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胶南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3&rec=29&run=13

琅琊古城旧址 位于胶南市琅琊镇,背依青山,前临古港,东濒黄海,西通内陆。
春秋时期, 琅琊已是齐国大邑和海港及军事重镇。公元前485年,吴国从海路攻
齐,在琅琊海面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战国时期,琅琊经济繁荣,以
富饶闻名天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齐地东部为琅琊郡,郡驻地在今琅琊镇,系秦
36郡中唯一的滨海郡城。距郡城数里,即为当时中国最大最早的琅琊古港。西汉时期,
齐地分为七郡三国,琅琊郡为其中之一,仍驻琅琊镇,是东方经济、文化、航海发达
地区。琅琊古城于西汉后期因地震等原因中落,失去中心地位,古城渐被湮没。
琅琊城池占地约数十万平方米。明初,在遗址处建夏河寨所,今已倾圮,仅余部
分城墙和护城河遗迹。古城东部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皂户商代文化遗址,已出土大
量商代遗物。 西北1.5公里处,有村名“甸王家”,当地有“先有甸王家,后有琅琊
台”之说,是琅琊台周围仅存的先秦村邑。
琅琊台 位于胶南市西南26公里, 琅琊镇境内,三面环海,海拔183.4米。其东
南为斋堂岛,北为龙湾,西南为沐官岛,西北为琅琊城故址。
琅琊台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
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是齐国的重要城邑,齐桓公、齐景公尝游此,数月不归。有
载,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称霸,由会稽徙都琅琊,起观台,以望东
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
年)、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三巡其地,迁民3万户于琅琊台下;大兴土木,修筑
琅琊台,以观海望日; 于台下修成“阔三四丈”的御路三条;刻石立碑,颂秦功业;祭
祀“四时主”;在琅琊台两度遣徐福等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年),秦二世登琅琊台,刻诏书于始皇所立石旁。汉武帝亦曾多次涉履琅琊。后李
白、白居易、李商隐、熊曜、苏轼、颜悦道、王无竟、丁耀亢、刘翼明、高凤翰、李
澄中等文人学士,皆曾登临其地,留有《登琅琊台观日赋》(熊曜)、《书琅琊篆后》
(苏轼)、《琅琊为秦碑布告游人诗》(刘翼明)、《太古园集》(王无竟)、《艮斋笔记》
(李澄中)等。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诸城知县颜悦道重修琅琊台,在台上建海神
庙、礼日亭,并立碑石,刻记他登琅琊台的奇遇。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颜悦道
建生祠于台上。
琅琊台自然风光秀丽,古台观日、海市蜃楼为琅琊台胜景,唐开元进士熊曜、清
诸城文人李澄中分别在其《登琅琊台观日赋》、《艮斋笔记》中有记载,当地人亦有
此说。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琅琊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将琅琊台景
区纳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范畴, 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6月山东
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青岛琅琊台
风景名胜旅游区。是年前后,当地政府投巨资修建和修复了徐福殿、云梯、御路、琅
琊刻石、始皇群雕、望越楼、琅琊石亭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观。
徐福殿 位于琅琊台西南侧, 占地871平方米。1993年始建,翌年10月竣工。仿
秦代建筑,分前后两殿。前殿内供奉齐方士徐福塑像,墙面有壁绘。后殿为徐福史迹
陈列馆,东厢为琅琊台史迹陈列馆,展出琅琊台出土文物。该处曾是徐福主要活动地,
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徐福曾先后两次上书秦始皇入海求仙药,据载其一行自琅
琊北至荣成山而东渡扶桑。
云梯 位于琅琊台西南侧,长152米,宽2.8米,共336级,中设4个平台,为当年
秦始皇登台的三条御路之一,1993年底基本修复完成。
御路 位于琅琊台北侧,长135米,宽6.8米,共386阶级梯,中设平台4个,中轴
线用方砖砌成,御路两侧为级梯,级梯外为石雕护栏,是秦始皇登台的三条御路之一,
1993年根据历史记载和遗存修复而成。
琅琊刻石 位于琅琊台顶西部, 秦琅琊刻石的复制品。 刻石通高4.8米, 上宽
0.76米,下宽2米,东、南、西三面环刻,分秦始皇《颂诗》和二世《诏书》两部分,
共计447字。1993年底始复制,翌年9月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筑就琅琊台后,在台顶立石刻,颂秦功业。公元前209年,
秦二世巡至琅琊台,在始皇所立刻石旁刻其诏书和大臣从者名。历经风雨剥蚀,至宋
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作《书琅琊篆后》,记其登琅琊台所见:“今颂诗亡矣,
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而二世诏书具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诸城知县程
3于琅琊刻石南面刻“长天一色”四字,著名而隐其姓。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
诸城知县宫懋让见刻石裂,熔铁束之。清道光年间,铁束散,刻石碎。后诸城知县毛
澄筑亭覆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4月间,一次大雷雨过后,碑石散失。1921~
1922年,诸城视学王培祜先后两次登琅琊台搜寻,将散碎碑石凑合。后残石被移置诸
城县署, 解放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历史博物馆。残石高129厘米,
宽67.5厘米,厚37厘米; 现存碑文13行,86字,李斯书,是秦刻石存字最多者,中国
现存最古刻石之一,堪称国宝。
琅琊刻石亭 位于琅琊台南坡偏东,亭有四柱支撑,上覆琉璃瓦,为仿明清式建
筑,内有琅琊刻石残碑复制品,1992年建。
群雕 位于琅琊台顶东北隅, 共有花岗岩雕像14尊, 像高2.85~3.4米不等,
1993年始制,翌年落成。群雕中秦始皇遥指东海,身后文武从臣各具姿态,两侍女分
立左右,对面徐福跪拜上书,群雕栩栩如生。
望越楼 位于琅琊台东坡。为亭阁式仿古建筑,楼有二层,下层四周封闭,上层
亭内立越王勾践半身铜像。1993年始建,翌年竣工。
琅琊神泉 位于琅琊台东侧山脚处。清光绪《山东通志·山川志》等古志有载,
“神泉,在琅琊山下”,“污之则竭,斋戒则通”。此泉口粗若碗,喷涌如柱,清凉
甘甜。
龙湾 位于琅琊台北侧, 与琅琊台相连。湾畔沙岸广阔,绵延5公里,呈弧状,
犹若一钩弯月,又称月亮湾。海水洁净,沙滩细软,宜开发为日光浴、海水浴场。
斋堂岛 位于琅琊台东南方海面。因岛上古有斋堂,故名“斋堂岛”,斋堂“文
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传说此岛是秦始皇当年斋戒求仙药之处,又说是秦始皇下属官员斋戒处。岛上旧
有娘娘庙,相传为始皇之母斋戒居住之所,早已倾圮,唯余旗杆坑穴数个。岛上有甘
泉,位于海边绝壁间,传说为太后洗脸盆。此外还有黑石门等景点。
沐官岛 位于琅琊海滨的小岛, 面积约0.4平方公里。相传因秦始皇求仙,其从
官沐浴于岛上,故名“沐官岛”。岛上曾有甘泉,地处海滨,潮来则隐于水下,潮退
即可取用,据说水脉连接日照丝山,故又名“丝山泉”。泉今已湮灭。岛上有秦始皇
沐浴的古迹。
岛前湾内,传说旧为什河县城,后沉入水中,当地流传“淹了什河县,建了日照
城”的说法。据说天晴浪静之时,可望见海底村庄,渔民常从海中捞出陶罐、铁锅等
器物。据史书载,沉海城邑与西汉大地震有关。
哭坟 位于斋堂岛与琅琊台之间的斋堂岛水道一侧,有一海湾名“老湾子”,湾
前为一片礁石,潮来波隐,退潮出现,形如坟丘,当地称为“哭坟”。传说当年徐福
出海,在台前海湾造船,第一艘船下水试航时,触礁沉没,众人大哭,故名“哭坟”。
“老湾子”之名,源于徐福船队一去不返,怀念家乡,就将启航的海湾称为“老湾子”,
意即“老家的海湾”。人们曾在哭坟礁石下发现过造船用的铜钉。
徐福东渡启航处 位于古老湾子。有考此为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东渡日本的启航
处。1993年,胶南琅琊暨徐福研究会在此立“徐福东渡启航处”碑。
公主楼 琅琊台南入海处,一长约1000米的沙滩,名“潮湾”,相传为徐福造船
处。沿海岸线西南而行,一高约数十米的险峻山体兀立海边,人称“胡家山”。此山
独立于琅琊湾与潮湾之间,为半岛尽头。山上有石坑,可容10余人,山下临深潭,风
景颇殊。传说秦始皇之妹曾居住于此,故名公主楼。
琅琊古港 位于胡家山之西。为一面积数十平方公里的大海湾,外接黄海,内连
古郡,港深湾阔。当年港口紧靠郡城,因淤塞而外移。湾东的陈家贡村,原为大港口,
后淤塞而移于湾西侧。现海湾已被一石堤拦腰截断,近陆处被辟为盐田和虾池。
亭子兰炮台 位于琅琊台南2.5公里处, 前临黄海。炮台南北长7.45米,东西长
5.5米,高5米,砖石结构。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丙午年(1726年)曾重筑,炮台阳面
墙壁嵌有重修时的匾额。拟修复。
齐长城 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先秦古长城遗址。西起平阴,经由长清、莱芜、
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等市县,于黄岛区
辛安镇东于家下河村入海,全长500余公里。
齐长城在青岛境内长度约55公里, 跨越胶南、黄岛的7个乡镇。登小珠山远眺,
齐长城遗址清晰可辨。 东段自黄岛徐山向西,多为黄土筑就,残墙高1米左右,宽数
米不等。西段保存较好,六汪乡风台顶一段,长约300米,高2~3米不等;山周北岭一
段长500余米,底宽7米,高约5米,顶宽3米。齐长城多处城基用石头砌成,墙体用石
灰、 粘土和沙子混合的三合土筑成,各段还保存有烽火台遗址。风台顶烽火台,高4
米,直径15米,形状基本完整。白石口子前残存一个城堡要塞,位于山顶开阔处,长
10余米, 宽8米,呈长方形,南侧紧傍城墙,其他三面向北突出,地势险要。现石墙
已倾塌,余1米多宽的城基。
大珠山 位于胶南市大珠山镇境内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临海,总面积65
平方公里,主峰大寨顶海拔486米。
大珠山以巍峨挺拔、风光秀丽而闻名。因与小珠山南北雄峙而立,古有“双珠嵌
云”之说,被列为古胶州第一胜景。主峰大寨顶之阴有寺,名“石门寺”。建于金大
定五年(1166年) ,占地400余亩,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东西两院,分别供奉四大
天王及佛祖。寺门为3块巨石叠垒而成,故名石门寺。又因石门前有一泉,清碧如玉,
迸若珠玑,名玉泉,故石门寺又称玉泉寺。寺内多竹,遍布沟坡。寺南侧山坡有塔林,
共有花岗岩石塔12座,塔高2.6米,形态各异,传为金代始陆续镌立,“文化大革命”
期间毁坏,1992年按原貌修复。寺前有卧象石,寺西有磨铁庵,后尽毁。由寺内南瞻,
可见雄峰危耸,分外险峻,峰顶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其东侧一石似小僧、又似金猴,
正向大佛叩拜,惟妙惟肖,称“石拜佛”,也有称“金猴拜佛”。石门寺40年代曾毁
于战争,现拟重修对外开放。
次高峰——山南峰峰高330米, 形状如楼,故称“望海楼”。自阳坡攀行,一路
古迹较多。 东侧峭壁间有“珠山石室”,纵深3米,宽2.5米,高2.5米,有门框洞槽
和石雕石槛,室内四壁、地面均研磨平滑。石室临涧,原有铁板桥连接通行,绝壁下
原有“麻衣庵”,现已无存。山顶为一宽阔平台,举目远望,东西见海。
大珠山东段濒海处,有湘子门、南天门、阎王鼻子等名胜。湘子门西侧,一山直
立,常有白云萦绕,远望如帽,故名“帽子峰”。上有徐庶庙,庙甚小,但名气大,
深得四乡八邻百姓和渔民礼敬。庙后有浅泉,传说可祛病健身,故名“神泉”。
大珠山以石窟最为珍贵,多为隋唐时代遗存,属小型石窟,俗称“石屋子”,系
在高大岩石上凿成,内有佛像浮雕等。保存完好的有夹沟西山石窟、夹沟南山石窟和
石屋子沟石窟3处。 夹沟西山石窟镌刻浮雕佛像30尊,为隋唐艺术风格。夹沟南山石
窟略大于西山石窟,雕刻佛像21尊,损坏严重,模糊难辨。石屋子沟石窟雕有17尊佛
像和6个“飞天”、“云纹”图案,保存较好。
大珠山还有女儿石、老鹰石、鳖儿石、和尚石、八戒石等自然景观,形象生动逼
真。
珠山秀谷 位于大珠山东麓,群山环抱,水泽丰沛,一年三季有花,有芙蓉花、
棠梨、 迎春、野玫瑰等,最被称道的是千亩天然杜鹃花。每年4月是赏杜鹃的季节。
期间,杜鹃花在黄色迎春花、白色棠梨花映衬下,热烈奔放,赤艳骄人。清人高凤举
过此赋《七绝·经大珠山下》曰: “夹岸山花红浸水,夕阳倒影动鱼罾。胡麻莫问秦
人饭,只此风光已武陵”。
黑龙潭 位于大珠山西麓,东山张村东北约3公里的山沟内。天然深潭,潭阔6米,
水深2米, 清澈透底。上方有两块大盖石笼罩,周围布满滚水石,潭中常年蓄水,沙
石底,上方河流形成跌水,发出声响,可至百米之外。水流来自山顶两道溪水,长年
流水,大旱不涸。
灵山湾海水浴场 位于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缘。10公里沙滩绵延,草坪碧绿,
林带葱茏,滩质柔细,海水洁净,坡缓浪小,是海水浴、日光浴和消闲游览的天然佳
地,每年夏季接待游人十几万人次。
小珠山 位于胶南市东北13公里处,绵亘于胶南市与黄岛区境内,山体长7公里,
宽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5米,雄峙灵山卫之北,与次峰“釜
台筒”南北对峙。双峰嵯峨,高入云际,海拔高度为青岛市西域群山之最。当地流传
“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的说法。
小珠山古称朱山、州山。后“朱”渐改作“珠”,又因山之面积小于大珠山,故
名“小珠山”。
小珠山名胜甚多。大顶峰与釜台筒周围有天门、天桥、重背石、船石、直楼、万
人井(清泉)、石角石、瀑布岩、穿心石、纱帽石、尖顶洞、仙人迹、卧羊石、黄牙石、
五顶山等景观。东侧有白云洞和鬼子洞,险峻难登。大顶南侧有白石洞,洞分上、中、
下3层,洞腹宽敞,可容200余人。而洞口狭窄,仅能容一人进出。相传明崇祯十七年
(1688年),当地农民起义首领张大雅,高举义旗,集结民众,曾在此驻扎。洞西南不
远处有石马棚和拴马石等,相传是张大雅栓马的地方。
大顶峰前有朝阳寺,相传为唐玄宗时所建。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重修,寺内殿
台楼阁,宏伟壮丽,现已倾圮。院内有一“龙泉”,至今水旺甘甜,素有“胶州第一
泉”之誉。泉旁原有龙祠,现仅存遗址。山上原有蟠龙庵、太平庵、白云寺、双烈祠
等古迹。
樱桃峪 位于胶南市区东10公里, 张家楼镇北端藏马山与铁橛山交界处,长5公
里,山沟因樱桃树、苹果树居多,故称樱桃峪。每年清明节前10天左右,樱桃花竞相
开放,花香四溢,甚为壮观,吸引大批游人至临。花期持续一个半月。
灵山岛 亦名水灵山岛, 位于胶南市东南部海中,距岸约10公里,总面积7.3平
方公里,主峰海拔513米。
灵山岛北、东、南三面奇崛挺拔,不易攀登。岛西略为和缓,建有城口子码头,
码头以东,山峦叠翠,宛如画屏。岛上象鼻山形如巨象之鼻;歪头顶如人歪头观海;望
海楼山因峰顶有亭阁“望海楼”而得名。另有石秀才、老虎嘴、试刀石、背来石、鬼
斧神刀等景点。灵山岛山清水秀,宛如一块硕大的碧玉浮于海面,青翠欲滴,“灵岛
浮翠”为古胶州八景之一。清代,胶州州牧周于智素喜山水,曾赋诗咏之: “山色波
光辨不真,中流岛屿望嶙峋。蓬莱方丈应相接,好向居人一问津。”30年代,作家萧
军游此岛曾写有《水灵山岛》游记。
据载,灵山岛一带常有海市蜃楼出现。
灵山卫城隍庙 位于灵山卫东西大街西端北侧,明朝初年所建,早期曾遭破坏,
前后殿堂仍存。院内有两棵高达20余米、树冠直径约25米的明代古树。
唐岛 位于灵山湾东南部海中,海拔19.5米,面积约0.75平方公里,距大陆岸线
最近点0.4公里。据清乾隆版《胶州志·古迹》载:唐太宗征高丽曾驻师于此,故名唐
岛。 岛上有饮马池,常年有水。有古炮台1座,建于明代,与古镇口炮台东西分列,
同属灵山卫管辖。
胶南海水浴场 位于胶南市区东约4.5公里的灵山湾北岸,海滩平缓,水清见底,
自然风光优美。浴场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设有防鲨网、
更衣室和停车场。每年夏季接待游人1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