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 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6&rec=56&run=13

青岛地区的民间剪纸流传已久。胶南一带的剪纸上溯近千年,莱西剪纸艺术有600
多年历史, 黄岛区和崂山县的剪纸艺术历史也有300多年。各地剪纸风格各异,内容丰
富多彩,形式花样繁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青岛解放前的剪纸,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代表。1934年,高友三的套色窗花参加了胶
州工艺品土产品展览会,并获奖。1935年,其剪纸作品参加了青岛工艺品展览会并获奖。
瑞典、 日本、美国商人纷纷订购高友三的剪纸。每套窗花大洋4元。胶州花边厂包销
其设计的剪纸图样,向国外出售。1942年,在日伪南京政府举办的中国工艺品展览会上,
高友三的剪纸获奖,得画册一部。在此期间,其作品集成《剪纸谱》20余卷。
青岛解放后, 剪纸艺术传统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得到继承和发扬。1952年,高友
三剪纸作品参加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和胶州专署工艺美术展览, 被评为甲等奖。
胶县人民政府授予他“光荣艺人”称号。1957年, 高友三和其他艺人组织了青岛工艺
美术合作社, 不久,调往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1958年秋,毛泽东主席在济南接见了高
友三, 并在他的剪纸作品的一侧题了一个“翼”字,比喻艺术展翅高飞。同年,高友三
出席了全国美术工艺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50年代末, 青岛剪纸作者不断推出新作,在继承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实
生活进行创作,拓展了视野,深化了主题。《青岛鲁迅公园》和《绣花》(王玉哲)参加
了山东省献礼作品展览,并被收入《山东剪纸集》。60年代,有《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在
一起》、《学习雷锋》、《女民兵》、《打飞贼》、《边战斗边生产》(王玉哲) ,由
中国对外文委组织出国展出。1962年, 市群众艺术馆会同区文化馆的美术干部首次对
青岛地区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挖掘整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在崂山县北宅公社及其附
近地区搜集了数百件剪纸花样, 了解了剪纸流传和分布的概况。在整理、加工的基础
上, 举办了青岛市民间剪纸艺术展览, 从展览的作品中, 精选了部分作品编辑出版了
《青岛民间剪纸集》。1965年高友三退职后,仍悉心传授剪纸技法,并将刻刀、蜡盘等
剪纸工具赠送给学生。1973年高友三的着色窗花《渔樵耕读》四联, 参加了全国第一
届工艺美术展览,获荣誉奖。他用刻刀制作的剪纸成为民间剪纸中的一支奇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掘、研究进一步得到加强。剪纸研
究工作者通过收集剪纸作品, 加以分析研究,撰写了《黄岛民间剪纸艺术史简介》(于
秀卿) ,这是青岛市第一篇关于剪纸艺术的论文。剪纸作者的作品,由于汲取了民间剪
纸的营养,既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特色,不仅在国内属艺术珍品,在国际上亦有一定影
响。80年代, 剪纸作品《水仙花》(王玉哲) 被制成剪纸挂盘,陈列在宋庆龄纪念馆。
《两个母亲》(王玉哲)在1984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黄岛民间剪纸巧手
张淑珍于1985年随青岛市政府代表团去墨西哥访问,其精彩的剪纸艺术表演,受到墨西
哥人民的赞赏和欢迎。1987年7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美术厅举办了莱西县民间美
术展览,展出剪纸等作品3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