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歌 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6&rec=35&run=13

青岛解放后,新歌剧进入了青岛的戏剧舞台。胶东文协文工团进入青岛后,在青岛
影剧院公演了新歌剧《农奴戟》、《三世仇》, 参加解放青岛战斗的部队文工团也在
中国影剧院演出了《三世仇》、《赤叶河》等剧目。歌剧在青岛发展, 是1960年青岛
市歌舞团成立后。排练了大型歌剧《柯山红日》, 邀请该剧编剧陈其通到青岛指导。
《柯山红日》公演后,又陆续排练演出了大型歌剧《刘三姐》、《刘胡兰》、《江姐》、
《货郎与小姐》、《夺印》、《农奴戟》、《红霞》、《两代人》、《小二黑结婚》、
《刘四姐》、《红松店》等。1962~1963年, 《柯山红日》、《货郎与小姐》两剧曾
赴江苏、安徽两省演出。
“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市歌舞团改名为青岛市文工团。1968年,全市各文艺团
体合并组成东方歌舞团。1969年东方歌舞团解散,恢复青岛市文工团。1970年,文工团
吸收了73名新学员,全团180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青岛市文工团于1979年复名为青岛市歌舞团,一度被禁锢
的歌剧《江姐》、《货郎与小姐》、《小二黑结婚》等重现于舞台。编创人员积极创
作和改编,戏剧舞台上涌现了9部大型歌剧,即《沂蒙颂》(牟青华、哈瀛康、高元美改
编,段存洲、于振洲、汪宝卿作曲)、《大地生辉》(王信敏、牟青华、哈瀛康编剧,汪
宝卿、于振洲等作曲) 、《泪血樱花》(董兆千、韩明新、李志岐、唐学恕改编,段存
洲、汪宝卿、于振洲作曲) 、《黎明激战》(王信敏编剧,汪宝卿作曲)、《烈火》(王
信敏编剧, 段存洲等作曲) 、《三约湖心亭》(董兆千编剧, 段存洲、熊辉等作曲)、
《太平间里的笑声》(王悦俭编剧)、《罗密欧,朱丽叶和眼镜》(牟青华、金慨夫编剧,
熊辉、李宏茂作曲)、《爱情回旋曲》(王信敏、纪宇编剧,段存洲作曲)、《搭错车》
(牟青华改编,于振洲、宫振邦作曲)。
青岛市歌舞团的演出, 60年代以歌剧为主、70年代以舞剧为主、80年代则歌舞并
重。足迹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辽
宁、吉林等十几个省几十个大中城市。除了到各地演出外, 还为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
明、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宾努亲王、安提
瓜和巴布达总理维尔·康沃尔·伯德、朝鲜国防部长吴振宇等作专场演出, 为抵青岛
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徐向前、乌兰夫等进行汇报演出。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加, 1981年青岛市歌舞团演员随青岛市
人民友好代表团赴日本下关市进行访问演出;1985年11月21日,歌舞团演员组成艺术小
组,随青岛市友好代表团赴墨西哥访问,参加了“中国之船”博览会揭幕仪式、“中国
之船”女皇加冕仪式和“青岛街”命名仪式,并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