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3&rec=42&run=13

德国侵占时期,青岛旅游客源市场主体主要是外国游客。虽然随着大小港码头及
胶济铁路的投入使用使青岛的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但来青的国内旅客主要是谋生
的手工业者,且不少人逐渐在青岛定居,国内游客很少。铁路自1902年客运量增长较
快,1902~1903年为321475人次,1904年为558800人次,1907年为883231人次,1908
年为845124人次。青岛市区华人人口1902年为14905人,1903年为28144人,1904年为
27622人,1907年为31509人,移民增长较快。1910年以后,青岛城市渐显规模,国内
商务游客和观光、度假游客逐渐增多。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汇泉海水浴场对国人的开放以及中山公园樱花树的大规
模增植,使青岛国内旅游市场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春季观樱和夏季的海浴时节,外
埠游客纷纷来青观樱和海浴,其中不乏学生游览团体。每月的赛马会也吸引了一些国
内游客来青。1921年夏,各地来青避暑海浴的国内游客达7588人。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来青观樱、海浴、赛马的国内游客更加增多。1923
年, 胶济铁路局对来青海浴的游客及观樱团体实行乘车优待,减收1/4。1924年青岛
万国体育会承租汇泉跑马场后,正式建立青岛赛马场,改每年春秋两季赛马为每月举
办,博彩游客不断增加。1930年铁路取消了观樱减价票,依旧保留了海浴、旅行团体
减价票,并陆续增加了来回游览减价票和国内周游减价票,来青的国内游客越来越多。
30年代初, 中国旅行社在青岛设立分社, 主要为国内游客提供旅行游览接待服务。
1933年,京沪空中航线在青岛设站。1935年首开青岛至北平的旅游专车,设立青岛市
政府旅客接待处,举办带有旅游展销性质的“全国第四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促
进了国内旅游的发展。从30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青岛旅游市场如火如荼,成
为建国前的最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度假避暑旅游和观光旅游得以较大开发,修建和
完善了一批景观和设施,赛马和观樱等各种旅游活动更趋活跃,赛马已由每月举办增
至每周举办,有时在周六还加赛,并在北平、天津、华北等地大作广告宣传。在国内
社会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来青的观光和度假游客继续不断增长。春季,青岛市民
也纷纷赴丹山、少山和登瀛踏青观花。青岛商业、贸易在国内的显著地位 (1932年,
青岛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第四位,1935年超过广州位居全国第三位) ,使青岛与国内
外商贸往来十分频繁,商务旅游显著增长。同时,崂山各庙宇寺院的修复,特别是市
区湛山寺的建设、佛学校的开办以及各种开光庆典等宗教活动和庙会、山会、庙街集
市等的兴旺和活跃,又形成了宗教旅游特色。一时国内各方僧众云集,香客临门,赶
会游人也络绎不绝。这一时期,青岛旅游市场已由德、日侵占时期的以国外游客为主
体转变为以国内旅游市场占主导地位,但来青外国游客的绝对值仍然高于其他时期。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青岛国内旅游市场逐渐衰落。日占后期和南京国民政
府第二次统治时期跌入低谷。
建国后,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青岛国内旅游市场主要以来自全国各地的
疗养客人以及公务出差的观光客人为主。春季,中山公园观樱、八大关和丹山、少山、
登瀛赏花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主要旅游项目,人流如潮,既有学校、单位等团体组织的,
亦有游人自发结伴而行。此间,青岛火车站曾专发过至丹山、少山的市郊旅游车辆。
夏季,海水浴场吸引着大批游客和市民。崂山旅游以单位组织的居多。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种度假、疗养停滞。大批外地师生涌入青岛,栈桥、鲁
迅公园等海滨,外地师生接肩擦踵,拍照留影者比比皆是。
70年代,来青的国内游客主要是公务出差人员,以及寒暑假期间的大中专学生,
疗养客人逐渐恢复。
80年代,青岛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逐步发展起来。随着各种疗养院和疗养活动在青
岛的兴建和逐步恢复,疗养客人又开始迅速增长。暑期学生、公务出差人员、疗养客
人成为青岛国内旅游客源的主体, 旅游团队、自费散客亦开始增加。1980年5月,青
岛市成立了建国后第一家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1984年,全市接待国内游
客的宾馆、旅馆有285处,总床位2800多张,全年接待国内游客达到305万人次,国内
旅游收入0.88亿元。1986年全市宾(旅) 馆发展到768处,床位4.59万张。逢暑期旅游
旺季,各大、中、小学和浴池积极举办临时接待站,每年可接待30万人次的国内游客。
全市注册登记从事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7家, 平均年接待国内游客约1200人次,组
团外游约200人次左右。 1987年,全市从事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发展到10多家,导
游和管理人员等373人。 通过旅行团队来青旅游的游客比例上升。是年,接待国内游
客461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1.78亿元。年内青岛旅行社推出的“齐鲁航空旅游”成
为受人瞩目的国内旅游项目,游客首日由青岛乘飞机至济南,游大明湖、趵突泉、千
佛山等景点,次日乘车赴曲阜游“三孔”,第三天登泰山,晚乘火车返青。6月7日首
批团队有28名青岛游客参加, 当月就发出3个团,计80余人次。1988年暑假来青的国
内游客显著增加,全市1335处宾(旅)馆(9.16万张床位)基本告满,开办暑期校办临时
接待站89处,设临时床位1.86万张,利用浴池床位1009张,仍应接不暇。全市接待国
内游客502.06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2亿元,达2.25亿元。受1989年春夏之
交政治风波的影响,1989年、1990年国内旅游市场连续两年滑坡,1989年接待国内游
客441.19万人次, 较上年减少12.12%,国内旅游收入2.97亿元,较上年增长6.83%。
暑期仍然是国内游客来青的主要季节,高峰时每天近30万人次,各类宾馆、旅店基本
趋于饱和。通过旅行社来青旅游的游客进一步增加,全市各国内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
54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16倍,接待“一日游”游客94万人次。1990年接待国内游客
较上年减少11.35%。1991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略有回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09.73万
人次, 增长4.76%,国内旅游收入3.79亿元,增加10.82%,全市经营国内旅游的三类
旅行社为24家,有组织接待国内游客21万人次。
1992年“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口号的提出,把国内旅游放在了突
出的位置,四方、沧口、胶南等区市相继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市旅游局深入有关单
位,支持和帮助组建旅游经营实体,全市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三类社迅速增加至40多
家。 海上旅游得到发展,受到国内游客的喜爱。前海投入9艘游船、35条摩托艇,海
上拖曳伞、水上摩托车、水上自行车等游乐项目使夏季出现海上旅游热,参加海上旅
游活动的国内游客约20多万人次。糖球会、赏花会、啤酒节、葡萄节、“青岛之夏”
艺术节等各种节庆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游客,仅第二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主会场
就接待市民和国内游客140多万人次。
1993年,市旅游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以旅行社为中枢的国内旅游体系,全年审批三
类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50多家,超过历年发展国内旅行社的总和,使三类旅行社总
数达到95家。全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60.5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17亿元。国内游
客主要来自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东北、华北、中原及中南地区,
主要客源省市为广东、上海、北京、河南及山东。国内游客主要为城市观光与海滨度
假两大类型,其中以公务观光、学生暑期海滨度假居多。典型的包价旅行团日渐增长。
来自广东的国内豪华团,花费水平和产品档次已向海外经济等级的旅行团靠近。国内
游客在青平均停留天数为3.5天,平均花费为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