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技工学校培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2&rec=98&run=13

1956年、1958年,青岛市劳动局和青岛纺织机械厂、青岛缝纫机厂先后建立了技
工学校, 分别招生200人和140人。 至1960年,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34所,在校学生
6922人。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劳动就业指标紧缩,大部分技工学校被撤销、归并,至
1962年仅保留4所,在校学生937人。1964年经济好转,扩大办学,推行两种教育制度,
技工学校陆续改为“半工半读” , 并新建14所半工半读技工学校, 招生18590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半工半读技校停办、改办或撤销。1968年,仅保留山东省饮
食服务技校和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技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贯彻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搞好技工学校培训工作的通知》,技工学校有计划地稳步发展。至1986
年,技工学校恢复发展到18所,在校学生2742人。
专业设置 50年代开办的技工学校,设置的主要有车工、钳工、铸工等机械制造
专业, 这类专业的学生占培训总人数的60%以上。1962年,经过调整保留和新设置的
专业较前有增加,主要有车工、钳工、铸工、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水产捕捞、水产
品加工、烹饪、理发、照相等。1964年,改办为半工半读技校,专业设置没有统一规
划,一般由办校企业按实际情况自定。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技工学校经过整顿,
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86年,全市18所技工学校设置的专业,有车工、钳工、电工、
铆工、焊工、烹饪、宾馆服务等。
学制 50年代,技工学校学制为2年。1961年,招初中毕业生的技校为3年制,招
收高小毕业生的为4年制。 1964年改为半工半读技校,学制相应延长,招收初中毕业
生也改为4年制。1979年后,按山东省统一规定,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技校学制3年,招
收高中毕业生的学制2年。一个学校只实行一种学制。
师资 五六十年代,技工学校的教师多数是高中毕业生和技工学校留校生。学校
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70年代,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陆续充实到技工学
校教师队伍,对不具备大专文化程度的教师,分批分期组织进修。80年代中期,全市
14所技工学校的349名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生59人,大专毕业生135人,中专毕业生
99人,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56人。
教育 1956年,执行国家劳动部《关于试行工人技术学校标准章程草案》,教学
以生产实习为主, 占总教学课时的60%以上。1958年,大办技工学校,搞所谓现场教
育, 生产实习课时数减少50%以上。60年代初,技工学校搞勤工俭学,开展“以生产
为中心”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1964年,技工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教学后,各校自
订教学计划,一般开设10~15门课程。1979年后,贯彻“以教学为主,教学工作以生
产实习教育为主” 的原则,实行3年制教育计划,技术课占课堂授课时数的57.80%,
生产实习课占总教学时数的58.35%。
招生和分配 1956~1958年,招生对象主要是企业编余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和城
镇失学、无业青年,文化程度一般偏低。1961~1962年,技工学校大为减少,技工学
校招生由市教育部门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招收高小或初中生。1980年起,技工学校的
招生,改由市劳动部门组织实施,招收初、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水产捕捞、盐业等
专业招收农业人口。 每人每月发给助学金17元。 其中, 伙食费15元,学习费2元。
1985年, 从全部助学金中抽出30%作为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技工学校学生
毕业后,由市劳动部门分配到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作。企业办的技工学校
的毕业生,一般在本企业或本系统内分配工作。