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上清景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3&rec=12&run=13

上清宫 又称上宫,位于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宋代敕建道场,后被山洪冲
毁,元代重修,明清两代亦重修过。现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28
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前殿祠三清,后殿祠玉皇,左偏殿祠三官,右偏殿奉七真。
原有木雕神像,极其精美,现已不存。
上清宫的古迹颇多。宫东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石下有一小洞,旁镌“道山”
二字。道山石旁的石崮上,刻有丘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并有序言,记载他应邀
游鳌山的经过。与此石相对的西北角,有一圆形大石,名鳌山石,石侧横镌“鳌山上
清宫”,下刻丘处机此次游崂山时的题诗10首。鳌山石下是圣水泉,该泉是崂山的名
泉。宫西与宫前,有两座小石桥,一名朝真,一名迎仙。
宫前东侧有一古银杏树,苍劲古朴,周径7米,横出的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
极为罕见,树龄达千年之久。正殿西窗下,有白牡丹一株,枝繁叶茂,高约八尺。每
年开花季节,花如雪似银,芳香袭人。相传原有一株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花仙香
玉的化身,1911年死亡。建国后,又补种此株以了游客之愿。
明霞洞 位于上清宫北上约1.5公里的玄武峰下,海拔650余米。该洞为巨石崩落
叠架而成。
金大定二年(1162年),此洞筑为庙宇,洞额“明霞洞”三字相传为丘处机所写。
原洞高大宽敞,明代道人孙紫阳曾静修于此,并有石刻《孙紫阳疏》。清康熙年间,
曾毁于雷火,塌陷变小。
明霞洞现存主要建筑“斗母宫”,建于元代,经历代修整,保存完好。宫西,清
末所建观音殿, 已毁于山洪坍石。 遗址附近的黄杨、玉兰、紫薇等古木,树龄均在
100年以上。
明霞洞前平崖突出,高筑成台,平整宽阔,三峰环列,前对大海,周围松若虬龙,
风光旖旎,是观景佳处。朝旭晚霞,在此眺望,变幻无穷。“明霞散绮”是崂山胜景
之一。
龙潭瀑 位于八水河上。八水河由八条涧水汇集而成,流至龙潭瀑处,山形成断
崖石壁,高约20余米,水势骤然跌落,凌空飞泻,呈人字形,故也有称“人字瀑”。
瀑下有潭称“龙潭”。瀑击潭水,发出轰鸣之声,昼亦可达数里之外。此处悬崖极陡,
大雨过后,瀑布水量急增,冲出石壁,搅起漫天水雾,如雨似雪,蔚为壮观,有崂山
十二景“龙潭喷雨”之称。
1985年5月4日, 雨后山洪爆发,龙潭水势骤增,危及200多位游人生命。在场的
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学生、职工、农民40多人,不计自身安危,奋勇抢救,使被
围游人全部脱险。海军战士石建为抢救游客而牺牲。为纪念石建烈士等人的英雄事迹,
青岛市人民政府在此雕像立碑,重修桥梁。
梯子石 位于大平岚东侧山腰,原为通往上清宫、太清宫一带的必经之路,因上
下之路竖立如梯,惊险之极,故称“梯子石”。30年代青岛市政府曾在此凿筑石阶。
天茶顶 位于巨峰东侧, “明霞洞”北面,海拔981米,山势陡峭险峻。峰东高
处石缝中凌空生长一棵野山茶树,自古无人能攀采,故名“天茶”。天茶顶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