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3&rec=1&run=13

青岛,依山傍海,山峦葱郁秀丽叠嶂起伏,大海三面环绕碧波拥翠,绿树掩红瓦,
碧海映蓝天。素有“神仙窟宅”、“灵异之府”之称的海上名山——崂山以及著名的
历史遗迹琅琊台、即墨古城等名胜,或山海紧错,气势雄伟,或岚光变幻,云气离合。
天孕而成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城市风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构成了青
岛集中华文明与欧陆风情为一体的“海光、山色、洋城、古郊”风景画卷,在中华大
地独树异帜,为世人瞩目神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得天独厚的气候环
境使青岛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观光避暑胜地。
青岛有记载的著名旅游活动可溯至古代的帝王、诸侯巡游。春秋时期,齐桓公、
齐景公都曾航海至琅琊(今青岛胶南市琅琊镇一带),齐景公还泛舟游少海(今胶州湾),
流连数月不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大规模巡游,其中三次来到现青岛地域的
琅琊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以后,秦二世、汉
武帝等也多次巡游琅琊。
吏宦游、买卖商游、文人漫游和宗教云游一度也成为青岛地域古代旅游的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即墨古城是齐国东部的经济中心城市,琅琊和安陵(今胶南灵山卫镇)
是齐国的海上门户和重要城镇。琅琊是中国最早的五大港口 (琅琊、碣石、转附、会
稽、句章) 之一,官吏宦臣、买卖商人一时络绎不绝。秦时,徐福曾率阵容庞大的队
伍从现青岛地域入海求仙药。唐宋时期,位于胶州湾西北岸、濒临大沽河、水陆交通
发达的密州板桥镇(今青岛胶州市城内)成为全国著名的港口之一,一度为当时中国北
方唯一设市舶司的对外贸易港口,吸引海内外商贾云集。外国使节、吏宦进出频繁,
买卖商游鼎盛。日本的僧侣和使臣到中国,中国派赴印度求经的高僧以及出使高丽、
日本国的使节,也多取道于此。宋元丰六年(1083年),宋廷曾派使团由板桥镇启程,
前往朝鲜吊唁高丽王。为接待高丽使者和商贾,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在板桥镇
修建富丽堂皇的高丽亭馆。国内来自两广、福建、淮浙乃至京东、河北等地商客处处
可觅,国外罗马船、新罗船、百济船、日本船、高丽船、波斯船等许多国家的船舶云
集密州港。这些商贾一面做买卖商运,一面乘商旅之便游历四方,使青岛地区商旅活
动十分繁盛。
崂山是中国古代道教名山,也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地之一。源于汉,兴于唐,盛于
宋、元、明、清的青岛地区道教,推动了青岛早期的宗教云游。佛教自东晋年间传入
青岛,一度也十分兴盛。一些僧侣道士不断往来于崂山、大泽山、大珠山等地,不少
文人骚客也纷纷漫游青岛地域。 西汉弃官入道的张廉夫,早于唐玄奘300多年、于东
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 从天竺取经回国在崂山栲栳岛登陆的高僧法显,日本佛教高
僧圆仁法师,曾被唐昭宗敕封“道化普济真人”的李哲玄,被宋太祖封为“华盖真人”
的著名道士刘若拙,全真道教祖师王重阳,被成吉思汗奉为“神仙”、爵“大宗师”、
授其统领天下教事的丘处机,明代佛教名僧憨山,被明英宗封为“通微显化真人”的
武当著名道人张三丰等; 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李商隐,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元代大学士张起岩,明代大学士高弘图,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
龄……,都曾来过青岛地域。这些僧侣道士、骚客名人均漫游过青岛地域的道观和名
胜,并为后人留下诸多诗词石刻和不朽篇章,成为青岛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近代旅游兴起于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德国在占领之初意欲把青岛建设成为服
务于欧洲侨民的旅游城市的意图十分明确。1898年开始兴建有相当规模的主要接待外
国人的华丽旅馆,在总督府地界 (今福山支路康有为故居一带) 设立了一处狩猎场。
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正式推出的胶澳青岛区总体规划中专门规划了别墅疗养区和海水
浴场。市政建设对街道的分布、宽度和房屋的造型、高度、间隔、色彩以至下水道的
设置及城市环境卫生等都做了细致的筹划和安排。通过借景、对景使青岛山、海、岛、
城融为一体。以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青岛逐渐形成一幅带有浓郁欧陆风情的海上
都市风景画廊。
1901年前后青岛街头出现汽车。众多手工业者和国内外商人纷至沓来,营建活动
活跃,城市规模扩大,海滨渐见游人和泳者。德海军在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湾 (今
汇泉海湾) 设立两座音乐台,时常演奏娱乐。随着上海—青岛—芝罘(烟台)—天津邮
轮的开通及与通往各国轮船运输的相连接,1902年青岛第一次迎来了由上海、天津等
地携家眷专门来青岛消夏避暑的游客。这批为数不少的旅游者在青岛休养了数周,大
多时间在汇泉海湾游泳,在沙滩上搭起了近30余座更衣室,偶尔也去青岛远郊野游。
这期间,德人不断举行海滩音乐会,一时间热闹非凡,拉开了青岛有规模的近代旅游
活动的序幕。是年,青岛游山协会成立,出资修复崂山麦利尼山庄 (位于登瀛北。译
名,亦有称伊伦娜旅社的),专门为由沙子口进入崂山的游客提供山区住宿。以游泳、
登山为主的消夏避暑成为青岛近代最初的旅游特色。
1903年,德殖民当局建设了汇泉海水浴场并成立了游泳协会,为游客提供娱乐项
目。在以后的几年中,随着胶济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小港码头的落成投入使用,中国
第一条旅游公路——台柳公路(台东镇—柳树台风景疗养区)的开通……,来青旅游者
逐年增多。由于旅馆规模无法满足游客的增长,旅游者纷纷预订次年夏季的客房,各
种旅馆、疗养院、私人别墅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满足游客需要的各种娱乐场所和假
日型旅馆也应运而生。1906年,一批由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和东南亚
等国家和地区派出的医务人员对青岛海滨环境、卫生和游泳条件进行了考察,一致认
为“青岛是中国沿海乃至亚洲最优秀的游泳和疗养地”,旅游者更是从亚洲和世界各
地慕名而至。1912年前后,青岛设立了吸引外来游客会、万国游客办事处、高尔夫球
和曲棍球俱乐部、汽车俱乐部、运动俱乐部等,出版德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青岛导游
手册和英文版的青岛指南,广泛介绍青岛,为来青的游客提供导游和多种服务; 通过
发行彩票募集资金,购置设备改善旅游设施; 教授游客游泳、网球、帆船、自行车、
骑马和汽车驾驶的练习等。同时举办夏季音乐会、舞会、游泳会、射击会、骑马会、
登山会、戏剧表演、实用艺术展览等多种娱乐活动,丰富游客生活。海滨和汇泉海水
浴场附近还兴建了赛马场、高尔夫球场、森林公园(今中山公园)和一批假日型饭店、
旅馆、咖啡馆等,其中不乏东亚罕见的拥有咖啡厅、音乐厅、女宾室、阅览室、吸烟
室、俱乐部、会议室、球艺室等设备较为齐全的豪华旅馆。汇泉湾畔别墅区也初具规
模。游览交通陆路开通了青岛市区至崂山柳树台、大崂观等名胜地的汽车,海路夏季
则有汽船通达崂山太清宫,整修登山道路16条,从而使崂山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
地。由于青岛“这样努力地去吸引外地游客,使得过去避暑远则去庐山,近则渡海去
日本的游客现在大多奔赴青岛,在这儿观赏崂山风光和青岛的海景”。青岛已初步成
为海滨避暑度假、休闲疗养胜地。1913年德日开战的前一年,夏季来青岛避暑度假的
游客已达数千人, 欧美游客已在1500人以上。侨居青岛的外国人也从1902年的688人
迅速增至2407人。
1914年青岛德日战争爆发,日本占领青岛。青岛旅游业遭受战争创伤受到抑制。
后虽逐渐恢复,但已不如德占时期兴盛。远洋航路,旅游活动“较德人时代不免逊色”,
崂山柳树台麦克伦堡疗养院被德军撤离时烧毁。随着日侨的大量涌入,日本人开始发
展观光旅游, 广种樱花, 开辟和恢复公园建设,建动物笼舍供游人观赏。海水浴场
“板房更衣室仍旧林立”,日占后期夏季来青避暑游泳人数有增无减。1921年,夏季
来青避暑游客达26791人,以俄人、华人、日人、美国人居多。旅青外侨达到24551人。
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各种旅游活动逐渐恢复和增加。每月举行赛马
会,各种舞会、球类及体育活动频繁。夏季举行祭海会,“昼则赛泳,夜放焰火,以
助游兴”。崂山旅游亦逐趋活跃。胶济铁路局为鼓励来青避暑旅游,每年夏季对来青
观樱和海浴的游客实行票价折扣优待。30年代初,中国旅行社青岛分社成立,专门办
理国内外旅行事务。1933年,青岛空中航线开通,平沪线增设青岛站。大小港码头扩
建使海上航线增多。市区开通多路公共汽车,主要景区均有汽车通达。随着栈桥的整
修扩建和水族馆的竣工开馆,旅游景观不断得以补缺修残和新建,设备也日臻完善。
这一时期,湛山寺的开光、佛教学校的开办使宗教活动十分活跃,加之青岛商业和贸
易的繁荣,使青岛旅游逐渐呈现出避暑度假、海滨观光、商务旅游和宗教旅游四大特
色。鉴于来青游客的逐年成倍增长,1935年青岛市政府设立旅客招待处,专门负责来
青游客的接待, 宣传介绍青岛风景名胜,提供导游服务。同年7月,兼有旅游展销性
质的规模盛大的“全国第四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在青岛举办,国内外游客纷纷云
集青岛。“铁展会”观者如潮。是年,青岛市政府制定的《青岛市实行都市计划案》,
把青岛的城市性质定为“中国五大经济区中黄河区的出海口,工商、居住、游览城市”。
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青岛旅游业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市区景区点发展到50
多处, 其中海水浴场6处、大小公园19处,前海已开辟出沿海风景线。有一定规模的
设备考究的中、西、日式旅馆70多家,中西餐馆、料理店数百家,咖啡馆30多家,戏
院、 电影院、舞厅、台球房、高尔夫球场、划船俱乐部等娱乐设施100余家。空中交
通道格拉斯大飞机可通达上海、南京、海州、天津、北平;海路中外客轮可驶往大阪、
神户、广岛、门汀、洪基、香港、安东、海州、广东、福建、汕头、上海、天津、大
连、烟台、威海等中外港口; 陆路胶济铁路连接津浦线贯通全国及欧亚大陆,长途汽
车通达铁路所不及,市区公共汽车已初具规模。“夏季青岛,各国游客、海军、绅士、
商人皆来此避暑,一时成为国际世界,热闹非凡”。青岛,作为海滨旅游度假避暑疗
养胜地,闻名遐迩,名躁海内外。提起海滨旅游度假,已是非青岛莫属。
1938年初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青岛旅游业急剧衰败。原有航业公司,悉被摧残
停业。虽然日本当局为侵华战争的需要,在占领之初制定的《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
《青岛特别市母市计划》中依旧将“观光城市”作为青岛的城市发展目标之一,但由
于当局只掠不予,旅游业没有大的发展,只是主要服务于侵华日军和日侨。日占后期,
部分景区遭受破坏,海水浴场被强拆,一批旅馆被日军征用。出于掠夺需要,日军侵
占期间,古物市场发展极为迅速。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由于国民党热衷于内战,社会经济陷入危机,
青岛旅游业未能得到恢复。
1949年6月青岛解放。 建国初期,鉴于青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海滨度
假设施,中央各部委、省市有关部门纷纷在青岛建设疗养院,度假疗养成为这一时期
青岛旅游的主要特征。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在海外反华势力的封锁下,来青的海外
游客数量较少。这一时期所接待的海外游客,一是来青度假疗养或参观访问的友好国
家的驻华使节和党政贵宾等,二是探亲的华侨和港澳同胞。1958年,青岛市成立了建
国后的第一家旅行机构——青岛华侨旅行服务社(今青岛中国旅行社),专门负责华侨
和港澳同胞的接待服务。是年,青岛市接待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访问团体和
自费旅游者、探亲华侨、港澳同胞以及海员等15363人次。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种度假、疗养活动停滞。在盛行“革命大串联”的岁月
里,来青的流动人口剧增,许多外地学生和青年纷纷借“串联”之便来青岛欣赏海滨
风光。 这一时期持续至1968年逐渐减缓。1973年5月,青岛市被国务院批准实行对外
开放, 来青的海外游客,尤其是旅游团队始见增多。1975年7月,青岛市革命委员会
决定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青岛支社(后改为中国国际旅行社青岛分社),负责来青外国
游客的接待和旅行服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使青岛对外交往日益增多。青岛市人民政府逐
渐开始对一些旅游景区(点) 实施管理和小规模维修建设和整治;中央各部委、省市机
关陆续恢复疗养活动和新建各种疗养院。1979年,青岛市与日本下关市结为友好城市。
同年10月, 日本“理想之国”号旅游船满载600多名日本游客首航青岛,从此开辟了
一条由日本下关至中国青岛的不定期海上航线,方便了日本游客往来青岛。1982年11
月,国务院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公布为首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范围包
括市区前海海滨、薛家岛、竹岔岛、琅琊台、崂山等景区,大大提高了青岛旅游城市
的地位、旅游资源形象和价值,使国内外来青游客逐渐增多。1983年,青岛市接待海
外游客28352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75万人次。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青岛为中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之一。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风景游览城市”为青岛城市
的发展目标之一。年内,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相继作出对市区观象山、观海山、
信号山、 青岛山、太平山、贮水山、嘉定山、北岭山、楼山、烟墩山10个山头封山3
年植树建园,重建第一海水浴场,大规模整修栈桥,开发建设石老人旅游开发区和薛
家岛旅游开发区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并成立了相应的工程建设指挥
机构,开始有组织、有规划、有目的地对青岛旅游实施规模开发。
1985年,青岛市旅游局成立,对全市旅游业实施统一的行业管理。此后,青岛各
种旅游活动和旅游建设活跃起来,前海开辟了至崂山、胶州湾等3条旅游航线;推出了
海上摩托艇、海上自行车、海上拖曳伞等多种海上娱乐项目;连续3年举办了青岛国际
钓鱼活动;开办了青岛至泰山、曲阜的旅游专列和齐鲁航空旅游;举办了青岛旅游产品
评选会、青岛旅游产品设计创新评比展览、(青岛)全国旅游产品展销会等,征集数百
个厂家开发的旅游产品上千余种,一度使青岛市旅游商品性收入占全市旅游外汇收入
的比例达到48%之多。 印制和摄制了大量的旅游画册、折页、招贴画、导游图、名信
片以及旅游电视专题片等宣传资料,先后派人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和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旅游博览会,向海外广泛宣传、推介青岛。同时与国内外
旅游热点城市建立了联系, 开辟出多条旅游线路, 广泛引进国外大型旅游船来青。
1986年青岛建设旅游饭店逐步形成热潮。 3月,青岛市与新加坡高峰机构有限公司合
资兴建的石峰宾馆在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奠基动工。随之,海天大酒店、汇文宾馆、八
大关宾馆新客房、黄海饭店、东方饭店、华侨饭店、青岛饭店、汇泉王朝大酒店、中
旅国际大厦、阿里山酒家等一批旅游饭店相继投入建设或改造。1988年,青岛市接待
海外游客增至6.0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062万元外汇人民币;接待国内游客502.1万
人次, 为市区人口的3倍,旅游收入2.7亿元人民币。夏季旅游高峰时,青岛市区770
多家涉外饭店、宾馆和社会旅馆5万余张床位均出现爆满场面,100余家各种暑期校办
临时接待站、公共浴池等投入2万余张床位也应接不暇。修缮一新、面积扩大1倍多的
第一海水浴场日接待入浴者达到25~30万人之多。
1989年,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崂山旅游按照规划目标逐步走向有规
模、有深度、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建设阶段。
90年代初,青岛民航、铁路、海运、公路和市区交通又有较大发展,形成青岛旅
游立体交通网络。 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兴建或改造济青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308
国道青岛段、流亭立交桥、环胶州湾公路、胶济铁路复线、民航国际机场、长途汽车
站、青岛火车站、胶州湾轮渡等交通基础设施。至1993年底,青岛民航已开辟25条国
内航线和2条国际旅游包机航线, 直接通航北京、广州、上海、武汉、厦门、长沙、
天津、深圳、汕头、温州、杭州、宁波、海口、昆明、重庆、西安、兰州、郑州、南
宁、贵阳、成都、哈尔滨、沈阳、大连、乌鲁木齐、合肥、济南以及香港、汉城等30
多个城市。青岛火车站日到发旅客列车15对,直通京沪、京广、陇海、京哈等动脉线
路,沿途经停国内大中城市上百余座。海上客运可直达大连、上海以及韩国汉城等城
市。公路长途汽车客运开辟营运线路400多条,营运班次近600个,开通青岛至上海、
天津、南京、温州、镇江等37条跨省长途班车线路和40多条山东省内客运线路。全市
先后成立5家旅游汽车公司,购置旅游出租车辆600多部。交通的便捷,大大缩短了青
岛与外界交往的时空距离。
同一时期,青岛华联商厦、青岛国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东方贸易大厦、青岛利
群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第二百货公司等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商厦
相继建成或在建。青岛市地方工业生产的一批优秀旅游产品分别荣获国家旅游产品天
马金奖、 银奖和优秀奖,6家企业取得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认定的全国旅游商品定
点生产企业资格,极大地改善了旅游购物环境。
旅游饭店、旅游餐馆经发展和实行星级评定和涉外定点制度,已形成拥有星级饭
店7座(其中四星级2座、三星级2座、二星级2座、一星级1座) 、旅游涉外定点饭店19
座、旅游涉外定点餐馆22家的规模。继承挖掘了传统鲁菜,引进了粤菜、潮州菜、川
菜、京菜,开发了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使来青游客的食宿水平明显提高。
1993年旅行社建设出现高潮,当年成立旅行社、旅游公司50余家,年底全市旅行
社达到99家(其中一类旅行社1家、二类旅行社3家、三类旅行社95家)。供游客晚间娱
乐的文化娱乐场所舞厅、夜总会、娱乐厅、音乐厅等亦达数十家。
旅游资源形成10多种产品类型、 100余处景点和游乐场所。继青岛崂山风景名胜
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石老人旅游度假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
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 海水浴场新增石老人浴场、金沙滩浴场、仰口浴场、流清
河浴场等,使总数达10余处; 修复并陆续开放了近代名人康有为故居、康有为墓、老
舍故居、闻一多纪念馆、梁实秋故居、沈从文故居、二萧(萧红、萧军)故居等数十处
遗址; 新建或在建中国神话洞、汇泉音乐广场、百花苑、龙山游乐城、青岛国际啤酒
城、巨大迷路游乐场、全国青少年夏令营青岛基地、新世界游乐园、高尔夫球场、弄
海乐园、华山高尔夫球国际俱乐部等一批旅游新景观和游乐场所; 开发或区域性开发
了天柱山、大泽山、大珠山、田横岛、琅琊台、马山火山熔岩景观等名山和名胜; 中
山公园、小青岛公园、小鱼山公园、鲁迅公园、栈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10个山
头公园等30余个游览公园也得到完善和充实。在市民和游客的积极参与下,评出“青
岛十大景观”、“青岛十大优秀建筑”。
旅游产品推出了度假健身游、书法考察游、海上垂钓游、建筑艺术博览游、宗教
游、会议游、民俗风情游、体育赛事游、游船访问游、海上游、修学游、商务游、观
光游等10多种专项旅游项目; 开发出青岛国际啤酒节、 海云庵糖球会、青岛 (市南)
“海之情”旅游节、大泽山“葡萄节”、中国莱西山楂节、即墨老酒节、青岛赏花会、
清溪庵萝卜会、大泽山石头节、“青岛之夏”艺术节等众多的旅游节庆活动。其中青
岛国际啤酒节和海云庵糖球会被列入国家级旅游项目。
继青岛市政府颁布《青岛市旅游涉外经营服务定点管理办法》之后,旅游管理部
门相继对旅游涉外宾馆、旅游涉外餐馆、旅游涉外游览景点、旅游涉外车船公司、旅
游涉外娱乐健身场所、旅游涉外商店作出定点标准; 市政府陆续颁发了《青岛市海上
旅游管理规定》、《青岛市旅游投诉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章,《青岛市旅游管理条
例》也被列入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旅游管理逐渐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青岛大学、青岛海洋大学、青岛旅游学校、职业学校的旅游系、旅游专业、旅游
职业班等以及各旅游企业的培训机构构成了青岛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每年向青岛旅游
行业输送数百名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 至1993年,青岛旅游行业先后有100余名
管理人员经培训获得饭店管理专业(大专)证书,数百名导游人员经培训考核获国家旅
游局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或青岛市颁发的定点导游资格证书。
青岛旅游在建设和发展中已经初步构筑起“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
产品体系和较为科学的法制化管理体系。青岛旅游业逐步成长、壮大,辉煌了自己,
更辉煌了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使之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1993年,青岛市接
待海外游客达到13.2万人次,旅游创汇5000多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60多万人次,旅
游收入6.17亿元人民币。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2.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