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文学期刊 文学副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6&rec=31&run=13

20年代末, 青岛有文学期刊和报纸文学副刊出现。各时期的文学期刊和文学副刊
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时代特征,记录了青岛文学创作的演进轨迹。
文学期刊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 文学期刊的创办陡然兴起。《青潮》
月刊,1929年9月1日创办,是青岛第一个文学期刊。第一期发表了小说《石堆前的幻梦》
(庸人) 、《刀柄》(王统照)、《父子》(李同愈);诗歌作品有《诗选》(杜宇)、《漫
漫夜》(王玫) ;翻译作品有小说《两个世界》(息卢译)、童话《小彼得》(姜宏译)。
第二期于1930年1月发表了小说《火城》(王统照)、《白馆》(王匠伯);诗歌有《约会》
(杜宇) ;翻译作品有《青湖》(杜宇译)、《雪的西伯利亚》(姜宏译)等。《青潮》虽
称“月刊”,两期之间却相隔了四个月之久,第二期以后便告停刊。
《汽笛》月刊, 1933年春由汽笛文艺社创办。汽笛文艺社由于有青岛“左联”成
员参加筹备,进步倾向比较明显。该刊发表的《两种不同的人物》(周世超),表现了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另一种人的鞭笞。文章说:“他们是残喘在某种势力之下,
要维持他们的生活出卖劳力, 在另一副面孔的宰割之下,他们得了疾病无钱可医,削减
他们的生命,这是谁的罪恶”。《汽笛》创刊半年后,因汽笛文艺社主要成员被反动当
局逮捕或通缉,被迫停办。
1933~1937年,青岛还创办过8种文学期刊。1933年创刊发行的有3种,即《青岛》
月刊、《平民日报》月刊和不定期的《晨声》。1934年创刊发行的有2种,即山东大学
文艺性校刊《刁斗》和王亚平主编的《诗歌季刊》。1935年创刊发行的有金慕陶编辑
的《都市与农村》旬刊。1936年创刊发行的有《诗歌生活》月刊。1937年创刊发行的
有《海声》月刊。其中,以王亚平主编的在青岛编辑、在上海印刷发行的《诗歌季刊》
影响较大,是国内创办较早的大型诗歌专刊。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 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高压、禁锢和迫害,文坛沉寂了4年多
的时间。1942年有《发声》月刊出现, 由中国留日同学会青岛分会编辑发行。同年还
有歌帆主编的《华北通讯》 和王晓古主编的《民族解放》 两个期刊相继创办发行。
《发声》、《华北通讯》、《民族解放》3个刊物,刊登了不少鼓吹“大东亚共存共荣”
的文章, 为日本帝国主义者张目。1943年《蔷薇》旬刊和《青春》专刊、1944年胡汉
士主编的《民民民》月刊和沉迟主编的《治平》月刊创刊发行。这一时期创办的文学
期刊,以《蔷薇》旬刊持续时间最久,1943年创刊,1946年停办。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文坛从外国压迫下解脱出来,文学期刊的创办出版
接踵不断,数量之多,前所未有。1945年首先创刊的文学期刊是海风周刊社由宁公介主
编的《海风周刊》,共出了8期,接着又有《地瓜干》月刊创刊。1946~1947年,每年都
有11个文学期刊创刊发行。创刊于1946年的11个文学期刊是:《大都市》周刊,由吕仲
起主编,创刊于1月。《建国周刊》,由吕鸣九主编,创刊于1月。《中兴周刊》,由孔昌
熙主编,创刊于1月。《海风周刊》,创刊于7月。《荒土半月刊》,由张咸初主编,创刊
于8月1日。《民声月报》,由刘燕及、张子明主编,创刊于8月。《小朋友十日刊》,由
王文起、聂希文主编,创刊于10月。《青岛》月刊,由青岛杂志社毛迪、王端、高雄、
张咸初编辑, 创刊于10月。《岛声》月刊,由艾茹、黄辰廷主编,创刊于12月。《新血
轮》月刊, 由朱之凌等编,创刊于12月。《时代生活周刊》,由时代生活周刊社编。创
刊于1947年的11个文学期刊是: 《青岛文艺》,从第二期起改为《文艺》,由刘燕及主
编,创刊于1月。《海声》月刊,由青岛海声月刊社编,创刊于3月。《艺友》半月刊,创
刊于4月。《大华》半月刊, 创刊于6月。《劳山》月刊, 劳山月刊社编,创刊于6月。
《大青岛》月刊,由大青岛月刊社编,创刊于8月。《青声》月刊,由青声月刊社芮麟主
编。《文衡月刊》, 由张伯儒主编。《星星》月刊,由星星月刊社编。《星野》月刊,
由星野月刊社编。《岛上文艺》月刊, 由岛上文艺月刊社编。1948年9月,由华鼎主编
的《青岛月刊》也创刊发行。
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期刊虽多, 但刊期不长,有些出了三五期后就停刊,有的创刊
后便无踪迹。这些文学期刊中,较为出色的是《小朋友十日刊》,共出了44期。《小朋
友十日刊》是在中共上海学委领导人吴学谦、单基意的指示下, 由中共青岛地下党员
王文起、聂希文等创办的,社址在沧口路。宗旨是以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儿童文学作
品向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团结友爱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立志为社会服务。1946年10月出版了创刊号,图文并茂,套色印刷。1~4期是四开小报
形式。第5期以后,改为16开32页码的装订本。发行量由开始的4 000份增加到7 000份。
发行地区由青岛市区逐渐扩大到胶县和潍坊, 受到了读者的青睐。收到的稿件也日益
增多,除了创办时特约的撰稿人以外,又在读者中发展了60多名通讯员。《小朋友十日
刊》的内容,除了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连载了贺敬之的《野小
鬼》和《金日成将军的故事》。1942年曾在解放区担任过教员的聂希文, 以他的亲身
经历和感受写了中篇小说《旅长》在刊物上连载。这些描写解放区军民抗日斗争和学
习生活的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有的写信给编辑部,表示对国民党当局的
不满和对解放区的向往。 《青岛文艺》 及后来的《文艺》亦有较大社会影响。
1946年10月,刘燕及以“青岛文艺社”的名义创办《青岛文艺》,向国内文艺界著名作
家诗人画家约稿,得到了大力支持。美术界国画大师徐悲鸿寄来了题词:“尊德性道学
问, 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他还复信热情鼓励刘燕及。著名作家王统照、诗
人臧克家、李白风、臧云远也分别寄来了题词和诗作。1947年元旦后, 《青岛文艺》
创刊号问世,刊登的文章中有六篇是出自国内文艺界名家之手。他们是美学家朱光潜、
作家萧乾、 音乐家王云阶、文学翻译家孙用、文学评论家何家槐。1947年5月到1948
年9月出刊五期。 另外还出版了《文艺诗歌专号》、《杂志》联合刊、《文坛》月刊
先锋号等。《青岛文艺》除了发表著名作家诗人的作品外, 还开辟了《青岛青年作家
集体试笔》的专栏,发表青年作者的作品。由于许多作品有明显的进步倾向,便受到了
青岛反动当局的压制和迫害。1948年青岛社会局带法警捣毁了青岛文艺社、查封了编
辑部, 刘燕及被迫离开青岛去南京。1948年9月,刘燕及在南京又以“青岛文艺社”的
名义出版了《文艺》,成为终刊号。
建国后,1952年1月,由青岛市文联筹备委员会主编的《青岛文艺》(原为《工人文
艺》) 创刊, 至1956年11月终刊,出刊了395期。1959年由青岛市文艺界联合会创办了
《海鸥》文学期刊,先为半月刊,后为月刊,1960年底停刊。1973年2月,恢复出版,定为
《青岛文艺》,1979年复为《海鸥》,1985年改为《海洋文学》,1986年又恢复《海鸥》
名称。至1986年, 共出版了103期。 报纸文学副刊 20年代末,青岛创办的《青岛
快报》即有文学副刊, 刊名为《小钢炮》。此后,在作家王统照的支持下,杜宇创办了
文学性4开小报《青痕》,共出了4期。30年代后,主要报纸有《青岛时报》、《青岛民
报》、《青岛晨报》、《民国日报》、《胶济日报》、《工商日报》等。《青岛时报》
发行量最大, 创刊后办的文学副刊比较多。其中诗歌专刊《诗》、小说专刊《潮》、
评论专刊《论》、童话专刊《蚀》, 这四种专刊都由青岛跨学校的文学社团“涛社”
编辑。以后又有刊名为《春光》的副刊和李斐主编的副刊《明天》等。中国诗歌社青
岛分社的成员沈旭和袁勃1935年也曾为《青岛时报》编辑《诗歌周刊》等副刊。北平、
天津、上海的诗人都有诗稿寄来发表, 是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专刊。《青岛晨报》是
一家较小的报纸。作家肖军于1934年来青后,在《青岛晨报》编辑副刊,他曾约当时在
市立中学求学的李普和黄宗江一同编辑一个名为《黄金时代》的副刊。黄宗江还编了
一个多幕剧《光明的未来》, 在《黄金时代》上连载。《民国日报》是国民党青岛地
方组织的机关报。作家吴伯箫曾任副刊编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吴伯箫写
了《黑将军挥泪退克山》一文,在副刊上发表,表示义愤。青岛《平民报》办了《平民
乐园》, 《工商日报》、《胶济日报》都办了文学副刊如《荒浪》等。在这一时期的
报纸文学副刊中,以《青岛民报》的副刊最为活跃,持续的时间长,质量高,受到读者欢
迎。《青岛民报》创刊于1930年2月1日, 中共地下党员姜宏、于黑丁、刘西蒙、孟超
担任副刊编辑。1930年副刊的刊名有《夜泊》、《白浪》、《海啸》等, 曾连载长篇
小说《西山的故事》。1931年副刊的刊名有《尼罗》、《一流》、《一燕》。1932年
田仲济编辑的副刊刊名是《处女地》和《野光》, 还有诗专刊《南风》。1933年副刊
的刊名是《汽笛》,1934年副刊的刊名是《每周文艺》,1935年副刊的刊名有《避暑录
话》,还有《新诗歌》周刊。1936年副刊的刊名有《新地》等。
1935年7月14日, 《青岛民报》副刊《避暑录话》创刊,每周一期,共出刊10期,到
同年9月15日结束,是当时全国报纸副刊中影响最大的一个。《避暑录话》的创办人有
王余杞、王统照、王亚平、老舍、李同愈、吴伯箫、孟超、洪深、赵少侯、杜宇、臧
克家、刘西蒙等12人,他们又是主要撰稿人。创刊词由洪深撰写,结束语由老舍执笔。
10期《避暑录话》共发表散文、杂文、游记、故事、诗歌等67篇。创刊号问世后立即
受到读者欢迎, 远及香港、四川的读者亦来函订阅。停刊后,又将10期装订成册,在青
岛、天津、上海、北平、济南、绥远、太原等地出售。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青岛只有两家中文报纸,即《青岛新民报》和《大青岛报》。
《青岛新民报》的副刊刊名为《新声》, 《大青岛报》的副刊刊名是《青潮》。两家
报纸合并后, 副刊的刊名为《新潮》。两报副刊发表了大量杂文,称颂侵略有理,宣传
“亲日”、“大东亚共荣”,侮骂抗日军民。副刊上连载小说《劫后余生》,赤裸裸地
宣称“日本军队来了”,使老百姓“重见天日”。不仅内容反动,而且质量低劣粗俗。
除此以外,《青岛新民报》连载了王度庐等人的武侠小说。日本投降后,报纸停办。这
时期还创办了两种日文报纸, 名为《青岛兴亚日报》和《青岛新报》。《青岛新报》
在1940年以后连载过《明天的建设》(仲木真一)、《空中的不死鸟》(秋永芳郎)两篇
小说,还连载了戏剧《太国记》(大岛白贺)。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 《民言报》、《公言报》、《军民日报》、《青
岛公报》、《民众日报》、《青报》、《力报》、《大民晚报》先后创刊, 《青岛时
报》 和《青岛民报》 也复刊, 各报都办了文学性副刊。《民言报》办的副刊刊名有
《民言副刊》、《艺文》、《潮音》,《公言报》副刊的刊名为《黎明》,《军民日报》
副刊的刊名为《前哨》,《青岛公报》副刊的刊名为《新青岛》,《民众日报》副刊的
刊名为《前哨》,《青报》副刊的刊名为《青春》,《青岛时报》副刊刊名为《青光》
和《海歌诗刊》。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报纸副刊中,《民言报》的副刊《潮音》质量较好,由王统照主
编。《潮音》于1945年12月19日创刊,每周三期,1946年2月24日停刊,共出29期。每期
发稿5 000字左右。《潮音》发表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庆祝胜利告国人电》、
《慰问上海文艺界书》, 以及郑振铎、郭绍虞、丰子恺、徐永玉等作家的作品。王统
照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前奏》、《忆老舍》等作品。
青岛解放后,首先创办的是《胶东日报》,不久更名为《青岛日报》。其次是《工
人日报》。这两家日报都有文艺副刊。《青岛日报》的文艺副刊曾多次更名。50年代
初市文联筹委会和报社联合开辟了文学副刊专栏, 不定期刊出。 1957年联合开辟了
《海鸥》文艺副刊专栏(整版),共刊出60期。“文化大革命”中,《海鸥》作为不定期
副刊。80年代, 副刊刊名为《琴岛》,是综合性副刊,除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
等文学性文章外, 还发表其他文章。《工人日报》的文学副刊多发表工人业余作者的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