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5&rec=37&run=13

德占、第一次日占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局利用读经和修身课,向学生灌输封
建伦理道德。德、日侵略者还通过德语、日语课和宣传其文化、宗教、生活方式等,
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两次统治时期,推行“三民主义”教育,建立训育制度,实行训教
合一。废止读经,利用党义、公民训练、国文、社会等课程,训练学生思想。以“礼
义谦耻”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封建伦理思想作为小学生的道德准则。
1933年青岛市教育局制订了全市训育方案,次年又经修订。其小学部分主要内容有:
1、目标:(1)善良习惯之养成,整洁、守纪律、有礼貌、重信约、勤工作、喜运动、
习劳役、尽职责、爱朴素、不诳语。(2)德性培植,爱国、义勇、奉公、合作、诚实、
俭朴、仁爱、笃学、力行、知耻。(3) 能力培养,健全体魄、服务能力、敏捷身手、
耐劳精神。 2、方法:人格感化、事实训导、环境适合、集中训练、家庭访问、实施
奖惩、 利用机会、选择读物、利用教材、考察社交。3、组织:各校设有训育处和训
育主任,执行一切训育事宜。由级任教员兼负级训导职责,各科任教员也负有训育责
任。学生方面有级会、班会及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五、六年级组织童子军。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直接或操纵傀儡政权,继续推其奴化教育。日伪当局在学
校中强设日语课,加授《兴亚读本》,篡改文、史、地课本,成立儿童读物审议会,
查禁抗日进步书刊,按其意图编撰儿童读物。日伪当局命令各校利用周会、朝会、校
训、歌曲、放映电影等形式,宣传媚日卖国思想,频繁举行学生演讲会、雄辩会、歌
舞比赛、作文(包括日语作文)、作品展览等,诱迫学生发表媚日卖国言论。伪教育局
规定各小学均应供奉孔、孟圣像,恢复祀孔、祀武成王典礼,悬挂“古圣贤”肖像。
日本侵略者在学校中实行封建法西斯教育,任意体罚学生,并要求学生打不还手,骂
不还口。改童子军为少年团,由日伪高级头目任顾问、团长、委员等。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在“清除日伪奴化教育的影响,倡导新生活”的
同时,加强了反共宣传。
建国后,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制
度,形成以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少先队及各科教师组成的思想品德教育网,通过
周会、晨会、政治课及各科教学专题报告、参观访问、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围绕各
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
质教育。
建国初期,根据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义
义教育,重点进行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主要
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此后一直把五爱教育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950
~1953年,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各校掀起捐献
飞机大炮的热潮。 “三反” 、“五反”运动时,进行反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教育。
1953年配合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总路线和共产主义教育,组织小学收集废金属、植
树、种蓖麻,支援国家建设。
1955年把《小学生守则》 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957年始,根据《守
则》内容,主要进行时事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及劳动、纪律教育。1958年
秋, 设生产劳动课, 低年级主要为手工劳动,中高年级参加校内劳动和公益劳动。
1957年各校成立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领导小组和班级辅导小组,帮助学生树立无产阶
级世界观。翌年在高年级开设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课。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勇于克服困难塬精
神。1962年后进一步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主要为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请老红军、
老工人、老贫农忆苦思甜,参观阶级教育展览,开展读红色书、讲革命故事、唱革命
歌曲、和长辈比童年等活动,要求少年儿童做革命接班人。在此基础上,1963年开展
的学雷锋活动很快形成高潮,以后又相继掀起学习王杰、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及学
习解放军、大庆人等热潮,并和学习毛泽东著作、“反修防修”结合起来。聘请解放
军指战员、民警、老工人、老贫下中农担任校外辅导员。这些活动,使学生普遍形成
了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的良
好道德品质。
“文化大革命” 期间,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毛泽东思想教育成为政治思想教育
的唯一内容, 搞“天天读” 、“早请示、晚汇报”。1973年后批判“师道尊严”、
“智育第一”,学生纪律涣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陆续恢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好传统,抛弃了其中极“左”
的做法和内容,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1981年市教育局成立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教研组,各区、县也都相应地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
组和教研组。学校建立起由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咒和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班主任和少先队的作用,结合沉重实际和身心发育规律,研究改
革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这一时期,以“五爱”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教育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重点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增加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
念教育。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并围绕上述内容结合每年思想品德教育和
重点,常年坚持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各项活动主要有:“争做好少年”、
“争做雷锋和张海迪式的好少年”、“争做文明小主人”、“祖国在我心中”、“四
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小金星”、“唱三歌”(国歌、队歌、
校歌) 等活动。各校制订了文明礼貌用语、校规、校训、校歌等,使精神文明教育经
常化、制度化。1981年秋,全市各小学开设了思想品德课,针对独生子女比率升高,
劳动观念淡薄、艰苦朴素作风差的现状,加强了劳动教育。1983年全市小学开设了劳
动课,市教育局编写了《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教材。1985年市教育局编印
了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本。市教育局多次下发了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的指导意见,
规定各校必须设专职或兼职的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建立集体备
课和检查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从知识、感情、意志、行为四方面全面考查,
作出合理评估。在坚持以教学为主、寓德育工作于教学过程之中的同时,加强了班主
任、少先队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1984年后,
全市小学陆续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沿着正
确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