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棋盘石景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3&rec=16&run=13

棋盘石 位于明道观南约500米, 是一座峰上之峰。崖顶倾斜向上,崖下悬空,
形如跳台。顶部微隆却又平坦,可以容五六十人。下面深壑百丈。相传此处是“仙人”
下棋的地方,故俗称“棋盘石”。“棋盘仙奕”为崂山胜景之一。
棋盘石台上刻有一个双线勾勒的“十”字和“孙昙采药遗迹石”大字。相传“十”
字为仙人用过的棋盘;道家说那是道家拜星斗的方位图。
砥柱石 是位于返岭后村的一块巨石。上刻有“山海奇观”4个大字,每字2米见
方,居崂山古代刻石之冠。书法苍劲有力,浑厚凝重,系清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任山东巡抚的蒙古族官员惠龄所题写。巨石南侧,曾有记录惠龄到崂山的题刻。
华严寺 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崂山东部海滨那罗延山西南麓,三面
环山,东襟大海,是目前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
明崇祯年间,即墨黄宗昌卸官归乡后,在那罗延窟之东北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
成即毁于兵火。其子黄坦继父遗志,邀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故华
严寺又为准提庵之下院。自清顺治以来,屡经增建修葺。1931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
赠匾,始改称华严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青岛市政府曾设在该寺。
华严寺占地约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依山而筑,每进益高。正殿
建于顺治九年(1652年),供奉释迦牟尼及那罗延佛。后殿称“大悲殿”,供奉观音,
侧为祖师堂,供奉慈沾法师。藏经阁为明代建筑风格,建在寺的大山门之上,飞檐斗
拱,阁外环饰雕栏游廊,可一览山海风光,是观景佳地。阁内原收藏有元人手抄《册
府元龟》1部,计142册1000余卷,经郭沫若鉴定系国内珍品。另有明、清版经书法典
及佛家书画等,现多存青岛市博物馆。
山门外左侧,有一“放生池”,架有石桥,可通“塔院”。据传塔院殿堂原有清
康熙十年(1671年)立的大师碑,“那罗延窟第一代弘教大师公慈沾之碑”。院中青砖
塔为慈沾大师藏骨处。塔旁原有双松紧绕塔身相伴,名“松抱塔”,为寺内胜迹。60
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称“于七塔”。相传于七领导抗清农民起义失败
后,隐于华严庵,削发为僧,后继慈沾主持华严庵,享年100多岁,后人建塔以纪。
华严寺门前道路名“华严路”,系1930年寺僧鸠工所筑,直通海滨。沿路苍松夹
道,翠竹成林,路旁有石刻“烟岚高旷”、“东瀛晓色”、“天风海涛”、“莲池海
会”等,堪称曲径通幽。
“文化大革命”时期,华严寺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后,主要建筑修复。
鱼鼓石 位于华严寺涧底西上约0.5公里处。一巨石斜卧形如鱼,上有一小深洞,
击拍洞口,琅琅作响,声如鼓乐,故名鱼鼓石。石上刻有“云穴”二字。
那罗延窟 位于那罗延山南坡,是一处天然石洞。东晋前,域外的《华严经》记
载:“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即指此处。该洞宽约8米,高30米,深36米。四面石壁
光滑如削,底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突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洞顶部有一浑圆
而光滑的透天洞孔。
梵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该窟由花岗岩天成,与梵文相符,僧侣称此
窟为“世界第二大窟”。明万历十一年(1538年),憨山大师曾慕名来访并居窟修禅两
年。该窟因结构独特,载入宗教典籍而盛名,被誉为崂山十二景之一,名“那罗佛窟”。
天波池 又称天池,位于那罗延窟西一大石坡上。池多蒲草,旱天不涸。因此处
惟此广池临0顶,故名。
华严洞 位于那罗延窟顺涧北上的绝壁处。洞口向东,洞前有平地,相传是明代
黄宗昌初建华严寺的旧址。 此处俯可胜览沧海,举可沐日浴月。距明道观西行约1公
里。
狮子岩 又名狮子石。位于华严寺后,巨石高耸如踞狮,故名。
寂光洞 位于狮子岩山半。石洞轩敞明亮,能容坐数人,额镌“寂光洞”。
望海楼 又名望海石。位于狮子岩巅,平石如台,东眺大海,明旷无碍,为观海
上日出佳地。
明道观 位于崂山东麓招风岭前,海拔640米,是崂山现存地势最高的一处道观。
清康熙五十三年(1741年)道士宋天成创建,占地1380多平方米。观分为二院,东院为
“玉皇殿”、西院为“三清殿”,分祀玉皇、三清彩色塑像。光绪年间 (1875~1908
年),道观鼎盛时期,有道士78名,土地160多亩。
明道观地处群山环抱,环境幽静,奇峰怪石,神话故事颇多。因道路蜿蜒崎岖,
游人较少涉足。
采药山房 位于明道观南约40米处。一孤石刻有“敕孙昙采仙药山房”及孙昙像,
相传此处为唐孙昙采药山房遗址。由此向西60余米处,巨石上刻有60余字短文,据清
代记载, “大唐二年三月初六奉敕采仙药孙昙” 曾依稀可辨。附近棋盘石上亦留有
“孙昙采药遗迹石”石刻。
挂月峰 位于明道观北。双峰峭立,夜幕时分,月悬峰顶,如挂其上,故名。峰
上有望海门,两崖对峙,巨石封顶,透过石门,可观黄海波澜。
观日峰 又称观日台。位于明道观东,其峰可观日出,故名。镌有“浴日奇观”
四字。
泉心河谷 泉心河又名漩心河,源于崂山巨峰之东、天茶顶之北的涧谷之首,全
长约10公里。 涧水在距入海口1公里处的山谷里被横排巨石所阻,形成天然水潭。潭
水在急流冲击下,回旋不止,潭心漩起“斗”形漩窝,涧由此得名“漩心涧”,河得
名“漩心河”,潭得名“漩心潭”。
斐然亭 位于返岭后村临海岩石上,建于1932年,系上海人士为颂时任青岛市市
长沈鸿烈开发崂山功绩集资而建。亭名有二意,一意沈氏“政绩斐然”; 二意沈氏字
成章, 取《论语》“斐然成章”之句颂其道。亭全部由石块建成,四方形,高5米,
宽4米,深6米。亭外围有石雕栏杆,游人可凭栏观景。1933年亭旁曾立“斐然亭碑”,
碑文系为沈氏颂德之词,建国后碑毁。
日起石 位于黄山村西北,长岭以西,泉心河南岸。该石如巨岩突起,难攀,其
顶可观日出,故得名。其南山根洞窟颇众。其西一巨石穹窟可纳人数百,名清风洞,
又称高石屋,曾有尼姑独居此苦修。洞前为弥罗庵故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