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成果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4&rec=25&run=13

成果推广机构 1909年,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在李村建立实习农场,对农作物
进行改良试验。
1925~1948年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和日本侵占时期,通过设立在李
村等地的农事试验场、农场、农业学校等机构,推广过农业科学技术。
建国后, 青岛市人民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科学试验, 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952~
1959年,市、县先后建立了农技站、种子站、植保站、畜牧兽医站,公社(乡镇)增设
农技站,大队 (村) 成立农业科技队,形成了完整的良种栽培技术的试验推广体系。
1974年,青岛市学习湖南华容县的经验,在所辖各县成立农科所,公社建立农科站,
生产大队设立农业科技队,生产队设农科组( 简称“四级农科网”) ,进行农业技术
试验、示范、推广工作。1978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农村商品化经济
的发展,“四级农科网”逐步取消。
1990年, 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基本形成。建起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5 241
个;乡级农业科技推广站844个,平均每个乡镇5.3个;农机示范户32 842个,平均每30
多户一个。 有农技学会、协会、研究会596个。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
乡共有2 000多名科技人员包村、 包户, 1 000多名科技人员和干部、农民一起组成
100多个技术承包集团,承包130多个项目,初步走上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经营实体
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轨道。
工业方面,由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兼管,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966年,青岛浮山公社农技站引进蔬菜无土育苗新技术。
1978年,即墨县金口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设计试验了太阳能地瓜育苗温床,列入
1980年市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同年在全县1万多个育苗床上得到应用。
1981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青杂五号”大白菜,在青岛和全国16个省市
推广,增产效果比地方品种平均提高25%。
1982年,全市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四大作物,通过推广应用良种和新技术等
措施,增值265万元。
1983年,崂山县蔬菜局引进地黄瓜、西红柿、甘蓝等优良品种35个,通过引种和
选种推广, 使全县4.3万亩蔬菜基本达到良种化。同年,莱西县水集镇谭彪庄大队一
块5亩葡萄地, 由于采取了高密度栽植和覆盖地膜、加强水肥等措施,使两年生葡萄
平均每亩单产达到3780多斤。
1986年,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和应用”的研究,
大力发展大白菜良种培育,向全国提供良种9.5万斤,遍布23个省、市、自治区。
1987年,崂山县将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立体栽培三项技术并用,使草莓、黄瓜
提前1~2个月上市。食草类畜牧良种“小尾寒羊”已在胶南、黄岛等地引进成功,农
牧渔业部推广的“新型多效植物生产调节剂——叶面宝”,经崂山县试用,葡萄亩产
达到万斤以上, 桃子单体增重59%,花生增产146.2%,开辟了全市增效高、成本低、
便于推广的增产技术新途径。
1989年, 胶南县组织全国新结构犁铧成果推广应用交流会,向全国推广犁铧3万
套。同年,平度市磷肥厂厂长孙培英研制的“多元素‘包被’复混肥及其造粒设备”
获中国发明铜牌奖。1990年6月,在平度市召开了国内首创的新化肥“多元素‘包被’
复混肥”现场推广会。
工业科技成果推广 1950~1957年,在中共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全市
通过“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竞赛活动,大搞发明创造。通过技术表演、参观
学习、召开现场会等方法,推广先进成果和先进技术。1950年,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细
纱车间青年挡车工郝建秀, 创造出300纱锭每班只出六两白花的成绩,创造出“郝建
秀细纱工作法”,这一先进工作法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全国纺织工会
主席陈少敏等领导同志的肯定。该工作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1950年,青岛冀鲁针厂淬火工人张作良发明了“张作良式煎火炉”,使手缝针热
处理工艺跨进一大步,在全国同行业推广。
1957年8月,青岛木材 综合加工厂革新能手徐呈龙研制成功电动木板对缝机,比
手工操作提高工效20倍,该技术在全国木器制作行业得到推广。
1960年,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工具车间金属旋工马学顺发明的“多头车刀”,
1961年列为全国推广项目。
1965年以来,全市组建的热处理、铸造、钳工、机械、焊接、电子、自控、金切、
冷加工、激光、工程塑料等专业协作队进行了跨行业、跨地区和厂际间的技术协作活
动。1983~1986年,全市各级职工技协组织为工矿企业攻克生产技术难关达2157项,
实现技术革新85项。
1978年,青岛市在油漆、食品、纺织、印染、塑料、造纸、印刷、制药、铸造等
行业在5 000千瓦的电加热设备上推广应用远红外加热新技术, 使加热设备的电容量
降低了1 500千瓦。
1981年,全市轻工系统实现71项重要工艺改革和设备改造科研项目。青岛啤酒厂
开展“啤酒合理生产周期的研究”,采取提高后酵期库温和适当加大前酵期酵母添加
量等措施,改进了工艺,可使啤酒后酵期由70天缩短到50天。青岛味精厂开展“高糖
高酸新工艺”的研究,青岛卷烟厂采用与市轻工研究所共同研究出的“烟草快速发酵
新工艺” ,使烟叶发酵时间由12天缩短到2天半。这种发酵新工艺是国内卷烟生产中
一项重要创新, 为全国烟草发酵连续化创造了经验。 青岛制线厂采用二甲基羟硅油
(295有机硅油)代替甘油、白油或硬酯酸等材料处理纯涤纶线,提高缝纫效率45%。
1983年,纺织工业部、山东省机械厅邀请各地专家在青岛市举行技术座谈会。推
广青岛整流器厂研制成功的可控硅串级调速电源装置,可使纺织企业空调设备每年每
台节电5万度。 青岛市酿造厂采用酱油生产高短法连续蒸煮技术后,改变了传统的酱
油生产工艺。青岛第二印染厂在印染热定型机等设备上推广应用远红外烘干技术,每
年可节电400多万度。
1986年,青岛锻压机械厂研制的“电阻焊三片罐生产线”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被
列入国家科委“七五”期间“星火计划”在全国推广的技术装备项目。
1988年,在杭州召开的“电渗析—反渗透装置”推广会上,青岛市积极引进外地
新成果,使其在青岛黄海海藻工业公司落户,为该公司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
低消耗、 减少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1989年6月,国家科委在青岛召开了全国钢框系
列模板推广应用交流会和全国第二期“2381”培训班以及全国等级面粉加工成套设备
推广会。 青岛面粉机械厂的DFT-15型等级面粉加工成套设备,已在全国小麦产区推
广并销售200多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