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即墨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3&rec=25&run=13

田横岛 位于即墨市东部黄海中, 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距陆地约3公里,离青
岛市区码头68公里。因秦末汉初齐王田横曾率众在此聚居而得名。相传该岛为田横属
下500将士集体殉节处, 古人所立“齐王田横暨五百义士之位”石碑尚存,碑呈长方
形,长44厘米,宽19.5厘米,厚7.5厘米。
田横岛自然景观有: 神龟石、老仙洞、狮身人面石等。田横岛顶上有古迹五百义
士墓,原有田横庙已荒废。“田横五百义士”的历史故事脍炙人口,给该岛增添了丰
厚的文化底蕴。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田横岛五百义士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田
横岛被列为全国26个试点开发岛屿之一。1992年,山东省三联集团独资开发田横岛,
分期建设田横岛度假村。拟建“梦海屯、九龙居、中国园”三大主体建筑群及电子游
戏城、健身美容城、体育健身城、射击场、迷你高尔夫乐园、儿童公园、海上活动中
心等7大娱乐中心, 现部分项目已竣工并接待游人,每年进岛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
旺季日最高峰曾达3000余人次。
马山 位于即墨城西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
山”,最高峰海拔211米。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为约1亿年前岩浆
涌出地表冷凝而成。 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
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柱状
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
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马山一带地质藏有丰富的木化石,学名“硅化木”,直径数十厘米不等,高者10
余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马山地区木化石数量、规模均为国内罕见,最著名
的是1983年发现的一块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径70厘米、细端直径60厘米的南洋杉
木化石,属白垩纪,为中国发现的木化石中的一个新种类。该化石树干整体有横断纹
理,断为12段,纹理明显,年轮清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慕名观光游客络
绎不绝。
马山古为宗教圣地,山前明代光宗皇帝赐号“慧觉禅师”刘仙姑为第一代主持的
白云庵现已修复,山上玉皇殿正在重修,山后曾有无成殿、圣母殿、雷神殿等寺庙。
马山民间故事、传说颇多。
1993年马山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鹤山 位于即墨市东, 临黄海,海拔223米,因山有一石,形状似鹤,故得名鹤
山。鹤山是崂山北部的支脉。近山巅处,有两块巨石南北而立,形成天然门户,故名
“聚仙门”。步入聚仙门,在天然石屏之后有一幽邃洞窟,内有深井,水质甘冽。相
传古时洞中曾生有罕见的梧桐,笼罩井口,故有“梧桐金井”之称。由井北望,平台
凌空,为“聚仙台”。沿山路向东北行,有“遇真庵”遗址。庵始建于宋代,元、明
两代重修,顺山势自上而下建有玉皇、老君、真武三殿,今已俱毁。庵东南石崖上横
镌“鹤山遇真庵” 5个大字,下刻“至正二十年八月十五日长春真人立”,为全真教
丘处机亲笔所书。庵址北有一石崮,高10米,状似栖鹤梳羽,其上一石,形若青蛙翘
首东望。崮下有洞,洞外石壁镌有“造化窝”3字。人们依照石形,称为“仙鹤洞”、
“金蟾洞”。洞东面有元代隐士徐复阳之墓。墓东侧危崖耸立,名“舍身台”。台东
下临深涧,名“摸钱涧”。遇真庵北上,有“玉鼓洞”。洞由多层石板倾斜重叠而成,
外观形似蚌壳。以石敲击第三层石板下沿,洞内即发出浑厚的嗡响,声如擂鼓,故名
“玉鼓洞”。山西北孤立的平台上有一小潭,潭中一汪清水,四季不涸,传为仙人沐
浴处,故名“沐浴盆”。南峰之巅,一石凌空而立,形如道姑向南天顶礼膜拜,故名
“道姑石”。山上还有一线天、宝鼎崮、朝阳洞、仙人路、石楼、开眼崮等景观及文
人墨客的诗文镌刻等古迹。
长门岩 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镇东南海中,分南北两岛,总面积0.25平方公里。主
岛北岛面积0.18平方公里,主峰高84.7米,南岛高53米。两岛相距数百米,中间航道
宽如车道,故也称“车门岛”。
长门岩因盛产耐冬而闻名。长门岩耐冬繁茂异常,是同纬度最大的野生山茶群落。
树龄最高者约1300岁,其树干径粗盈尺,形如巨伞,堪称“耐冬之王”。仲春,寒意
未尽、万木凋零时节,耐冬花顶风傲雪,怒放于寒风白雪中,遍岛红云,煞是壮观。
经考,长门岩耐冬系原生性古耐冬树群,形成原因是鸟群迁徙途中在长门岩休息,山
茶种从粪中排出后形成。据载,崂山耐冬系明初张三丰由该岛所移植。
岛上另有一种植物,名“藤胡颓子”,渔民称为“海枣”,属常绿灌木,与耐冬
紧邻傍生。海枣树8月开花结果,翌年4月果实成熟。在耐冬盛开时节,杂以累累青果,
颇为奇丽。
刘若拙墓 位于即墨东关小学院内。墓高约1.5米,直径4米,封土呈圆锥形。墓
始建于宋代,元、明两代曾重修,至今保存完好。墓前尚存明代石碑一座,正中镌有
“元敕封华盖刘真人之墓”等字。
刘若拙自蜀来崂山太清宫。当时崂山多虎患,刘若拙武艺高强,在太清宫东南山
前建一茅庵,名“驱虎庵”,潜修其中。赵匡胤称帝后,闻其有道,诏之入京,敕封
为“华盖真人”,留京布道。但刘若拙坚请回山,遂奉敕回崂山重修本宫庙宇,永为
修真之所。太平宫即是宋太祖为刘若拙敕建的道院。庙宇落成后,四方道流闻风而至,
皆从师刘若拙,该院遂成为崂山道教中心。刘若拙对崂山道教发展贡献卓著。他尤善
气功,体质强健,冬夏不冠不履,不炉不扇,被誉为崂山古代十大道首之一。
1982年,青岛市政府将该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即墨温泉 位于即墨城东北20公里处, 南距鹤山景区8公里,西距青岛市区约50
公里。 即墨温泉地处夏庄—灵山卫断裂带上,分布面积达6.5平方公里,水温最高可
达93℃,泉水富含氯、钠、溴、砷、硫化氢等各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医疗、健身价
值。该处已修建疗养院、度假村多处,是青岛市唯一的一处温泉度假疗养区。
雄崖所故城 位于即墨市丰城乡海滨,西依群山,东临大海,因其东北部白马岛
上的雄伟断崖而得名。
故城为明初所建。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在此修建雄崖所,属鳌山卫管辖。雄崖
所建成后,成为山东屈指可数的海防要地。
雄崖所为一正方形城堡,周长2公里,占地375亩。城墙由土夯筑,外包青砖、石
块, 高5米,底宽5米,顶宽2米,十分坚固。墙上用青砖砌成垛口,墙外有护城河环
绕,建有“奉恩”、“迎薰”、“镇威”等城门,门上均筑城楼。城内有十字大街通
往各门,街道用石条铺地,商号林立,市井繁荣。雄崖所是当时防御倭寇的滨海重地。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雄崖所被裁撤废置后,城池日渐衰败,大部分被毁,现南
门及南门楼保存尚好,1919年和1952年曾两次重修。西门仍保留明代初建时的原貌,
门洞上方匾额“镇威”二字仍可辨认。
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 位于即墨市南阡乡南阡二里村西200米处。 遗址东西长约
300米, 南北宽约200米,文化层达1.5米。遗址未正式发掘,但许多遗物已暴露在地
表层。
该处遗址属新石器时期的大汶口文化类型,距今6000年左右。1982年,青岛市人
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
天井山 俗称“小龙山” , 位于即墨城东5公里。 海拔81米,山顶有井,井深
14.8米,周长25米,又称“龙池”。
天井山龙王庙始建于南宋初年,曾香火极盛。1992年留村镇政府动工修复。该建
筑古朴典雅,飞檐斗拱。大门上方悬有“天井山”金字匾额。进门是一高两低、飞檐
斗拱的大牌坊照壁, 正中雕蟠龙二, 神态如飞,两侧及背面书有名人诗文; 院中央
“龙池” ,系崂山花岗岩建,高1.5米,石雕围栏周长40米,凿工精巧,构筑宏伟。
井北正中是“龙王殿”,上悬“泽周壮武”等匾,两侧挂宫灯。东偏殿为财神殿,西
偏殿为菩萨殿。 东厢为文物厅, 陈列“龙牌”等,西厢为“迎客厅”,总建筑面积
200余平方米。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为龙诞盛会,游人慕名而来,成为旅游胜地。
金口天后宫 位于即墨市金口镇金口村, 已有230多年历史。其正殿大体存在,
寝宫、陪殿及戏楼等基址尚可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九日有
庙会。金口天后宫是山东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
破坏,1993年开始修复。
双砖塔 位于即墨市七级镇中间埠村南,一塔名陈仙姑塔,一塔名马师傅塔。相
传,八里庄村有一陈仙姑及其佣人马师傅在家中坐化,当地群众将他们奉为“神仙”,
建塔以祀之。陈仙姑塔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9层,塔高约21.5米,直径约5.5米;
马师傅塔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7层,塔高近13米,直径约3.3米。两座砖塔比
例匀称,精工细雕,古朴幽雅,是青岛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古代砖塔建筑。每年农
历正月二十一日、四月十五日、六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四日,善男信女竞相朝拜。
即墨市博物馆 建于1984年3月,原称即墨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有诸国侯印、
即墨刀币、《淳化阁法帖》、汉玉舞人、即墨县印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国宝级北宋
金银书《妙法莲花经》。《妙法莲花经》又称《法体经》,是大乘佛教经典。该馆所
藏全用金银书写绘画。每卷之前有内容丰富的经变画,并有造经人四川果州西充县何
子芝夫妇供养像及题记, 质地为磁青纸。《妙法莲花经》共7卷、28品,即墨市博物
馆收6卷(1、2、3、4、5、7) ,胶州市博物馆收1卷(6)。经国家级专家鉴定,北宋时
用金银书写经文是中国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磁青纸是宋代名纸,是迄今能见到的最
早、 最精的制品。 1986年、1987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
《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刊登了有关专家鉴定结论,称该经为世所罕见的国宝。
李毓昌墓 位于即墨市李家营村。李毓昌(1771~1808年),字皋言,号荣轩,即
墨人,清嘉庆戊辰科(1808年)进士,榜下以知县用分发江宁候补。任职期间,因拒贿
查贪官被人毒害,为震惊朝野的清末“四大奇冤”案之一。后案情大白,贪官正法,
李毓昌被赠知府衔优恤,嘉庆皇帝亲书《悯忠诗三十韵》,命刻碑立于墓前,以旌善
警恶。 其墓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拟修复。1993年9月,中国监察学会等单位
曾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李毓昌反贪遇害185周年和‘清官与廉政’ 问题研讨会”,
著名作家肖冰著有颂李毓昌清风高节的《查赈大员之死》、《镇淮楼钟声》等著作。
王吉墓群 位于即墨市温泉镇西皋虞村西北处。此地原是一座古城,胶东康王的
儿子刘建被封为皋虞侯, 在这里修筑都城,其子孙一直沿袭了6代,后改为皋虞县,
隋朝时并入即墨县,现古城不存,遗址尚可辨认。
王吉墓群南北长约1000米, 东西宽约500余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墓群中央
曾建有一座王公庙,内祀汉代王吉、王骏、王崇的牌位,今庙已废祀,基址尚存。
据《汉书》记载:王吉,字子阳,皋虞人,汉昭帝时曾为昌邑王中尉,汉宣帝时,
被征为谏大夫。其子王骏,官御史大夫、丞相。其孙王崇,官至大司空扶平侯。祖孙
三代死后,均葬于此地。墓群以王吉墓为中心,共有大土冢27座,墓群土冢高约5米,
直径20余米。
王吉为人刚正不阿,与安平君田单、齐王田横、御史大夫王骏、胶东相王成、不
其令童恢及即墨三大夫,被后人誉为即墨九贤,建有九贤祠。
建国后,曾对该古墓群多次考察,出土编钟、釉陶壶、铜盆、五铢钱及各种陶器、
汉砖等文物。
1982年考古发掘古墓,墓室内有正房、厢房、庭院等建筑,规模宏阔,结构完整,
工艺精细。 墓室东西长5米,南北宽3米,高2米,均用花纹砖砌成,墓地底面用方砖
铺地, 砖底靠土处铺有约1厘米厚的木炭,用以吸潮。是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王吉
墓群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桥汉墓群 位于即墨市王村镇小桥村, 属西汉墓群,共有汉墓19个,封土高5
~7米,直径20米。1977年在墓区发现汉制诸侯国金印一枚,出土彩绘陶壶3件、陶鼎
2件。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 原名零山, 又名灵芝山,海拔154.6米。位于即墨城北10公里处,名均因
其形而得,山由3个山头自东向西排列而成。
灵山风景优美,树木葱茏,阴天山顶云雾缭绕,有“灵山戴帽”之说。青霄遗壳、
半都城、聚宝盆、望海石、黑虎泉、仙人洞、玉女盆、扁担眼、孙膑牛迹、铁耙齿为
灵山十大自然景观。
灵山庙宇建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 ,唐及明万历年间曾有两次大的修复。
修复后的灵山庙宇有圣母殿、眼光殿、疹痘殿、送生殿、崔生殿、百子殿、泰山老母
殿、无生殿、龙王殿、三神总殿、十八只手殿、戏楼等13大殿。其中圣母殿坐落在西
山之巅,规模最大,富丽堂皇。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为灵山庙会,会期半月,高峰时日赶会人数达十几万人次。
鳌山海水浴场 位于鳌山卫镇东北海岸, 南北长约3公里,宽400~500米,滩平
沙细,系天然海水浴场。
墨河公园 位于即墨市烟青路。始建于1984年3月,1986年6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总面积250亩, 陆域面积105亩,水域面积145亩。分动物园区、儿童游乐区、自然山
水区、 水上娱乐区、 花卉区五大功能区。 公园日接待游客量最高曾达15000人次,
1993年接待游人7万余人次。
姚庆祥烈士祠 位于即墨市鹤山脚下的姚家庄东南处,是一座庄严典雅的庭院建
筑, 建于1954年,占地约5.5亩。祠坐北朝南,正面是烈士祠正堂,堂内悬挂抗美援
朝烈士姚庆祥遗像、挽幛。院内西北侧建有一小巧玲珑的凉亭,名姚庆祥烈士亭,亭
内设石桌、石凳。院内苍松翠柏,花繁如织。院正中矗立着一座六棱锥体纪念碑,正
面镌“和平战士姚庆祥烈士纪念碑”12个大字,侧后五面刻烈士生平事迹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