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水粉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6&rec=49&run=13

20世纪初,水彩画和水粉画作为西洋绘画的一种形式传入青岛,渐为青岛美术爱好
者接受。20年代,中学美术教员往往兼习中国画和西洋绘画,在讲授西洋画时或从事业
余写生时都以水彩画为主。水彩画技法的传播, 以及水彩运作工具简单、适于写生的
特点, 使之颇受欢迎,形成了作者群,为青岛水彩画、水粉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0~
40年代, 青岛举办的画展,多有水彩、水粉画作品。1938年底,吕品的水彩、水粉画作
品参加了“琴岛画会”举办的一次小型画展。40年代, 其作品还参加了为救济灾民举
办的两次画展。他的水彩画《浮山晚照》、《朝雾》、《浴场斜阳》都是描绘青岛的
景物,格调明快,受人喜爱。1946年,中国水彩画的先驱者徐咏青从上海来青岛定居,曾
举办过一次小型作品观摩展览, 引起很大反响。外国水彩、水粉画家在青岛亦相当活
跃,日本、德国、白俄画家在青岛进行写生、举办沙龙、发表作品,德国和白俄画家还
向中国学生介绍和传授水彩画的技艺、技法,亦推动了水彩、水粉画创作的发展。
青岛解放后,水彩、水粉画创作在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许多在青岛解放前就开始学习水彩、水粉画的作者逐渐成熟。早年从事水彩、水粉画
创作和教学工作的吕品, 已获显著成就,出版了《吕品水彩画辑》,成为国内著名的水
彩画家。一批中、青年水彩、水粉画家也成长起来,形成了可观的创作队伍,长期从事
水彩、水粉画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有20多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水彩、水粉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仅参加省级以
上展览的水彩、水粉画即有:《雨》和《路》(宋守宏,1979年)、《水绿荫浓》和《深
秋》(李忠民,1979年)、《姑苏街道》(宋守宏,1981年)、《海港之晨》(李忠民,1981
年) 、《海上日出》(王润民,1981年)、《海港雨后》(宋守宏,1984年)、《石臼港晨
雾》和《山路》(袁玉堂,1984年)、《船厂写生》(高东方,1984年)、《民族·巨龙》
(袁玉堂、孙吉昌、石长矛,1984年)、《黄海之滨的港口》(高东方,1986年)、《雨后
海滨》(王润民,1986年)、《漓江雨雾》(宋守宏,1986年)、《江城》(徐仲平,1986年)、
《钟楼夜》(李元四,1986年)、《回春》(袁玉堂,1986年)、《昏》(童本良,1986年)。
其中,《雨》参加了山东省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二等奖;《船厂写生》
参加了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职工美术、摄影、书法展览,获三等奖。参加水彩画、
水粉画联展的有:1980年在河南举办的姜世钰和哈定(上海)水彩画联展,在北京举办的
姜世钰、孙吉昌、石矛昌、吴大鹏四人水彩画展,1981年在南京举办的青岛六人(姜世
钰、李忠民、孙吉昌、石矛昌、吴大鹏、李连一) 水彩画展等。水彩画、水粉画的国
际交流也很活跃。1981年青岛十人水彩画联展赴日本展出;1981~1983年,王润民26幅
风景画五次送日本展出; 1985年,王润民11幅水彩画参加了法国博览会,徐仲平在日本
名古屋举办了个人画展。青岛水彩画、水粉画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也有一定影
响。日本出版的1986年挂历, 就有青岛水彩画家的作品《海滨》(王润民)、《新绿》
(徐仲平)。陶田思、晏文正、陈锡岩的作品也在省、市的展览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