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聋哑儿童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5&rec=44&run=13

1946年, “青岛市私立英华聋哑学校”成立,校址在德平路7号。学校设三个教
学班,学生45人。1953年1月,该校与另外两所成立时间较晚、规模较小的“新生”、
“联义”聋哑学校合并成为“青岛市私立聋哑学校”。1954年该校与青岛盲童学校合
并为“青岛盲哑学校”。1971年青岛盲哑学校重又分为“青岛聋哑学校”及“青岛盲
童学校” 。1981年青岛聋哑学校有16个教学班,学生198人。建国前的青岛市私立英
华聋哑学校预科2年, 初级4年,高级2年。课程设置与普通小学同,工艺设有皮工科
(皮箱、皮鞋及其他应用皮件)、缝纫科(西服、制服、便服、孩童服、衬衣等)、针织
科(汗衫、毛巾、袜子、手套、毛衣、刺绣) 、印刷科(打字) 、化学工艺科、木工科
(家具、儿童玩具)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体力、兴趣爱好情况分别施以上述各职
业技能项目。 学校现行学制为8年。学生从六年级开始,除学习必要的小学文化课程
外,另增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学生毕业后文化程度达到相当于小学毕业程度,技术水
平达到一至二级工水平。
学校的经费来源,建国前主要渠道有:(1)社会募捐(各界知名人士的捐助、汇泉
跑马场的部分收入捐助);(2)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给予的物资;
(3)学费收入;(4)学校工艺劳动收入。建国后,学校的经费靠国家拨给和勤工俭学的
收入。校舍原系敌伪产业,一度被人占用过,房屋破损、脏乱。1949年学校征地11亩,
依山新建二层楼1幢,外加食堂及平房多间,1971年又扩建校舍2 500平方米。学校还
设有机机械、 塑料、 木工、缝纫等车间,生产过“28#带锯机”、“磨条机”、
“300木工平刨机”、“小型减速机”等产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到5年时间,
创产值1 026 814.07元,利润317 087.46元。收入大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集体
福利,补充了教学经费。
学校除专设机械、塑料、木工等车间进行职业训练外,课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
职业训练活动,先后成立了书法、美术、手工、舞蹈、科技、木工、理发、标本等各
类活动小组及体育锻炼队。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一技之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1983年美术小组有30多幅作品入选参加全国聋人美术作品展览。
体育锻炼队在1983年举行的青岛市聋哑人秋季运动会上得金牌34枚,银牌29枚,铜牌
20枚; 在1984年6月举行的山东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青岛代表队获田径、游泳
两个团体总分第一,代表队中有5名队员是该校锻炼队的队员,5人得金牌5枚、银牌5
枚、铜牌3枚;有3人入选参加省集训,赴安徽参加全国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