、“艾尔姆”,还有“200”
型、“54—35”型、“长江FL—16”、“长江FL—35”、“长江FL16—4”, 以及FL8
75等国产放映机。这种牌号错杂、“万国博览”的状况,经过几度改革、更新,1986
年基本达到定型, 引进座机为“松花江”、“东风”,移动机为35毫米103、104型,16
毫米流动机为F16—4,都是国产优质配套设备。
银幕 早期电影银幕是普通的白幕布, 为了增加亮度,提高银幕的反射系数,又出
现玻璃珠幕(在白幕布表层涂上一层玻璃珠)。还有用台湾草和粗棉织品编织的编织幕,
再在表面涂上一层硫酸钡,以提高亮度。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银幕开始改为网纹幕(俗称小字布幕)和圆孔幕(塑料基或布
基)。立体电影出现后,又使用了金属银幕(喷铝)。
幕布的尺寸越来越大,解放前银幕长度一般为5米,即一块银幕为125平方米(5×
25)。解放后的宽银幕长度一般为10米,即一块银幕为50平方米(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